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亂:且說魏晉南北朝 正文 第五十三章 長命皇帝登場
    南北朝時,以「齊」為國號的兩個王朝,恰恰相隔半個世紀,且分別建立於南北兩方。南方的齊以原名被稱呼,北方的齊則被稱做北齊:不過也有人將兩者公平地分別稱為南齊和北齊。蕭道成建立的南齊,承繼了前代宋皇族的骨肉相殘、好色、遊蕩、大興土木之風,結果,僅僅二十年就為雍州刺史蕭衍所篡。

    南齊在二十年間有過七個國主,第三代鬱林王是第二代武帝之孫。據說,在被立為皇太子的父親去世時,鬱林王幾乎痛不欲生,在場的人莫不感動落淚,連祖父武帝見了都不忍心,叫人硬把他拉了下去。未料,甫進自己的房間,他就一把抱住妻子何氏,一邊剝下她身上的衣服,一邊大喊:

    「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事實上,他的父親蕭文惠是被咒死的,而委託楊姓女巫師施展咒術的不是別人,正是鬱林王。狂喜不已的他,因此大喊「我成功了」,同時剝光妻子的衣服,將之推倒在床……

    鬱林王是個美男子,舉止甚為文雅,然而這是裝出來的。未能看出這一點的武帝,居然立他為皇太孫,指名為繼位者。

    南齊創建者高帝蕭道成,即位三年便死,其子武帝則於在位十一年後死去,南齊王朝於這兩位皇帝在位期間積蓄了不少財富,卻被第三代的鬱林王揮霍大半。雙重人格的他,一即位就瘋狂似的過著放蕩生活。

    「我要讓自己的過去有所補償。」他說。

    為了要爭取被指名為繼位人而假裝老實——他認為這是非獲得補償不可的一大損失。

    武帝於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七月去世,同年九月,靈柩被送往景安陵安葬。出殯時,鬱林王以重病為借口,沒有隨柩赴陵,不僅如此,他進到宮中就叫人演奏西域音樂,並且舉行宴會,找來許多人既歌且舞地徹夜狂歡。喧騰的樂聲和歡笑聲,自然傳到宮殿外面人們的耳朵裡。

    武帝臨終前曾召來堂弟蕭鸞,交代他好好輔佐鬱林王。即位後的鬱林王卻一意孤行,橫行無道,蕭鸞實在看不過去,因而暗下決心。翌年七月,蕭鸞進入王宮,殺死鬱林王,改立其弟——當時年方十五的海陵王,他的哥哥鬱林王被殺時也才二十二歲。

    不久,海陵王也被廢,由蕭鸞就帝位,是為明帝。

    明帝是高帝之兄蕭道生的兒子,和武帝是堂兄弟。幼年喪父的他,被高帝視同己出地疼愛。

    南齊皇室似乎有雙重人格的血統,明帝和鬱林王一樣都是雙重人格。由於不是南齊皇室的嫡系,因此,他對將皇統傳給自己子孫頗為拘泥,正因如此,他企圖殺盡高帝直系的全體皇族。

    明帝分三次進行屠殺皇族的計劃。除了準備毒藥之外,他更備妥了數十副棺材待用。他打算連嬰兒也不放過,並以其乳母為陪葬。

    幹下這等大屠殺勾當的明帝居然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這不是雙重人格嗎?據說,進行這項大屠殺時,他曾經向佛屠燒香膜拜,還嗚咽流涕。高帝之子桂陽王蕭鑠某日覲見時,看到堂兄明帝噙著眼淚,就立即有一種預感:

    「他一定要在今天行事……」

    結果所料完全正確。

    明帝四年在位期間,殺盡了自己子孫以外的全體皇族。

    「齊國皇統現在可以只傳給我的子孫了,南無阿彌陀佛……」

    明帝向佛合掌,如此呢喃。

    永泰元年(公元498年)七月,明帝去世,享年四十六歲。當時的習俗是,人死之後並不立即埋葬,而是盡量在可能的範圍內將遺骸放在家裡,這算是遺族對死者不捨的真情流露;起碼放到「過月」,這是一般的習慣。

    「噁心死了,快埋葬吧!」

    十六歲的皇太子蕭寶卷竟然如此主張。對此,群臣莫不訝然失色,因為急欲埋葬父親,乃是大不孝的舉動。結果,由於大臣徐孝嗣堅決諫止,總算決定等下個月的八月才埋葬。

    遺兒必須在亡父靈柩之前哭靈,這個習俗皇室和民間奉行無二,即使只是形式,放聲大哭之事也絕不能免。

    「這樣,我喉嚨會痛啊!」皇太子說。

    「痛也得哭,這是規矩。」

    徐孝嗣表情嚴肅地說。

    「真麻煩!那我要用小聲哭囉。……嗚……嗚……」

    太中大夫羊闡這時候正好來到。他是明帝的忠臣,對主君之死哀慟不已。當時的人都以「哭踴」表示無限哀慟,「哭踴」是指由於哭得太厲害,身體隨著不斷搖擺的樣子,是以整副身軀表現心中的感情。羊闡果然哭得很厲害,由於他身體搖擺的動作很大,因此,頭上的幘(頭巾)掉了下來,露出童山濯濯的腦袋。

    「哈!哈!哈!」皇太子遽然停止假哭,大聲笑了起來:「禿鷹在哭!禿鷹在哭!太好笑啦,哈!哈!哈!」

    這個要命的皇太子,即位三年就被廢,甭說帝號,連王號都未受封,只被稱為「東昏侯」。

    東昏侯是衝動型人物,也是精神上欠缺統制機制的異數。在得到一個名叫潘貴妃的絕世美女後,他的私生活更加脫離常軌,他的所作所為,無一不令人搖頭嗟歎。剖開孕婦的肚子啦,舉行亂交酒會啦……大凡世上暴君做過的事情,他幾乎沒有一項不做。

    打倒暴君!

    雍州刺史蕭衍舉兵攻向國都建康(南京),不過,兵力只有三萬。由於兵力實在太少,蕭衍決定與接鄰的荊州聯手。荊州有東昏侯之弟、年十三歲的南康王蕭寶融,以刺史身份擁有大軍。與天子為敵乃是逆賊,因此,蕭衍在江陵擁立蕭寶融即位,以此大義名分攻打「廢帝」東昏侯。少年蕭寶融就是和帝。

    在蕭衍尚未攻進建康之前,東昏侯就已經被內應家臣所殺,並遭砍頭。可見連近臣的心都離他而去。在被殺的當天晚上,東昏侯還在含德殿設置酒宴,和潘貴妃嬉戲如常。

    內應者用塗了油的黃色絲布包裹著東昏侯的首級,連同捆綁了的潘貴妃一併送到蕭衍面前。

    「這個女人的確標緻,確實稱得上是國色天香……這樣的女人,我委實不忍心殺掉。」

    蕭衍說。他因看到美麗的潘貴妃,進而想佔為己有。

    「絕對不行!齊就是因這個女人而滅亡的呀!」

    領軍將軍王茂聲色俱厲地諫言道。

    「雖說英雄好色,這個人未免也太好此道……為一個女人而禍國殃民——我才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

    王茂心裡如此想著。

    「不管怎樣,這個女人實在太美了。」

    蕭衍還是瞇著眼睛注視潘貴妃。

    「主公,你不是胸懷大志的人嗎?」

    「我知道,我知道——」

    蕭衍頷首走開。「胸懷大志」指的是建立新王朝取齊而代之。有志於這等大事的人,千萬不能因為迷戀萬人唾棄的女人而失去民心。

    潘貴妃不久後在獄中被勒死。這是和帝中興元年(公元501年)十二月的事。

    翌年四月,蕭衍受和帝蕭寶融之禪讓就帝位,是為梁武帝。梁武帝隨即改元為天監元年,廢帝蕭寶融被封為巴陵王,居住在一個叫姑孰的地方。梁武帝本來有意讓廢帝活下去,因為他認為齊根本不可能復興。後漢獻帝被廢之後,活得比廢了自己的魏文帝(曹丕)更長久,而且享盡天年——這是歷史上的佳話。

    「我要創造另一則佳話——」

    梁武帝多少有這個想法。看出這一點的尚書僕射(副首相)沈約立刻諫言:

    「絕對不可如此,往昔和今日的情形迥然不同。千萬不可因愛慕虛名而受實禍。」

    「愛慕虛名……」

    武帝苦笑著頷首。

    這是必須致力於鞏固新建立的梁王朝基礎的時候,為想成就一段佳話而留下禍根,確實是划不來。說齊不可能有復興的力量,或許也只是武帝過於主觀的看法,廢帝蕭寶融儘管只有十五歲,但能力比起哥哥東昏侯不知要強過多少倍,絕不是可以等閒視之的人物。

    武帝於是派遣一個名叫鄭伯禽的人到姑孰,對廢帝勸以「生金」。生金是當時人用吞金手段自殺的方法。

    「我用不著金子,有醇酒就可以。」

    廢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鄭伯禽把他勒死。

    梁武帝的治世幾乎長達五十年,這是整個南北朝時代,皇帝在位期間最長的紀錄,也是截至當時為止中國歷史上僅次於漢武帝五十四年的第二個。後來也只有清朝康熙、乾隆二帝超過他。

    南朝梁武帝在位期間,北朝北魏前後有宣武、孝明、孝莊等諸帝即位,後來更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梁王朝堪稱為有教養者的政權。前面提到的尚書僕射沈約(字體文),有不少作品被收錄在《昭明文選》中;同樣在《文選》中作品頗多的詩人范雲(字彥龍)則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內政部長)。這些有教養的人並不是貴族,以當時人對門第的看法來說,可說都是出身寒門。詩人兼史家沈約就是苦學篤行之士。

    在這個時代,貴族已墮落到極點。自東晉、宋乃至齊以降,出現那麼多放蕩奢靡的無道昏君,可以說是作為政權主體的貴族墮落的反映。

    當時的男性貴族,臉上大都塗粉,走路時還忸怩作態,連年輕人上車都要由隨從扶持,他們認為這樣才夠體面。看到可怕的事物時,一定要和現在的歐美淑女一樣,假裝當場昏倒,如此才能表示自己是貴族——這是他們的想法。人們常以文弱形容這樣的人,實際上,他們根本連「文」這個素質都沒有,貴族的學問和教養都是騙人的東西。

    就人力資源而言,梁王朝由於出身寒門的新興階級有教養之士的活躍,因而得以將有問題貴族之脆弱部分藏拙。

    武帝即位時尚未滿四十歲,治世的前半時期是壯年圓熟期,在新興有教養人士的輔佐下,確實有過一段安定的時代。過去的皇帝沒有一個像樣的,相較之下,武帝確實顯得頗為突出,因此,這也可以稱為是南朝的黃金時代。

    武帝治世的後半段,由於他已年邁體衰,可謂破綻百出的時代。

    武帝建立學校,獎勵學問,並且保護農業。人們都認為盛世即將到來而額手稱慶。

    副首相沈約進入建康王宮的紀錄保存庫,開始編纂前代歷史。他第一個著手編撰的是劉氏宋王朝的歷史,這個紀錄被稱為《宋書》,流傳至今日。

    沈約一邊翻閱紀錄,一邊把想到的事情向武帝進言。

    「過去的事實是反映現在之正邪的鏡子。」沈約說。

    「朕已創建新王朝。這個時候,依照慣例,除了即位儀式以外,還有些什麼事情必須做呢?不是還有任命文武百官啦、授爵啦等等事情嗎?」

    「除了群臣以外,還有授賜爵號給外藩之事。」

    「這可以比照前代的方式進行吧?」武帝問道。

    「位階應該要比前代高才行。」沈約回答。

    「那你就看著辦吧!」

    「應該授予爵號的,有高句麗王高雲、百濟王余大和倭王武。其中的倭在海的彼方,宋代時曾經多次派遣貢使前來。依據紀錄,倭王派遣前來的貢使有贊、珍、濟、興等人,倭王武則於宋滅亡的一年前派使節來。……宋順帝因而下詔敘武為使持節,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王。」

    「安東將軍……比這更高的位階是什麼呢?」

    「應該是征東大將軍吧!」

    「反正只是遙授而已,乾脆大方一點,就給他這個爵號吧!」武帝道。

    武帝於即位翌日,就授予倭王新爵號。這並不意味倭王的使節剛好於這一天來到建康。王朝的交替及新帝即位的情報,以當時的交通狀況,當然不可能很快傳到位於海東的日本。這是所謂的「遙授」,雖然當事人未前來朝聖,但王朝卻主動以此施予恩威。

    「他們遲早會派遣貢使前來吧?……只是,這二十年來沒有入貢的紀錄,所以不知道倭王武是否仍在位?」

    「或許他們正在忙些什麼吧?這許多年來,我們也忙得頭昏腦漲……因為這二十年當中,我們有過一個王朝滅亡的事呀!」

    梁武帝說後挺起胸脯來。

    「我建立的王朝是不會短命的。我一定要讓它永遠存在,這我一定做得到!」

    他擺出一副自信滿滿的態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