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滄海欲成塵 第3章 上元夫人 (1)
    在眾女仙中,除了母親輩的聖母元君(老子的母親)和金母元君(即西王母,也就是民間說的王母娘娘)外,地位最高的就是上元夫人了。上元夫人在眾女仙中地位尊崇之極,她「統領十萬玉女名菉」,簡直就是女仙系統中的CEO,有「一仙之下,萬仙之上」的架勢。

    讓我們通過《全唐詩》中的幾首詩篇,來看一下上元夫人的故事。

    上元誰夫人,偏得王母嬌——漢武帝內傳中的故事

    我們先看李白筆下的上元夫人:

    上元夫人

    李白

    上元誰夫人,偏得王母嬌。

    嵯峨三角髻,餘發散垂腰。

    裘披青毛錦,身著赤霜袍。

    手提嬴女兒,閒與鳳吹簫。

    眉語兩自笑,忽然隨風飄。

    李白這首詩中所寫的上元夫人形象,完全來自《漢武帝內傳》一書。據考證,此書大概成於魏晉年間,唐代詩人們大多都讀過,李商隱詩中也引用過其中故事。《墉城集仙錄》中介紹上元夫人時也襲用了這本書的描寫。

    書中說漢武帝劉徹喜好神仙之術,終於感動了上天。當時漢武帝正在承華殿中閒坐,猛然看見一個非常美麗的青衣女子,自我介紹說是天宮的玉女王子登,是西王母從崑崙山派來的。讓他靜心齋戒,等候王母降臨。

    漢武帝於是吃素祈禱,把政務委於臣子處理,又在大殿上鋪了紫色絲羅的地毯,燃起了百合薰香,掛起了雲錦織就的幃帳,點起了光芒四射的燈燭,擺上了玉門進貢的甜棗,酌好了西域的葡萄酒,還陳設了當時宮中最上等的哈密瓜(這些就彷彿我們現在的進口貨),來接待天宮神仙。

    到了二更時分,西南天空雲滾如濤,並傳來簫鼓絲竹之聲。半頓飯的功夫,西王母到了,隨行的群仙如鳥群一樣紛紜而來。他們「或駕龍虎,或乘白麟,或乘白鶴,或乘軒車,或乘天馬」,一時間「群仙數千,光耀庭宇」。看得漢武帝目瞪口呆。

    這篇文章中描寫的王母娘娘的形象是這樣的:「著黃金褡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璚鳳文之舄。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也就是說王母身穿黃金披肩,系「靈飛綬帶」,腰間佩有名為「分景」的寶劍,頭上梳著太華山形狀的高髮髻,戴著名為「太真晨嬰」的帽子,腳上穿著黑玉鳳紋鞋。看樣子如同三十歲左右,不高不矮(增一分則太高,減一分則太矮,標準得不能再標準),容顏美麗絕倫。

    接下來王母當然也沒有吃漢武帝準備的什麼玉門棗、哈密瓜之類,有些國家的總統訪問異國還帶自己的廚子呢,王母當然自帶「天廚」,順便讓塵世中的「土包子」——漢武帝吃了顆仙桃,開了下「天葷」。

    但說起來修仙求壽這回事,最熱心的是帝王們,因為他們什麼享受都有了,「奮鬥」目標就只有「長生不老」了,但難度最大的也是帝王。山野之人,眼中無非是青山綠水、閒花啼鳥,每日打打柴、種種田,過著無比單純的日子。而身為帝王,美酒美女當前,權欲殺罰於心,哪裡能穩住神、安下心來?《道德經》云:「不見可欲,其心不亂。」帝王們每天面對著種種誘惑,他們又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焉有心不亂之理?

    王母其實也知道漢武帝凡胎濁心,根本不是求仙的料,但人家漢武帝誠心虔意十足,卻也不好拒絕。王母不願在臭濁的人間多待,於是她派侍女郭密香去請上元夫人來幫個忙。看來王母娘娘倒很像領導的派頭,總是「享受在前,吃苦推後」,髒活累活都往下派。

    不過王母讓侍女轉告上元夫人的話說得很客氣,像什麼「夫人可暫來否?若能屈駕,當停相須」,都像是說給平輩的朋友的。所以有些地方說上元夫人是王母娘娘的女兒或弟子,從這裡看都不大像。

    上元夫人出場時情形是這樣的:先聽見雲中有簫鼓作響的天樂,接著先到的是上元夫人的一千多名青衣侍從,全是十八九歲秀美無比的仙女,上元夫人看上去像二十多歲的女子,容貌更是驚艷絕倫,也穿著青袍,青袍上繡著五彩祥雲,袍子光艷奪目,不知是何料子,絕非人間的綢緞可比。

    上元夫人頭上挽著三角髻(大家可以找一下梅蘭芳所演的《上元夫人》劇照,頭上就梳著高高的三角髻),長長的秀髮披散在腰邊,頭戴九雲夜光冠,佩戴著在火中燒煉過六次的玉珪,玉珪上垂著編成鳳紋花樣的綬帶,腰裡掛著黃褐色用來指揮神靈的寶劍。

    上元夫人來了後,王母要求把「十二部真經」都傳給劉徹,上元夫人不同意,她覺得劉徹根本不配學仙。並說這部真經四千年才能傳授一次,而且只能傳授給女子,不能傳授給男子。王母大概覺得上元夫人駁了她的面子,有些惱怒,於是就軟硬兼施,恐嚇說上元夫人已經洩露了天機(暈,人家還不是她王母請來的?要不怎麼能見到劉徹,看來王母一貫不大講理),反正好說歹說還是勸上元夫人把真經傳給了劉徹,真經裝在玉石的封套中,包著蘭繭的錦綢,用紫羅素帶紮著,並蓋有太帝的玉璽大印。

    然後,上元夫人和王母乘上雲車,在侍從和龍虎們的護衛下飛向西南的天空,彩雲燦沒,天樂飄飄,不一會兒就遠得看不見了,只留下餘香裊裊。

    劉徹雖然受了天書,將之套上玉封,以珊瑚為畫軸,紫緞為書套,裝入金箱後安放在柏梁台上。但他根本沒有毅力照天書中的教導去修持,沒幾天就故態復萌,多淫多殺,暴戾如昔。於是天火焚燒了供奉真經的柏梁台,劉徹求仙宣告徹底失敗。

    通過上述的故事,我覺得上元夫人在群仙之中,地位那是相當的高,不但年輕美麗(王母如三十多的女人,上元夫人看起來只有二十多),而且通過她能預見劉徹修仙終不可成,就證明其智慧和見識不在王母之下。

    關於前面李白那首詩,研究專家安旗先生認為:詩中的王母、上元喻指楊貴妃與其姐虢國夫人,嬴女兒則喻指武惠妃之女太華公主。整首詩寫楊氏家族為了鞏固受寵地位,以聯姻為手段,促成楊貴妃堂弟楊錡與太華公主的婚事(《李太白別傳》104頁)。安旗先生覺得,此詩中含有諷刺楊家以婚姻作為政治交易的意思。

    但我覺得,這些解釋未免有「把簡單的問題想複雜了」的感覺。對於一生好道,甚至「全家總動員」來求仙訪道(有詩為證:「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藥」)的李白來說,寫此詩時,大概心中充溢著景仰之情,就算李白一貫狂傲,也難說敢連上元夫人都妄加編排。

    謫居蓬島別瑤池,春媚煙花有所思——單相思的尷尬

    繼續搜尋《全唐詩》中有關上元夫人的蹤影,還有下面三首托名為上元夫人所做的詩句,其中包含著一個溫情款款的故事。

    這三首詩來自於唐代傳奇中的一則故事。唐敬宗時,少室山下,住著一位名叫封陟的書生,這人長得很帥,品性也好——「貌態潔朗,性頗貞端」,學習也十分刻苦,經常是熬到深夜才睡——「探義而星歸腐草,閱經而月墜幽窗」,堪稱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這天夜裡,封陟又正在刻苦學習中,天上飄下異香,接著雲間飛過來一輛車,越來越近,輪子都快抵到封陟房子的屋簷上了。在眾多侍從的簇擁下,車中出來一位仙女,用文中的話就是「玉珮敲磬,羅裙曳雲,體欺皓雪之容光,臉奪芙蕖之艷冶」,她對封陟說:

    某籍本上仙,謫居下界,或遊人間五嶽,或止海面三峰。月到瑤階,愁莫聽其鳳管;蟲吟粉壁,恨不寐於鴛衾。燕浪語而徘徊,鸞虛歌而縹緲。寶瑟休泛,虯觥懶斟。紅杏艷枝,激捨顰於綺殿;碧桃芳萼,引凝睇於瓊樓。既厭曉妝,漸融春思。伏見郎君坤儀俊潔,襟量端明,學聚流螢,文含隱豹。所以慕其真樸,愛以孤標,特謁光容,願持箕帚,又不知郎君雅旨如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