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糧食安全?1974年11月,意大利,羅馬,第一次世界糧食首腦會議在這裡舉行,就在這次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了“糧食安全”這個詞。後來,幾經演變,現在,人類對“糧食安全”的具體表述是:“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獲得足夠、安全和富有營養的糧食,來滿足其積極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時,才實現了糧食安全。”
而糧食安全的最終目標是,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買得到又買得起他們所需的基本食品。這個概念包括三個具體目標:確保生產足夠數量的糧食;最大限度地穩定糧食供應;確保所有需要糧食的人都能獲得糧食。
2008年7月6日,日本北海道西南部的洞爺湖——這個火山爆發陷沒後形成的寬闊湖泊,一時成了世界的心髒。八國集團(G8)首腦峰會在這裡開幕。在世界領袖們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最艱難時刻,不知是否有人擔心過火山會再度爆發,但這裡一年四季蕩漾著的清麗的湖水、風景優美的森林和溫泉,至少可以讓這些世界領袖們放松一下日理萬機的疲憊和面對兩大世界危機的焦慮心情。這次會議的原定議題將圍繞氣候變化和非洲發展兩個主題展開討論和對話。但在全球經濟狀況整體低迷的背景下,峰會討論了糧食價格飛漲這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在峰會結束時,除了按慣例發布首腦宣言之外,會議還單獨發布一份“特別宣言”,以此表達八國集團對於糧食問題的高度關注。該宣言草案的內容包括:谷物價格高漲的原因之一是限制糧食出口,有關國家應在這方面自行約束;為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產量,應提供技術援助等。於是,由“新興經濟體”必然會引出一個指向更明確的“發展中大國責任論”——這樣的言辭裡所蘊含的弦外之音,誰又聽不出來?
就在人們期待著回應時,兩天之後,在這裡出席G8+5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發展中五國領導人集體會晤時,終於打破了沉默,針對近來國際上出現“發展中大國責任論”,把當前全球糧價上漲歸咎於發展中大國,他明確表示,“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他說:“我們五國都是世界糧食生產和消費大國,應該共同推動國際社會為維護糧食安全作出積極努力。我們應該支持並推動聯合國全球糧食危機工作組制定糧食安全國際合作框架;加強相互協調,在農業種植、病蟲害防治、糧食儲備等方面開展技術交流和務實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社會關於糧食安全的討論,宣傳發展中國家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所作的努力和貢獻,引導有關討論向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方向發展。”
第二天上午,胡錦濤主席再次指出:中國一貫高度重視農業特別是糧食問題,堅持立足國內、基本自給、適當利用進出口調劑余缺的糧食安全政策。中國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解決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糧食問題,這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近十年來,中國糧食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小麥、大米、玉米等主要谷物年均淨出口800萬噸。當前,中國農產品平均關稅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他還強調,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糧農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外提供援助。2003年以來,中國對外提供糧食援助近30萬噸,援建14個農業類成套項目,在海外建設了20多個農技示范中心,在農業領域為發展中國家培訓了4000多名管理官員和技術人員。“我們願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繼續同發展中國家分享農業發展經驗,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幫助。”
胡錦濤主席說:“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到,國家發展必須適應世界發展大勢,順應本國人民利益要求,從本國國情出發,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09年7月,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20個國家的首腦——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又一次聚集在意大利拉奎拉。這是一次世界性的對話,糧食安全,又一次成了這次會議的核心話題。
那麼,在世界又突飛猛進了20多年後,現在的糧食安全狀況如何?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糧食安全方面的倒退駭人聽聞!”那麼,這次世界“糧食海嘯”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社會動蕩出現了!從糧食危機到政權危機,從饑餓到動亂,直至戰爭,早已是一個歷史規律。作為各國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糧食問題從來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對於那些處在饑餓中的非洲農業國,他們的政權已經搖搖欲墜。而你別以為這只是一個事不關己的小國的崩潰,索馬裡的海盜們,沒有力量去攫取一個小國的權力,卻能迫使世界大國們紛紛派出軍艦去為一條航道保駕護航,有誰算過嗎,這讓整個世界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說到這裡,有人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原因制造了這場糧食危機?
這是一個更復雜的問題,甚至是一個誰也無法回答清楚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何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應該說,這次糧食危機比歷次世界糧食危機的原因都要復雜得多。在以前,很多人一下就找到了罪魁禍首——氣候異常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而這次危機產生的原因,誰也不能再簡單地認為是某個單方面因素所致。
如果綜合各種分析,壓垮糧食的是三座大山和一根稻草。
這三座大山分別是:氣候因素——從2006到2007年,這兩年因受嚴重氣候災害等影響,世界谷物生產連續兩年減產,特別是世界第二大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遭遇了罕見的旱災,小麥的大規模減產是導致世界小麥價格飆升的直接原因;人類食品結構的變化對糧食需求越來越大——一些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的食品結構升級,加大了對肉類的消費,這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的以人類的糧食制造的牲口飼料,導致糧食需求猛增,石油價格暴漲——主要表現為,現代農業是高度能源密集型的:生產肥料、運作拖拉機、把農產品運送到消費者手中都需要很多能源,能源成本變成驅動農業成本上漲的一個重大因素。
石油價格暴漲又加速了生物能源的開發,糧油不僅要滿足人的糧食需求,人要吃糧,汽車也要吃糧,人車爭糧的局面促使糧食需求量大大增加,最終引發糧價上漲。以美國為例,他們的生物能源制造業每年要吃掉的糧食,已經從2006年的5400萬噸增長到了2007年的8100萬噸,同比增長1/2。有專家預測,如果美國在建的60多家制造生物燃料的工廠投產,每年所需的糧食將達到1.14億噸,占2008年美國糧食總產量的1/3。簡而言之,美國的汽車把他們出口給世界各地饑民的糧食吃掉了。
如果要說中國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合作以及對世界糧食的貢獻,這裡,我們又不能不提到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
走進袁隆平院士在湘江之濱長沙郊區的科研基地,你會看到許多不同膚色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在密實和蓊郁的超級稻試驗田裡,他們在這裡接受著袁隆平院士手把手的指導。五大洲的學員圍著一個中國老人,就像五大洲圍繞著一粒神奇的中國種子。是的,袁隆平創造出了雜交水稻種子,他自己何嘗又不是一粒種子啊。用不了多久,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就會從這裡把中國種子帶回祖國。這一粒粒種子,像一粒粒鑽石,透明,閃閃發光。但鑽石從來就不屬於窮苦的農人,而這些種子一旦在他們的祖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所創造的價值連價值連城的鑽石也無可比擬。
中國人從未把雜交水稻作為自己的獨門秘籍,盡管他們為此而付出了世人難以想象的心血。事實上,從一開始,雜交水稻還剛剛在自己的國土上大面積推廣種植時,中國就毫不保留地把這一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推向了世界。神奇的中國種子,就是世界的種子,人類的種子。1979年,中國雜交水稻首次走出國門,而且,首先是在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美國開始播種的。第二年,袁隆平又飛抵美利堅,在那裡擔任了整整兩年的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
在隨後的30年裡,在中國政府慷慨的支持下,袁隆平和許多中國專家先後多次赴朝鮮、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巴基斯坦、委內瑞拉、德國、埃及、印尼、新西蘭等水稻種植國指導雜交水稻育種和繁殖制種技術。這其中許多國家在戰略上都是中國的潛在對手,然而,世界糧食安全和人類面臨饑餓的危險,超越了國界。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承擔起了自己的一切,包括責任,也包括道義。這是世界上某些只從自己的利益著想的大國沒法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