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未解之謎(人體篇) 第10章 人體無毛之謎
    眾所周知,大多數動物身上都有濃密的毛發,我們人類最開始也是如此。可是在數億年之間,大自然不知出於何種原因,使人類遠古祖先身上的濃毛脫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光潔的皮膚,這是為什麼呢?人身上的濃毛是什麼時候脫掉的呢?一直以來,這都是令專家學者們費解的難題。

    有人認為,人類的祖先在進化的過程中是出於對衛生的原因才將濃毛退化掉的。據說,以動物的屍體為食的動物禿鷹原來頭頂上是有毛的,但是當禿鷹吃腐肉的時候,它習慣將頭伸到屍體中去,這樣每次它美餐一頓之後都會將自己的頭部搞得血肉淋漓。也許頭上的毛對吃肉不利,或對衛生不利,所以,禿鷹在以後的進化過程中,頭部的毛就漸漸失去了。人們根據禿鷹的這一進化過程推想,我們人類的祖先也可能是出於對衛生的考慮慢慢地就將身上的毛退去了。因為,人類祖先身上的毛皮上是各種寄生蟲的孳生之地,虱子、跳蚤等寄生蟲潛伏在人的毛皮中,不僅吃人的血,而且傳染疾病。特別是人類祖先學會了狩獵以後,食肉和狩獵更容易使人的毛皮弄髒。所以慢慢的,人們就有意識地將長毛發從身體上剔除,最後就演化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但是反對“衛生說”的人認為,毛皮對人類來說是不衛生,但是對獅子、老虎和猩猩等動物來說同樣是不衛生的,也不利於它們的生存,但是為什麼這些動物的身上至今還留有濃密的毛發呢?而且猴子會互相理毛,人類為什麼不會用工具理毛呢?“衛生說”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

    有的人類學家提出,無毛是人類學會鑽木取火之後的一種自身調節。毛皮原來是大自然贈給人類用來保暖的。夜裡寒氣襲人,有了毛皮能夠御寒。但是,人類學會了用火後,就再也不怕寒冷了,當漫漫長夜來臨的時候,人們就會圍火而坐,依火而臥,用火來驅趕寒意。而在白天,當面對炎炎烈日蒸烤的時候,人類的毛皮就顯得多余起來。因此,人類學會用火以後,用於御寒的毛皮在失去作用的情況之下漸漸脫落,人也就成了光潔無毛的動物。但是,目前為止,這種說法還停留在假設的階段,還沒有證據證明我們的祖先是在學會用火以後開始成為無毛動物的。

    在此情況之下,人們更加迫切地想解開這個謎底。有的學者提出,人類脫落身上的毛,就是為了要適應人類社會性的屬性。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說過,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每個人都要依靠社會的力量生存和發展。在遠古時期。由於每個人身上都長著毛,所以彼此間很難看到對方的“真面目”,脫掉了毛以後,臉就具備了典型的個體特征,便於相互辨認。

    還有的學者提出,當我們的祖先還以狩獵為生的時候,長長的毛發使他們在追逐野獸的過程中很不方便。因為獵人在對野獸進行長途追逐的過程中,身體會產生許多熱量,但是長長的毛發對於散熱是很不利的,也不能迅速地降低體溫,而脫去毛能更好地散熱,就能在狩獵過程中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所以這些學者認為,人類失去身上的濃毛是適應狩獵生活的結果。

    但是在學會取火之前的夜晚寒冷,身上的毛皮不是能起到取暖保溫的作用嗎?如此看來,我們祖先的皮毛是不該脫落的啊!專家們認為,失去毛皮雖然會使人類祖先耐受寒冷的能力大大下降,但是作為一種補償,人類的身上產生了一層厚厚的脂肪,它在平時起著保暖的作用,但在狩獵時不影響出汗。這樣,人類以脂肪代替毛皮,既能出汗降溫,又能在寒冷的夜晚保暖,可謂兩全其美。但是這種說法也沒有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同,有人提出,人類的祖先其實是海猿或海豚等海生動物,因為它們的身體和人一樣是光滑的,但是馬上有學者指出,不一定是海生動物身上無毛,有些陸生動物也是身上無毛或少毛的,例如大象、犀牛等。於是有人提出,人和動物其實一樣,身上有毛無毛看的就是自身的熱量能否起到給自己保溫的作用,如果可以,就不需要毛發。例如大象,在它龐大的身軀內蘊藏的熱量是足以保溫的,所以它不需要毛發,人類也是如此。

    人類為什麼光潔無毛,至今還是眾說紛紜,需要人類學家繼續深入研究。

    人體正常菌群的功過

    人從降生到這個世界時,就與細菌結下了不解之緣。細菌不僅生活在我們周圍環境中,還在我們體內蟄居、繁殖。在正常情況下,人體除了器官內部以及血管和淋巴系統外,其余部位都有細菌存在。在這些細菌中,有一些被叫做“正常菌群”。長時間以來,人們對於“正常菌群”對身體的作用可以說是褒貶不一,如何來評價“正常菌群”對人體的作用呢?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所謂“正常菌群”,就是指在正常的情況下,它們並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損害,但是有人卻認為,人體內的正常菌群與致病菌根本不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謂的正常菌群只不過是被冠上了“正常”的招牌,而實際上它們卻隱藏在人的身體之內,慢慢地侵蝕著我們的身體。比如,50%的人都有蛀牙,而引起蛀牙的重要因素卻是口腔中的正常菌群與我們所吃的食物中所含的糖、酶等物質相互反應和作用,最後腐蝕牙體硬組織,破壞牙齒的有機質。就這樣,光澤潔白的牙齒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之下逐漸崩解,出現了蛀牙。又如,我們的皮膚暴露在外面,這樣它每天都會接待數以萬計的暫居菌。其中,無害的粉刺棒狀桿菌、白色葡萄球菌就會吸附在皮膚上,給步入青春期的男女面部和胸背部留下痤瘡。此外,隨呼吸進入人體的一些所謂的正常菌群,它們潛伏在人的鼻咽部位,隨時可能興風作浪,有礙健康。而且還有數據表明,正常菌群可能與人們罹患癌症有關。例如,有些人總是喜歡吃高脂肪的食物,這樣他的膽汁分泌就會多於常人,而膽汁中的膽鹽與脂肪酸經過腸內厭氧細菌的作用,就可能產生致癌物質。由此看來,正常菌群是人類的凶頑,是人體健康的潛在威脅。

    但是也有人提出,正常菌群在身體內的功能是功大於過的。他們列舉了支持這個論斷的許多證據。比如正常人每天的新陳代謝需要從體內排除二氧化碳、少量甲烷和氫氣,這些氣體算起來大概有400至650毫升,而這些氣體都來自胃腸道正常菌群的發酵。顯然,人體的正常代謝是離不開身體內的正常菌群的。此外,正常菌群還為人體提供包括維生素B和維生素K在內的多種營養,特別是維生素K,缺乏維生素K會使凝血時間延長和引起出血病症,人體需要的幾乎所有的維生素K都來自於腸道內的正常菌群。

    再比如,醫學界經研究發現,人工喂養嬰兒的患病率高於母乳喂養嬰兒,其原因就是人工喂養的嬰兒腸道中缺乏雙歧桿菌。而雙歧桿菌就屬於身體內的正常菌群,雙歧桿菌菌體內含有多種維生素,而這些維生素恰恰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更重要的是,已有實驗證明正常菌群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那麼前文所提到的正常菌群導致人體發生病變又怎麼解釋呢?很簡單,科學家們認為,正常菌群只有在其生存的正常條件發生變化的時候才會變成致病菌,也就是說正常菌群與人體始終保持著平衡狀態的情況下,菌群之間就會相互制約,維持相對的平衡,不會對人體產生壞處。但是如果人長期服用廣譜抗菌素或長期患有消耗性疾病,這些平衡就會受到破壞,無害的正常菌群就可能轉變為有害的致病菌。

    由此可見,雖然我們知道正常菌群對人體的營養、免疫、生長發育、代謝、腫瘤發生以及衰老都有重要影響,但是對它們的特性以及對人體的作用機制還了解甚少,因此要想評價正常菌群的是非功過,還有待於人們進一步的研究和實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