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龍嘯二 第129章 航天發力
    在中美經濟會談的第四天,中國領導人和美國總統共同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兩位國家元首與記者面對面的坐在一起,互動式的回答著全世界都關心的問題。

    兩個小時、一百多個問題,真是讓記者們心滿意足。最後,兩位國家元首手拉手的誓言道:「中美兩國攜手,世紀經濟定將復甦。」記者招待會在高潮中結束。

    隨後的世界媒體瘋狂中,這樣定論道:「中美兩國華山論劍,中南海內瓜分世界。美國的軍事,中國的經濟,世界被牢牢地被掌控。」

    隨著中美兩國關係的和好,世界都鬆了一口氣,各國的注意力立即轉回自己那糟糕的經濟,

    而中國領導人也在奔忙,想把自己那過高的增速降到合理的位置,有時過高的增速不一定是好事。

    10月11日,中國人民盼望已久的日子到來了,在海南航天中心的2號和4號發射塔上兩枚「長征五號」重型運載火箭整裝待發,靜靜的立在發射場上,在太平洋、印度洋等全球海域,十二艘遠望號測量船隊已做好測控準備,納米比亞站、卡拉奇站和馬林迪站等5個國外測控站在戒備森嚴之中也做好了測控準備。

    晚18時10分,2號塔上的一號火箭點火升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馱載著「天宮一號」直奔太空飛去。

    18時13分,間隔3分鐘,四號塔上的二號火箭也不甘落後,攜著「天宮二號」向一號追去。

    隨著國內測控站、各大洋的測量船及海外測控站的回報,目標被捕獲並牢牢的被跟蹤,發射成功了。

    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實況轉播的中國百姓,並沒有過份的激動,因為值得激動的應該是「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目標飛行器在空間的交匯對接,那才是技術與智慧的結晶。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初設計時重量為8噸,經過幾次改進提高到10噸,「天宮二號」直接設計為16噸。它們都是兩艙構型,類似於一個小型空間實驗站,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其中實驗艙可保證艙壓、溫濕度、氣體成分等航天員生存條件,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在軌工作和生活,前端安有對接機構,以及交會對接測量和通信設備,用於支持與飛船實現交會對接;資源艙用於為軌道機動提供動力,為飛行提供能源保障。

    「天宮三號」更大,竟達到了28噸,它即是獨立體又是對接體,它是四艙結構,多了一個多功能艙,說白了可以對地球進行全方位觀測,當然,也可以用於軍事,它的許多功能無法區別嘛。另一艙則是航天員的生活艙,不但寬敞舒適,還帶有廚房甚至浴室。屆時。「天宮一號」和「天宮三號」上的生活設施將拆除並由空天飛機運回地面。

    兩年後,將發射的「天宮四號」可達40—50噸,整個「天宮號」空間站可容納7名空間科學家常年工作,由於我們的空天飛機往返像班機一樣容易,他們每年還可以度一次假。

    中國的最大運載火箭是最新研製的「長征五號」,當初設計時的運載能力是25噸,隨著技術的跟進,最後定型的「長征五號A」型達到30噸。

    「長征五號B」型再次採用新技術,甚至可以稱為是「長征六號」,它的燃料最為特殊,液氧/煤油燃料中摻有天外物質「熔」,使其變成了超級推進劑,運載能力噸竟然跨越到60噸。也就說,可以把60噸重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將40噸的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可發射50噸級長期有人照料的單體空間站、大型空間望遠鏡、返回式月球探測器、深空探測器、超重型應用衛星等。

    如果中國的「天宮一號」至「天宮三號」完成對接的話,在地球的空間中將首次出現重達58噸,可確保三人長期工作的中國空間站,並且還是僅次於438噸的國際空間站。雖然中國是按試驗要求來製造的,但其可靠的質量使其服役十年都不成問題。而十年之後,憑中國現在的科技水準,只要願意,恐怕千噸的空間站都會輕易的建成,甚至月球上的空間站連綠油油的蔬菜都長出來了。而這絕不是天方夜譚,我們常規動力的「大鵬號」與核動力的「后羿號」空天飛機,往返月球具有20至120噸的運載能力,跑一趟月球如同坐班車。

    中國的「天宮一號」至「天宮三號」完成對接以後,中國的「大鵬號」空天飛機還將進行一次秘密飛行,與「天宮號」反覆進行對接試驗,在確認技術無誤之後,中國將用「大鵬號」空天飛機把三名空間科學家直接送入「天宮號」空間站。屆時也就等於正式對外宣佈,中國的空天飛機面世。

    建設和運行空間站的關鍵技術是「空間交會對接」,其技術難度很大。因為空間實驗室體積都比較大,發射空間實驗室的時候是不裝人的,需要在地面控制,完成對接,人要進入到空間實驗室,其運載工具就必須和空間實驗室對接起來,並不斷的向空間站運送補給,以維持空間站的運作。頻繁的進行交會對接難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間實驗室和運載工具都是高速運行的,時速都在28000公里以上,在對接過程中,如果計算不準操作不當,就可能發生飛船相撞事故。

    空間交會對接控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人工控制、另一種是自動控制,國際空間站採用的就是這兩種。

    中國的「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是交會對接則採用了更先進的控制操作技術,即人工與自動控制相融合的技術,或可稱為智能控制技術。這套技術的核心是:如果人工操作,則需要自動控制系統覆核才能發出指令,如果自動操作,則需要人來審核,這樣,完全可以避免操作失誤,提高交會對接的靈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人類載人航天活動其中的一項目的,是將實驗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和超輻射的獨特環境,開展地面無法進行的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實驗,從而為人類造福。

    「天宮二號」專門配有一個藥物實驗室,「天宮三號」則設置了一個「微型農場」,足以進行10種植物育種研究,首批空間科學家就有農業專家。

    中國「天宮」號空間站,不僅可以進行太空生命科學試驗、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藥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示。因此,相信「天宮」號空間站的建成,在不遠的將來會為中國經濟增添巨大的動力,航天產業有著巨大的潛力。

    由於中國的軌道控制技術非常先進,「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直接到達預定軌道,經過兩天的姿態調整,軌道精確到了4位數,相距控制在500米,各系統的也完成了嚴格測試,一切都處於待命對接狀態。

    這是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一塊巨大的屏幕上,顯示著虛擬的軌道及「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的真實錄像。兩邊的四塊小屏幕上,各種數據、參數及圖像不時的變換著。

    隨著輕微的腳步聲,中國幾位最高領導人走進了大廳。在向工作人員揮手致意後,坐在了觀看席上。

    10月14日上午9時20分,國內國外各觀測控制站及海上測量船再次報告,一切準備就緒。

    10時10分,中國航天工程總指揮宋耀天下達了對接的命令。立時間,大廳裡各種指令此起彼伏,副屏幕上各種數據、參數飛快的刷新著。

    飛在前面的「天宮一號」仍在靜靜的飛行著,它連頭都不回,生怕跟在後面的「天宮二號」追上它,隨著二號微調發動機點火,他們的距離在拉近。

    這時,正在認真觀看的一位主要領導人突然問道:「這是真實的圖像,這麼全方位,是怎麼做到的?」

    陪同的中國航天局局長劉澄江解釋道:「除一號和二號身上的十幾個攝像頭之外,這要得益於伴飛的微型攝像小衛星,是它提供的即時圖像,一號和二號各有一個。」

    另一位領導人也問道:「劉局長,聽說四號將取消調整發動機,那怎麼實現對接,以後的軌道抬升二號三號的動力夠嗎?」

    劉澄江道:「四號取消微調發動機將節省很大空間,對接和今後需要的軌道抬升可由空天機來完成,頂推拖拽均可,操作也簡單。」

    說到這兒,劉澄江打開筆記本電腦,指著圖像道:「我們的「天宮號」空間站的高度設計為距地面平均450公里,在這個高度的軌道上基本上沒有太空垃圾,比較安全,受地球引力的影響,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會不斷降低,因此需要經常提升軌道高度。我們的「大鵬號」系列空天機全部具有提升功能,同時還可以對空間站進行姿態調整。」

    這時,指揮控制大廳裡突然靜了下來,只聽總指揮宋耀天的命令冷靜如冰:

    「關閉微調發動機,啟動自動對接程序。」

    大屏幕上「天宮二號尾部的微型發動機的四個噴嘴突然熄火,小屏幕上的數據顯示,與一號的距離只有十幾米,它正在以肉眼幾乎看不出的速度繼續向一號靠近。

    「慣性運動,相對速度1.5∼3米/秒。」

    「對接敏感器接觸信號正常。」

    「相對速度為零,對接機構開始接觸。」

    「撞鎖合攏。」

    「對接機構鎖緊、密封狀態完好。」

    「系統連接完成(數據線、電源線、流體管路等)。」

    此時,大廳內靜的只能聽見心臟的跳動聲。報告員激動的聲音顫抖,突然他的音調高出了八度:

    「請看大屏幕,系統正在對對接數據進行覆核,對接結果就要揭曉。」

    只見大屏幕上,一條彎曲的紅線是設計的對接的數據,而沿著紅線爬行的綠色是剛完成的對接數據,如果有異,綠色將偏離紅色。終於叮的一聲蜂鳴提示,覆核結束。

    「所有數據吻合,我們、我們的對接成功了。」報告員激動的大叫起來。霎時間,整個大廳歡呼起來。

    接下來,大廳裡再次響起各分系統的覆核報告聲:

    「電力正常。」

    「壓力正常。」

    「溫濕度正常。」

    「………,………。」

    這一天,全國都沸騰了,中國百姓們在歡呼慶賀的同時,更加企盼中國的宇航員早一天進入「天宮號」空間站工作,那可是中國的空間站。

    世界的評論如潮水般的湧來:

    「我們的宇宙又多了第二顆星,那是中華之星。」

    「中國人不干則以,干了就一鳴驚人。」

    「中國什麼時候空間技術變得這麼先進?中國還有什麼不先進?」

    時尚的電話祝賀接踵而來,就差那麼幾秒,美國搶在了俄羅斯的前面:

    「美利堅讚賞中國的成就,並為中國有無窮的動力而高興,期望有一天在太空領域,兩國能夠攜手共進。」

    中國領導人一想起美國阻撓中國進入國際空間站就來氣,就笑裡藏針的道:

    「感謝美國人民的祝願,中國一直受人擠兌,擠兌也是一種動力。嗯,攜手太空確實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中國領導人的話嘎然而止,話中的針扎得美國總統臉紅了。

    俄羅斯總統的祝賀充滿了嫉妒:

    「中國朋友幹得真棒,面對中國的進步,俄羅斯充滿了慚愧。」

    中國領導人首先感謝俄羅斯的祝賀,話鋒一轉提醒道:「經濟實力決定了科技實力,不穩定也影響著經濟的發展,期望在俄華人的安全能有保障。」

    俄羅斯近期國內經濟的下滑還不見谷底,引起國內****,分裂勢力再度抬頭,中國怕威脅到遠東幾百萬華人安全,不得不提醒一下。

    隨後而來的是歐洲、非洲,祝賀也好讚歎也罷,無非是想粘些好處。要知道,太空產業還是剛剛興起的新興產業,未來的藥品食品的生產,高尖端的稀缺材料,甚至太空醫院,都需要在太空進行,誰搶佔了太空,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天宮」一號、二號成功對接,中國航天人並沒有過於激動,他們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天宮三號」的發射,而「嫦娥三號」落月衛星已經進入了發射場。

    「嫦娥三號」落月衛星要攜帶探測器在月球著陸,實現月面巡視、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最關鍵的是月球晝夜生存的測試。

    實際上,中國的探月工程已經滯後了,對月球的瞭解遠遠落後於運載工具,空天飛機「大鵬號」可隨時飛到月球上,但卻不敢飛。因為我們宇航員的生命維持系統,還沒有通過月球上嚴酷環境的測試,月球上晝夜溫差極大,白天在陽光直射的地方,溫度可達127℃,夜晚則降到-183℃。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我們的宇航員的宇航服能否經得住暴曬和超低溫冷凍,這需要經過反覆的測試,這方面的經驗和數據,別人是不會給你的,就是給了你你也不敢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