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 這是貞觀 no、146 無為(續)
    感謝饃館萼588起點幣的打賞,不要一千兩千,不要兩千三千,只要588,只要588.最新章節抱回家。請牢記另出來了兩個142章,不好意思找編輯更改,只好就這樣了吧。

    黃俊明輕輕地橫了李世民一眼,不可置否的回道:「陛下這理解倒也通俗。事實上就是這樣,上行下效正是如此。所以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為無為,則無不治。』」

    黃俊明見李世民緩緩點頭表示理解,隨後繼續說道:

    「再往後看,莊子將老子的「無」發展到極至,也將老子的「無為」發展到極至。這個極至就是「至人」與「逍遙」。莊子所著《逍遙游》。所謂「逍遙」,指一種個人精神絕對自由的境界。他認為,真正的逍遙是無待,是任其自然。所謂無待,就是沒有條件限制,沒有條件約束。他例舉鳩鳥、大鵬以至列子御風而行,都是各有所待,都是有條件的,所以都不是絕對的逍遙。而他說:「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認為無為自然,有為徒勞;人只能順應自然,不可能改變自然。又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認為只有憑借天地的正道,駕御陰、陽、風、雨、晦、明六氣的變化,以遨遊於無窮者,才是無所待、無所累的至人。至人無我、無為、無名,與天道一體,達到了超越生死、物我兩忘、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而只有到達這一境界,才是絕對的無待、無累,才是絕對的自由。至人是莊子的理想人格,逍遙游是莊子哲學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是對老子無為思想的極端發展。只不過這種理想很難實現罷了。」

    「在向後看,那就是漢初黃老學將老子的「無為而治」由理論推向實踐。西漢建立之後,社會初定。國家需要安寧、穩定,經濟需要恢復與發展,人民需要休生養息。黃老學適應社會的需要,提出無為而治,得到漢初統治者的重視。漢文帝、景帝、竇太后等都以黃老學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主要大臣蕭何、曹參、陳平等都好黃老之學。施無為之政。淮南王劉安主持編纂的《淮南子》一書,是漢初黃老學的理論總結。事實上在貧道看來最好的治國思想就是適應時代潮流的思想,從古至今很多朝代認為祖宗之禮不可廢,但是某些東西僅僅適用於先人的那個時代,順應的是他們那個年代的天道,在他們的時代中是最優等的政策方針。可是隨著大道的發展時間的流逝,時代也變得與先人的時候不同了,所以必須適當的做出改革才能更好地發展。順應大道,否則的話國政將無以為繼國家也會衰落。所以說莊子只是寫出了最終的目標。這個目標實現起來太難,所以必須要一步一步的適應潮流。」

    李世民反覆想了一想黃俊明的這個說法,似乎覺得也有那麼幾分道理,有時候在他處理朝政的時候也會遇到那些食古不化的老頑固,阻礙著他做這個做那個,可是自己明明知道自己的想法是為國家好,可卻往往只能對這些大臣妥協。李世民覺得有必要好好研究一下黃俊明的言論,輕聲對著刀筆吏說道:「都記下來了麼?一會記得抄錄一份朕要帶回宮。」

    黃俊明看到了李世民的小動作。沒有點破的想法,這話本來就是說給他聽的,往往看史書或者歷史劇中,那些反派總是拿著祖宗之法不可廢,祖宗之禮不可改這個借口阻礙政策的實施,最後使國家日益衰弱泯滅於歷史的長河之中,黃俊明現在要的就是提點一下李世民,給他留下一顆種子,在日後的當政中更加的便利。

    「其實算算。咱們道家最初的思想還是老子,莊子……」黃俊明突然一笑,莫名其妙的說起了這個。「說起順應時代發展順應大道,當數咱們道家,西漢時的黃老之學實際上是我道家先賢以道家思想為主流融合了道、法、儒、墨、名、陰陽諸家思想,畢竟陰陽相生,萬物有陰即有陽,融合諸家思想實際上就是完善自己。儒家也曾融合了我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佛家初立的時候也照樣對儒道加以學習,只是儒道都沒有我道教融合的完美罷了。」

    「嗯。」李世民輕輕地點著頭:「自春秋戰國時道儒二家就摯百家執牛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儒家卻是融合了道家思想,天人感應。不過這樣一來其他幾家衰微,慢慢的都融進了道家,形成了道教,可以說道教就是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吸納了百家思想的一個宗教,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儒家已然還是叫儒家,道家卻成了一方大教的原因吧。」李世民道是對道教的歷史頗有研究,雖說這些東西只要留心就能查到,但是一般人還真的單單認為道教就是道家。事實上道教比道家更加的完善龐大的多。

    李世民突然覺得有些莫名其妙起來,不是說無為麼,怎麼又扯到了道教的發展上去了?所以李世民試探的對著黃俊明問道:「仙師,不知這與無為有什麼關係呢?」

    黃俊明聽後,微笑著擺了擺手,繼續答道:「陛下莫急,且聽貧道一一道來。黃老學兼容並包。一方面它繼承了道家的無為政治,提出君道無為、臣道有為的思想,認為「貴清靜而民自定」,君主治國掌握政治要領即可,不要作過多的干涉;主張「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讓百姓休生養息。一方面又吸取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儒家的禮義仁愛思想、墨家的兼愛思想、名家的形名思想等,提出刑德並舉,恩威並施,循名責實,賞罰必信,並認為『不爭亦無成功』」

    李世民聽得微微點頭,這些思想依舊適用於大唐,當皇帝的不就是為全國指引方向麼,掌握治國的方法就足夠了,沒必要什麼事情自己都要插一手,「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也都相當的適用。這都是最基本的當政理念,大家都懂可是真正實施起來的卻少之又少,只要實施起這些絕對是一代明君。現在的李世民也漸漸瞭解到了黃俊明說融合的用意了。

    「而西漢時成書的《淮南子》卻和貧道的想法有些類似,說「所謂無為者,不先物為也;所謂無不為者,因物之所為」,反對離道而妄為,主張循理而舉事,因自然之勢加以主觀努力而有所作為」這也是黃老之學的一種別樣的發展。所以說在西漢早期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黃俊明漸漸地將話輕輕的收回。

    「到現在,這也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啊!」李世民感歎道。突然間李世民覺得道家的治國思想質樸而實用。

    黃俊明聽李世民這麼說,也是發自內心的高興。不過謙虛還是要謙虛一下的:「陛下,我道教在漢武帝之後從未參與政事,所以在現在是否適用還有待商榷啊。」

    李世民從座位上站起,走到黃俊明身側,緊緊地盯(

    )著這位『天仙』不住的感歎,這道教和儒家就是不同啊,儒家墨守成規,雖然忠君愛國,但為證思想上卻是很少改變,再有儒家對其他學派的思想吸收的比較小,有很多的片面性,往日不曾覺察,今日聽黃俊明這麼一說,突然覺的儒家大大的不如道教了。要知道黃俊明說了這麼多也僅僅是對無為二字做了解釋啊,道教經典中的文字那麼多,保不齊還有更好的思想等著他去挖掘。

    李世民晃了晃腦袋,將頭腦中的思想晃出去,他知道,讓道家從政是不可能的,自己想的太離經叛道了,不過雖然道教無法從政,但日後經常在這天仙宮行走一番,問問黃俊明從政的方法是非常的有必要的。

    黃俊明被李世民在身邊這麼一站,弄得有些忐忑不安,看見李世民那面無表情的樣子,只好出聲說道:「陛下,陛下。」

    李世民從沉思中轉醒,滿含深意的看了黃俊明一眼,但並未在這話題上繼續下去。「仙師,可否陪朕走走?」

    黃俊明不明其意的起身跟著李世民走出了百年殿,剛剛走到大鼎處,李世民就轉頭問道:「仙師,不知你說的那種可以鞏固城池的物事在哪?可否讓朕一觀?」

    黃俊明一聽,苦色直接寫在了臉上,這些日子先是金蟬子的事情,後來又編纂道藏哪有時間去燒磚造水泥,苦著臉對著李世民回到:「陛下,貧道現在是忙不開身啊,等貧道抽出時間就會燒製水泥的。」

    「燒製……水泥……?」李世民對這四個字又在腦中打起了一堆的問號,水裡的泥放在煉丹爐中燒製,真能鞏固城池?

    ————————————————————————————————————————————————————

    累死了,睡覺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