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 正文 第一章
    那位上了年紀的旅客,坐在風馳電掣的客車靠北窗戶的位子上,面對著兩個空位子,身旁也沒人坐,他不是別人,正是鐵莫菲?普寧教授。他頭禿得挺像個樣兒,皮膚曬得黧黑,臉蛋也刮得蠻乾淨,首先給人比較深刻印象的是他那個褐色的大腦袋,那副(遮住初期眉毛脫落的)玳瑁邊眼鏡,猿猴那樣厚實的上嘴唇,滾粗的脖頸和那穿著繃得挺緊的花呢上衣的、結實的身子骨兒,但是臨了叫人多少有點失望的是他那(眼下穿著法蘭絨褲子、交叉著的)兩條腿卻挺瘦,腳也顯得纖弱無比,幾乎跟娘兒們的腳一模一樣。

    他那雙邋裡邋遢的羊毛襪子是猩紅色的,帶有淡紫色的菱形圖案;那雙保守的淺口黑便鞋讓他花費的錢,幾乎跟他用在(包括那條花裡胡哨的領帶在內)全身裝束其他方面的錢一般多。四十年代以前,他在歐洲那段生活穩定的時期,一向愛穿長襯褲,褲腳塞進顏色素淨、旁邊繡花的乾淨絲襪裡,用襪帶吊在穿著棉布褲的腿肚子上。那當兒,對普寧來說,把褲腿提得過高而讓人瞥見了裡面的白襯褲,就如同讓太太小姐們看到他沒戴硬領和沒打領帶一樣粗鄙;就

    連巴黎第十六區那座骯髒的公寓——普寧逃出列寧化了的俄國,在布拉格受完高等教育之後,在那裡面住過十五個年頭——那位看門的盧老太婆上樓來收房租,正巧碰上古板的普寧沒戴fauxcol1,他也馬上會用一隻高雅的手遮住脖子前面的領扣。這一切在這個新世界隨隨便便的氣氛裡都有了些改變。如今,他已經五十二歲,反倒熱中於日光浴,穿短袖襯衫和鬆鬆垮垮的長褲子了,兩條腿一搭起來,就存心老臉厚皮地露出好大一片光腿。眼下,他就可能對一位同路的旅客如法炮製,可是這節車廂裡除了還有一名士兵在一頭呼呼酣睡,另一頭有兩位女士在專心照應一個嬰孩之外,只有普寧,別無他人了。

    這兒要透露個秘密,那就是普寧教授坐錯了車。他本人並不知道,列車員也不摸頭,後者這時已經穿過幾節車廂來到普寧乘坐的一節。說真的,普寧這當兒倒覺得揚揚得意咧。克萊蒙納婦女俱樂部副主任裘迪絲?克萊德小姐請他星期五晚上到克萊蒙納做一次學術報告——這個城鎮在普寧一九四五年起就棲身執教的溫代爾西邊大約兩百俄裡——她告訴我們這位朋友說乘下午一點五十二分駛離溫代爾那班火車最合適,四點十七分就抵達克萊蒙納了,但是普寧跟許多俄國佬一樣,過分喜好時間表、地圖、目錄這類玩意兒,盡量把它們收得齊全,然後帶著無事瞎忙的興奮勁兒,隨心所欲地利用它們,一旦給自己推敲出一些時間表就1法語:襯衫上的活硬領。

    沾沾自喜,因此他經過一番研究之後,發現有一班更方便的車次(下午兩點十九分離溫代爾,四點三十二分抵克萊蒙納),旁邊還有個不大顯眼的參照符號,標明每週星期五,只有星期五,這班兩點十九分的火車開往遠方一個同樣冠有一個悅耳動聽的意大利名字的比較大的城市,中途在克萊蒙納有一站。可是對普寧來說,不幸的是他那份火車時間表是五年前印的,其中有一部分早已不管用了。

    他在溫代爾學院教俄語,這是一家多少帶點地方性的學府,特點是美化了的校園正中開了個人工湖,爬滿長春籐的走廊把各座大樓連接了起來,幾幅壁畫展現該校一些易於辨認的教員正在把知識火炬從亞里士多德、莎士比亞和巴斯德1手裡傳給許多傻大肥粗的農場小伙子和姑娘,此外還有一個活躍而興旺的龐大的德語系,系主任哈根博士得意揚揚地稱它是「學府裡的學府」(說的時候把每個音節都念得非常清楚)。

    在一九五○年秋季一學期裡,註冊念俄語的學生不多,有一個過渡班的學生,爽直而認真的貝蒂?勃裡斯,一個僅露了名字的高年級學生(選了學分而從沒上過課的伊萬?德勃),和另外三名欣欣向榮的初級班學生:約瑟芬?馬爾甘,爺爺奶奶都生在明斯克2;查爾斯?麥克白斯,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已經處理了十種語言,準備再埋葬十種;無精打采的愛琳?蘭,有人對她說一旦掌握了俄文字母就差不1巴斯德(1822-1895):法國化學家和生物學家。

    2明斯克:現為蘇聯白俄羅斯共和國首都。

    多能閱讀《安娜?卡拉馬佐夫》1原文版啦。普寧作為一名教員,根本沒法跟那些分佈在美國學術界各處的了不起的俄國太太小姐們競爭,她們儘管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卻不知怎地只憑直覺、巧嘴靈舌和一種母性活力,竟然在那種伏爾加母親河歌謠、紅魚子醬和茶炊的氛圍裡,把她們那艱難而美麗的語言的神妙知識一一灌輸給一群懵懵懂懂的學生了;普寧作為一名教員,也從來沒設想進入近代科學語言學的祟高殿堂——苦行僧般研究音素的學術界,一些認真的小伙子在那殿堂裡面學的不是語言本身,而只給教會了一套方法來教別人也用那種方法來教學罷了;那套方法猶如瀑布一般,水花從這塊岩石潑濺到那塊岩石,不再是一種合理導航的媒介,然而在難以想像的將來也許會有助於發展深奧的方言土語——基本的巴斯克語2什麼的——只有某些精製的機器玩意兒才能說得上來。普寧對他這份工作無疑採取一種逍遙自在的業餘態度;他確實只靠一家比溫代爾學院大得多的學府的斯拉夫語文系主任主編的一本文法書來教課,那位主任是個年高德劭的騙子,俄語蹩腳得簡直是個笑話,可他卻寬宏大量地讓別人匿名苦幹出來的產品借用他的大名出版。普寧儘管有許多缺點,卻具備一種老派的魅力,令人敵意盡釋,他那位忠實的保護人哈根博士在一些脾氣彆扭的校董面前力稱那種魅力是一種精巧的進口1這裡把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兩書的名字弄混了,說明那人對俄羅斯文學的無知。

    2巴斯克語:歐洲比利牛斯山西部地區的古老居民說的一種語言。

    貨,值得用本國現金支付。普寧一九二五年左右在布拉格大學榮獲的社會學和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到了本世紀中葉已經變成沒多大用途的銜頭,可他作為一名俄語教員倒也不能說完全不稱職。他招人喜歡,並非由於什麼主要才能,而是由於他那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插科打諢,他一離題東拉西扯就會摘下眼鏡,一邊眉飛色舞地追憶往事,一邊按摩他那副現實的鏡片。用蹩腳的英語扯懷鄉話題啦,自傳性質的奇聞軼事啦。普寧怎樣來到Soedinyonn?eShtat?(合眾國)啦。「登岸前在船上接受海關檢查,好好!『沒什麼東西要報關嗎?』『沒有。』好好!然後是些政治問題。他問道:『你是無政府主義者嗎?』我就回答」——這位開講人由於打心眼裡湧現一陣暗自得意的歡樂而暫停一會兒——「『首先,我們對「無政府主義」該怎麼理解呢?是實際的呢,形而上學的呢,理論的呢,神秘的呢,抽像的呢,個人的呢,還是社會的無政府主義?我年輕的時候,』我說,『這一切對我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於是我們就展開一場很有趣的討論,結果我在埃利斯島1整整度過了兩個星期。」——肚子開始起伏,一起一伏,這位開講人捧腹大笑起來。

    還有一些更妙的幽默場合。仁慈的普寧帶著一種羞答答的神秘表情,一邊準備為孩子們講些自己當年領略過的妙趣橫生的事兒,一邊自己先不先忍俊不禁,露出一嘴殘缺而可怕的黃牙,然後會打開一本破舊的俄文書,翻到他小心1埃利斯島:美國紐約灣內移民登記處。

    夾了一張精緻的人造革書籤的地方,打開那本書的時候,臉上往往會浮現一種驚慌失措的神情,使他那溫順的容顏全然改色;他張著大嘴,狂熱地來回翻弄那本書,可能要過好幾分鐘才找到所需要的那一頁——或者對自己畢竟標對了地方而感到滿意。他選的段落大都摘自差不多一世紀以前奧斯特洛夫斯基1草草寫成的一些有關商人生活習氣的、古老而幼稚的喜劇,或者出自一出同樣古老、甚至更古的、靠曲解詞義取勝而價值不大的列斯科夫2的鬧劇。他用(彼得堡一家劇院)亞歷山大古典劇院3那種洪亮熱情的聲調,而不是用莫斯科藝術家劇院那種清脆純樸的聲調,把這些老古董念出來;不過要欣賞這些段落至今尚存的任何妙趣,人不但得充分熟悉方言土語,而且也要有豐富的文學見識,他這個可憐的小班內的那些學生可對這兩樣均不具備,因此只剩下這位表演家獨個兒在欣賞課文裡微妙的聯想。

    我們方纔已經提到的那種起伏的喘息,眼下在這兒會變成一次名副其實的地震。普寧一邊猶如在燈火輝煌的舞台上繪影繪聲地摹仿表演,盡力追憶他(在一個儘管被歷史淘汰而卻好像格外鮮明的燦爛世界裡)度過的一段熱情洋溢、對1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俄國劇作家,第一個喜劇《自己人好算賬》(1850)以諷刺的筆法描寫了商人的生活習氣、唯利是圖、胡作非為和赤裸裸的利己主義。

    2尼古拉?謝苗諾維奇?列斯科夫(1831-1895):俄國現實主義作家,著名作品有《左撇子》、《主教生活瑣記》、《兔子隱藏的地方》等小說,也寫劇本。

    3亞歷山大古典劇院1832年建於彼得堡,專演古典劇目,現為國立列寧格勒普希金模範話劇院。

    事物敏感的青年時代,一邊接連地舉出例子,深深陷入自我陶醉的境地,使他的聽眾有禮貌地揣測那些玩意兒一定是俄羅斯幽默。不大一會兒,笑料對他來說也顯得過了頭,於是梨形的淚珠便會從他那黧黑的腮幫上淌下來。不光是那排嚇人的牙齒,還有一大塊粉紅色的上牙床,都突然齜了出來,就像一個玩偶匣被揭開蓋兒,玩偶突地蹦出來那樣。他的手會忽地一下放到嘴邊,寬肩膀搖來晃去。儘管他那只揮來揮去的手遮沒了話語,使全班學生越發聽不明白,可是他徹底沉醉於自己那種歡樂中的勁頭,卻證實是無法抗拒的。

    臨到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時,他就會招得學生們憋不住大笑起來,一陣突然爆發、頗有節奏的狂笑發自查爾斯,一串出人意料之外的、優美而蕩漾的笑聲使約瑟芬換了容顏,她其實長得並不標緻,而長得標緻的愛琳則失禮地格格傻笑不已。

    這一切並沒改變普寧坐錯班車這一事實。

    我們該怎樣來診斷他這個可悲的病例呢?特別應該強調一下的是,普寧完全不是上一世紀那種脾氣好的德國腐儒——derzerstreuteProfessor1。恰恰相反,他也許過分謹慎,過分堅持不懈地提防邪惡的陷阱,過分勞神地處處警惕,唯恐周圍光怪陸離的環境(無法預測的美國)會誘他落入圈套,幹出一些荒唐事兒。恍惚不定是這個世界,而普寧正有責任來整頓這種局面。他一輩子總在跟一些無情的對1德語:恍惚不定的教授。

    象交鋒,他們一進入他的領域,要就土崩瓦解,要就攻擊他,要就不起作用,要就暈頭轉向,茫然不知所措。他的手笨得出奇,可他卻又能一眨巴眼的工夫就用豆莢做出一個單音符的口哨兒,用一塊扁石能在池塘水面上打出跳十次的水漂,用指關節能在牆上映出一隻兔子的黑影兒(也是一眨巴眼就完成的),而且還能表演俄國人從袖口裡變出東西來的其他一些平凡的戲法,因此他就認為自己有了一套了不起的手藝。他懷著一種困惑不解而迷信的喜悅心情溺愛各種小玩意兒。各種電氣裝置使他著了迷。塑料東西使他激動萬分。他對拉鏈也稱讚不已。但是,一陣風暴半夜裡使當地發電站癱瘓後,他那座烙守職責的電鐘清晨就會給他胡報時辰。他那副眼鏡框子會從正中折斷,給他剩下兩片鏡片,他就會含含糊糊地想把它們連結起來,也許巴望出現自動有機粘合的奇跡來修復吧。紳士頂頂依賴的拉鏈會在他匆忙而絕望的夢魘時刻,由於他不知怎地用手一弄而鬆開。

    他仍然不知道自己坐錯了車。

    對普寧來說,英語是個特殊危險區域。他離開法國到美國來的時候,除了懂得一些像「此外僅餘沉默而已」啦,「再也不會」啦,「週末」啦,「人名錄」啦等等沒多大用途的零星辭彙,以及一些像「吃」啦,「街道」啦,「自來水筆」啦,「暴徒」啦,「查爾斯頓」

    1啦,「邊際效用」啦等等普通字眼之外,根本對英語一竅不通。於是,他坐下來頑強學習弗尼莫1查爾斯頓:美國流行的一種舞蹈。

    爾?庫珀1、埃德加?愛倫?坡2、愛迪生3和三十一位美國總統的語言。1941年,他學了一年之後就能熟練地運用「如意算盤」和「好咧好咧」這類油腔滑調的詞句。到194年,他能在話語中插入「長話短說」這句短語。杜魯門進入第二任總統職位期間,普寧差不多什麼話題都能談了;可是接下來雖然盡了最大的努力,卻似乎停滯不前了,到195年,他的英語仍然破綻百出。那年秋天,他除去教俄語,還在哈根博士指導下一個所謂(《變化緩慢的歐洲:當代大陸文化概論》)的專題討論會上每週做一次學術報告。我們這位朋友的全部講稿,包括他在外地做的雜七雜八的報告,均由德語系一位年輕教員負責校訂。整個過程頗為複雜。普寧教授先把他那充滿格言箴語的流暢的俄文稿費勁地譯成破綻百出的英文稿,年輕的米勒作一番修訂,接著由哈根的女秘書愛森保爾小姐用打字機打出來。普寧再把自己看不大明白的段落刪去,最後就照本宣讀,念給他每週的聽眾聽。要是沒有事先準備好的講稿,他連一丁點辦法都沒有;他也不會利用上下移動眼珠那套老辦法來掩飾自己的缺點,那就是快速看一眼講稿,記住一連串句子,滔滔不絕地講給聽眾聽,然後把結尾拖長,再馬上掃一眼下面的句子。

    普寧慌裡慌張的眼睛肯定會看錯行。所以,他寧願用男中音念講稿,目光盯牢在那上面,那聲調既緩慢又單調,就好1弗尼莫爾?庫珀(1789-1851):美國小說家。

    2埃德加?愛倫?坡(1809-1849):美國詩人、小說家及批評家。

    3愛迪生(1847-1931):美國發明家。

    1比在慢慢爬那給害怕乘電梯的人用的沒完沒了的樓梯一樣。

    那位列車員是個頭髮灰白、慈祥的老頭兒,一副鋼絲邊眼鏡低低地架在他那雖然塌、卻管用的鼻子上,大拇指上貼著一塊髒裡吧唧的橡皮膏,他此刻還剩下三節車廂需查票,然後就來到普寧所乘的末一節。

    這當兒,普寧陷入一種普寧式的特殊不安的心情。他處於一種普寧式的為難境地。每逢他到一個陌生的城鎮過一夜,他都要帶著鞋楦子、蘋果、字典這類必不可少的東西,此外還帶著他那個格萊斯東式旅行包1,裡面裝著一套比較新的黑禮服,這是他計劃當晚給克萊蒙納女士們做(《俄國人是共產主義者嗎?》)那個報告時穿的。其中還裝著一份下星期一在專題討論會上的發言稿(《唐吉訶德和浮士德》),他打算明天在回溫代爾的途中再把它看一遍,另有畢業生貝蒂?勃裡斯寫的一篇論文(《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完形心理學2》),這篇論文他得代她的主要思考導師哈根博士審閱一下。他的為難之處在於:如果他把那份要在克萊蒙納發言的稿子——一疊折得很整齊的打字紙——放在口袋裡,貼緊自己溫暖的身子就顯得牢靠些,可是按照推理他又很可能忘記把它從現在穿的這身上衣裡掏出來,放進晚上要穿的那套上衣裡去。另外,他要是現在把這份講稿放入旅行包裡那套衣服的口袋,他知道自己又會擔心箱子被人1一種內部分成大小相等兩部分的旅行包。

    2完形心理學是現代歐美資產階級心理學主要派別之一。

    1偷走而惴惴不安。第三方面(這種心理狀態總在滋生額外枝節),他眼下穿的那身上衣裡兜兒裡裝著一個寶貴的皮夾子,其中有兩張十塊錢的鈔票,一張我在一九四五年協助他寫給《紐約時報》社涉及雅爾塔會議的一封信的剪報,和他的入籍證書;於是在需要掏出皮夾子的時候,一忙乎確實有可能把那篇折好的講稿一起帶出來,不幸遺失。我們這位朋友在火車上的二十分鐘裡已經把他的旅行包打開兩回,翻弄他的幾份稿子了。列車員來到這節車廂時,勤奮的普寧正在費勁地審閱貝蒂那份成果,開頭第一句是:「當我們考慮大家生活在其間的那種思潮時,我們無法注意……」

    列車員進來了,沒把那名士兵叫醒,答應那兩位女士到時他會通知她們準備下車,接著沖普寧那張車票直搖頭。克萊蒙納那一站早在兩年前就撤銷了。

    「一次挺重要的演講啊!」普寧喊道。「怎麼辦?簡直是一場大災難!」

    頭髮灰白的列車員,嚴肅而舒適地一屁股坐在普寧對面的座位上,一聲不響地查閱一本儘是皺角的時間表。幾分鐘之內,也就是說三點零八分,普寧得在惠特徹奇下車,這就使他可以趕上四點鐘那班公共汽車,六點鐘左右便可以把他送到克萊蒙納啦。

    「我本來以為可以節省十二分鐘,哪曉得現在卻白白損失了差不多整整兩個鐘頭,」普寧痛苦地說。他嗽嗽喉嚨,沒理睬善良的灰髮老頭兒那句安慰他的話(「你會趕得上的。」),連忙取下那副看書用的眼鏡,把他那個石頭一般重

    1的旅行包整理好,走進車廂末端的通廊裡,好在那兒等待車外那叫人無法分辨的蔥翠景致匆匆掠過,而他腦子裡記牢的那個車站來到眼前。

    惠特徹奇按時出現了。陽光普照著一片又熱又呆板的水泥地,火車在這月台上映出輪廓鮮明的幾何圖形的黑影。

    十月裡,當地氣候卻熱得跟夏天一樣,真叫人難以相信。普寧小心翼翼地走進一間湊湊合合的候車室,屋子當中有個多餘的火爐,他向四下裡掃了一眼。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裡,有個出汗的小伙子正坐在寬大的木櫃檯後面填表格,露出了上半截身子。

    「請問,」普寧說,「四點鐘去克萊蒙納那班公共汽車停在哪兒吶?」

    「就在馬路對面,」那位僱員連頭都沒抬,輕快地答道。

    「哪兒能暫存一下旅行包?」

    「就是這個包嗎?交給我吧。」

    小伙子帶著那種一向使普寧感到為難的、不大講究正規手續的民族性格,把那個旅行包胡亂塞進他那個隱蔽的旮旯裡。

    「收據呢?」普寧問道,把「kvitantsiya」

    1這個俄語詞1俄語:收據。

    1匯英語化了。

    「什麼?」

    「號碼?」普寧又試問道。

    「用不著號碼,」那個傢伙說,繼續寫他的字。

    普寧離開車站,既然知道公共汽車在哪兒也就心滿意足了,於是走進一家咖啡館。他吃完一份火腿三明治,再要一份,也把它吃得精光。整三點五十五分,普寧付完飯錢,順手還從櫃檯旁邊一個乾淨的松果型的小杯子裡仔細挑了一根免費的牙籤,就回車站去取他的旅行包。

    這時換了另一個人在值班。先前那位被叫回家去了,需要趕緊送老婆進產科醫院。過幾分鐘他就會回來的。

    「可我得取我的旅行包啊!」普寧喊道。

    那位替班的感到抱歉,卻愛莫能助。

    「就在那兒吶!」普寧一邊趴在櫃檯上用手指著,一邊喊道。

    太倒霉啦。他還在指著,卻發現自己要錯了包。他的食指晃來晃去。這種猶豫不決的樣兒真要命。

    「去克萊蒙納的汽車就要開啦!」普寧喊道。

    「八點鐘還有一班,」那人說。

    我們這位可憐的朋友怎麼辦呢?糟糕的處境!他朝街頭望去。公共汽車剛剛到站。這次邀請意味著五十元額外收入咧。他的手晃到了右邊。包就在那兒吶!slavaBogu11系俄語。

    1(感謝上蒼)!得啦!他索性不穿他那套黑禮服了——votivsyo1(就這樣唄)。乾脆回來時再取它。他這一輩子已經不知道丟失過、撂過、扔過多少更有價值的東西了。於是,普寧精神抖擻地,幾乎是輕鬆愉快地登上那輛公共汽車。

    他踏上這段新的旅程,剛剛路過這個城鎮的幾條馬路,腦子裡忽然閃現一個叫他擔心的念頭。他跟旅行包分手之後,左食指尖和右肘彎的內側就一直交替檢查上衣內兜裡那件寶貴的東西在不在。他猛地把它抽出來。哎呀,原來是貝蒂那篇論文。

    普寧發出一聲他認為足以表達國際公認的焦急和懇求的驚叫聲,從座位上東倒西歪地站起來。他搖搖晃晃地走到車門口,司機用一隻手厭煩地從銀櫃裡擠出一把硬幣,把車票錢還他,然後剎住車。可憐的普寧落腳在一個陌生的城鎮中心。

    他的身子骨兒並不像他挺胸凸肚所顯示的那樣強壯,一種由於失望而帶來的疲勞,像一股浪潮那樣把他頭重腳輕的身體淹沒了,把他同現實隔離了,這種感覺在他並不新鮮。他發現自己呆在一個嚴肅而陰沉的公園裡,綠油油,紫糊糊,濕漉漉的,裡面偏重種些憂鬱的杜鵑花、光溜的月桂花、樹蔭很大的樹,還有修剪得很短的草坪,汽車司機方才簡短地提醒他穿過那條栗樹和櫟樹夾道的小巷,就能回到火車站去,他剛一轉進小巷,那種怪異的感覺,那種同現實1系俄語。

    1隔離的激動,突然把他徹底整垮了。是不是方才吃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泡菜和火腿?是不是犯了他的幾位大夫至今都沒給他檢查出來的一種怪病?我的朋友納悶,我也納悶。

    我不知道以前是否有人注意到生活當中一大特點就是離散狀態。除非一層薄薄的肉裹住我們,否則我們就會死亡。人只有擺脫他周圍的環境才真正存在。頭蓋骨跟宇宙航空員那頂頭盔一樣。呆在裡面,否則你就會自取滅亡。

    死亡猶如一種剝奪,死亡猶如一種參預。人和自然景致打成一片,好倒是好,可是那樣一來,微妙的自我便消失殆盡。

    可憐的普寧體驗到的那種感覺有點像那種剝奪,像那種參預。他感到虛弱無力。他渾身出汗。他驚恐萬分。月桂花叢中有一條石板凳救了他,使他沒有癱倒在人行道上。他別是心臟病發作了?我不信會是,因為眼下我是他的大夫,讓我再說一遍,我不信會是。我這位病人是那種不幸的怪物,他們懷著惴惴不安的恐懼、神經質的反感和病態的憎惡看待他們的心臟(按照普寧遺棄的旅行包裡面裝著的那本《韋伯斯特新學院辭典》所下的令人厭惡的定義,心臟是「一個空洞的肌肉器官」),唉,彷彿心臟是人不得不賴以為生的某種健壯、粘糊糊、不可觸摸的怪物。有時候,醫生對普寧那種忐忑亂跳的脈搏感到納悶,便徹底給他檢查一遍,心電圖標出來的荒唐無稽的山脈圖形,說明他犯了十來種互相排斥的致命病症。他害怕摸自己的手腕子。他從來沒敢嘗試朝左面睡覺,失眠人夜裡往往兩面都試過,依然睡不著,

    1真巴不得再有個第三面,即使在這樣憂鬱的時刻,普寧也還是從不敢朝左面睡。

    眼下,在惠特徹奇公園裡,普寧覺得自己已經在一九二○年七月四日、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八日、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五日(他的生辰日)、一九四二年八月十日,對這種難受勁兒先後體驗過多次了,這種呆在他身內的討厭的自動玩意兒發展得很有自覺性咧,過一陣子就要發作一次,不僅十分活躍,而且折磨他,叫他驚恐不安。他把可憐的禿腦瓜子頂在長凳石靠背上,憶起以往一次次類似的不安和失望的情景。這回莫非是肺炎?前兩天,一個颳風的夜晚,他參加一次豐盛的美國式酒會,主人敬過第二巡酒之後,他便感到寒氣刺骨。接著普寧突然覺得自己滑回到童年時代去了(別是要死啦?)。想起來的種種細節他覺得都很清楚,據說這種感覺是快淹死的人,尤其是以往俄國海軍裡快沒頂的人,所享有的一種戲劇性特權——一種窒息現象,有一位老資格心理分析學家,名字我給忘了,把這種現象說成就像是人在受洗禮時下意識引起的休克,這種休克使那些介於首次和末次浸禮之間的往事一下子都迸發出來,讓人統統想起來了。這一切只發生在一剎那之間,可沒法用幾句話來描述。

    鐵莫菲?普寧出生在彼得堡一個相當富有的體面家庭裡。父親巴威爾?普寧是一位頗有聲望的眼科專家,榮幸地給列夫?托爾斯泰治過結膜炎。鐵莫菲的母親是個瘦弱、神經質的女人,纖細的蜂腰,頭髮鬈曲成串,她是那位一

    1度很出名的革命家烏莫夫(恰與「武兒飛」同韻)和一位來自裡加1的德國女郎所生的女兒。普寧在半昏迷狀態中看到母親的眼睛漸漸挨近過來。這是仲冬的一個星期天。那當兒,他十一歲,上第一中學,一直在溫習星期一的功課,忽然感到渾身奇冷。母親連忙給他試試體溫,目瞪口呆地瞧著孩子,馬上把丈夫的好朋友——兒科大夫別勞什金請來。

    他是個小個子,長著鼓出來的濃眉,蓄著短鬍子和短頭髮。

    他把禮服下擺擺舒坦了,坐在鐵莫菲的床沿上。大夫那只胖金錶和鐵莫菲的脈搏便開始一場競跑(後者輕而易舉獲得了勝利),接著,鐵莫菲給扒光了衣服,別勞什金把他那冰涼的耳朵和砂紙般的腮幫子貼在他的身上。那只耳朵就像聽診器的平底那樣在鐵莫菲的背上和胸脯上移來移去,粘牢在這塊或那塊皮膚上,接著又通地移到另一塊上面去。

    大夫剛走,鐵莫菲的母親和一個嘴裡叼著安全別針的、體格健壯的保姆就把這個可憐的小病人緊緊裹起來。這套象給犯人或瘋子穿的約束衣包括一層浸濕的麻布,一層更厚的脫脂棉和一層緊緊的絨布,此外還有一層魔鬼般的油布——呈發燒時的尿色——裹在那層貼肉而折磨人的冷濕麻布和那層絨布包住的、吱吱響得叫人難受的棉花當中。

    鐵莫沙(鐵姆)

    2就像一個可憐的作繭自縛的蛹,躺在床上,上面還蓋幾條毯子;然而這一切全都白搭,還是沒法抗拒那種從他冰涼的脊椎向兩邊擴散潛伸到條條肋骨去的寒冷。

    1里加:現為蘇聯拉脫維亞共和國首都。

    2鐵莫菲的愛稱。

    1他閉不上眼,因為眼皮也刺痛。幻覺中只見一些討厭的扁圓圈和斜刺過來的光線;看慣了的東西都變成滋長可厭的錯覺的溫床。床旁邊有一座四扇閃閃發亮的木屏風,上面烙刻著一條儘是落葉的馬道,一個睡蓮池塘,一個傴著腰坐在長凳上的老頭兒和一隻前爪捧著一個紅玩意兒的松鼠。

    鐵莫沙,原是個有條有理的孩子,時常納悶那樣東西到底是啥(硬殼果還是松果?),現在反正沒別的事可幹,不妨就來解一解這個枯燥無味的謎吧,可是發燒燒得腦袋瓜子裡嗡嗡直響,叫人痛苦,心神不定,一切努力歸於白費。更叫人憋悶的是他跟牆紙發生的一場爭鬥。他素來看得出花紙垂直面上多次精確地重複一種由三簇不同的紫花和七片不同的櫟樹葉組成的花樣,可眼下他被一件無法不考慮的事實困惑著,他找不出花紙橫斷面上的花樣是怎樣排列的,他從床頭到衣櫃,從火爐到門口這兒那兒的牆上都揀得出花樣的個別組成部分,證實其中確實存在一種序列,可是每逢他的視線從任何一組三簇花朵和七片葉子的花樣移到右邊或左邊時,他頓時就迷失在杜鵑花和櫟樹糾纏成一團亂七八糟的景象中了。這裡面明明有道理在,如果那位邪惡的設計師——使人思路混亂的傢伙,熱昏的朋友——如此鬼竅心細地把開啟這種花樣之謎的大門鑰匙藏起來,那麼,這把鑰匙必定同生命本身一樣寶貴,一旦找到它就會使鐵莫菲?普寧恢復健康,回到他日常的小天地裡去;這種清楚的——唉,太清楚的,——想法逼得他非把這場爭鬥堅持下去不可。

    1有些事情要求準時,就像上課、吃飯或睡覺準確無誤得叫人厭煩一樣,一種擔心不能按時赴約的感覺又給那漸漸叫人陷入昏迷狀態的艱難探索增添了著急和不安的成分。

    樹葉和花朵,按照其複雜的圖案排列得井然有序,彷彿要從淡藍色的背景上鼓出來似的,背景也失去紙面的平整而顯得鼓鼓囊囊,簡直叫那個看它的人隨著這種膨脹,心都快蹦出來了。他迷迷糊糊,卻還能從獨立存在的花飾當中辨認出那間兒童室裡的某些部分,那扇上漆的屏風啦,一個閃亮的不倒翁啦,床架上的銅球啦,覺得它們比別的東西更難以消逝,可是它們卻顯得同櫟樹葉子和盛開的花朵極不協調,不過比起玻璃窗上映現的屋內某樣東西的影像同窗外的景致那種不協調的程度又要小得多。這位幻景的目擊者和受害人,雖然蓋著被子躺在床上,可是由於他所處的環境的雙重性,他也覺出自己是坐在一個綠油油、紫糊糊的公園裡的一條長凳上。在那融合的一剎那,他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那把要找的鑰匙;一陣清風從老遠颯颯吹來,越吹越緊,吹得那些尚未開花的杜鵑搖搖擺擺,把鐵莫菲?普寧周圍環境一度構成的任何合理的圖樣統統打亂了。他還活著,這就夠了。他還懶散地靠在長凳靠背上吶,這給他的感覺,就如同自己身上的衣服、那個皮夾子和莫斯科大火的日期——一八一二年給他的感覺一樣真實。

    一隻灰松鼠舒適地蹲在他面前,正在嘗一個桃核。風停了片刻,這時又吹動了樹葉。

    這種病的發作叫他有點害怕,哆嗦,但是他說服自己如

    2果那真是心臟病,他必然會感到更加忐忑不安,於是這種轉彎抹角的推理把他的恐懼一掃而光。四點二十分啦。他擤擤鼻子,趔趔趄趄地向車站走去。

    早先那位僱員回來了。「這兒是您的包,」他高高興興地說。「很抱歉讓您誤了去克萊蒙納的車。」

    「至少,」——我們這位倒楣的朋友想給「至少」這個詞彙注入多麼莊嚴的諷刺意味啊——「我希望尊夫人平安無事吧?」

    「沒事兒。我猜想,她得明天才能生吶。」

    「哦,」普寧說,「那麼,請問公用電話在哪兒?」

    那個傢伙沒有動窩,斜著身子用鉛筆朝遠處指了一下。

    普寧拎著旅行包朝那邊走去,可又給叫了回來。鉛筆這時指向街頭。

    「嗨,瞧見那邊有兩個小伙子在裝卡車嗎?他們正要去克萊蒙納。跟他們說一聲是鮑勃?霍恩叫你去的,他們就會讓你搭車。」

    有些人——我也算在內——不喜歡圓滿的結局。我們感到上當受騙。傷害才是準則。厄運不應該給堵住。雪崩滾滾而來,卻在抖抖縮縮的鄉鎮上方幾英尺之處突然停住,這種情況不僅反常,而且不近情理。我要是在閱讀有關這個溫和的老頭兒的事,而不是在描寫他,倒寧願讓他到達克

    2萊蒙納時發現約定演講的日期其實不是本星期五,而是下星期五。不管怎麼說,他確實不但安全抵達,而且還趕上了晚宴——水果雜拌酒打頭,薄荷凍加一道不知什麼肉作的肉菜,最後是巧克力汁和香草冰淇淋。緊接著,他又填了不少糖果,然後就換上那身黑禮服,把三份報告耍弄一遍,把它們一塊兒塞進上衣口袋,到時候需要哪份都拿得出來(從而以數理必然性挫敗任何失誤),隨後他就在講壇旁邊一把椅子上坐下來;這當兒裘迪絲?克萊德,一位看不出年齡的金髮女郎,身穿水色人造絲衣服,扁平的大腮幫子搽了一層甜甜蜜蜜的胭脂,兩隻亮晶晶的藍眼珠在一副無邊夾鼻眼鏡後面炯炯放光,走上講壇介紹演講人:「今天晚上,」她說,「我們的演講人——順便提一下,這是我們第三次星期五晚會,上一次,想必大家都還記得,愉快地聽了摩爾教授就中國農業問題講了他要講的話。今天晚上,我們請來了,我很榮幸地說,出生於俄國而又是本國公民,普——唷,不大好念——普-尼恩教授。但願我沒念錯。他當然無須乎介紹,我們大家都高興他大駕光臨。我們將有一個迢迢長夜,一個漫長而受益良多的夜晚,我相信大家一定希望講演結束後有時間向他提提問題。順便提一下,我聽人說他父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私人醫師,他本人曾在鐵幕內外旅行,到過許多地方。所以,我不想再佔用大家寶貴的時間,只想再簡單說兩句我們下星期五計劃當中的報告。我相信大家一定會高興知道,有一件要使我們全體都大為驚訝的事,那就是我們下一次的演講人是著名詩

    2人和散文作家林達?萊斯弗爾德小姐。大家都曉得她寫詩啦,散文啦,一些短篇小說啦。萊斯弗爾德小姐出生在紐約。父母的祖先曾在革命戰爭中分別在南北兩方作戰。她大學還沒畢業就寫下了第一首詩。她的許多詩作——起碼有三首——登載在《反應——美國女詩人所著愛情抒情詩一百首》中。一九二二年,她獲得一次獎金,是由——」

    可是普寧並沒在聽。前不久發作的那場病泛起的漣漪,奪走了他恍恍惚惚的注意力。這種現象不過持續了幾下心跳的工夫,加上這兒那兒幾陣抽搐——最終,幾聲無害的迴響——臨到那位高貴的女主人請他發言時,也就在嚴肅的現實面前消失了。但是就在那一瞬間,多麼清晰的幻覺啊!他看到自己的一位出生在波羅的海一帶的姨母坐在前排正中間,穿著繡花邊的衣服,戴著珍珠項鏈和金色假髮,她當年每次去觀看那位了不起的、演技火爆的演員考多托夫的戲時都這樣打扮,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近乎瘋狂。她身旁坐著他的一位已故情人,羞答答地衝他微笑,歪著她那光溜溜黑髮的腦袋,溫柔的褐色眼睛在兩道天鵝絨似的眉毛下面百般獻媚地凝視著普寧,還用一張節目單在扇風。除了像有禮貌地坐到前排位子上去的克萊德小姐那樣的許多新朋友之外,還有許許多多被謀殺了的、被遺忘了的、尚未報仇的、正直的、不朽的老朋友,分散在這間昏暗的大廳的四處。一九一九年因為父親是個自由派人士而在敖德薩11敖德薩:蘇聯烏克蘭南部的港市。

    2被槍斃的萬尼亞?貝尼亞什金,坐在後排興高采烈地向他這位老同學招手致意。巴威爾?普寧大夫和他那心神不定的妻子儘管容貌有點模糊不清,但總的說來還是從他們湮沒無聞的消亡當中奇妙地復現出來,在不引人注意的位置上瞧著他們的兒子,一九一二年他倆就曾懷著現在這種消耗生命的激情和驕傲注視他(一個單獨站在台上的戴眼鏡的男孩)在小學紀念打敗拿破侖的晚會上朗誦一首普希金的詩。

    短暫的幻覺消逝了。那位退休的歷史學教授、《俄羅斯的覺醒》(一九二二年)的作者,年邁的赫林小姐,傴著身子,越過中排一兩位聽眾的腦袋,聽完克萊德小姐的講話,正向她表示敬意,同一時刻,另一位眨眼的老傢伙在那位女士背後舉起儘是皺紋的雙手不出聲地鼓掌,以引起克萊德小姐視線的注意。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