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與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胡蘭成傳 第65章 年表
    胡蘭成,原名胡積蕊,小名蕊生。父胡秀銘,母吳菊花。胡母為續絃,前妻宓氏生二子,胡母生五子。胡蘭成共兄弟七人,胡蘭成排名第六,大哥胡積潤,二哥胡積忠,三哥胡積義,四哥胡夢生,五哥胡懷生,七弟胡周有。

    1906年 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府嵊縣廿二都下北鄉胡村。

    1913年 (7歲)入胡村小學讀書。

    1918年 (12歲)認上虞縣俞傅村俞氏為義父,以後讀書由義父供應,三年後義父

    病故,義母繼續供應,並出資為胡蘭成娶親買地,胡前後受俞家約千金(銀元)之恩。

    1919年 (13歲)入紹興第五師範附屬高小讀書。

    1920年 (14歲)紹興第五中學讀書。只讀了一學期,學校鬧學潮無法上課,回家。

    在紹興前後兩年,食宿在三哥家。課餘常去三哥兵營中玩耍,結識熊劍東。

    1921年 (15歲)隨表哥吳雪帆到杭州,考進教會學校蕙蘭中學,讀書四年。

    任校刊英文總編輯,為刊事與校方發生衝突,臨畢業前被學校開除。

    在杭州四年間曾拜周承德為師學書法,先後臨魏碑、隸、篆、章、草等帖。

    因表哥關係,結識汪靜之等「湖畔社」詩人。

    1925年 (19歲)9月,父親病故。

    10月,與本縣唐溪唐玉鳳成婚。

    結婚前後,在胡村小學堂教書。

    1926年 (20歲)3月,去杭州郵電局做郵務生,僅三個月,因與局長發生衝突被

    開除。

    8月,去北京,由同學介紹擔任燕大副校長辦公室文員。

    兒子胡啟出生。

    加入國民黨,參加卿汝楫領導的燕大小組活動,第一次接觸馬克思主義。

    1927年 (21歲)7月南歸回家。在家閒住半年。

    1928年 (22歲)往南京求職不果,在杭州蕙蘭同學斯頌德斯家閒住一年。欲勾搭

    斯頌德妹,被請出斯家。

    1929年 (23歲)又來杭州,在斯家閒住幾月。

    表哥吳雪帆擔任杭州中山英文專修學校校長,進該校教書。

    1930年 (24歲)轉入蕭山湘湖師範教書,前後兩年。

    1931年 (25歲)女兒棣雲出生。

    年底回家,欲往廣西教書做準備。

    1932年 (26歲)1月,上海發生「一·二八」事變,去廣西受阻。

    5月妻子唐玉鳳病故。

    7月,賣去義父母所贈地產作路費,與陳海帆、馬孝安結伴由崔真吾引領去廣西,進南寧廣西第一中學任文史教員。

    1933年 (27歲)3月,寄《西江上》給魯迅指教。

    9月,轉入百色廣西第五中學教書。

    與全慧文結婚。

    1934年 (28歲)9月,轉入柳州廣西第四中學教書。

    1936年 (30歲)6月,「兩廣六一事變」發生。

    因在《柳州日報》上發表言論,事變結束後被逮捕,軍法審判入獄,從獄中寫信給白崇禧,經人營救,入獄三十三天後被釋放,並得路費五百元。

    1937年 (31歲)年初與全慧文攜兒子寧生北歸,女兒小芸留廣西全妹處。

    回嵊縣胡村老家,次女棣雲已死,與玉鳳同槨。

    撰寫「中國手工業」和「關稅」兩文在上海《中華日報》發表,兩文被日本雜誌翻譯轉載。

    4月,受聘為《中華日報》主筆,往上海。

    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中國八年抗日戰爭開始。

    8月13日,「淞滬會戰」,持續三月。遷入上海法租界。

    9月,全慧文第三次生產,新生兒病,無錢醫治二十天後夭折。

    11月,上海淪陷,《中華日報》停刊,隨林柏生往香港,轉入《南華日報》

    1938年 (32歲)任香港《南華日報》編輯,月薪六十元港幣,以「流沙」為筆名

    寫社論,同時兼職「蔚藍書店」為研究助理,研究國際形勢,編輯國際通訊,與同鄉「國際週報」主編樊仲雲接近。

    因住鄰關係結識杜衡、穆時英、戴望舒、張光宇、路易斯等詩人作家,與杜衡較接近。

    12月30日,汪精衛發表「艷電」,決意加入汪精衛所倡導之「和平」投降運動。

    1939年 (33歲)為汪精衛「和平」投降運動在《南華日報》寫社論時評造輿論,

    提出所謂「戰難和亦不易」,引起公眾注意,受汪夫婦青睞,一年內寫文章一百多篇。

    陳璧君到香港約見,月薪從六十元提升至三百六十元。

    7月,帶全家回上海。

    受汪精衛第一次接見。

    上海《中華日報》復刊,出任總主筆、社論委員會委員,並擔任汪精衛秘書。

    8月28日,汪記「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參加會議,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1940年 (34歲)3月,汪精衛組織偽政府,擔任行政院宣傳部次長。

    1941年 (35歲)出任上海《國民新聞》報社長。

    與全慧文離婚,與應英娣結婚。

    12月,隨汪偽政府代表團去日本,祝賀日本太平洋戰爭及建國二千六百年,四天後離團先期回國。

    1942年 (36歲)年初,因在上海《國民新聞》刊載批評文章,被解除宣傳部次長職。

    五六月間,被任為汪偽政府行政院法制局局長。

    1943年 (37歲)五六月間,汪偽政府取消法制局設置,改任經濟委員會特別委員。

    9月,李士群被上海日本憲兵毒死。

    11月,參加日本使館懇談會,與池田篤記結識,因反對汪偽政府文章的傳播,被拘繫獄。

    張愛玲、蘇青去周佛海家為其說情。

    1944年 (38歲)因池田相救及日本方面的壓力,農曆除夕被釋,被系四十八天。

    2月,往上海與張愛玲頻繁來往,相知相戀。

    四五月間,與應英娣離婚,與張愛玲訂婚書結合,是年張愛玲二十三歲。

    7月,日本侵略軍最後一次南下,應日軍華中司令部邀請到漢口,與司令部參謀會見談軍紀問題和作「學術演講」。

    11月,在日本人安排下,帶沈啟無、關永吉西飛漢口接管《大楚報》。報社在漢口,住漢陽縣醫院,每日渡漢水來往。

    12月,重慶空襲頻密,28日重慶出動二百架飛機反覆轟炸四小時,漢口五分之一夷為平地,第二日全城出逃一空。

    1945年 (39歲)年初,與漢陽縣醫院護士周訓德(小周)戀愛結合。

    3月,回上海,先到南京,見陳公博,與池田秉燭夜談,浩歎日本敗局已定。

    到上海與張愛玲說小周事。

    送侄女青芸去杭州結婚。

    5月,回漢口。

    8月,日本投降。

    與汪偽二十九軍軍長鄒平凡商量,抵制重慶接收,宣佈武漢獨立,妄想武裝割據「開創新局」。

    染上登革熱患病一周,痊癒下床,鄒平凡已向重慶投降。

    與重慶接收大員袁雍見面,打電報給重慶陶希聖,請其向官方說情,未得回音。

    安排小周,接收後三日離開醫院,躲入武漢日軍司令部。

    9月2日,喬裝日軍傷員,搭日軍傷兵船往南京。

    經南京到上海,匿居虹口日本居民家中。

    與池田見面,通過池田向日方獻策,不納。

    離開虹口,在張愛玲處一晚,約青芸來見。

    9月22日離上海逃往浙江。

    經杭州到紹興,投奔諸暨鄉間斯家。

    幾次出入斯家,心驚膽戰,東躲西藏,在山裡住一月。

    12月1日走金華,無法安身,由范秀美伴送往溫州,三日同行到麗水,兩人即結為「夫妻之好」。

    1946年 (40歲)1月,用假名張嘉儀,與范秀美居於秀美娘家。

    2月,張愛玲來溫州相會。

    三四月間,為躲避檢查,與秀美再逃回諸暨斯家,獨居斯家樓上,從春到秋八個月,寫「武漢記」五十萬字。

    10月,取道上海回溫州。

    1947年 (41歲)在籀園圖書館讀書,去信馮文炳談佛,馮回信批駁。去信梁漱

    溟,得梁回信。

    與溫州耆宿劉景晨相識,得劉器重,轉為介紹結識夏承燾等人,由此在溫州站穩腳跟。

    開始寫《山河歲月》,最初稿本名之為《中國文明的前身與今身》。

    張愛玲來信斷絕關係。

    9月,經劉景晨、夏承燾介紹,被溫州中學聘為教師,搬入學校宿舍。由夏承燾關係,與同事徐步奎(方震)相交。

    10,秀美回溫州,夫妻拜見劉景晨,秀美揚眉吐氣。

    1948年 (42歲)2月,調雁蕩山淮南中學教務主任,與秀美同行。秀美在校半月後

    自回杭州蠶種場。

    9月辭教務主任專職教書,寫《山河歲月》。

    見雁蕩山共產黨軍隊「三五支隊」有好感。

    12月,國民黨軍包圍學校抄查,押送師生離校,就此解散學校。

    1949年 (43歲)2月,仍回溫州中學教書。

    4月,解放軍渡過長江,繼上海、杭州,溫州解放。

    9月,轉毆海中學。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參加國慶遊行。

    1950年 (44歲)一學期結束,被學校罷免教職,仍居學校宿舍。

    3月,離開溫州北返。先到杭州,與秀美、斯太太見面,去浙江大學看望夏承燾,話不投機。

    到上海寄居於熊劍東家,熊已死,唯熊太太在。

    去愛丁頓公寓尋張愛玲,已人去樓空。

    在熊家遇鄒平凡,與鄒平凡月底經廣州逃往香港。

    恢復本來姓名。

    寫信給台灣陶希聖請求幫忙。

    6月,朝鮮戰爭發生,陶希聖回信無從幫忙。

    尋樊仲雲、林柏生太太等人幫忙,均無獲。得熊太太、佘愛珍資助方得以偷渡日本成行。

    行前半月,結識唐君毅。

    9月19日,偷渡日本,船到橫濱,扮水手上岸。

    到東京在清水董三家住五日。

    池田趕來見面,隨池田去清水市,居池田家半年。

    通過唐君毅,從香港轉信給大陸諸人。

    開始學日語。

    1951年 (45歲)年初,由池田以及清水等人介紹,在報紙寫文章,往工廠商社演

    講,參加日本朝野各黨派團體聚會座談,發表有關朝鮮戰爭和東北亞形勢的見解。

    3月,遷往日本東京,與借居家主婦一枝偷情,前後持續了三年。

    1954年 (48歲)3月,與佘愛珍結合。

    佘愛珍前後因犯罪被捕入獄三次,為其營救奔走,受日本報刊指責。

    完成《山河歲月》稿出版。開始寫《今生今世》。

    1958年 (52歲)張愛玲來信借書,回信兩書不存並附照片。

    《今生今世》上卷印出寄美國,張愛玲回最後一信。

    1959年 (53歲)3月,「散文紀實」體自傳《今生今世》完成。

    1960-1973年 (54歲-67歲)

    讀書著述:

    1962年寫成《世界之轉機在中國》,在香港《新聞天地》連載。

    1967年在日本出版《心經隨喜》。

    1968年用日文出版《建國新書》。

    1972用日文出版《自然學》。

    與唐君毅持續通信討論中西文化和治學方法。

    身體狀況不佳,自感精力不濟,除讀書著述外登山玩水,看花賞鳥,聽昆曲,到處尋覓昆曲名家唱片。

    1972年9月台灣與日本「斷交」,10月隨華僑代表團訪問台灣十天,與陳立夫、張其昀見面,受邀文化學院教書。

    1974年 (68歲)9月,台灣中國文化學院講學,所開課程為「華學、科學與哲學」。

    1975年 (69歲)1月,《山河歲月》由遠流出版社刪節出版,受到餘光中、胡秋原等

    人指斥,旋即被查禁。

    9月,在中國文化學院開設三門課:「禪學研究」、「中國古典小說」和「日本文學概論」。

    10月,被文化學院停課。

    居學院宿舍著述,將講義改寫《華學科學與哲學》。

    1976年 (70歲)5月,被文化學院限令離校。

    遷居朱西寧家。

    與朱家姐妹朱天文、朱天心講書教讀。

    寫成《禪是一枝花》。

    11月,返回日本。

    1977-1980年 (71-74歲)

    朱家姐妹受其影響在台灣成立「三三」文學社,在日本賣字資助「三三」社辦刊。《三三集刊》出版二十八輯,除最後一輯外,每輯寫信加以評點,並以筆名為「集刊」寫文。

    1981年 (75歲)7月25日下午,因心臟衰竭去世,離世時,妻佘愛珍及佘女伴其

    身邊。

    葬於東京福生,墓碑上刻有自書「幽蘭」二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