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知識經濟的話題,尤其是技術創新和高科技問題人們已談得很多。本文主要就知識經濟的軟支柱——尖端策劃說些看法,以拋磚引玉。
知識經濟常分為兩大支柱:硬支柱即高技術,軟支柱即是高智謀、高文化、高策劃。高策劃就是用非同尋常的頭腦操縱和管理世界的人和事。
在高智能運動參與下,弱國能打敗強國,窮國能戰勝富國,小米加步槍戰勝過飛機大炮,而這在能量守恆定律的情況下是無法想像的。
洛杉磯奧運會大策劃,淨賺15億美元;拍攝電影《泰坦尼克號》大策劃,收入20億美元;法國「世界盃」大策劃,地球圍繞足球轉。
無數事實證明,在高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高智能尖端策劃,更是取得現代戰爭勝利的法寶。
同樣道理,有好的技術、好的設備,不一定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即使有高質量的產品也不一定能佔領省內外、國內外市場。高技術是生產力,只有結合高智謀、高策劃、高文化,緊密結合尖端智謀、尖端策劃,才能把生產力發揮出去!離開了高智謀、高文化、頂尖策劃,在商戰如此激烈的今天和明天,最好的技術也沒有用。
策劃的過程實質上是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的過程。它首先要考慮企業資源的規模、結構、特徵,然後分析本企業適合發展什麼,不適合發展什麼;應該發展多大規模;以怎樣的速度進行發展等等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浪費,而且還可以避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或是將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一個人沒有理想,生活就會變得懶散;一支軍隊缺乏謀劃,就會總打敗仗;一個企業策劃不周,就難以生存和發展。從國際上看,世界著名企業都是善用策劃手段者。競爭似乎已經演變為策劃智謀的較量,誰稍有鬆懈,就會從頂尖跌入谷底。從國內看,成功的策劃推動了企業的發展,戰略策劃的失誤,給一些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企業策劃的作用是神奇的。
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有個校辦企業——新昌合成化工廠,10年前靠10萬元借款起家,憑著不斷精心策劃和開發高科技產品,1998年實現產值9億元,利潤近4000萬元,出口創匯5300萬美元。今年1至4月產值達4.35億元,出口創匯2300多萬美元,創利1500多萬元。該廠有一種叫香葉酯粉的產品,我國過去全部依賴進口,基本上被德國和瑞士的兩家公司所控制,每噸價格高達35萬元左右,嚴重制約著我國的飼料行業和養殖業的發展。1998年,新昌合成化工廠也投產了,今年年產估計達到2000噸,成為又一「拳頭」產品。
再以我國台灣省為例,有一個叫生達製藥的生物科技事業部,經過策劃,其第一個產品就是開發珍貴的冬蟲夏草,去年1∼8月底營業額已達2000萬新台幣,利潤為50∼60%。科技人員說,開發中草藥產品,是因為主導權在我們,中國秘方科學化,如果提升到藥的層次,美國人沒辦法學我們。這就充分顯示策劃是何等的重要!
有世界經濟競技場「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500強會議的本年度大聚會,將於1999年9月在中國上海市的浦東新區舉行。會議的名稱是:』99《財富》全球論壇。它由美國時代華納集團所屬《財富》雜誌策劃主辦。
在世界傳媒業享有盛名的《財富》雜誌,辦有一項舉世聞名的活動,就是每年評選全球最成功的500家企業;然後,邀請榜上有名的企業首腦聚會,探討共同關心的事關世界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
自1930年《財富》雜誌問世以來,影響逐年擴大。1954年起,《財富》開始每年編排世界500強企業;1995年起,又策劃組織500強首腦年會。現在,「《財富》排行榜」已為世界商界和眾多跨國公司所認可,被認為是「全球最權威和最科學的排名」;而「《財富》全球論壇」,則被認為是開啟了一扇把握世界經濟走向的「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財富》已經成為許多商界領導人作重大決策時不可或缺的參考讀物。
公司首腦們看重「《財富》全球論壇」,把參加論壇稱作是一次「腦力激盪」,是「激發新思維」的一次難得的良機。為了達到預期的「激盪腦力」的目的,論壇地點必須選擇在當今經濟最具活力的地方。因為只有蓬勃的生機和活力,才能活躍與會者的思維,才能使他們在世界經濟激烈競爭的大格局中準確把握本公司的方位,才能使經濟巨頭們滿載而歸。
今年「《財富》全球論壇」的主題是——中國:未來50年。
屆時,我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將出席會議並致詞;來自世界各地的商界領袖,將對進入新世紀的中國經濟走勢發表各自的高論;一大批海外華人企業和中國企業的代表將旁聽論壇;數千名海內外記者將與會採訪,把全球關注的「500強與中國經濟對話」的重要信息傳遍全球。改革開放的中國是世界經濟理想的合作夥伴,投資中國潛力巨大。
因此,策劃、智謀、文化、創意生產力,特別是高點創意,是潛力無比的生產力。而策劃對整合各種元素,各種知識,各種超立體思維的創意又是必不可少的高智慧措施與手段,是成功的奧秘所在,更是生產力的生產力。知識經濟從某種意義上就是策劃經濟,是把硬技術與高文化整合在一起進行大策劃的大策劃經濟。我們期望我們的企業有高、精、尖的大策劃,成為經濟發展的尖端智能武器,把更多的財富貢獻社會,以盡快強大我們的國家。
1999.6.16《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