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京城一些小學推行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肯定教育」,設置了一系列的人性化細節。如老師判題不再打令人難堪的「×」,做錯的題目都被一個個不起眼的小紅點和小橫槓標記出來;取消了試卷評分制度,改用「優」、「良」、「及格」、「不及格」來代替,避免刺眼的分數給孩子和家長帶來壓力;開設說話課,孩子們在課堂上無需舉手,而是根據課堂主題隨時站起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考試成績不滿意可申請重考等等。這種頗具人情味的「肯定教育」,值得肯定。
曾讀到一個讓人饒有興味的材料。生物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鯪魚和鰷魚放進同一器皿中,用玻璃把它們隔開。開始鯪魚興奮地向鰷魚猛攻,可是幾次被撞得暈頭轉向後,鯪魚便有些喪氣了。當玻璃板被抽去後,鯪魚對近在眼前的鰷魚竟熟視無睹,再無進攻之舉,最後活活餓死了。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自我設限」,乃頻繁受挫喪失勇氣使然。
看似有趣的實驗,給人們無言之誡。鋪陳開來,在我們的教育中,「×」給孩子們的心靈帶來傷害、壓抑,也許微乎其微,卻不可忽視。現在整個社會都在呼喚「人性化」,談起教育大家都在講「欣賞教育」、「肯定教育」,而「×」的使用明顯與「人性化」相悖,更與「肯定教育」、「欣賞教育」不一致。
孩子純潔的心靈,需要教育者用愛心與溫情去呵護。孩子們一些閃光的思想、亮眼的進步,甚至微小的舉動與言行,只要在情在理,都值得我們去欣賞和肯定。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對你的學生進行任何種類的口頭教訓,應該使他們從經驗中去取得教訓。」作業本上無紅「×」,課堂發言無需舉手,過去也許不被老師們放在眼裡,但正是這些細節的出現,使我們的傳統教育開始向現代教育跨越。北京這些小學推行的「肯定教育」,使學生們的尊嚴受到前所未有的呵護。這正是現代社會「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領域的體現。
透過「肯定教育」這扇小視窗,人們看到的是文明的進步。我們的孩子不僅需要智慧的大腦、健全的體魄,更需要健康的心靈。旨在關注孩子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肯定教育」,應該贏得全社會的肯定。
2004.10.22《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