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城像個女人。她仰面平躺,乳峰高聳,好像永遠瞪著天望。
從天空往下看,女人左乳上顫顫地豎一根柱子,圓的,細望,卻是一座古塔,搖搖擺擺幾百年,還沒倒。塔高約八丈,底座直徑約十六米。塔底用條磚疊砌,塔身為木,朱漆斑駁,歲月雕飾。塔周又有高低不等小塔九十九座,分建於不同年代。塔邊一寺,原為西藏高僧之居所,高僧一生講佛治病,著述頗豐,七十歲時坐化於寺內,其手跡裝訂成冊,皆藏於塔內。
右乳卻是方的,不高,但大,是一座文廟。據碑刻記載,文廟始建於明正統二至四年,後經成化和清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重修擴建,逐漸完整,前後歷經五百餘年。文廟由東西連在一起的三組建築物構成,規模宏偉,風格獨具。中間一組以大成殿為中心,前有泮池,後有尊經閣,中為欞星門、戟門,左右有名宦、鄉賢祠和東西廡。這一組建築總稱孔廟,是紀念聖人孔子的地方。東面一組以桂籍殿為中心,前有山門,後有崇聖祠,中有東西二門、戲樓,左右有劉公祠、牛公祠和東西二廡,統稱文昌宮,供奉文昌帝君。西邊的儒學已毀,僅存儒學前面的忠孝、節義兩祠。廟內古柏參天,肅穆幽雅,巍峨壯觀。
河陽城因了這一塔一廟,便有了靈氣,也通了文脈,自然就成了文化古城。
女人的肚臍眼處流出了一股哺育了世代百姓的清泉,名曰古海子。它的水脈可循著祁連山,再過馬牙雪山,一直問源到西藏的布達拉宮。古時泉水淙淙,清澈見底,上面輕煙裊裊,四季繚繞。有釀酒之人在此築榻修池,慢慢此處便升騰起酒糟味,微風一吹,糟味緩緩散開,和在空氣中,整個河陽城便被浸淫到一股酒氣中,終年瀰漫,沁人心脾。酒廠日新月異,由小作坊壯大成集團,酒馳名全國,著實醉倒了一大片人。不過終於有一天,海子泉乾涸了,再也捧不出一滴水來,集團便很快衰敗下去,到了這年,大半工人已閒居在家,過上了沒有活幹的日子。
女人兩條修長的大腿,緩緩地朝西延伸,伸出兩片肥沃的玉米地,玉米結穗之後,那腿看上去格外飽滿,一地的莊稼,讓誰都想撲上去咬幾口。後來,莊稼就不見了,左腿開發成鄉鎮企業示範區,起初著實火了一把,後來一個接一個關了門。再看這條腿,就像被太多的嘴咬爛,千瘡百孔,極煞風景。右腿開發成第三產業區,燈紅酒綠,色彩斑斕,尤其是夜晚,流光溢彩的霓虹,讓這條腿充滿肉慾的光芒,一股股極腐朽卻又極誘人的味道整年從這裡升騰,瀰漫在河陽城的上空,久久不肯散去。
兩腿中間,是一條越變越寬的古河道。古時,上游善發大水,大水洶湧而來,眼看要掠城而去,卻突然從東面嘴的地方鑽下去,又奇奇怪怪從腿中間冒出來,然後一路朝西狂瀉而去,獨獨保了河陽城的安全。久而久之,城西便有了這古河道。民國十六年地震之後,上游突然就沒了水,這河道自此便受冷落,風吹日曬,就成了亂石河灘。
還有一個地方沒說,很關鍵,很神秘。
酒廠到古河道之間,原是一片茂盛的水草地,奇花異草冷不丁問津此處,開得如怒如放,花香四溢,水汽裊裊,成了一大地脈,遲遲不敢有人開掘。世間總有敢吃螃蟹的人,不知何時,這兒忽然建起一座花園式現代廠房,高樓聳立,樹木成蔭,各種名貴花草從南國移來,生成一片一片的草坪和花園。每逢春季,百花盛開,群芳鬥艷,河陽城大大小小的蜜蜂全都飛來,圍在花園裡,嗡嗡叫成一片。
這座花園式廠房便是著名的河化集團,一個擁有上萬名員工,資產過億的現代化企業,一個二十世紀最末十年讓河陽城風光無限的絕命誘惑。
河陽是座古城。說書的文老先生講,河陽城最早為一驛站,因有古海子清凌凌的泉水,過往的駝客、馬隊便在這兒歇腳,商業因此而萌芽。河陽北臨騰格裡大沙漠,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戰國初期,一陳姓商人見此地水青草肥,女人茁壯,便在此安家,娶妻生子,繁衍子孫。商人死後,子孫分為兩脈,一脈在河陽城做綢緞生意,一脈離河陽百餘里墾荒種地。秦二世,駝幫滅河陽陳氏男人,掠妻女。獻帝五年,馬幫、駝幫火拚,各死傷無數,河陽一時為女人之地……
乃至西晉南北朝時期,駝幫、馬幫各踞碼頭,火拚數年,終形成南北二勢。南為馬幫,走山道;北為駝幫,穿漠海。南北中間,就有落難者搭棚而居,久而久之,自成一族。
後匈奴起兵,奸女殺子,掠走布匹無數,河陽大亂。
永嘉六年,張軌分河陽置郡,安置中州流民,人煙日漸繁榮。
太寧元年,西安城豪門楊光攜妻小過河陽,進西域,遭馬幫襲擊,楊光被亂馬踏死,妻楊林氏落難,後隨了馬幫頭子。楊女生性豪爽,俠腸義膽,家仇父恨,令她一怒之下搶了煙花巷的地盤,仗著母親的庇護,做起了河陽城煙花巷的老闆娘。此後,河陽煙花業如雨後春筍,蓬勃向上,不出幾年,便獨成一業。
鹹安元年,河陽大水,百姓流離失所,河陽遭滅頂之災。
隋開皇二年,蘭州巨商賈慶在河陽開錢莊,百業待興,交易日盛,百姓安居樂業,駝馬二幫相安無事。開皇五年,馬幫二幫主長女重操煙花,河陽夜夜笙歌,好不熱鬧。
唐貞觀十二年,河陽大風,風起風落,百草無一生活。後大旱,饑民逃難四野。
天福七年,河陽大雪,平地五尺,民多凍死!
北宋鹹平六年,河陽大疫,死亡枕藉!景德三年,大水,禾稼盡,人相食!
南宋淳熙三年秋七月,逢大旱,蝗大起,食稼殆盡。
寶慶二年三月,大旱,民無所食。七月,成吉思汗領兵攻河陽,河陽為蒙古汗國佔領。
元泰定二年七月,河陽地震,死人無數,餘震持續數年。
民國十八年,河陽大饑荒,疫病蔓延城鄉,餓殍遍野。
說書的文老先生每每講起這些,無不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文老先生有一摯友,名黃益,祖上為儒學大師,深受乾隆皇帝青睞,賜一宅院。黃益一生飽學詩書,與文老先生志同道合,合建河陽書院,書院落成後不幸染疾而亡。文老先生無不悲痛,遂將黃益長孫收於門下,潛心培育,誰知孽子不肖,與文老先生的獨子一道貪食大煙,又遇民國連年戰亂,黃門家業衰敗,至黃益唯一後人黃風娶妻生子時,家境破敗到只剩一古宅子。後「文革」遭焚,黃家淪為貧民。念及兩家世交,文老先生將黃風小女丫兒過繼門下,終日端茶倒水,侍候爺倆。
河陽為內陸沙漠氣候,多風。史書記載,河陽風災頻繁,風禍不斷。東晉穆帝永和七年,河陽大風拔木,黃霧下塵。清康熙四十七年春三月二十五日,河陽晝晦如夜,禽鳥死者無算。民國二十七年,河陽暴風為災。一九六三年,河陽大風日數達三十九天。一九七一年六月下旬,河陽出現十二級大風三次……
氣象學上風災分為大風和乾熱風。民間分為黃風、紅風、黑風。
一曰黃風,多發於三、四月間,起時就地打旋,螺旋式升騰,及半空中化為風流。來勢較猛,但風力較弱,一般只染塵天氣,對農作物傷害不大,偶爾攜有疫菌。百姓經它一吹,輕者患流行疫病,重者染重疾,久病不起。黃風起時,天晴地朗,沒有先兆,頻數又多,常令百姓防不勝防。因旋風攜土帶塵,看上去如黃霧,故俗稱黃風。黃風來勢若飛機,快且猛,來不及躲,轟隆隆一陣響,眼前頓覺一片渾黃,鼻孔中捲入很重的腥味,過後滿臉蒙塵,耳孔裡灌滿沙子,牙齒三天都刷不乾淨,吃飯時一嘴的沙塵味。如有女子立於風中,黃風一如男人的厲手,從裙裾處猛一下將其掀起,眨眼工夫,女子裙擺便倒捲蒙頭。風力稍猛,那裙便從頭上飛起,如一朵蘑菇雲,開在半天中。黃風雖讓女子蒙羞,但卻不傷及女子肌膚,還算善風。
二曰紅風,多發於七、八月間。起時在遠天極目處,其狀若一團紅雲,翻捲而來,速度如火車,轟轟隆隆衝過來,一路掠草折枝,吞沒飛鳥,挾沙裹土,天地即刻混沌。白晝如蒙上一幕暗紅簾子,霎時昏濁一片。風過草死,莊稼連根拔起,樹枝斷裂。禽鳥捲入風中不過一個時辰,紛紛氣絕力盡。如有女子立於風中,裙衣必將從四處撕裂,碎成布片,露出白嫩細滑之玉體。瞬間風沙洗劫,便成了一具染滿紅塵的沙鼠。起紅風時,空中必攜豆大的水珠,那是大風捲起一路河水所致。水珠碰在女子玉體上,轉瞬凝為紅泥,牢牢粘在肌膚上,過後三天泡在浴缸裡,也未必能還原肌膚原本之亮色。
紅風來勢看似慢,但實有排山倒海之勢。紅風起落數日,等天地在昏暗中醒過,才發現綠綠的麥田不見,碧波的河水成為紅泥流,八月的樹枝剩下一具泥樹幹,屋頂瓦揭,玻璃破碎,飛鳥絕跡。不出半月,大地變色,枯黃早至,人畜染疫,瘧疾肆行。
三曰黑風,也稱絕命風。狀如黑獸,起於天地相連處,行走如巨型坦克,可使山崩地裂。小樹連根拔起,大樹攔腰折斷,農舍一一摧毀,飛鳥在離風幾十里外早已氣絕。小河一風掠盡,大河碎石填干。風中挾裹的不再是沙塵,而是石子、瓦塊,辟辟啪啪打在城市臉上,城市瞬間暗無天日,一如遭遇地震。如有女子立於風中,必將血肉模糊,白骨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