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的黑洞 第十五章 敢問誰人喚醒 匹夫匹婦心
    在商品社會,利益分配的最終體現是什麼?是金錢。不論是個人還是集體的利益,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最終的表現也是金錢,是鈔票。當今社會,自古崇尚的情義無價的美好心願,在金錢的咄咄逼人攻勢下,已是心族搖動。金錢的銅臭味滲透到純潔的情義之中後,就有了氣味相投的狐朋狗友。

    眼下的人們更難弄明白,這樣一個淺顯而深奧的道理——是金錢在誘惑人類,還是人類在追逐金錢。遠古時,有人把貝殼、布匹等平時司空見慣的東西,作為等價交換的媒介,只是為了減少以物換物時的繁瑣和便於攜帶。在當時生活水平極其低下的時候,決不會出現積累貝殼、布匹等中介物。因此也不會出現豪商巨富。贏得充裕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生存下來,才是當時人類考慮的首要目標。自從現代意義上的貨幣出現後,人們才賦予它全新的含義,繼而豐富總結成五種職能。這五種職能的賦予,人類把自己創造的這種特殊商品,推向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社會越發達,物質越豐富,商品意識也就是金錢意識越強烈。繼而出現了拜金教和拜物教的狂徒,對金錢的頂禮膜拜,幾乎達到癡迷的程度。人類自覺自願地把自己降格成貨幣的奴隸,為錢所驅使,為錢而追逐。

    商品的價值規律就是金錢的法則,誰也無法抗拒,對此,新中國建立以後,由於掌權人對金錢法則認識的反覆,使我國經濟出現盛衰更替的景象,這筆學費使我國人民負擔得太沉重。對金錢的批判就是對現代文明的莫大諷刺,其結果導致社會文明的倒退。「一平二調」、「割資本主義尾巴」,依靠政治的手腕抑制住了貧富懸殊的出現,實現了人人有衣穿,有飯吃的大同理想。但是它是以排除價值規律為代價,最終的結果是「大鍋飯」人人吃,人人吃了沒幹勁。金錢的法則,遭到了人類的粗暴扼制,在此氣候下,滋養出了一批吃飯靠救濟,穿衣靠捐助的「現代寄生蟲」,衍生出了個人吃集體,集體吃國家的怪魔。這就是金錢法則對社會的報復。

    改革開放後,共產黨人為中國的百姓描繪出了一幅小康藍圖,其中最最傳神的一筆,就是在2000年到來之際,中國百姓的年收入達到800美元。終於,金錢的法則,被中國的政治家重新確認。改革之初,從田野中冒出的萬元戶被推上了光榮榜,像鮮花一樣向貧窮的同胞展示著一條條脫貧致富之路。眼下,萬元戶已成為了歷史的陳跡,勤勞的中國人民又唱出了一首新的民謠:「萬元不算富,十萬才起步,百萬算進步,千萬才算富。」這首民謠已明白無誤地道出了中國老百姓的所想所盼。雖然目標有些遙遠,但中國百姓決不會放棄追尋。

    金錢本無所謂純潔與骯髒,它僅只是一種符號,一種標記。自從有了人類意識的加入,金錢就變得撲朔迷離。聖人使它變得聖潔;魔鬼使它變成魔穴。於是有人歌頌它;有人詛咒它。「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國門洞開,放眼四方,當中國百姓猛然發覺腰包裡「沒有錢萬萬不能」的時候,才感覺到過去對金錢鄙視行為的荒唐可笑。心中的烏托邦轟然倒坍後,轉而開始了對金錢的崇拜。有了錢才能富裕;有了錢才能競爭;有了錢才可夢想成真。囊中羞澀的國人陡然對金錢虔誠起來。趙公元帥被敬上神龕,「孔方兄」被寫入家譜。此時此刻,擁有金錢——已是明明白白我的心。

    ●苦不堪言者誰

    國人對金錢作用明白無誤地認識後,開始了對它的瘋狂追逐。有人說初級階段就是資本原始積累階段。教科書上也清楚地寫道,當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生產關係與並不豐富的人們物質生活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的政策就是對這一矛盾的調解。物質生活的落後已嚴重地影響著「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關係」的發展,這不能不使中國政府感到警覺。政治上的造神運動被廢止後,人們終於發覺了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極不協調的現狀。這時,已有人開始了對這一「最先進生產關係」的懷疑。中國政治家們順應民意,發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科技」的口號。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不論姓「社」,姓「資」,唯生產力發展是論的觀念進一步加快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全國各地改革的舉措紛紛出台,承包制、股份制等使國人應接不暇。改革開放政策超前發展,而與之相配套的法制建設卻表現出滯後的態勢。兩者的不銜接,使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模糊的空間,使一部分人有機可乘。造假狂潮就是在這一氣候下從經濟領域冒出的一種時代現象。假煙、假酒、假電器使百姓叫苦不迭,假錢、假信用卡冷不了地冒出,使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每年報刊都會揪出幾起造假大案公諸天下,可畢竟這些只是九牛一毛,普天之下,假案何其之多。有的百姓還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可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忍氣吞聲。這些現象,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歷史的原因。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櫃檯,絕大多數的中國消費者也依然只有選擇低檔次的櫃檯購物,對高檔精品還是很少問津。這樣的購買心理和消費能力,使假貨存有較大的市場。在我國流通領域,法律的不健全,給造假分子留下了許多有利可乘的空隙。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假貨市場還將繼續存在。

    1990年3月,一名中年男子趁營業員下班吃午飯的時候,來到了江蘇省宿遷縣某銀行營業所,要求存入20O0元現款。

    營業員接過現款,下意識地用手捏了捏票面,還抽出一二張大票對著亮光晃了晃,確信無疑後,馬上給中年男子辦妥了存款手續。正巧下午有一當地居民來這家營業所,提取500O元現款。當晚,這位居民興高彩烈地來到縣城最大的百貨商店購買進口彩電。售貨員接過那居民遞過的現款塞入驗鈔機。突然,驗鈔機發出了報警聲。售貨員立馬警覺起來,叫來保安員,把購物人請進了經理室。不久,派出所民警也聞訊趕到。

    詢問購物人。購物人把手中現款的來龍去脈仔仔細細地述說了一遍。民警將信將疑。最後,通過大量的查證,認定購物者手中的鈔票,就是上午來銀行的那名中年男子存入的那筆現款。在銀行的配合下,從那家營業所的金庫裡也發現了同樣的鈔票。送到有關部門檢驗,確認這些鈔票均系台灣版假鈔,外觀酷似真幣,但在一些地方沒有螢光,這就很難逃過驗鈔機的紫外線了。

    案情同時上報縣公安局和銀行管理部門。兩家聯合組成調查組展開調查,首要的是要找到那名存款的中年男子。

    半月後,那中年男子來到營業所取款時,自投羅網。當場在那人身上搜出假幣1000元。

    鐵證如山,那中年男子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犯罪事實。這是一名膽大妄為的假幣販子。假幣是從福建雲霄縣購入的。至此,真兇落入法網,無辜的購物者才被放回家中。這樁銀行醜聞也由此公諸於眾。

    此則故事並非危言聳聽。

    ●銀行欠把關百姓太遭殃

    無獨有偶。在前不久,《中國青年報》上曾發表了一封讀者來信。編者給來信貫以「收了沒商量?」的標題。

    這裡不妨摘錄一下這位讀者的來信,以供參考。

    前不久我到銀行存錢,被查出一張百元假鈔,被沒收了。詢問有關部門,被告知,這叫一旦查出就沒收,「收了沒商量」。而這些錢是我才從另一家銀行取出的,我手頭又無驗鈔機,取了錢總是歡歡喜喜地拿了去,想不到栽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觔斗。我們是工薪階層,靠微薄的月收入二三百元維持生計,對從銀行取出的錢有假的,困惑不已。更令我驚奇的是,有關方面(上級銀行)對此的說法是「銀行也可能出現假鈔」。我們不禁要問,銀行不把關,百姓就遭殃,該誰來承擔損失?現在我們連5O元以上的大鈔都隨收慎用,更不敢輕易去存錢了,偶爾拿到百元大鈔都要用傳統的方法對光反覆細看,自認為感覺良好才略為放心,那麼,誰對流通領域的假幣把關?

    我認為銀行作為國家金融部門,一定要確保假幣不外流,這是避免百姓受損失的重要環節。我的一位同事就曾經將他要去存行的百元大鈔逐一記下號碼,當銀行收款員稱有假幣時,他當即對號,確認不是他拿去的,一場糾紛才算平息。但是很明顯,有人用「狸貓換太子」的手法將手中假幣轉嫁出去,這叫我們怎麼辦?為此我大聲疾呼:銀行嚴把關,百姓不遭殃!

    作者本無意對銀行提出批評,只是想給社會提個醒:

    改革開放以來,銀行業務快速發展,新增人員較多。這些新進員工大多缺乏必要的崗位前培訓,就被充實到貨幣發行、出納等基礎部門。加上反偽力量不夠穩定,不少銀行的貨幣發行、出納人員鑒別假幣的能力較低,誤鑒或誤收、或疑而不決的事情時有發生。特別嚴重的是:發生在金融系統內部,少數職工利用職務的便利條件,直接參與制販假幣犯罪的案件也是時有所聞。不法分子有的購買假幣後利用職務便利換取真幣;有的向犯罪分子提供新幣做拓印偽造假幣的「母本」。如已經公諸於眾的湖北蒲圻市建行沈金華販偽團伙案;海南澄邁縣農行蔡干雄造偽團伙案等大案全系銀行幹部所為。這些不法分子的卑鄙伎倆不僅嚴重損壞了銀行的聲譽,也嚴重破壞了人民幣的信譽。

    有人說:咱老百姓一不小心,就被假幣騙了一道。此話並非危言聳聽。

    ◎掩耳盜了鈴

    ●經理嚇出一身冷汗

    1993年10月9日下午剛過,三名西裝革履的男青年,走進了位於北京市地安門西大街的中興珠寶行。

    跨過店門,三人不約而同地用眼光朝店內掃視了一圈。爾後,逕直走到專營寶石戒指的櫃檯。

    營業員小吳連忙笑臉相迎。

    一位戴墨鏡的瘦個子,柔聲細語地問道:「用港幣買東西行嗎?」

    小吳一聽口音,再看其裝扮,斷定,眼前這三位八成是從廣東來的大款。連忙應答:「可以,可以。」

    近幾年來,港幣一直堅挺,外匯牌價一路上升。相反,人民幣的前景不太樂觀,連年的通貨膨脹,使人民幣連連貶值。雖然,眼下政府正下大力氣抑制通貨膨脹,力求穩定金融市場,可是難以挽住人民幣一直下滑的信譽。市民感覺存人民幣不合算,都在想方設法換成外幣保值,更何況商業、金融部門。此時,顧客主動提出用外幣購物,正合了老闆的心意。

    三個青年一人挑選了一枚寶石戒指,分別是紅寶石戒指、翡翠戒指、綠母戒指,共計港幣6700元。戴墨鏡的瘦個子一手交錢,一手接貨。這筆買賣就在3分鐘的時間裡完成。青年人懷揣寶石戒指美美地離開了珠寶行。營業員小吳捧起綠花花的票子心花怒放,平日難銷一枚戒指,剛剛一會兒就銷走了3枚,而且還賺的是外幣。確實,能不令營業員高興嗎?

    聽說店裡來了大款,中興珠寶行的南經理急忙趕往櫃檯。只可惜,這樁買賣成交太快,南經理只掃了那3名青年人一眼,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招呼,「大款」就轉身離去了,只有營業員小吳獨自仁立在櫃檯前。

    南經理走過去,下意識地拿過一張港幣,在眼前晃了晃。突然,他感覺到票子有些異常,連忙問小吳:這些都是剛才收下的嗎?小吳點了點頭。南經理又拿起幾張瞧了瞧,不瞧不要緊,這一瞧可把南經理嚇出了一身冷汗。

    南經理下海已經闖蕩了幾年,還到國外去過,世界上的幾種主要貨幣也見識過。可就是瞧著手上的港幣就彆扭。此時南經理的心中立刻掠過一絲痛楚。難道說真是「船漏偏逢頂風雨」。

    前天,也是他們中興珠寶行在大華商行租賃的一個櫃檯,被一群廣東仔用假港幣騙走了3個金銀首飾,價值人民幣15000元。當時營業員提出要報案,馬上就被南經理制止住。如果此事張揚出去,不但影響本店的聲譽,還要危及經理本人的寶座。後者才是南經理不同意報案的主要原因。他心中在盤算:如果能找到那些廣東仔,追回被騙的金銀首飾,就可萬事大吉;萬一追不回來,區區萬把元錢損失,不足為惜,想辦法從帳本上消掉這筆帳就行,只要做得巧妙,也就神不知鬼不覺,那樣對經理的寶座也絲毫無損。

    上一檔事還會敷衍過去,偏巧又撞上這樣的倒霉事,真是禍不單行。此次,南經理再想隱而不報肯定是不行的了。騙局就發生在自己的店裡,眾目睽睽之下,漫天也休想過海了。報案,興許還可追回前夭被騙的首飾,至於個人的責任也想不了

    那麼多了。

    南經理馬上命令手下人,向西城公安分局廠橋派出所報案,自己則拔腿就朝外衝去,他要尋找那3名男子,這次,決不能眼睜睜地讓騙子逃掉。

    廠橋派出所接到報案後,立即派出民警對地安門一帶搜索,尋找那三名男子。不久,在一家食品店發現了那其中的二名,他們正在購買食品。帶回派出所搜查,3枚戒指都不在他們的身上。

    ●粗糙的假港幣竟然騙了錢

    據交代,他們都是廣東佛港縣的農民。一個叫鄭育林,一個叫朱玉提。戒指和港幣都在那個戴墨鏡的瘦個子朱光檢身上。這次他們一起來了男女共11人,都住在航益招待所。

    趕到招待所,詢問服務員得知,這伙廣東人都在早晨就結帳離去。到哪裡去了,他們對誰也沒有說起過。偌大的京城,到哪裡找尋呢?民警只得先返回所裡報告,商量下一步對策。

    就在廠橋所審問鄭育林和朱光提的同時,從中興珠寶行提取的可疑港幣也派人送到了中國銀行進行技術鑒定。

    一個小時後,鑒定結果傳回了派出所:那三名廣東青年在中興珠寶行購買戒指的港幣,全是用秘魯和烏拉圭等國宣佈作廢的紙幣偽造而成的港幣。

    這時,從航益招待所返回的民警也報告:廣東人已不知去向。線索彙集到一起,廠橋派出所領導感覺到案情的重大,立即向分局匯報。自古說:雁過留聲,虎過留毛。難道說那9個廣東人會突然在北京消逝得無影無蹤。民警不信這邪。查找工作立即展開。

    當天晚上,在市公安局特行科的大力協助下,對全市所有賓館、飯店、招待所、火車站、機場實施查控,架構起了一張無形的法網。

    凌晨3時,廠橋派出所接到特行科電話,在西直門附近的機械電業招待所住有9名廣東人,與罪犯交代的相似。民警們聞訊立即出動,包圍了電力招待所。夜深人靜,正是鳥歸巢人回窩的時候。那9名廣東人其中就有白天去中興珠寶行買戒指的朱光檢。

    9名廣東人全都請到了廠橋派出所。搜查行李,發現了四枚戒指,其中就有白天從中興珠寶行騙來的那3枚寶石戒指。那麼這第四枚戒指又是從何而來呢?假幣又藏於何處?審問就從這第四枚戒指開始。

    在鐵的事實面前,朱光檢等人再也不敢狡辯,只得老實交代。

    這11個廣東人都是來自廣東佛港縣逕頭鄉,而且都還沾親帶故。在幾年前,他們就曾合計要來北京旅遊,但一直苦於盤纏而作罷。這幾年,廣東人趁改革開放的春風,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但並不是廣東的每一片土地都富了起來。佛港縣逕頭鄉就是那塊還沒有富起來的地方。一些廣東人可以自費周遊世界的時候,而逕頭鄉的農民卻連去北京遊覽的路費也湊不足。在1993年的秋天,一個遇然的機會使這群廣東農民終於如願以償。這次旅遊的牽頭人就是朱光檢。這次旅遊的路費大部分也是由朱光檢、鄭育林、朱玉提籌措的。

    還是在1993年5月的時候,朱光檢來到廣州做生意時,結識了一個假幣販子。從此,朱光檢幹上了倒賣假幣的勾當。先是倒賣台灣版的假人民幣,因為本小,賺的也就不大。後來聽說往內地倒假幣,來錢快又容易。於是朱光檢就改做這種買賣。一個月時間,朱光檢往長沙、南昌等地跑了一趟,果然輕而易舉地賺進了萬把元錢。手中有了錢,朱光檢膽子就更大了,終於琢磨起到北京去倒假外幣的念頭來。他把這一想法告訴給表弟鄭育林等人。聽說這種買賣好做,大家就當場一致叫好。這樣,合計了幾年的旅遊計劃終於實現了。

    到北京的當天晚上,朱光檢等人就在一集貿市場用三張5O0元面值的假港幣,從一個體戶的攤上購買到一件皮夾克。那個體戶不僅絲毫沒有懷疑手中收進的港幣,還笑容滿面地贈送給朱光檢一瓶高級夾克油。

    第二天,朱光檢等人來到大華商行,又是用假港幣順順當當地購買了3件金銀首飾,那就是中興珠寶行租賃的那個櫃檯。不料,「多行不義必自斃」。正當朱光檢等人沾沾自喜的時候,卻跌進了自掘的泥坑中。

    據罪犯朱光檢交代:騙來的金銀首飾和帶來的假港幣,都寄存在西直門火車站附近的一個寄存處。

    不一會兒,民警取來了罪犯寄存的包裹,打開檢查,裡面除有3枚金銀首飾外,還有假港幣6O多萬元。那第四枚戒指還是罪犯朱光檢在來京的48次列車上,用500元假港幣從一東北漢子手中騙來的。至於假港幣的來源,朱光檢交代,都是從廣洲一農貿市場,找一個外號叫「老七」的人買來的。目前,西城分局正組織力量深挖此案。

    這裡暫且不論案情的性質,單表罪犯是如何攜帶假幣穿州過府而屢屢得手的。首先是群眾防偽意識的薄弱,給偽鈔造成了廣闊市場。朱光檢等罪犯所持用的假港幣作工極其拙劣。利用作廢的秘魯和烏拉圭等國的貨幣,在其上面蓋上了「匯豐銀行」、「渣打銀行」等漢字字樣以及「500」、「100」、等阿拉伯數字。對秘魯、烏拉圭等國的貨幣未作任何的改動,就是這樣粗糙的東西居然也能騙錢,真是匪夷所思。

    案後,問中興珠寶行的營業員小吳:「你見過真港幣嗎?」

    「沒有。只聽說過這種票子值錢。」

    「你聽說過有人用假幣嗎?」

    「聽人說過,但沒有親眼見過。」

    對於這樣的營業員,還能說什麼呢?對人民幣還難辨真偽,更不要說花花綠綠的外幣了。營業員小吳一見票子上有「渣打銀行」的字樣就確信無疑。其實,只要稍有常識,就能真偽立判。首先票面上的外文不是英文,而是西班文;漢字和阿拉伯數字字體不一,且都是用的大陸通用的簡體字;油墨單一旦凸出票面。

    本不應該發生的騙局,卻居然被一個半文盲的農民導演而成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假港幣何以更易騙大陸人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的壯大,金融、商業從業人員數量從幾何數增長。這其中,絕大多數從業人員末經過崗前的必要業務培訓就上崗,防偽意識薄弱,使偽鈔在這些部門公然登堂入室。絕大部分的個體攤點,沒有裝備防偽儀器,又使偽鈔躲過了「剋星」。一些基層商業單位管理混亂,領導官僚主義嚴重,在誤進偽鈔後不是積極向有關部門報案,而是從個人利益考慮一再隱而不報,無形助長了犯罪氣焰。綜上所述,正是朱光檢一夥利用假幣作案屢試不爽的主要原因。

    去年,香港「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大陸的中國銀行聯合發行了新版港幣。香港的一些不法之徒趁此機會,利用大陸內地居民對新港幣不熟悉,用一些南美國家已宣佈作廢的貨幣,偽造香港「匯豐」「渣打」銀行的名號假冒港幣,魚目混珠使用。廣州有一位海員在他的工資袋中,就曾有過這樣一張假港幣。他一直以為這是香港新發行的新鈔票,直到投入使用被發覺時才頓悟。

    這是一張南美洲烏拉圭國家的真鈔票,面額5OO元,約折人民幣不到1元錢。它與香港銀行發行的5OO元鈔票長度相同,高度略短1厘米。犯罪分子在這張烏拉圭鈔票的底面上印有一些英文符號字樣,並加印上「香港渣打銀行」及1993D與伍佰圓字樣。一些對英文不太熟悉的大陸居民最容易被蒙騙上當。

    由此可見,造偽犯罪更加變本加厲,反偽鬥爭還異常嚴酷。

    外幣出現在中國公民的腰包裡已不再是新聞。美元、日元、港幣、馬克、英鎊等花花綠綠的鈔票中國人見得多了,也不再感到神秘。而今,僅北京市已有部分的家庭都有外幣存單。據《人民日報》報道:截止1995年3月27日,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個人外幣儲蓄存款餘額突破2O億美元,佔全市個人外幣儲蓄存款的70%。從1988年以來,這家銀行個人外幣存款以每年55.9%的速度遞增。在1994年,我國實現匯率並軌後,吸引了大批銀行家攜帶巨資來中國投資設廠。外幣的流通量正在我國逐年增加。隨著我國加入國際經濟循環圈,外幣已大舉進入國門。在人民幣還未進入國際貨幣流通體系的時候,外幣仍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支付手段。外幣在我國的增多和流通速度的加劇,難免會有假鈔的混入。我國法律對世界主要的貨幣給予了嚴格的保護,一切敢於偽造外幣的行徑,也同樣將受到中國法律的嚴厲打擊。

    ◎打落的牙齒往肚裡吞

    ●反偽鬥爭成果為何難以擴大

    3月19日,中央電視台第80期的《綜藝大觀》的文藝節目中曾上演過一則小品,至今記憶猶新。小品的名字就叫《一張偽幣》。劇情大致是這樣的:

    一老鞋匠辛辛苦苦在街頭修鞋,好不容易賺足了一百元錢。修鞋匠為了方便儲蓄的營業員,專門把林林總總的角票,找一位上門修鞋的小姐換成一張百元面值的鈔票。這天,修鞋匠揣著百元錢,樂顛顛地來到修鞋攤前的儲蓄所存款。營業員小姐檢查鈔票,發現這張百元人民幣沒有水印,斷定是一張偽鈔,馬上扣留了這張鈔票。

    修鞋匠明白自己起早貪黑掙了幾天的鈔票卻是一張一錢不值的偽鈔時,感到如雷轟頂。他怎麼也不理解,當初與他換零錢的那位漂亮小姐會是一個假幣販子。真是人心難測,世風日下。修鞋匠自責自己,為什麼要把零錢兌換成大票?多此一舉,才被騙上當。修鞋匠怔在櫃檯前,發了好一陣呆,還是百思不得其解。

    眼見著幾天的辛苦就要化作烏有時,修鞋匠只得苦苦哀求營業員小姐還給他偽幣留作紀念;或稍作一些補償,退一點錢。這兩項要求立馬被營業員小姐斷然拒絕,還口口聲稱:銀行內部有規定,一旦發現偽幣,就地沒收。

    修鞋匠不願就此罷休,一直等到營業員小姐下班後,還千方百計地套近乎。說盡了千言萬語,得到的仍是營業員小姐冷冰冰的一句呵斥。終於,修鞋匠感到回天乏力,也無可奈何。

    在此,對小品的編導藝術,演技水平暫且不作評論,單提這小品的內容確有新意。它新就新在,這是第一次用藝術的形式向世人昭示了偽鈔犯罪的事實。它第一次衝破了多年來對偽鈔犯罪的宣傳禁區,向世人展現了偽鈔的罪惡以及我國政府對偽鈔犯罪的一貫原則。以小見大,警鐘常鳴。

    聯繫實際,偽鈔的犯罪早已令世人深惡痛絕。我國政府對偽鈔犯罪一直是嚴懲嚴辦。「打擊」的一手始終是堅強的,但是因為種種局限,反偽的部門卻忽視了最最有力的「一手」,這就是發動群眾。實際上,我國的法律對群眾手中已誤進的假幣,沒有明確的規定。公安機關在辦案中只能採取「沒收」的辦法,導致了群眾的不滿;銀行部門也只能按內部規定,一味採取「沒收」的做法,造成了群眾對反偽鬥爭的反感。自然,以上做法很不利於群眾參與到反偽、防偽鬥爭中去。缺少群眾的支持參與,只能使專門機關反偽鬥爭陷入盲目、被動的險境,這恐怕也是近幾年反偽鬥爭成果難以擴大的根源所在吧。

    ●荒唐官司不荒唐

    1991年9月,天津市大港區人民法院接到一份自訴書。自訴方是當地居民孫大,被告方是儲蓄所。也是一起民告官的行政訴訟官司。自訴的理由大致是這麼一回事:

    孫大到當地儲蓄所去存錢。女營業員發覺,在孫大的50O元現款中,有2張1OO元面值的假幣,立即告訴孫大予以扣留。2OO元錢正是孫大賣冰棍大半月的收入。孫大賺錢是為了養老。一聽說那2OO元是假錢,孫大心中頓時升騰起一股無名怒火,但又不知朝誰發洩.心中暗暗咒罵那於刀萬剮的假幣騙子。

    孫大不甘心眼睜睜地看著2OO元錢被沒收,嚷著要拿回去好找那些假幣騙子。女營業員當然不會答應。兩人就你一句我一句地理論起來。女營業員有些得理不讓人,出言尖酸刻薄,還有些熱嘲冷諷,孫大也是肝火兩旺,毫不示弱。一時間,招來數百圍觀群眾。爭吵步步升級,幸虧派出所民警及時趕到,方才避免了一場拳腳相加的鬧劇發生。

    孫大回到家中,心中越想越覺得窩火。靠小本買賣被人騙了,到銀行有錢還要被人戲弄侮辱,很是想不通。一氣之下,向法院遞交了那份自訴書。孫大要求儲蓄所賠償他的經濟損失,特別是精神損失,共計2OOO元。

    法院接過狀子,一看就明白,這樣的訴訟官司不可能成立。還是那條老辦法.走「和為貴」的路子息事寧人。在社會各方的共同配合調解下,女營業員主動向孫大登門道歉,孫大覺得贏了理,也撤回了訴訟,官司最後不了了之。

    這則官司打得雖然有些荒唐,但也有些因由。事主受假幣侵害,本來經濟遭受了損害,而銀行職工只是採取一味地「沒收」辦法,動作粗暴,語言生硬,事主當然會產生對立情緒,乃至衝突。銀行為了免遭損失,對顧客手中的假幣採取「沒收」的辦法了事,那麼,群眾誤進了假幣又該找誰去補償呢?由此看來,這樣的官司打得在理。據報道,1993年,北京市海澱區法院也曾受理過此類官司。也是一位居民誤進的假幣被銀行職工粗暴地「沒收」,心裡不服就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官司最後也是以調解告終。

    老鞋匠和孫大都是一介平民百姓,靠汗珠子摔成八瓣賺來的辛苦錢,卻是一張廢紙,無辜地被人狠狠宰了一刀。到銀行後,又一次遭到營業員的粗暴對待,流血的傷口上象被人抹上了一把鹽。因為是血汗錢,老鞋匠和孫大最終被血汗錢裡裡外外涮了一通,卻無處訴說。這樣的悲劇命運,該怨誰呢?

    對銀行單純採取「沒收」的作法,國人頗有微詞。假幣理所當然地要沒收,犯罪行為要打擊。對於誤入了假幣正慘遭假幣侵害的公民,是否就只有「沒收」這種辦法簡單了事呢?還是聽聽百姓對此作法的不同看法為好。

    1993年3月19日,《河北日報》在「呼聲與建議」欄目中發表了一封讀者來信。來信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假幣在社會上流通已嚴重擾亂了金融秩序和影響了人民生活。因此,國家責成銀行對假幣「見一張就沒收一張」。可是,銀行在沒收假幣的過程中,常有不愉快的事發生。這裡,擇其幾件,從中不難看出人們對沒收假幣的心態。

    「想沒收,沒門兒。」1994年2月14日上午,某儲蓄所,一儲戶存款4500元,收款員發現其中有一張1OO元的假幣時,告訴他需要沒收。這位儲戶一聽就火了。「別人騙了我,卻讓我白白受損失?」無論收款員如何向他解釋,他都不予接受。最後,雖然1O0元假幣被扣下了,但他款也不存了,拿著4400元罵聲不斷地走了。

    某儲蓄所要沒收一位個體戶的100元假幣時,個體戶苦苦哀求:「兄弟,俺掙錢不容易,把錢還給我吧,我有辦法再花出去。」

    一位儲戶的一張50元假幣被沒收後,心裡老大不願意,離開儲蓄所時邊走邊嚷:「你沒收吧,我再找門子要回來!」半小時後,果然有人上門來說情。假幣雖然沒有退回去,但儲蓄員心裡卻想:「怎麼什麼事都有人說情呢?」

    ●發現了假幣怎麼辦

    儲蓄人員因沒收假幣而受窩囊氣者大有人在,因此他們多麼想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實事求是地說,絕大多數假幣持有者都屬於被騙上當者。他們辛辛苦苦掙的錢被沒收,心理自然失去平衡,說兩句氣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們也應該理解銀行。銀行這樣做,也是為了避免讓更多的人上當受騙,對千家萬戶有利。因此請假幣持有者對銀行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向銀行反映假幣的來源,把假幣痛痛快地交給銀行,難道用少數人的痛苦去換來大多數人的安心,這樣做不好嗎?

    有位叫劉成耀的讀者呼籲社會「請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編輯為此製作了這樣的標題;「不要別人騙了你,你就得再去騙人。」從來信和標題都明白無誤地表明了讀者和媒體的意見,他們是絕對支持「沒收」的。

    在一份雜誌上曾發表過一篇名為《發現假幣怎麼辦?》的文章。作者對「沒收」的作法提出了質疑。文章是這樣寫的:

    顧客買東西或營業交款,營業員在一沓鈔票中間揀出一張說是假幣必須沒收,顧客難以接受,先是力爭,後是無奈自認倒霉,臨走從營業員手裡接過一張憑證,上寫:今收到假幣一張。

    一些消費者心存兩疑:一是對方認定假幣是否具有權威性?二是假幣有沒有可能從沒收者手裡再次流通?為此筆者詢問了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回答是:

    人民幣真偽的最終確認是銀行。是不是假幣,必須由銀行來確認,同時各商業服務部門又有協助銀行發現假幣、收繳假幣的義務。收款部門應將可疑鈔票先沒收,但必須向消費者出具憑證。憑證上應寫明該鈔票的面值、號碼、準備將鈔票上繳的銀行機構名稱等,收據應有收幣單位的公章或收幣人簽字。這樣消費者可以在幾天之後持收據到有關銀行機構查詢。由於銀行對收繳的上來的假幣均有登記,因此對於沒收的鈔票收款部門是否已上繳,鈔票是真是假,都會有準確的答覆。如果經檢查確係誤收,銀行會返還給消費者。這樣,即可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利益,也避免了假鈔再次進入流通領域。

    如果所有的銀行、營業網點在「沒有」顧客手中的假鈔時,都能按總行提出的要求認真處理,嚴肅對待,我想營業員與顧客之間的不愉快的場面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顧客是能尊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的。但如前所說,營業員在發現可疑鈔票時,只是單純憑自己的工作經驗來判斷是否是假幣,這種作法有失公允。

    就是這位營業員的反偽鈔經驗如何的豐富,判斷如何地準確,可他畢竟只是一個營業員,不是執法者。公民有義務舉報偽鈔犯罪,也有權力拒絕偽鈔,但在面對可疑的鈔票或偽鈔時,法律並沒有賦與公民有「沒有」的權利。前面所說。營業員在發現假幣時進行了「沒收」,還開出了收據。但象哪種不正格的收據,是否有法律效用?個體的、集體的、國有的企業的營業員都有「沒收」的權利嗎?

    在我國有幾十家銀行,而其中,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代表國家,而其它銀行已轉為商業銀行,其性質和企業差不多,特別是有一些屬於私營性質的銀行,他們不能代表國家法律,不能行使執法權。對於可疑的鈔票,這樣的銀行也敢一味地「沒收」,勢必引起司法行為。商業網點的營業員有義務檢查、發現、收繳假幣和可疑幣,但這些機構對假幣的確認沒有權威,當然不能光憑服務員的一句話,就把顧客手中的鈔票給沒收了。

    驗鈔機可以發現假幣,並是不十拿九穩,萬一出現失誤,給顧客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該由誰來賠償,以上現象都是值得反偽部門好好研究,特別是在有關法律法規中要有明確的規定,避免不應有糾分。

    可見,在目前形勢下,「沒收」並非良策,它所帶來的負面顯而易見。群眾遭受的損失得不到補償,「打落的牙齒只得往肚裡吞」。群眾在誤進假幣後,很少有主動上交的,大多是想方設法轉手給他人,或混人大宗現款中存入國家銀行。九九歸一,最後受損失的還是國家和集體。1991年貴州省銀行、儲蓄所、信用社在工作中發現和查獲混入存款中的假幣,就達43700元多。1992年南昌金融系統點鈔時,就發現過125次,合計達37萬多元的假幣。

    ◎請給自己鬆鬆綁

    ●防假打假何以這般艱難

    「假冒偽劣」是近幾年中報刊雜誌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名詞。其誕生時日無法考究,至少說時間不甚長遠。自從中央幾家新聞單位開辦「中國質量萬里行」後,「假冒偽劣」一同迅速就被每一個中國百姓牢記住了。它幾乎就是產品的死刑判決書,也成了中國百姓討回公道的最好的裁定書。人人口誅筆伐,大加鞭答,「假冒偽劣」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特別是在1994年元已開始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又使中國百姓手中增加了一件反擊「假冒偽劣」的新式武器。

    建國4O多年來,百姓從來也沒有象如今這樣心急火燎的。「假冒偽劣」從古至今都有,但象如今這樣令人極端仇視,歷朝歷代還末曾有過。剔除政治、經濟、文化等原因,眼下的「假冒偽劣」確實也太猖獗了。老百姓用辛辛苦苦積賺了幾年的錢購買回家的冰箱不製冷,彩電沒圖像,新鞋子鞋根脫落。這些能不令人惱火嗎?假煙、假酒冷不丁地就騙了煙民們一把。假經理、假廠長這幫人敲定一筆,實在令人撮火。不提這些破財的事情,單講那「假冒偽劣」致人死命的事件,每年都有發生。遠的有福建晉江假藥案,海內外皆知,近的,如山東曹縣假藥害死2名兒童案,還有河南周口地區獸藥廠造假案等等,無一不民憤極大。造假首犯雖已繩之以法,可是被假藥假酒奪走了的生命再也喚不回來。一樁樁觸目驚心的慘案,一件件鮮血淋漓的命案,終於喚起了國人對「假冒偽劣」的反抗和還擊。各種各樣的「打假」組織招牌(姑且不論其自身的偽劣)公諸市井街巷,「打假」隊伍浩浩蕩蕩,「打假」的成效也是立竿見影的。「打假」保護了民族工業的精華;喚起了國人的產品質量意識;提高了民族的整體素質。可謂功在當代,福留後世。

    在「打假」行動中,有一件「假冒偽劣」產品卻使國人犯了大難,這就是假幣,假幣肯定歸於「假冒偽劣」之列,也在必打之列。可每當舉起打擊的棍棒時,卻不知要落在何處。其結果是老鼠過街,人人只喊打,誰也不動手真打,終使其越養越大,致使危害社會。

    假幣,無疑也是一種偽劣產品,但它不同於一般的偽劣產品,畢竟它是寄生在特殊的產品貨幣的身上。每次「打假」者投鼠忌器,致使行動雷聲大,雨點小,才釀成目前這般嚴重的偽鈔犯罪勢頭。

    凡「打假」之前,必須將每一種被侵害的商品特徵以及「假冒」的商品特徵——區別公之於眾,警視國人。我國把3月15日規定為「消費者權益日」。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政府部門以及消費者協會都要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如法律咨詢,實物展覽等等,號召全體國民積極主動地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共同捍衛本民族的優秀產品免受侵害。就像這樣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活動中,政府部門包括銀行部門也沒有向國人開展過關於人民幣的宣傳。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長河中,金錢有如個人的隱私一般,被視成不足與人道的特殊私物。政府發行鈔票,百姓使用它。政府和百姓配合默契,誰也沒有感覺到在鈔票上還會有別的義務和責任。政府負責印製和發行鈔票,其中不論要經過多少環節,多少程序,百姓只要見到手中的鈔票與平日裡使用的相像就行,至於,鈔票是否被人侵害過,或者手中鈔票只是一張「形」似而「神」不似的假幣,當鈔票被檢測出有假時,百姓仍會半信半疑地說:「鈔票還會有假嗎?」那些曾經遭受過假幣侵害的百姓,絕大多數都自認倒霉,也不會想到投訴,事實上也無法可訴,只能是「吃一塹長一智」,下次多長個心眼。只是,左提防,右提防,一不留神,腰包裡不知在何時又溜進來了一張假幣。其體貌特徵與真幣何其相似,可是驗鈔機就是不吃,眼瞅著「大瀑布」又變成了一張白紙。這時,百姓也只是詛咒幾句假幣販子,以出口胸中的窩囊氣了事。至於,何時,腰包裡又鑽進了一張假幣,難說,這年代啥事都會發生。

    1992年元月,河南省開封縣公安局成功地破獲了以王帥、崔國昌為首的兩起特大制販假幣團伙案。當辦案民警押著造假幣分子崔國昌回項城縣公安局時,縣城的居民紛紛夾道圍觀。

    一位賣菜的漢子攔住辦案民警,從袋中拿出二張50元的大票請民警們鑒定真偽。民警一看,這兩張鈔票是同一個號碼,顯然是假幣無疑。賣菜的漢子聽說是假幣,怒火中燒,操起扁擔直撲人犯崔國昌。幸虧民警眼疾手快,攔腰抱住了那發怒的漢子,阻止了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夾道歡迎的群眾被賣菜漢子的「壯舉」所感動,紛紛衝向崔國昌。民警見狀,迅速將崔國昌塞進一輛汽車裡,衝出包圍圈。崔國昌沒有被憤怒的百姓當場打死,最後他受到了法律的最嚴厲制裁。

    ●自設反偽禁區自造反偽愚昧

    假幣販子不絕,百姓腰包裡的假幣就會不止?假幣就如瘟神一樣,一旦纏身,就難脫干係。如何送走「瘟神」,查禁「偽劣」呢?辦法只有一個:這就是最廣泛地發動群眾積極投身到這場反偽鬥爭中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曾記得建國初期,也曾出現偽鈔狂潮,當時政府發動群眾積極投身到反偽鬥爭中去有效地擊退了台灣當局對大陸發動的那場「偽鈔」進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眼下,偵查破案等仍不失為一項有效的手段,但畢竟已有些「馬後炮」的遺憾,在此之前,假幣已或多或少地危害了社會。預防和抵制假幣才是最主要和最為有效的措施,這就必須發動全體公民起來參加。

    西班牙政府在出版一套新鈔票時,都要大量印發宣傳小冊子,詳盡提供這套鈔票的各種面額的所有安全特徵,並告訴公民如何用肉眼、手感及儀器來識別真假。瑞典國家銀行對他們的鈔票也要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奧地利政府把有關鈔票知識基礎教育於脆印在小學生的課本上。美國則出版各國文本的書籍介紹美鈔的特徵,並告訴人們發現偽鈔後應該怎麼辦。實踐證明,向社會民眾普及鈔票知識,教會識別真假鈔票的技巧,是對付偽鈔的有效手段。

    對人民幣的宣傳,在我國一直是個敏感的「禁區」。過去曾提出過「內緊外松」的策略,但在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卻是「內也緊外也緊」的局面。結果導致了群眾缺乏必要的識偽常識,防偽意識淡薄。在一些地區偽鈔猖獗,主要原因是犯罪分子利用群眾缺乏對偽鈔的防備心理。據調查,在我國公民中,不認識人民幣的大有人在,能認請幾種主要外幣的人更是屈指可數。開放宣傳的禁區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也是改革開放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