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布褂兒,黑裙子,北平的女學生。
一位在南方生長的畫家,有一年初次到北平。住了幾天之後,他說,在上海住了這許多年,畫了這許多年,他不喜歡一切藍顏色的布。但是這次到了北平,竟一下子改變了他的看法,藍色的布是那麼可愛,北平滿街騎車的女學生,穿了各種藍色的制服,是那麼可愛!
剛一上中學時,最高興的是換上了中學女生的制服,夏天的竹布褂,是月白色——極淺極淺的藍,燙得平平整整;下面是一條短齊膝蓋頭的印度綢的黑裙子,長統麻紗襪子,配上一雙刷得一乾二淨的籃球鞋。用的不是手提的書包,而是把一疊書用一條捆書帶捆起來。短頭髮,斜分,少的一邊撩在耳朵後,多的一邊讓它半垂在鬢邊,快蓋住半隻眼睛了。三五成群,或騎車或走路。哪條街上有個女子中學,那條街就顯得活潑和快樂,那是女學生的青春氣息烘托出來的。
北平女學生冬天穿長棉袍,外面要罩一件藍布大褂,這回是深藍色。誰穿新大褂每人要過來打三下,這是規矩。但是那洗得起了白碴兒的舊衣服也很好,因為它們是老夥伴,穿著也合身。記得要上體育課的日子嗎?棉袍下面露出半截白色剔絨的長運動褲來,實在是很難看,但是因為人人這麼穿,也就不覺得丑了。
陰丹士林布出世以後,女學生更是如狂的喜愛它。陰丹士林本是人造染料的一種名稱,原有各種顏色,但是人們嘴裡常常說的「陰丹士林色」多是指的青藍色。它的顏色比其他布,更為鮮亮,穿一件陰丹士林大褂,令人覺得特別乾淨、平整。比深藍淺些的「毛藍」色,我最喜歡,夏秋或春夏之交,總是穿這個顏色的。
事實上,藍布是淳樸的北方服裝特色。在北平住的人,不分年齡、性別、職業、階級,一年四季每人都有幾件藍布服裝。爺爺穿著緞面的灰鼠皮袍,外面罩著藍布大褂;媽媽的綢裡綢面的絲棉袍外面,罩的是藍布大褂;店舖櫃檯裡的掌櫃的,穿的布棉袍外面,罩的也是藍布大褂,頭上還扣著瓜皮小帽;教授穿的藍布大褂的大襟上,多插了一支自來水筆,頭上是藏青色法國小帽,學術氣氛!
陰丹士林布做成的衣服,洗幾次之後,縫線就變成很明顯的白色了,那是因為陰丹士林布不褪色而線褪色的緣故。這可以證明衣料確是陰丹士林布,但卻不知為什麼一直沒有陰丹士林線,忽然想起守著窗前方桌上縫衣服的大姑娘來了。一次訂婚失敗而終身未嫁的大姑娘,便以給人縫衣服,靠微薄的收入,養活自己和母親。我們家姊妹多,到了秋深添製衣服的時候,媽媽總是買來大量的陰丹士林布,宋媽和媽媽兩人做不來,總要叫我去把大姑娘找來。到了大姑娘家,大姑娘正守著窗兒縫衣服,她的老媽媽駝著背,咳嗽著,在屋裡的小煤球爐上烙餅呢!
大姑娘到了我家裡,總要待一下午,媽媽和她商量裁剪,因為孩子們是一年年地長高了。然後她抱著一大包裁好了的衣服回去趕做。
那年離開北平經過上海,住在嫻的家裡等船。有一天上街買東西,我習慣地穿著藍布大褂,但是她卻教我換一件呢旗袍,因為穿了藍布大褂上街買東西,會受店員歧視。在「只認衣裳不認人的」洋場,「自取其辱」是沒人同情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