滔滔不持戒,
兀兀不坐禪。
釅茶三兩碗,
意在橛頭邊。
——唐·仰山慧寂
禪宗清淨,佛理明心。若是把參禪看成頌經打坐,卻只得其形,而未得其實。修禪修心,拜佛亦是拜心。佛既是心,心就是佛;萬物皆禪,萬事皆禪。修練在自身,作為在天地。
唐時有位官員,姓薛名簡,就曾問過六祖惠能大師:「現在京城參禪的大師們都說,我們要覺悟必須要坐禪習定,請問大師您有什麼高見?」
慧能大師回答說:「禪理需要用心體悟,怎麼能僅靠打坐呢?」
這句話非常要緊,我們必須知道,禪不能從坐臥之相去計較。六祖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從這一教導中,我們可以真正體會到,行住坐臥,搬柴運水,乃至揚眉瞬目,一舉一動,哪一樣不是禪的境界?寓禪於行住坐臥的生活之中,才能體悟真正的禪趣!
自古以來,許多禪師就非常注重在生活中開示弟子,在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他們風趣的禪風,趙州禪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天有幾個學僧來向趙州禪師請教禪,第一位學僧說道:「弟子初入禪林,請師父開示!」
趙州禪師反問他道:「你吃粥了沒有?」
學僧回答道:「吃了!」
趙州禪師開示道:「去食堂洗缽盂去!」第一位學僧聽到這些似有開悟。
第二位學僧也說道:「弟子初入禪林,請求師父開示!」
趙州禪師反問他道:「你來多久了?」
學僧回答:「今天剛到!」
趙州禪師又問:「你吃過茶沒有?」
學僧回答道:「吃過了!」
趙州禪師指示他說:「到客堂報到去!」
第三位學僧已在趙州禪師的觀音禪院參學十幾年,所以他也上前問道:「弟子前來參學,十年有餘,不曾蒙受老師開示,今日想辭別下山,到別處去參學!」
趙州禪師聽後,故作驚訝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從你來此禪院,你每天拿茶來,我為你喝,你端飯來,我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頂禮,我低頭;哪裡有一處沒有教導你?」學僧聽後,用心思考。
趙州禪師道:「會就會了,假若用心分別,思維則離道遠矣!」
學僧開悟,但問道:「如何能保住呢?」
趙州禪師道:「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生活就是禪,禪就是生活。滿目青山是禪,茫茫大地是禪,浩浩長江是禪,潺潺溪水是禪,青山翠竹是禪,鬱鬱黃花是禪。真正的學禪決不僅僅是參參禪,念幾句彌陀,更在於參悟禪宗道理,在於以慈悲的「行」來實踐開悟的「知」。生活中一切皆是禪!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禪例。
從前有一位雲水僧,他聽說無相禪師禪道高深,便來找其論禪。
禪師有事外出,侍者便說:「禪師不在,有事我可以轉告。」
雲水僧說:「不行,你年齡太小。」
侍者說:「年齡雖小,可智能卻不小!」
雲水僧一聽,「噢!果真如此嗎?那我就考你一考。」
說完便用手指比了個小圓圈,向前一指。侍者看到後便攤開雙手,劃了個大圓圈。雲水僧伸出一根手指,侍者伸出五根手指;雲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卻用手在眼睛上比劃了一下。
雲水僧看到後慌忙掉頭就走。他邊走邊想:我用手比了個小圓圈,向前一指,是想問他你的胸量有多大,他攤開雙手,比了個大圓圈,說有天空那麼大;我又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說受戒五年;我再伸出三指問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說三界在他眼中。一個侍者就如此高明,那無相禪師的禪道不知會有多深!所以我還是走吧。
後來,無相禪師回來了,侍者向師父講述說:「師父,今天來了一位雲水僧,他知道我俗家是賣餅的,就用手比個小圓圈,說你家的餅只有這麼一點大。我便用兩手比劃說,有這麼大呢!他只伸出一個手指說,一文錢一個嗎?我伸出五根手指,說一個要五文錢。他又伸出三個手指說,那就三文錢吧!我指指眼睛說他太不識貨了,沒想到他卻走了。」
無相禪師聽後,說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禪!侍者,你懂嗎?」
侍者搖搖頭。
禪宗其實就這麼簡單,即使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其中的禪理,而你在舉手投足之中卻處處體現了禪理,不要刻意地尋求禪宗,禪就在生活當中,只要你用心去體會,處處都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