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斯特爾15歲那年,父親經營的音像店因市場不景氣而被迫關門。父親失業了,家裡的經濟也隨之變得拮据起來,父親的臉上也是心事重重,只有在欣賞克裡斯特爾的滑稽表演時,他才會暫時的忘記煩惱,露出快樂的笑容。
就在此時,克裡斯特爾瘋狂地愛上了一個金髮女孩兒,他們是同年級的校友。為了讓心儀的女孩兒瞭解自己的心意,一天,克裡斯特爾終於鼓足了勇氣向女孩兒表白了愛意。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女孩兒無情的嘲諷:「你說什麼?這怎麼可能?我們最多也就是做個普通的朋友!」
克裡斯特爾陷入了痛苦的感情漩渦中。他整天鬱鬱寡歡,沉默不語,更沒心情去表演。
1963年10月15日的晚上,克裡斯特爾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他手裡捧著一本化學課本,卻始終一個字也看不進去。
這時,父親走進來,看到克裡斯特爾無精打采的樣子,父親說:「什麼事讓你不開心?是不是喜歡上了哪個女孩兒?好了!開心一點兒,給爸爸講個笑話怎麼樣?」
心煩意亂的克裡斯特爾沒有做聲。父親又說:「要不,爸爸給你講個有趣的故事,好嗎?」
「不!」克裡斯特爾不耐煩的回答。
「克裡斯特爾,你不能這樣。」父親慍怒地說,「家裡的經濟狀況越來越糟,這你是知道的。以後,你要靠獲得獎學金來擔負自己的學業。所以,你必須要振作精神,努力地學習。」
「夠了!」壓抑在克裡斯特爾心底的鬱悶,瞬間像火山般的爆發了。他對父親大吼道:「夠了!您什麼都不懂,您能不能讓我自己安靜一會兒。」
看著兒子如暴跳的怒獅一般,父親沉寂了片刻後,平靜地說:「孩子,請不要對爸爸這樣講話。記住,當你感到悲傷時,繼續微笑能夠幫你渡過難關。」
說完,父親和母親一起出門去了。漸漸冷靜下來的克裡斯特爾開始從心底感到懊悔,他痛恨自己對父親說出這般惡毒的話。他合上了書,躺到床上,想等待父親回來時向他說聲抱歉。
不知過了多久,克裡斯特爾昏昏沉沉地睡著了。睡夢中,他恍惚地感覺到客廳中一片嘈雜聲,好像是有人在放聲大笑。突然,他又意識到,這不是笑聲,而是歇斯底里的慟哭聲。
這時,房門開了,電燈也亮了,透過刺眼的燈光,克裡斯特爾看到表哥攙扶著痛哭流涕的母親走到他的床前。
「克裡斯特爾。」母親聲音顫抖地說,「克裡斯特爾,爸爸去世了!」
「外公,他去世了?」克裡斯特爾猛地坐起身。
「不,是爸爸,是你的爸爸。」母親說,「剛才,我們和幾個朋友在餐廳聚會,爸爸突發心臟病,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就去世了……」
剎那間,克裡斯特爾感到腦海裡一片空白,以至於雙耳失聰,一時間聽不到母親說的話。
葬禮那天,所有的親戚和朋友都紛紛來弔唁,每個人都是眼淚漣漣。而失去父親的克裡斯特爾則更加的悲傷。
不久,聖誕節到了。親人們像往常一樣,紛紛聚到克裡斯特爾家一同慶祝節日。然而,與往日不同的是,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失去親人的悲痛。
克裡斯特爾獨自躲在房間裡,手裡捧著父親生前的照片。照片上,父親的笑容依舊是那麼的慈愛,那麼的可親。瞬間,他淚水奪眶而出。
「爸爸,請接受我的道歉!」克裡斯特爾說,「您走了,我今後該怎麼辦?」
突然,克裡斯特爾想起了,那天,父親在臨走前,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孩子,記住,當你感到悲傷時,請繼續微笑能夠幫你渡過難關。」
如果,父親能在天上看到我們,一定不希望見到大家沉浸在無盡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於是,克裡斯特爾走出了房間,站到客廳中間,為大家表演了一段久違了的滑稽戲。隨著他幽默的表演,漸漸的,包括母親,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破涕為笑。接著,歡笑聲充滿了整個房間。
「謝謝你!爸爸!謝謝你,賦予我喜劇和幽默的天賦,我已經明白了,在最悲傷的時候,微笑才能真正的幫我們渡過難關。」
在那以後的日子中,父親的話成為克裡斯特爾的座右銘。他決心盡全力,把更多的笑聲帶給世人。憑借這股力量,他發奮努力考入了紐約大學電影系。畢業後,他毅然地走上了喜劇演藝的道路,並在演藝方面取得驕人的成績。
多少年來,無論克裡斯特爾遇到怎樣的挫折與困境,父親那句意味深長的「悲傷時,請繼續微笑著」,始終在鞭策著他不斷前行。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遭遇困難,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悲傷。也許我們不能決定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在感到不如意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微笑。
苦難中造就的天才:一位哲人說:「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幾倍於天才的苦難。」世界超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同時接受兩項饋贈,又善於用苦難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極致的奇人。
他首先是一位苦難者。4歲時一場麻疹已使他快入棺材。7歲又險些死於猩紅熱。13歲患上嚴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療。46歲牙床突然長滿膿瘡,只好拔掉幾乎所有牙齒。牙病剛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兒子成了他手中的枴杖。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結核等多種疾病吞噬著他的肌體。後來聲帶也壞了,靠兒子按口型翻譯他的思想。他僅活到57歲,就口吐鮮血而亡。死後屍體也備受磨難,先後搬遷了8次。
上帝搭配給他的苦難實在太殘酷無情了。
但他似乎覺得這還不夠深重,又給生活設置了各種障礙和漩渦。他長期把自己囚禁起來,每天練琴10至12小時,忘記飢餓和死亡。13歲起,他就周遊各地,過著流浪生活。他一生和5個女人發生過感情糾葛,其中有拿破侖的遺孀。姑嫂間為他展開激烈爭奪。在他眼中這也不是愛情,而只是他練琴的教場。除了兒子和小提琴,他幾乎沒有一個家和其他親人。
苦難才是他的情人,他把它擁抱得那麼熱烈和悲壯。
他其次才是一位天才。帕格尼尼3歲學琴,12歲就舉辦首次音樂會,並一舉成功,轟動輿論界。之後他的琴聲遍及法、意、奧、德、英、捷等國。他的演奏使帕爾瑪首席提琴家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下來,木然而立,無顏收他為徒。他的琴聲使盧卡觀眾欣喜若狂,宣佈他為共和國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迴演出產生神奇效果,人們到處傳說他的琴弦是用情婦腸子製作的,魔鬼又暗授妖術,所以他的琴聲才魔力無窮。維也納一位盲人聽他的琴聲,以為是樂隊演奏,當得知台上只他一人時,大叫「他是個魔鬼」,隨之匆忙逃走;巴黎人為他的琴聲陶醉,早忘記正在流行的嚴重霍亂,演奏會依然場場爆滿……帕格尼尼不但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歐洲和世界,而且發展了指揮藝術,創作出《隨想曲》、《無窮動》、《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協奏曲及許多吉他演奏曲。幾乎歐洲所有的文學藝術大師,如大仲馬、巴爾扎克、肖邦、司湯達等都聽過他的演奏並為之激動。李斯特大喊:「天啊,在這四根琴弦中飽含著多少苦難、痛苦和受到殘害的生靈啊!」
上帝創造天才的方式便這般獨特和不可思議。人們不禁要問,是苦難成就了天才,還是天才特別熱愛苦難?
一個人若想成才,必須有頑強的意志、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正確的人生態度;而苦難往往為一個人提供歷練這些優秀品質的客觀條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苦難是造就天才的溫床。
一本日記造就的大師:德國青年卜勞恩,又一次失業了。滿大街地轉了一天,依然沒有找到工作。情緒極度低落的卜勞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將身上最後一塊錢換了酒喝下肚後,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可是,家裡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厚望的兒子克裡斯蒂安並沒有給他爭氣,他的成績單居然比上學期還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裡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說話,便回到自己的房間呼呼大睡起來。
當卜勞恩醒來的時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習慣地拿起筆補寫昨天的日記:
5月6日,星期一,真是個倒霉的日子,工作沒找到,錢也花光了,更可氣的是兒子又考砸了,這樣的日子還有什麼盼頭?
卜勞恩來到小房間,打算叫兒子起床,但克裡斯蒂安早已經自己上學去了。就在此時,卜勞恩突然發現,克裡斯蒂安的小日記本忘記鎖進抽屜了,於是便忍不住好奇地看了起來:
5月6日,星期一,這次考試不太理想,但當我晚上將這個消息告訴爸爸的時候,他卻沒有責備我,而是深情地盯著我看了一會兒,使我深受鼓舞,我決定努力學習,爭取下次考好,不辜負爸爸的期望。
怎麼會是這樣呢,自己明明是惡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怎麼就變成深情地盯著他看了呢?卜勞恩好奇地翻開了克裡斯蒂安以前的日記:
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來越好了,我想,有機會我一定要去請教他,讓他教我拉小提琴。
卜勞恩又是一驚,趕緊拿起自己的日記本來看:
5月5日,星期天,這個該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小提琴,好不容易有個休息天,又被他吵得不得安生,如果他再這樣下去,我非報警沒收了他的小提琴不可。卜勞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無語。他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起,竟然變得如此悲觀厭世、煩躁不堪,難道自己對生活的承受力還不如一個小孩子嗎?
從此,卜勞恩變得積極和開朗了起來。他日記裡的內容也完全變了:
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雖然還是沒有哪家單位肯聘用我,但我從應聘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我想,只要總結經驗,明天我一定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5月8日,星期三,我今天終於應聘成功了,雖然是一份鉗工的工作,但我想,我一定能成為世界上最出色的鉗工。
他,就是德國漫畫巨匠埃·奧·卜勞恩。卜勞恩1903年3月生於德國福格蘭特山區翁特蓋滕格林村,曾經在工廠當過鉗工,給報刊畫過漫畫,為書籍畫過插圖。而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連環漫畫《父與子》。《父與子》的素材,大多來源於他和兒子克裡斯蒂安在一起的日子。卜勞恩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寬容的藝術形象,深深打動了全世界讀者的心。《父與子》被人們譽為德國幽默的象徵。
後來有人採訪卜勞恩時問他:「聽說是一本日記造就了您今天的大師成就,這是真的嗎?」
卜勞恩說:「是的,確實是因為一本日記,但需要申明的是,那個大師不是我,真正的大師是我的兒子——克裡斯蒂安。」
卜勞恩的經典名言是:一個人只要具備善良、正直和寬容的性格,那麼便沒有什麼困難能夠壓得倒他。寬容別人,寬容生活,就是寬容自己。
不要乞求表面的公平:一個青年人非常的不幸。10歲時母親害病去世,他不得不學會洗衣做飯,照顧自己,因為他的父親是位長途汽車司機,很少在家。
7年後,他的父親又死於車禍,他必須學會謀生,養活自己,他再沒有人可以依靠。
20歲時他在一次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他不得不學會應付隨之而來的不便,他學會了用枴杖行走,倔強的他從不輕易請求別人的幫助。最後他拿出所有的積蓄辦了一個養魚場。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將他的勞動和希望毫不留情地一掃而光。
他終於忍無可忍了。他找到了上帝,憤怒地責問上帝:「你為什麼對我這樣不公平?」
上帝反問他:「你為什麼說我對你不公平?」
他把他的不幸講給了上帝。
「噢!是這樣,的確有些淒慘,可為什麼你還要活下去呢?」
年輕人被激怒了:「我不會死的,我經歷了這麼多不幸的事,沒有什麼能讓我感到害怕。終有一天我會創造出幸福的!」
上帝笑了,他打開地獄之門,指著一個鬼魂給他看,說:「那個人生前比你幸運得多,他幾乎是一路順風走到生命的終點,只是最後一次和你一樣,在同一場洪水中失去了他所有的財富。不同的是他自殺了,而你卻堅強地活著……」
比爾·蓋茨說:「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與其怨天尤人,抱怨命運的不公,不如使自己變得更堅強,盡力去和命運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