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第65章
    【原文】

    其安易持〔1〕,其未兆易謀〔2〕。其脆易泮〔3〕,其微易散〔4〕。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5〕,九層之台起於累土〔6〕,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7〕。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8〕,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9〕。

    【註釋】

    〔1〕其安易持:事物處於穩定狀態時,容易維持。安,安定、穩定。持,維持、控制。

    〔2〕其未兆易謀:還沒有任何徵兆時,容易設法防止。兆,徵兆、跡象。謀,想辦法。

    〔3〕其脆易泮:還很脆弱時容易消解。泮:通判,分解、分判。河上公注;「禍亂未動於朝,情慾未見於色,如脆弱易除破。」

    〔4〕其微易散:事物剛有細微的徵兆時,容易消散。微,微小的顯示,細微的徵兆。河上公註:「其未彰者,微小易散去也。」

    〔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合抱,合圍才能抱得住的大樹。毫,動物的細毛。末,細小。毫末,是指像動物的細毛一樣細小的樹芽兒。

    〔6〕累土:累,通簣,裝土的工具。

    〔7〕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河上公註:「聖人不為華文,不為色利,不為殘賊,故無敗壞。聖人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無所執藏,故無所失於人也。」

    〔8〕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復,補救。過,過失、過錯。河上公註:「聖人學人所不能學,人學智詐,聖人學自然;人學治世,聖人學治身,守道真也。眾人學問反,過本為末,過實為華。復之者,使反本也。」

    〔9〕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輔助萬物自然發展,不敢違背大自然的規律。輔,輔助。河上公註:「聖人動作因循,不敢有所造為,恐遠本也。」

    【譯文】

    事物處於穩定的狀態時容易掌控,在還沒顯現轉變的跡象時容易想辦法控制。還沒發展壯大,還很脆弱的事物容易消解;只有些微小的跡象時,就加以控制,可以使不想發生的事消散於無形。在事物沒有形成時,就對它施加影響,沒有發生動亂時就好好地管理國家。

    合抱的大樹,也是從像動物細毛一樣的幼芽開始長起來的;九層那麼高的檯子也是一筐一筐的土堆積起來的;跋涉千里,也是從從腳下的第一步開始,然後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不顧規律地妄加干涉,就會招致失敗;只憑任性想要抓住某種東西,一定會失去。所以聖人從不任意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會執著於外物,緊抓不放,所以無所謂失去。

    一般人做事,常常在馬上就要成功的時候卻失敗了。如果快要結束時,就像一開始時一樣謹慎小心,就不會有失敗的事情了。

    所以聖人想要的,是別人不想要的;他不把那些世間少有的財貨,視為珍寶;學習別人不願學習的,以彌補眾人的過失,遵循道的規律,順其自然,不任意妄為。

    【闡述】

    老子在此章的告誡是:注意禍患的根由在何處,應該在禍患發生之前做預防性質的工作;凡事皆是由小到大,要有耐心和毅力,一點點去完成工作。聖人做事從不違背客觀規律。要培育出參天大樹,就從小樹芽開始細心照料;要想建摩天大廈,就要一層一層樓去搭建。

    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打算要遠行的人,心何嘗不焦急躁動呢?本來就該一步一步地走,不強行冒進,也不偷懶,心為何還如此不安呢?這說明心修煉得還不夠。

    只有懂得依照客觀規律做事,才可以有條不紊順籐摸瓜地去做事。在細微之處看到事情未來的走向徵兆,率先把握住先機,這是最重要的。古人有「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的老話。這是說人們往往都會輕率地開始,但並沒有幾個人能堅持到最後。做事虎頭蛇尾的,大有人在。其實,越是到接近成功的最後階段,越不可懈怠,應該像剛開始時那樣認真、謹慎,才不至於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應該是各行各業應該遵循的心理運行軌轍,放在心上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好。說到經濟領域的經營管理,不能不提到白圭——中國古代經營管理之祖,用司馬遷的話就是「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即天下言及經營謀生之事,都會祖法於白圭。白圭,名舟,周人,魏文侯時為國相,他曾這樣自豪地表達自己的經營之道:「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商道上的白圭,如同治國安邦胸懷韜略的大政治家,指揮千軍萬馬的大軍事家。白圭對於掙錢時機的把握,就像猛獸凶禽捕食一樣突然迅捷。

    對於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白圭尤其強調四點:「智」、「勇」、「仁」和「強」。「智」,足以知權變;「勇」,可以做到當機立斷;「仁」,能取予適度;「強」,有所堅守。如果一個人的智慧不足以隨機應變,勇氣不足以幹練果斷,仁德不能正確施行,堅強卻不能持之以恆,想在他那裡學到什麼經商致富之道,是根本不可能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白圭善於觀察時機的變化,常採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經商策略,做到心裡有譜。五穀豐登的年月,就大量購進糧食,並拋出此前貯藏的蠶絲和生漆;在蠶繭產出的時節,就成批買入絲帛,賣空手頭的糧食。白圭有仰觀天時的本領。他發現,當太歲星處在太空的卯宮時,預示著天下將會大豐收,但第二年就會衰惡;運行至午宮,會發生大旱,但第二年就會豐收;行至酉宮,糧食會豐收,但第二年又會變成惡年;行至子宮,必大旱,第二年就雨水充足,又會豐收。所以,當太歲星處在卯宮的位置時,白圭囤積的糧食就會是往年的兩倍。

    要使價格上漲,就買入下等的糧食;要使每斗每石糧食的重量增加,就買進上等的種子。

    白圭雖然很富足,但身上的衣物卻非常節儉。他也不怎麼講究吃喝,經常忍耐並抑制自己的慾望和愛好。他還能做到與僕人們同甘苦,共患難。應該說,這位商道之祖的膽略是超出常人的,他有著無所畏懼的冒險精神。

    司馬遷感慨說,想必白圭有所嘗試吧,能夠嘗試才能有所成就,這並非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