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博弈 第5章 困境中的弱者抉擇 (4)
    秦乃虎狼之國,對待弱國「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饕餮之欲無厭。若弱國供奉越頻,則秦國侵害越急。面對秦國的貪得無厭,蘇秦選擇了弱者聯合,蘇秦的成功,在進退博弈論中就是弱者合作的成功。

    蘇秦、張儀,二人皆為「鬼谷子先生」的門生,施展「合縱」、「連橫」之術,將戰國晚期各諸侯及天下形勢掌握於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馬遷曾經評價二人,「此兩人真傾危之士!」蘇秦被稱作「合縱」之祖。

    縱指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等六國聯合抗秦的外交策略;橫指連橫,即一強連一弱以破獲眾弱,指以上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的外交策略。

    關東地長為縱,關西地廣為橫;南北曰縱,東西曰橫;合縱就是六國聯合抵抗強秦,連橫就是聯合強秦攻擊他國;「縱者,在南北為一,西向以擯秦;橫者,離山東之交,使之西向以事秦」;以三晉為天下之樞,北連燕南連楚為縱;西連秦東連齊為橫;六國分別服從秦國謂之連橫,六國聯合抗秦謂之合縱;以利合曰縱,以威相脅曰橫;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

    根據戰國時各國的方位、地勢、強弱,參與主體的多少,打擊或聯合對象的變化以及是促合還是離間的具體任務,將上述各種說法交叉組合,可以給出更多的合縱連橫的定義。例如從參與國的數量上看,並非只有一國與六國的合縱連橫,數國與數國之間也可以形成類似的陣營。在齊秦並尊為帝時期,合縱可以是同時針對齊秦兩國的;而此時也存在以齊韓魏為與國,以秦趙宋為一方的兩個連橫陣營並存的情況。對於上述的每一種解釋,都可以列出相反的陣營,在不同時期的史料中找出相反的例證來,而多種解釋的並立本身也說明合縱連橫的相互交錯,否則那就不叫合縱連橫。縱橫家只不過因人而異,投其所好,出賣自己的「點子」罷了。

    根據歷史記載,遊說在當時是一種普遍的風氣,那個時候還沒有建立考試制度,知識分子都靠遊說出來做事的。譬如孟子,一天到晚見這個諸侯,見那個諸侯,也是遊說。各個諸侯雖然尊重他的學問,可是卻不用他。

    戰國時的謀略家蘇秦,東漢洛陽人,年輕時曾四處遊說各國君主,希望能夠得到一官半職。

    蘇秦年輕時,躊躇滿志地開始了奪取權勢的行動,像鷹一樣盯著地圖看了幾天之後,他決定將秦國當作獵物。他以較為便宜的價錢變賣洛陽家中的家產,湊足盤纏後前往秦國,臨走前,特意去買了件名貴的黑貂皮外衣穿上,好讓秦惠王知道並不是因為缺銀子花他蘇秦才跑到秦國來的。

    繼承王位不久的秦惠王接見了蘇秦。在會談中,蘇秦把早已準備好的一番高瞻遠矚的大道理講了出來,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他點明了當時天下的大勢,極力慫恿秦王憑借自己強大的力量和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動統一天下的戰爭。

    無奈秦惠王對蘇秦這番高帽子的空頭理論不感興趣,他婉言回絕了蘇秦,認為秦國現在談統一戰爭還為時尚早。

    此後蘇秦待在咸陽,先後十次上書秦王大談強有力的武力是通向和平道路的基礎。無奈秦惠王絲毫不為所動,他將蘇秦視為一個只會高談闊論、華而不實的小人物。時間一長,蘇秦慘了,名貴的黑貂皮衣服穿破了,口袋裡的那點銀子花光了,幾天吃不上一頓飽飯,臉龐又黑又瘦,後來連鞋子都沒有穿的了,他只好自己編雙草鞋,背著又髒又爛的行李打道回府。回到洛陽,蘇秦的老婆見他一副窮困潦倒的倒霉模樣,連正眼都不瞧他一下,父母也懶得跟他說話,嫂嫂不給他做飯,蘇秦只好像老鼠一樣垂頭喪氣地蹲在牆角受氣。

    他咬牙決定一切從零開始,發憤讀書,將各國之間的利害關係吃透。他找來古代的《陰符經》日日苦讀,揣摩其中博大精深的謀略,並與當時七國的種種利害衝突聯繫起來研究。在足足一年的苦讀期間,蘇秦沒吃過一頓飽飯、睡過一次好覺,他用繩子將頭髮拴在房樑上,每當打瞌睡的時候,就拿鐵錐子刺痛自己,鮮血隨即流下來,一直淌到了大腿上。一年後,蘇秦已對時局瞭若指掌,便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時勢的縱橫戰略。連他自己都得意地說:「這真是能夠說動當世君侯們的策略啊。」

    於是,蘇秦再度出山了,這次他跑到北方弱小的燕國,針對時弊向燕文侯提出了使燕國強大的方針政策,同時強調只有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連手,才能夠解除強大秦國的威脅。燕文侯很讚賞蘇秦的觀點,資助他車輛與金帛前去遊說趙國,在趙國,蘇秦的一番理論使趙王茅塞頓開,大喜過望,他馬上封蘇秦為武安君,給他豪華車輛、白璧百雙、黃金萬鎰及數不清的綾羅綢緞,讓他帶著去向其它的國家宣揚「合縱術」,一起聯合起來抗擊秦國。蘇秦放下心來,開始遊說於各國之間。

    蘇秦的說辭,汪洋恣肆,犀利流暢,氣勢磅礡,大有一發不可收束之勢,形成他獨特而雄辯的說辭風格。其說辭或誇張、或描寫、或排比、或比喻,有時形象對比,有時引經據典,有時渲染氣氛,有時動之以情,有時說之以理。

    到了韓國蘇秦說:「韓國可是泱泱大國,方圓九百里,勇士幾十萬,隨便拿起一樣武器,都是韓國製造啊,士兵們那叫一個勇猛,再加上那麼好的兵器,一個能頂一百個!您這麼好的條件不去利用,反而要低聲下氣地割地求和,那真是可惜啊,秦國的慾望是無窮的,大王如此賢明,卻要做牛後,唉,我真是,真是替您惋惜啊。」

    又到魏國遊說:「大王,您的國土雖然不大,但是城市化的程度真是已經很高了,您看啊,這車馬絡繹不絕,到處一片繁榮景象,比幾千年後的清明上河圖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不止這樣,您還有無數敢死隊,個個都是硬漢,您的實力絕不在楚國之下,這樣的資源,怎麼能拱手讓給秦國啊!」

    然後又是齊國:「齊國,我就不用說了,廣袤的土地上谷積如山,首都臨淄的人民都能揮汗成雨,這麼殷實富饒的國家,人民呢,卻都在鬥雞啊,遛狗啊,賭博啊,還有一個運動,叫什麼來著,踢足球,唉,韓國和魏國怕秦國是有原因的,它們那小破國,能和您相比嗎,秦國放馬過來就把他們夷為平地了,您這有著穩定的GDP增長率,有著良好的國民素質和文化底蘊,還有險要的群山作為屏障,您怕什麼呢,是秦國怕您才對啊!」

    最後是楚國:「誰敢說楚國不是強國,我蘇秦第一個跟他急!豈有此理,地多,人多,錢也多,這霸主之資,看誰人能敵!您和秦國簡直就是勢不兩立的零和博弈,不如聯合其它國家,您作大王,我讓那些小屁國馬上給您進貢來,您怎麼能放著這眼前的利都不要,反而要去割地求和呢?」

    這下,蘇秦發了,他威風凜凜地周遊列國,「以三寸之舌為帝王師」,說得韓魏楚齊各路諸侯怦然心動,趨之若鶩、言聽計從。很快,蘇秦便令人吃驚地取得了六個國家的丞相位置,在蘇秦執政期間,15年間秦國的軍隊不敢東出函谷關一步。於是乎,蘇秦成了六國聯盟的聯繫人,兼這小聯合國的秘書長。這混亂的年代,嘴皮子功夫厲害的人真是不一樣,準備工作做好了,下面,我們就該看好戲了。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的時候,張儀正在吃喝嫖賭,游手好閒。

    有一天張儀跑到楚相國家裡去做客,剛好相國家丟裡掉了貴重的白璧,相國的爪牙見張儀賊頭賊腦地四處張望,於是懷疑是他偷了白璧,他們把他捆起來打了個半死,然後扔在野外。張儀被打壞了,他迷迷糊糊聽見自己的老婆在旁邊放聲大哭,便忍住劇痛問老婆自己的舌頭打壞沒有,當他老婆告訴他舌頭尚完好無缺時,他高興地安慰老婆說:「好,只要舌頭還在,那就不怕了,我定會有出頭之日的。」一番權衡後,他決定去投奔位高權重的老同學蘇秦,先討個一官半職,然後再慢慢往上爬。

    蘇秦聽說張儀來了非常高興,他正想找人來完成一個很大的陰謀,而這個陰謀的理想人選正是才學勝過自己的張儀。原來,蘇秦認為由自己牽頭聯合起來的這個「聯合國」是個花架子,各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重,並不可能真正地聯為一體,一旦秦國的氣焰被封鎖住了,時間一長六國之間肯定要發生內訌,沒有了危機,合縱術也就失去了市場,那自己導演的這場戲就玩不成了,到時諸侯們不會聽他擺佈的,他對此充滿了憂患之感。

    蘇秦決定派遣張儀去秦國替自己臥底。他要把張儀這把快刀打磨得像當年自己刺股苦讀時那樣充滿銳氣。

    蘇秦非常冷淡地接待了張儀,態度傲慢無禮。到了吃飯的時候,蘇秦在殿堂上大宴賓客,卻安排張儀單獨在一個角落裡去吃,蘇秦的宴席上擺滿了山珍海味,而張儀的桌上僅可憐兮兮地擺著兩道小菜。吃完飯之後張儀向蘇秦說明此行的目的時,蘇秦很不耐煩地對他說目前還沒有機會,等待將來再說吧!

    張儀見蘇秦不顧過去的交情,如此對待自己,陡然間地恨極了蘇秦。他發誓要與蘇秦唱對台戲,為秦國出謀劃策破掉蘇秦的合縱戰略。事實上張儀也只有跑到秦國去另謀發展,因為其它六國都在蘇秦的掌握之中。然而最聰明的人也難免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後來蘇秦玩得過火了,他在燕國同王太后關係曖昧,燕王十分不滿。

    蘇秦不敢在燕國待下去了,他跑到了齊國,去把持那裡的朝政。豈料齊國有個大臣早就對花言巧語的蘇秦瞧不順眼了,他暗地裡收買刺客,實施了刺殺行動。結果蘇秦身負重傷,臨死前他告訴齊王:自己死後要對屍體進行車裂,並宣佈蘇秦是個大壞蛋,是燕王派到齊國來臥底的,如今死了,齊國就安定了,誰刺殺了蘇秦將受到重賞,這樣做就可以抓住兇手了。齊王照著蘇秦的話去做,刺殺的主謀大臣果然跑來領賞,齊王於是把他抓住殺了,替蘇秦報了仇。

    而張儀在秦國的政治舞台活動了不少年,為秦王出了不少鬼點子。後來,他代表秦國出遊列國,一肚子壞水弄得六國之間矛盾重重,刀戈相向,而秦國乘機坐收漁人之利。戰國後期六國貌合神離的合縱戰略失敗了,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一個烏鴉嘴在背後搗蛋,從而使各國之間徹底失去了相互之間的信任。這個烏鴉嘴正是張儀。

    縱觀歷史,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刀光劍影的權力之爭屢見不鮮,可是蘇秦、張儀只憑借一張嘴便左右逢源,很顯然他們熟諳博弈的潛在規則。

    零和博弈是指一項博弈中,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博弈的總成績永遠為零。就如解說足球比賽時,韓喬生所說的:「統計數字顯示,到目前為止,進球數目居然和失球數目驚人的相同。」有一個進球自然有就有一個失球,總數當然始終是零。

    「彼之所得必為我之所失、得失相加只能得零」「競爭者此長彼消,勝者之所得加敗者之所失等於零」。所謂零和,是博弈論裡的一個概念,意思是雙方博弈,一方得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吃虧,一方得益多少,另一方就吃虧多少。之所以稱為「零和」,是因為將勝負雙方的「得」與「失」相加,總數為零。在零和博弈中,雙方是沒有合作機會的。

    「零和遊戲」就是:遊戲者有輸有贏,遊戲參與各方的得失總和為零。在一般情況下,玩者中總有一個贏,一個輸,如果獲勝算為1分,而輸為一l分,那麼,這2人得分之和就是:1+(-1)=0

    零和博弈屬於非合作博弈,是指博弈中甲方的收益,必然是乙方的損失,即各博弈方得益之和為零。在零和博弈中各博弈方決策時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為目標,結果是既無法實現集體的最大利益,也無法實現個體的最大利益。除非在各博弈方中存在可信性的承諾或可執行的懲罰作保證,否則各博弈方中難以存在合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