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良家男女聊天,調侃起來像糧食管理中心。臨睡前的結束語更是形象生動,「我要去收糧了!」幸福小女人帶著多收三五斗的自豪;「我得早睡,養精蓄銳,明天好好交糧。」這個哥們儲糧有方,鞠躬盡瘁。偶爾,也談論誰家有餘糧,誰去幫忙收,一幅收穫季節的繁榮景象。可現實生活中,餘糧管理問題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十幾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殺的事情一度轟動,相比他的詩歌成就,更具八卦價值的便是他們家的「糧食」問題。當時在我單純內心裡最震撼的一件事,是在新西蘭小島上,顧城和美麗大度的妻子、浪漫叛逆的情人,同居共處。而妻子接納他的情人,竟然還細心地為他準備避孕套。我難以揣測顧城妻子的想法,是出於溺愛,還是無奈之餘的管理,但這個做法放到今天,仍是惹人爭議。
眾所周知,一夫一妻制的基本操守就是忠貞。忠貞體現為,你是我的,你的身心也完全屬於我,你沒有隨便處置「糧食」的權利。即使你盡了夫妻性事義務後,仍有多餘的精力和想法,也不可作為,否則我就跟你急。這樣的嚴格管理和把控,很像計劃經濟時代的糧食分配,供需憑票,而無旁門邪道。相應於那個時代的婚姻,結婚證也是交糧和收糧的唯一合格證,家庭主婦們,恐怕連「餘糧」概念也沒有的。
可市場衝擊波還是不可阻止地到來了,婚姻中的男女,不再有旱澇保收的安全感。家中糧倉一旦出現波動,「你的糧食交到哪裡去了」成為糾結的追問。因為去處太多,外面的桑拿洗浴,年輕瘋狂的小三,都是搶收者,更何況他們無需憑票。
結果怎樣呢?合法收糧者也出現了鬆動策略。有個哥們跟我講,那一年孩子剛出生,但又有個很好的去外地工作的機會,他很猶豫地與妻子商量,不料妻子溫婉體貼地說:「你去吧,家裡有我,在外面實在忍不住時,要記得戴套。」哥們頓然啞口,差點淚流。而現在,貌似越來越多的良家,提高了她們的底線:你可以喝花酒,但不可以找二奶。消費式的餘糧處置如此被默許,動你的糧,只要別動你的感情。
堵與疏的管理哲學,在新式婚姻關係派上了用場,可女人到底是要維護自己的控制欲。於是她們發起了出糧許可證,有人在老公出差時,悄悄在他行李裡塞一盒安全套,有人竟還為老公安排第三者約會,像資格審核般,授權某個第三方收糧。男人一時又惆悵起來,你對我這麼大方,是不是也打算去外面收點新鮮的糧食,調劑七年之癢後的胃口?
答案也像「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一個女友帶著新男友與老公攤牌離婚時,她老公只能對接班人最後耍一次威風:好好對她,不然饒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