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家解釋說:因為黑斑羚自知跑不過獅子,它緩下腳步彈跳前行,只是想給獅子造成一種強大的心理暗示——我並不怕你,不過是在與你嬉戲玩耍罷了。當獅子的潛意識裡感覺到黑斑羚的無所畏懼時,所有的攻擊野心與自信便瞬間崩潰。
這段影片使人感慨頗多。作為現代人,在生活中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對手,需要參加的不僅僅是力量的比賽和速度的較量,也是智力的競爭,思維品質的考察和心理素質的較量。那些沉著冷靜、臨危不懼的人,往往能夠爭得更多的生存和取勝機會。
奧裡森·馬登說:「一個人只有敢於競爭,善於競爭,在競爭中取勝,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那麼,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培養良好的競爭素質呢?如下建議可供參考:
1.培養膽識
競爭需要膽識。膽,就是膽量,是一種精神狀態。有膽,就是有敢為正義的事業奮不顧身,一往無前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人們就敢於冒險,勇於探索,在人生的道路上迎難而上,開拓前進。識,就是見識、知識,是一種理性思維能力。有識,具體表現在:有正確的方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正確的做人原則;有較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見多識廣」;瞭解實際,並能駕馭實際。
2.要力戒嫉妒
要克服嫉妒心理,樹立起「拚搏」的觀念。具體地說,就是要把機會看作是一個開放的環境,而不是封閉的泥潭,要有敢於競爭的勇氣和信心。力戒嫉妒心,因為嫉妒既會扼殺別人,也會扼殺自己,兩敗俱傷,對己對人都是有害無益的。
3.要克服自卑感
這是競爭取勝的保證。對存有自卑感的人來說,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人的情緒情感是受環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認識因素制約的。其中認識因素起著關鍵的作用,它可以對自卑情緒進行調節和控制。所以,當我們在競爭中遭受挫折或失敗時,就要認真總結經驗,分析原因。認識愈深刻、愈全面,愈有利於情緒的良性調節和控制。在人的一生中,可能發生各種不愉快的事情,當競爭受挫不可避免或已經發生後,就應該為自己自卑的情緒尋找新的出路,決不要一直沉浸在過度的自卑中。重要的是,當因競爭受挫而產生自卑感時,要對受挫的原因進行認真的分析,或者調整個人的競爭標準,或者尋求更有效的競爭方法,從而繼續保持可貴的競爭熱情,去爭取新的勝利。
4.要努力培養「努力達到最佳」的精神
拜倒在勝利者、強者、偉人的腳下無可非議;但對成功的羨慕,不應該轉化成「高山仰止」般的自卑。應該相信自己同樣能夠在可能的範圍內達到最佳,努力拚搏到最佳。當然這「可能的範圍」一般來說,事先是難以預測的。所以,只有在競爭中、奮鬥中,才可能達到最佳。如果一個人無所追求,一切知足,那也無所謂什麼「達到最佳」的奮鬥了。
要想培養競爭心理,就必須使自己投身於競爭的熔爐之中。早一天具備了競爭心理,就能早一天成為強者,早一天達到自己的「最佳」。
積極彌補自我發展資源不足的缺陷
《新約·馬太福音》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我還要加給他,叫他多多益善。」因而這種「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被稱為馬太效應。
這裡的「多」和「少」指的是什麼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奧裡森·馬登把它們理解為「資源」,並把資源解釋為做某事所須具備的某些條件。資源包括金錢、設備以及你所擁有的任何看得見的物質財富;也包括創意、理念、知識、技能以及其他素質;還可表現為人際關係、某種資格或特殊的機遇。其實,馬太效應中所謂「強」與「弱」,就是指其可掌握和使用的資源的多與少。
奧裡森·馬登指出:「資源的多少,決定了你究竟是在馬太效應的哪一邊。」不幸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是缺乏資源的。這也正是為什麼馬太效應總是令人們感覺沮喪的原因。如果你自己的資源不足,也想利用馬太效應,減少自我發展中的挫折,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1.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
在所謂「成功人士」中,個人奮鬥、白手起家者只是少數,多數人還是通過服務於大公司、大企業才得以「實現自我」的。
為了更好的實現自我,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必須優先考慮兩個因素:一是自己感興趣,二是能發揮自己的特長。你可以是一個得力的員工,也可以是一個可信賴的合作夥伴。總之,你必須讓自己既有發展的實力,又有發展的空間。
2.盡量多使用你的資源
其中金錢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回想一下《聖經》中的寓言,那個用一錠銀子換了十錠的人(可以想像他是如何高效率地使用這一本錢的),還有那個把一錠銀子用布包起來惟恐弄丟的人,哪種方法更可取?才能(或者天賦)更是這樣,美術大師不停地作畫,音樂大師每天花費幾小時練習,都是為了使自己的才能更出色。不僅藝術家如此,那些工作效率最高、工作質量最好的人,都是在不斷努力中使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的。才能不是僵化的東西,它是在磨練中成長的,只有在實踐中我們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而克服困難的過程自然也提高了我們的才能。
時間這個資源有點特別,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是一定的,你花費時間做這件事,就一定無法再用於其他事。可是觀察一下身邊的人,老是抱怨「時間不夠用」的,恰恰是那些做事最少的人,這是怎麼回事?
問題在於不同的時間利用率,一個做事迅捷、工作效率高的人,即使同時應對幾件事也能勝任愉快,而一個行動遲緩的人,也許一天下來連一件事也做不成,區別就在於前者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而且掌握了做事的最簡捷的方法。而後者,只是學會了拖延,他的事情總是完不成,所以時間也總是不夠用。
3.學會「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
將你的時間、精力、才能、金錢等投入最有希望獲勝的戰場,確立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地位。你的每一場勝利都使雙方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這樣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直至取得全局性優勢時,「最後的決戰」也就勝券在握了,因為「馬太效應」已經站在你這一邊。
採取果敢的行動,做自己夢想中的國王
人們一次次地滿懷熱情,夢想打破身處其中的陳規,但是他們遲遲沒有行動,不久,夢想消逝殆盡,計劃徹底失敗,他們再次陷入摸索之中,沒有取得明顯存在於潛能中的一切。
他們不停地下決心:「總有一天,我會做這做那……」但遺憾的是,那一天總是不到來。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他們會這樣說:「有道理,你說得對,但我怎樣才能相信自己呢?我要怎樣才能變得更好呢?」
奧裡森·馬登告訴我們,開始就不要去想3.5英里的長跑,不要想著當總裁,也不要想著去壟斷大市場;要去解決近在眼前的挑戰。不要把眼光拋向最高的工作,而是拋向下一件事。要到一個遙遠的城市旅行,你得開始第一步。
當然,「希望不等於結果」,這就是關鍵。你必須行動,你必須走出第一步。你必須靜坐下來與自己談一談。
「我想有多大的成功?」
「我有決心讓自己去努力獲得這些成功嗎?
「對我來說,那有可能嗎?」
沉思一會,你便會意識到,一生中曾有很多次,在對某事感到沒有多大作為時,你決定改變它們:
成千上萬的人採取良好的生活方式來促進他們的健康,並一直堅持不斷。
有人在吃中餐時不再要雙份馬丁尼酒,或者在週五晚上不再把整箱的啤酒扛回家。
還有人發誓對配偶更體貼或對家裡人考慮更周到,或者花更多時間同孩子呆在一塊,而且,他們都這樣做了。
其結果是:他們的生活有了改善。
這些將決心變為現實的例子證明了,下決心改變自己並非少見,把決心實現出來也並非罕見。以前,也許我們沒有遵守自己的諾言,這沒關係。但問題的關鍵是:只要我們意識到我們應該改變我們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我們就會採取行動而且會達到目的。
在這方面,海倫·凱勒的故事能帶給我們很多啟示。她從小雙目失明,又聾又啞,她靠用手觸摸、用嘴嘗味、用鼻嗅聞,來熟悉周圍黑暗沉寂的世界。局限之大,令她簡直無可奈何。不會說話,別人怎麼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既看不見又聽不見,自己怎樣知道別人哪兒的?
海倫·凱勒在精神上不屈服於這種清冷生活。由於連詛咒和抱怨都不可能,她只好用身體的劇烈晃動對父母和周圍的人發脾氣,來說明她心灰意冷的心境。看來她命中注定要在與世隔絕的無聲世界裡絕望地度過一生。
可是,一個卓越非凡的年輕女子闖進了她的生活,此人可以看作生活中的強人,她就是安妮·沙利文。
海倫·凱勒的父母僱用了她,讓她來排除女兒的孤獨、撫平她的怒氣,因為這一切已讓他們心灰意冷、垂頭喪氣。安妮·沙利文完全意識到自己的困難,也意識到自己的任務幾乎毫無希望可言,可是她仍暗下決心去教這個孩子,讓她同自己無法到達的世界進行交流。這是同明顯不可能的事情進行的一場較量,其挫折和失望能讓最堅強的人氣餒、卻步,可是她卻默默忍受下來,而且數月一直如此。
她只是拒絕失敗。
突然有一天,當太多的失望令人灰心喪氣,而希望好像永遠不會降臨時,海倫發出了一聲表示理解的聲音,這一切都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她在作出第一個反應後,希望就像蓓蕾一樣開放了。
海倫·凱勒的潛能被心中的另一個信仰所挖掘而開始開發。雖進展緩慢,飽受痛苦,有時停止不前,但她繼續努力,終於成為世界各國尊敬的作家、演說家和堅毅勇敢的光輝榜樣。她本可以輕易地成為被安慰者,去「詛咒上帝然後死去」,可是她卻有不同的選擇,她要戰勝自己的缺陷而不向它讓步屈服。
那麼,面對我們的相對微小的不利條件,我們也都能辦到。
奧裡森·馬登激勵我們:要做自己的國王!
做自己的國王,這是一種全新的強者哲學。它給絕望的人帶來希望,給軟弱的人帶來勇氣,給沮喪的人帶來信心,給貧窮的人帶來財富,給所有在生命的泥沼中掙扎的人帶來決心——要對自己說:「我的位置在最高處,我要做自己夢想中的國王。」
1.幾乎所有的人都具有充沛而未經開發的才能。只有喚醒它、點燃它、引爆它,實現由潛能到顯能的轉化,變巨大潛能為巨大實力,才能夠獲得大的成功。
2.真正的成功,苦幹也許只佔20%的原因。通曉世事,善于思索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3.不管要成就多麼偉大的事業,都要肯於從最簡單的工作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逐漸達到事業的頂峰。
4.為了獲得好運,必須要鼓起勇氣、拿出力量、採取行動,適度冒險,敢於競爭。
5.你是一個敢於冒險、善於競爭的人嗎?
6.為了給自己積累更多的有助於成功的資本,你還要在哪些方面加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