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王朝:奢華帝國的無奈 正文 精忠岳飛
    南宋將軍非常善戰,其中尤以岳飛的軍隊特別精銳。討滅盤踞江西之地以彭友為首領的賊寇時,高宗將御筆親書「精忠岳飛」四個字的旗子授予岳飛。

    宋自建國以來,素以防止軍閥化為國策。結果,由於這個方針過於徹底,軍隊因而弱質化,以致不但未能打贏遼,更被金窮追猛打地逃至南方。從此以後,軍隊又見強化,但軍閥化的傾向也隨之轉為濃厚。

    軍閥內部也有許多矛盾存在。舉例來說,盜賊出身的張俊,始終與學養豐富、富人情味、甚受士兵擁戴的岳飛不睦。

    除了軍閥間的不和之外,更有文官對武官的忌妒。「那班傢伙,憑恃武力,未免過於囂張。」這是文官們的說法。

    秦檜就是在這樣的時期,以文官領袖身份再度登場的。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以金元號來說是天會十五年。金於這一年的十一月,廢了傀儡國家齊。齊國皇帝劉豫的後台是金國將軍宗翰,宗翰乃太祖阿骨打的侄子,是襄助太祖打天下的建國元勳。

    這個宗翰已在前年去世。生前,他以都元帥身份掌握金國之軍隊指揮權,並且高居形同副皇帝的國論勃極烈之位。由於他權傾一時,因而為皇族不平分子所憎恨。

    太祖亡後,由其弟太宗繼承帝位,作為交換條件的是,立太祖嫡孫完顏直為其後繼者。下這個決定的是宗翰以及宗干(太祖之庶長子)。太宗本身也有許多兒子,他們對這項決定甚為不滿是當然之事。但由於宗翰和宗干都是建國元勳,而且手握軍權,因此無人敢公開表示反對。

    但是太宗死後,權力結構大大改變了。完顏直已照原來的預定即位,成為以熙宗為號的皇帝,但由於宗翰的權力變得過於強大,熙宗因而命他滯留在會寧府(黑龍江省),使他就中央政府的要職。至此,宗翰等於獲授名譽職而被剝奪兵馬大權。他因此在悶悶不樂中死去。宗翰死後,受他後援的齊國劉豫,地位當然岌岌可危。

    與南宋的交戰是金國國力的極大負擔。除了兵戎相見以外,金國對南宋採取的策略是,宗翰操縱傀儡皇帝劉豫,另一名有力者撻懶則企圖利用秦檜。金國對南宋工作原本準備了這兩條途徑,但由於宗翰事實上的垮台和接連而至的死亡,劉豫已失去了支持者而變化。傀儡國家遂被取消,劉豫被移至臨潢府(內蒙古),受封為曹王——他已由皇帝被降格為王了。

    金國對南宋的工作,利用秦檜成為唯一途徑。這擺明了不再利用傀儡國家,直接與南宋展開交涉。負責推動這項政策的,當然是撻懶。

    「北方歸北方,南方歸南方……」這是撻懶的口頭禪。秦檜在南宋朝廷也常說同樣的話。

    「南方歸南方,北方歸北方。主戰論者和武將們倡言收復失地,但他們有這個能力嗎?交戰這麼多年,不是始終在一進一退的狀態之下嗎?事實上,連收復京師之事都還沒有實現。」秦檜以主戰論完全忽略現實的論調向高宗力說。

    「太上皇何等歸國心切……」聽到秦檜說這句話時,高宗已是淚欲奪眶的了。最近得到的消息是,父親徽宗已在北邊五國城去世。但哥哥欽宗、生母韋氏以及妻子邢氏都還健在。

    哥哥回來就令人傷腦筋。——這是高宗的真實心聲。照道理說,到時候非把皇位歸還給他不可。這的確是令人傷腦筋的一件事情。

    「母后和皇后……還有皇兄……不知他們多麼地盼望南歸……」高宗有些彆扭地說出這句話。

    秦檜察覺到這一點。

    「皇太后和皇后絕不能企圖以武力奪回。倘若我軍深入金國領地,反而會危及她們的生命。當然,我國也沒有這個能力……」秦檜故意絕口不提欽宗之事。

    「果真如你所說,非靠交涉不能達到目的嗎?」高宗壓低聲音問道。

    「此外還有別的方法嗎?」秦檜反問道。

    高宗無力地搖了搖頭。南宋遂以媾和為國策。

    一方面,時機也非常恰當。撻懶在金國的發言權已變得極為強大。他主張將傀儡國家齊的領土給予南宋,以促進媾和。

    「什麼?將齊之舊領土給予宋國?我們金軍什麼時候嘗了大敗仗?我們從來沒有接到非將領土送給敵人不可的敗戰報告呀!」金國主戰派當然對此表示激烈反對。

    「齊國過去是怎樣一個國家,你們不知道嗎?」撻懶耐著性子,對反對派進行說服工作。

    「齊國過去是我們的傀儡。」

    「你說的一點沒錯。所以我說,齊國領土是我國的領土。現在該你聽清楚我說的話。我的意圖在於使宋成為過去的齊。」

    「什麼?……你要把宋?……」

    「沒錯。我要把宋變成為我們金國的傀儡國家。只要我們高興就可以把齊國廢掉,我們把宋也變成這樣的國家。」

    「宋有可能成為第二個齊國嗎?」

    「這要看我們是否肯努力。可是,不先答應給予齊國舊領土,對方是不會上鉤的。」

    「如果能那樣,那不是太好嗎?」

    「北方歸北方,南方歸南方……停止交戰後,我們的日子不是會很好過嗎?如同過去遼因宋之歲幣而繁榮,金不是會因此成為更富強的國家嗎?」撻懶的主張確實富有吸引力。

    戰況並非對金國較有利。南宋將軍非常善戰,其中尤以岳飛的軍隊特別精銳。南宋並非只有金國這個敵人,還有國內各地亂賊必須平定。討滅盤踞江西之地以彭友為首領的賊寇時,高宗將御筆親書「精忠岳飛」四個字的旗子授予岳飛。

    攻略齊國重要據點襄陽並平定湖北的,也是岳飛。南宋朝廷為了表揚其功勳,任命他為清遠軍節度使。雖然當時的節度使只是名譽銜,但是才三十出頭的岳飛被任命為節度使,可是破例的大事。岳飛頗為意氣昂揚。

    朝廷就在這個時候提倡媾和論。

    「此時豈可提倡媾和?朝廷要是肯撥給兵員,我一定有把握收復京師的!」岳飛在前線聽到朝廷的動向時,咬牙切齒地說了這些話。

    現在,秦檜成為宰相,並且與金進行媾和事宜。他的心腹王倫以使節身份被派赴金國,金國則以張通古為江南詔諭使,前往南宋,聲明準備歸還河南及陝西——齊之舊領土。

    對這項和議,南宋朝廷正反兩方呈強烈對立。反對媾和論者指責的是:「金企圖將宋成為第二個齊。」這一派人馬的根據是,金國使用的頭銜不是宋的國號而是江南的地名,更何況用的是「詔諭」這兩個表示上對下之心態的字眼。

    而秦檜卻彈壓反對媾和論者,以強硬態度推動自己的主張。他對媾和可說是非常地執著。

    媾和工作很快就撞上暗礁。因為與秦檜一脈相連的撻懶突然垮台了。金國內部當然也有媾和派和主戰派。

    原來,主戰派的宗弼(太祖第四子)將撻懶彈劾了。彈劾的理由是,與南宋勾結,割讓領土。實際上,主使者是在宗弼背後的兄長宗干。這是皇族內部權力鬥爭的一環。

    撻懶以「通敵」及「割讓領土」之罪名被處刑。秦檜失去了交涉的對象,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媾和工作。對金國內情瞭如指掌的他,知道撻懶處刑的真正原因並不在於媾和、主戰兩論的對立,而只是權力鬥爭的結果。

    「事實並不是金國媾和論者挫敗,不過是撻懶敗在宗干手下罷了。宗幹不是反對媾和的人。」秦檜對高宗做了如此說明。

    儘管並非嫡出,宗干是太祖長子,對漢化極為熱心。

    「宗幹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以他作為交涉對象,說不定比撻懶更容易。因為他確實掌握著金國朝廷。」秦檜並沒有因挫折而灰心,繼續推動媾和的工作。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國派大軍南下。總司令是主戰派先鋒宗弼。這是十二萬大軍。

    岳飛屢屢前赴各地擊敗這支金軍。在一個叫朱仙鎮的地方,他更是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使得宗弼沒命地逃回開封城。

    「我渡海起兵,從來沒有吃過一次敗仗。這次卻敗得如此淒慘。莫非這是天意?」典型武將宗弼,大哭大吼地說了這些話。

    據傳,岳飛在朱仙鎮是以五百擊破金國十萬軍。雖然這是傳說,不過以寡擊眾卻是事實。

    相較於其他軍閥,岳飛是很有教養的人,其軍隊更是以紀律良好著稱,被人們以「岳家軍」稱之。受敵人畏懼、被住民愛戴的岳家軍,之所以屢屢大破金軍,是因為獲得人民協力的緣故。

    朱仙鎮之役,金國將軍王鎮、崔慶、韓常等人率領部下歸降。岳飛當然大為高興,因而召集部將痛飲,連連乾杯時還高喊:「直搗黃龍府!」黃龍府乃遼東開元城的所在地,是金國重要根據地之一。岳家軍不但要收復失地,還準備攻入敵陣,消滅金國,意氣昂揚的程度可想而知。

    不久,岳飛著手整軍,準備攻打逃入開封的宗弼。聽到這個訊息時,秦檜蹙著眉頭道:「千萬不能讓岳飛如此做。這無異是砸鍋行為。」金國上層的意見傾向媾和——秦檜通過來自各方面的情報知道這一點。雖然兩國還在交戰,但媾和的時機已經成熟,他深信這一點。

    南宋軍獲勝會使媾和條件有利,所以應該歡迎才對。但如果南宋軍連連奏捷,這也不好。秦檜將兩國戰力比較後認為,金國依然略勝一籌。

    南宋軍連戰連勝,而岳飛將軍得意忘形地直搗敵國內部,這有可能引起金國的激烈反彈。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媾和氣氛,很有可能因此功虧一簣。

    「除非命令岳家軍後退,不然,與金之媾和絕對沒有指望。先皇靈柩以及太后、皇后也因此而永無歸期。我們可以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嗎?」秦檜提出的方案是,由高宗以敕命下令岳家軍後退。

    「好,朕就發下敕命吧!」一提到母親和妻子,高宗就變得六神無主。阻礙自己與母親和妻子重逢的人,無論如何都非剷除不可。

    「請皇上賜給金牌。」

    「可以。」

    傳達敕命時使用漆金文字,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命令。這叫作金牌。違背這樣的命令,會被處以叛逆罪。

    雖然敕命重如山,但這樣的好機會絕不能坐失。——秦檜早就料到岳飛會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岳飛很有可能不會因一道金牌而立刻退兵。因此,秦檜央請高宗,以快馬連續發出多道金牌。結果,一天內發出快馬達十二次之多。這是所謂的「日奉十二金牌」。在這個情形之下,岳飛當然無法揮軍前進。

    「十年之功,廢於一日!」岳飛再三向東方遙拜,流著悲憤的眼淚喊道。岳飛不得已退兵後,因憤慨不已而辭職。這對秦檜來說是正中下懷之事。

    對秦檜而言,操縱率直行事的武將並非難事。實際上,他在各方面已有所部署。如前所述,宋國的傳統是由文官統御軍隊,但由於與金交戰而軍隊歸武將掌握。這無異是為軍閥催生。許多文官對這一點頗為反感。秦檜在這批人的協助之下,著手於消滅軍閥。換言之,這是將被數名武將私有化的軍隊,由朝廷——實際上是他自己——奪回。這也可以說是將地方軍閥編入中央軍。

    如此一來,縱然是如岳飛這等有力的武將,也無法擅自動用軍隊,因而不可能妨礙媾和工作。心思縝密的秦檜,為要使軍閥解體,刻意釀成軍閥間的不和。岳飛年僅三十就被任命為節度使時,其餘軍閥——韓世忠以及張俊等人——內心當然甚為不快。

    他們因多年軍功好不容易得到的爵位,後輩岳飛卻輕易獲得——這是他們感覺怏然的原因。接著,秦檜邀請三名軍閥到杭州。這三個人聽到此次邀請為的是要論功行賞,就全都趕到。韓世忠和張俊被任命為樞密院使(與宰相同格),岳飛被任命樞密副使。這會兒,輪到受較差待遇的岳飛感覺不愉快了。秦檜利用武將微妙的功名心,使軍閥間產生不和,為達成軍隊中央化的目的鋪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