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人生遊戲就像投擲迴旋鏢,人的想法、言行,最終會準確無誤的折回。
一件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故事,可以印證這個法則。她說:「我從阿姨身上看到了因果報應,我對她說的話總會有人說給我聽。我不願待在家裡,一天吃飯時我對正在說話的阿姨說『別說了,讓我靜靜的吃東西。』」
「第二天,我和一位女士共進午餐,我想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眉飛色舞地講話,結果她說『別說了,讓我靜靜地吃東西。』」
這位朋友意識強烈所以因果循環很快得以體現。
懂得越多,責任越大。瞭解神聖法則而不使用,反而會受其責。「對上帝的敬畏是智慧的起源。」如果我們讀懂「上帝法則」,那《聖經》中的諸多章節含義便會更加清晰。
「主說,申冤在我,我必報應。」《聖經》裡的這句至理名言許多人可能誤讀,其實施展報復的是法則,而不是上帝,上帝是不會有怨恨之心的。在上帝的眼中,每個人都是完美的,是「仿照自己形象而造,」並給予他們「力量和尊崇。」
這是神聖意志中人類的完美形象,只是需要人類認知;認為自己是什麼,人就會變成什麼;認為能得到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舉頭三尺有神明」是一句古老的諺語。
成敗悲喜,出現前人們已經能從思想意識裡窺見它們。害怕孩子生病的母親,期盼丈夫成功的妻子,都是這樣的例子。
耶穌基督說:「瞭解真相吧,它能讓你解脫。」
於是,我們瞭解了神聖法則,並從中得以解脫(即使面對不幸遭遇)。
順從先於掌控,人若順從法則,法則也會順從人。使電服務人類必先順從電的特性,違背特性,電就會變成人類殺手。思想的法則亦是如此。
有位女士強烈地想得到一座本屬於朋友的房子,而且她經常想像自己住在裡面的畫面。時光流逝,房主身亡,她如願得到了房子。數年之後,她想到了神聖法則,於是問我:「你覺得我與他的死有關嗎?」我答道:「有關,你的慾望太過強烈,萬事都為它讓路,但你也付出了代價,不久前你心愛的丈夫英年早逝,這幾年中房子對你來說只不過是高昂代價的卑微見證者罷了。」原房主和她丈夫都成了因果循環法則的受害者。這位女士本應這樣祈禱(強烈想得到房子的時候):「萬能的主,請賜給我同樣漂亮的房子,那座聖意中屬於我的房子。」
神聖法則本可以滿足她並讓結局皆大歡喜。因為神聖典型是唯一安全的運作模式。慾望是一種強大的能量,必須加以正確引導否則會天下大亂。實現慾望,最重要的步驟是第一步「合理要求。」
人應該服從天意安排。
回到剛才話題,如果這位女士這樣想:「如果我想要的房子注定屬於我,那不會失去;如果不是,請給我另外一座,」(如果這是她的神聖選擇)房主可能會決定搬家或她找到替代的房子,一切順其自然。通過個人慾望強迫實現的意願稱為「不正當獲得」,會有成功的反面的反面效應。
世人應知「成事在天,」奇怪的是當一個人放棄個人慾望時,卻往往能獲得想要的東西,因為萬能的主通過他實現了聖意。
「站在一旁觀看上帝的救贖。」
一位神情憂鬱的女士找到我,說她女兒要去參加一個危險的旅行,所以她非常擔心。她還羅列了大堆理由,指出存在的危險甚至強制女兒放棄,但女兒卻變得更加反叛和堅定。「你在把你的意志強加給女兒,這樣不對,你越擔心危險發生,危險就越可能發生,世事往往如此。」我又補充道:「現在,放棄恐懼,讓上帝處理,對自己說『我把此事交到仁愛智慧的上帝手中,如果這是聖意安排,那我祝福並放棄抵抗;如果不是,就讓它消失無形。』」
一兩天後,女兒說:「媽媽,我放棄旅行了,」事情又重回「本無」。
我們要學著「站在一旁,」雖然做到很難。在不抵抗法則章節裡,我已談及了許多。現在再給大家一個非常奇怪的「種瓜得瓜」的例子。
一位女士對我說銀行給了她一張20美元的假幣,她覺得「銀行的人肯定不會承認」所以鬱悶至極。
我回答說:「我們來分析一下看你為什麼會得到假幣。」她想了一會,說:「明白了,開玩笑的時候我給了朋友一些假幣。」於是,她也得到了假幣,因為神聖法則是不懂幽默的。
我說:「現在我們召喚寬容法則來解決問題。」寬容法則是基督教的根本——基督從因果循環的咒語中解救我們,人內在的神聖就是救世主,讓他從混沌中完成救贖。
於是我說:「萬能的主,我們召喚寬容法則,請主對她以慈悲而非法則,她不能喪失聖意中本屬於她的20美元。」
「現在,」我接著說:「回到銀行去,大膽地說出他們誤給了你一張假幣。」她照做了,銀行人員向她致歉並更換了錢幣,慇勤的程度讓她吃驚。
所以說,寬容法則讓人可以「更正錯誤」。人不能強迫事物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
如果人想發財,那他必須先在意識裡富有。
有一位女士詢問我致富之道。她不喜歡家務所以家裡一片狼藉。我告訴她:「想要富有,先要有條理。富人都是事事條理的——條理是天堂的第一準則。」我又補充道:「火柴頭扔在別針墊子上可不是富人的做派。」她聽懂了我的玩笑,隨後馬上開始收拾房子,重新擺放傢俱,整理衣櫥,清掃地毯。很快她得到了意外之財——親友的饋贈。她逐漸改頭換面,外在的齊整也帶來了經濟提升,期待富裕中她明白了上帝就是她的「財神」。
禮物和支出都是投資,儲存和積蓄總帶來損失,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
「散出才有收益;壓制需求只會帶來貧窮。」
有一位先生想買裘皮大衣,他和妻子逛遍了店面卻都未中意。他說那些衣服質量太差。最終他看上一件,店員說衣服原價一千美元,但因是季末所以可以半價出售。
他的積蓄一共約七百美元。理智告訴他:「你不能把大半積蓄花在一件衣服上,」但他更加相信毫無理由的直覺。他轉身對妻子說:「如果穿著這件衣服,我會賺更多的錢。」妻子勉強同意了。一個月後,他收到了一萬美元的佣金。衣服讓他感覺富有,並與成功和繁榮相連;沒有這件衣服,他就不會有這份佣金。這是有豐厚利潤的投資。
忽視指引不去消費或付出,錢就會以丟失或損失的方式流走。
比如,感恩節時,一位女士對家人說他們吃不起感恩節大餐,雖然錢足夠但是她決定節省。結果幾天後,小偷從衣櫥中把錢偷走了,數目相當於一頓感恩節大餐。
當人合理無畏地消費時,該法則就會庇護你。
我的一個學生,有一天和小侄子上街購物。小傢伙哭喊著買一個玩具,但她說自己買不起。突然她意識到自己是在召喚匱乏而沒意識到上帝是她的後援!於是她買下了玩具,結果在回家的路上,她居然在巷子裡撿到了一筆錢,數目正好是她買玩具的花費。
信仰上帝,我們的資源便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前提是要充分的信任。「信仰會帶給你一切。」「信仰是渴望之物的靈魂,是不可預見之物的顯現。」因為信仰堅定了想像,相反的畫面就會煙消雲散,所以「約定的季節,我們肯定收穫,只要你堅信。」
耶穌基督帶來福音(福音書),因果循環法則之上還有更高級、優越的法則。這就是慈悲法則,或稱寬容法則。它讓人類超脫因果,解放心靈。
「以慈悲為名,而非法則。」
他教導我們,在哪裡種植,就在那裡收穫;上帝的饋贈會傾瀉而下。「神聖國度的一切都屬於他。」這種連綿不斷的博愛一直守候著跨越種族(或世界)界限的人。
世界概念難免會有磨難,但是耶穌基督說:「歡呼吧,我已跨越了世界。」
世界概念指的是罪惡、疾病和死亡。他看清了它們的本質,說到疾病與悲傷總會過去,最後的敵人——死亡,也會消失。
現在我們清楚了,從科學角度講,是潛意識堅信永恆青春和生命可以跨越死亡。
潛意識,沒有方向指向,會毫無理由地指向命令。
順從超意識的指引(人內在的神性或上帝),「死而復生」並非不能。
人不應該把身體丟給死亡,否則就變成了沃爾特·惠特曼歌中「帶電的肉體」,因為基督教的本源就是對罪惡的寬容和對「空墓」的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