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沉香 第23章 「製造」狀元乎
    國內名校對「狀元」爭得不可開交,北大、清華兩校公佈錄取狀元數據加起來達120%,無疑新「製造」了一大批狀元。俗語所說多多益善,何況狀元乎?「多乎者,不多也!」

    而與之相應的新聞,卻是前不久披露的北京高考狀元,被美國哈佛、史坦福、耶魯等11所名校拒絕。兩相對照,倒是蠻有趣的:一個熱得發燒,竟「燒」出了許多「新」狀元;一個冷得驚人,被國人爭搶活奪的「狀元」,卻被11家名校棄之如「敝屣」,這批老外是不是腦筋出了問題,或者抱著「反華情結」的老皇歷不放?

    如何解讀這件事,著實讓國人頗費心機。從留學申請人李泰柏角度看,認為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11個頂尖學校全部拒絕了我,這或許在中國人留美申請的歷史可以記上一筆。但是我覺得這些拒絕並不能摧垮我對自己、對朋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李泰柏的失望,當然不能歸結為「失敗者」,但也反映了現代學子的傳統意念與對世界的隔膜。

    中國的「狀元情結」延續了上千年,一登龍門,身價百倍。這個祖傳法寶,至今仍綿延不絕,更是借助現代傳媒,花樣翻新,奇招迭出。儘管當局三令五申禁止,實在成了「耳邊風」,其源蓋在於雙方都有需要,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每到高考錄取前後,「狀元」還是滿天飛。因為誘惑實在太大了,一個學校、一個縣市,如果出了高考「狀元」,便紅得發紫,由此名利雙收,風光無限。「狀元」自己的身價自不必說,獎金、廣告、贊助滾滾而來。其家屬也會有各種名目的榮譽和實利,不期而至,弄得措手不及。「狀元」所在學校、地方的領導則因教育有方,陞遷在望。

    有人以為,中國熱熱鬧鬧的狀元展示,西人也會亦步亦趨,如法炮製。殊不知,中西價值觀念不同,教育培養目標各異。狀元是個什麼東西?人家才不管呢。據披露,最近兩年,國外一流大學紛紛拒收中國高考狀元,人家招的是「全面發展的」、「有優秀品質的」、「有獨立人格的」、「興趣廣泛的」、「分數不一定太高的」……他們認為的狀元,是「被一張考卷定型下來的」學子。北京駐美留學公司執行長張恆瑞說:「對美國名校來說,他們更著重於學生內心世界裡最真誠、最有趣的部分。美國名校看學生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義的事,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性的參加。美國名校對看得出人工操作痕跡者,都不會錄取。」這就說明,中國的高考成績並非是大學錄取標準,事實上,我們的很多狀元是靠課程考試、專業競賽獲得的,無疑有「人工操作的痕跡」。李泰柏寫了那麼多學生職務,從國內眼光看是又紅又專的象徵,而在西人看來這卻是需要付出多少學習以外的時間呵!相反,今年李泰柏所在的人大附中,約有30名學生被美國排名前20的名校錄取,其中還有哈佛兩名,而被人大附中校方贊為「德才貌兼具」的李,卻不在此錄取名單之內。

    說了這麼多中西價值觀念不同,有人以為並沒說到點子上。為什麼11所名牌大學齊刷刷地一致拒收,是否他們聯合操作協調一致?或者哪個領導部門一道命令?種種疑團難以解釋。這是用「中國特色」的習慣去對照別人,他們哪像中國有這樣的「權威」,一道命令可以讓傳媒噤聲,一聲招呼讓某本著作打入「冷宮」;或者訂出幾條內部規定,這個「不准」那個「不許」。這在我們這裡司空見慣,而人家的大學可是獨立自主,各有個性,按法行事,有時連「皇帝老兒」也並不買賬。2000年,哈佛大學選聘校長,有人推薦即將卸任的克林頓總統,當時民意顯示呼聲很高,但出人意料的是哈佛大學聘任委員會卻對此不予理睬,將克林頓拒之門外,謂之:政治精英可以領導一個超級大國,但不一定能領導好一所大學。領導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豐厚的學術背景和涵養,而克林頓不具備這個條件。試想對即將卸任總統都可以如此,接收幾個中國學生,何用集體行動、策劃操作?豈非「斬雞用牛刀」?

    出了這麼多狀元,說到底是應試教育而非素質教育的結果。早有國內權威媒體分析:撼狀元炒作易,撼應試體制難。有網民看到美國名校拒收中國高考狀元時,呼籲「該對功利教育說『不』的時候了!」中國的學校向來重視各種榮譽頭銜,可以成為學生加分依據和保送名校的條件,如今這些「寶貝」卻被美國名校否定了,這說明什麼?因為它被「功利化」了,「有人工操作的痕跡」,就不再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我們喊了多少年的「素質教育」,通過這次高考狀元的遭遇,是否會讓一些主持教育命脈者,頭腦有所清醒?這大概不是論者的「奢望」吧!

    2010.8.24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