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一勢力伸張時,會有另一個與之抗衡的勢力產生,這是一定的現象。在許都的情形也不例外,相對於主流派曹操,反主流派也漸已抬頭。由於曹操是具壓倒性力量的實力派,因此反對派是在秘密中結成的。
獻帝已屆成年,對漢王室衰微不振極為不滿,殷切期盼能夠予以復興。
「朕身為天子,且已成年,怎麼可以老是在曹操的監護之下呢?」
獻帝亟欲獨立,想名副其實地以天子身份君臨天下。為達到目的,他非排除障礙不可。但擁有實力的曹操,豈能輕易排除?
車騎將軍董承,算來是獻帝祖母的侄兒。因此董承對天子的心情當然頗能瞭解,也因此,他為組織反曹秘密團體而四處奔走。團體成員有種輯、吳子蘭以及王服等人。
劉備被派遣至徐州時,發生了所謂的「密詔事件」。
獻帝有意密下詔書給反曹操派,傳達「討伐逆賊曹操」的旨意。因為天子詔敕會給反曹操派極大力量。但獻帝週遭,曹操派人盯得很緊,偷偷交下詔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獻帝於是想到一個方法。當時天子常有將自己用過的東西賜給身邊人員之舉。獻帝遂把束帶裡縫藏有密詔的御衣,賜給董承。
單獨賜物給董承,容易引人注目,於是獻帝同時把眾多物品分送給諸臣。御衣賜給董承時,獻帝特別叮嚀:「此衣附有束帶,知道嗎?」
董承因而知道藏匿密詔的所在。
——有了詔敕,就如虎添翼……
反曹操派得到密詔後興奮無比。但興奮的結果卻造成秘密外洩。曹操早就料到會有這一招,所以對主要人物都派有密探監視。
一網打盡——反曹操派被肅清得一個不留。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董承等人全數被殺。
清除反曹操派人士後,曹操召集軍事領袖,舉行會議。
「劉備被派遣至徐州後,背叛我並且殺了車胄。前往追討的劉岱和王忠則被擊退。這個忘恩負義的大耳朵傢伙非好好懲罰不可。我準備即刻出兵,大家對這一點有意見嗎?」
曹操問了幹部們的意見。
「劉備等人只是一群野狗,要處置這些人,根本不需費吹灰之力。要注意的倒是志在取得天下的最大敵人袁紹。我們此刻倘若攻打南方徐州,北方袁紹大有乘虛而入的可能,這一點不得不提防。」
有人如此表示反對。
「不,劉備這個人絕不可小觀,置之不顧的話,日後定將成大患,因此非趁早撲滅不可。制服袁紹,反屬易事。何況袁紹是喜歡裝模作樣的人,他絕對沒有乘虛攻打我們的膽量,這一點盡可放心。」
曹操照原訂計劃,前往討伐劉備。
——曹操之大敵乃袁紹。
這是當時的常識。
在大敵袁紹進兵至黃河北岸之際,曹操斷無置之不顧而揮兵向南攻打徐州的道理——劉備如此認為,因而相當放心。
「什麼?曹軍攻打前來!這是真的嗎?真的有這種事?」
聽到報告時,劉備怎樣也不相信這是事實。
「我要親眼看看!」
劉備僅帶數十騎人馬來到城外。若曹軍真的攻來,他是準備拔腿就逃的。
曹軍果真大舉來攻,劉備望見曹軍蹤影,就依照預定行動,直接逃向青州。青州有袁紹的兒子袁譚駐守,經由袁譚幫助,劉備輾轉來到袁紹居城鄴,再次淪為客卿。
劉備的妻子還遺留在沛。
下邳有關羽駐守,但情形也等於被遺棄。關羽在曹操的猛攻之下,最後不得已投降,留置在沛的劉備妻子也成為俘虜。
總之,上述過程當中,戰事並不慘烈,不久就定出勝負。曹操很快把部隊重新整編好,移防黃河沿岸的基地——官渡。
在曹操和袁紹雙方勢力範圍交界處的黃河沿岸,有三個較大的渡口,由南至北,依序為官渡、延津和白馬。
白馬有曹操部將——東郡太守劉延駐防。袁紹派遣郭圖、淳於瓊、顏良等數名將軍攻打白馬。
總指揮袁紹也親自率領大軍南下。
倘若袁紹早於一個月前展開行動,曹操或許將陷入絕境。所幸曹操早已看出,袁紹做事向來拖泥帶水,自己因而免於厄運。再加上劉備不戰而逃,這一點,也大大有利於曹操。
後漢末期是戰事頻繁的時期,各地戰事無日不有。而在眾多戰事之中,特別重要的戰役有二:一是後年的赤壁之役,另一是這一年的官渡之戰。
這都是決定天下局勢趨向的戰役。
袁紹是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四州之主。另一方面,曹操則是擁有兗州、豫州、徐州及司隸等地的大勢力。
天下十三州中,撇開邊境交州(越南)不談,兼併八州的曹、袁兩雄,遙遙領先其他競爭者。
劉表擁有荊州、孫堅諸子擁有揚州、劉璋擁有益州——而他們無一不是竭盡全力才能擁有一州。涼州一帶甚至呈現馬超、韓遂等數名軍閥割據的情形。
袁、曹兩人的勢力突出,由此可見。
四月,曹操開始動兵,目的在援救駐防白馬的劉延。攻打白馬之袁軍主將為顏良,對陣的曹軍,則以張遼和關羽做先鋒。
張遼過去是呂布的部將,而關羽無須贅述,是劉備的股肱臣僚。曹操的確堪稱大量,大膽地啟用敵將,並完全信賴他們。
袁軍是大軍,曹操因而以誘使敵軍兵力分散為作戰基本策略。他在白馬之前的延津,只讓部分部隊渡過黃河,袁軍睹狀,以為敵軍意在攻打自己背後,便立刻將攻打白馬的半數軍隊調派西方。
實際上,曹操的渡河部隊,目的只在引誘敵人。
本領強過呂布的騎兵團團長張遼,則以其拿手的快速進擊方式,前往白馬。不甘示弱的關羽也緊跟在後。
曹操遂得以僅和半數的敵軍交鋒。
此時,身為曹軍先鋒隊隊長之一的關羽之心境,可謂複雜至極。於下邳成為俘虜後,關羽甚受曹操厚待,他絕不能無視曹公給他的恩情。但關羽仰承為主君、敬慕為義兄的劉備正在曹操的敵人——袁紹的手中。相信劉備也會率領軍隊出擊才對。
——我該如何是好?
劉備就在眼前,關羽很想立刻跑過去見他,但受過曹操恩情之事亦不容忽視。他絕不願被人指為忘恩負義之徒。
「對!我來立一次顯赫戰功吧!」
這是目前能夠考慮到的唯一途徑。為曹操立一次顯赫功勳,或許能把恩情一筆勾銷。之後,再回到劉備處,這樣應該就沒話可說了。何況也非自己一人回去,而是必須帶著劉備的妻子一同前往。
白馬城被數萬袁軍包圍。
關羽遙望袁軍陣形時,立即看出主將顏良的位置。因為那個地方有豎著無數旌旗的馬車。
——主將在此!
顏良大概正以倨傲姿態坐在那裡面吧?
關羽策馬,單騎奔向那輛馬車。
由於事出突然。
單騎衝進數萬敵陣中,這樣的事情任誰都想不到。揚起沙塵奔馳過來的竟是敵人——這一點,連顏良本身在馬車被沖翻之前,都沒有料到。
馬車被關羽的坐騎沖得轟然傾倒,顏良剛從被毀車廂爬出來時,只見劍光一閃,他的腦袋已經落地。
關羽抓起顏良首級,逕自馳回己軍陣地。
這情形在數萬將兵的面前發生。眾人莫不懷疑自己的眼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居然發生了!
——主將被殺!
雖然這是自己親眼目睹的景象,但眾人還是過了片刻時間,才明白這個不爭的事實。而一旦恍然大悟,他們立即陷於恐慌狀態。
主將被殺,士兵怎麼還能有戰意呢?袁軍頓時慌了手腳。
曹軍騎兵隊長張遼大聲高喊「突擊」時,袁軍的士氣早已喪失殆盡。在此情形之下,戰鬥尚未拉開序幕,勝負已定。
聽到關羽立下大功時,曹操道:「失去關羽誠屬憾事,但他絕不是會長留我軍的人。……關羽離開時,絕不可為難於他!」
事後,關羽果然很快就帶著劉備的妻子,直奔向袁紹陣營的劉備處。奉了命令的曹軍,則任其離去,無人追趕。
八月,袁紹率軍前進,來到官渡後,在該地築起土壘,與曹操對峙。
對峙長達三個月之久。
雙方採取的都是謀略戰,勝負關鍵將因謀略優劣而決定。
袁紹煽動先前歸順曹操的劉辟,企圖誘使他突襲曹操出兵後成了空城的許都。但曹操早已看出劉辟不可信賴,因而未嘗鬆懈對他的戒備。同時,袁紹派兵援助劉備,也相對減低了與曹操對峙時的兵力。
劉備則因對袁紹的為人失望,屢次想趁機離開袁紹軍隊,對援助劉辟一事,根本持以敷衍態度。
曹操派遣曹仁,一口氣擊破劉辟軍隊。
曹操的謀略在於拉攏袁紹軍中的得力官員投入己方。
人望不佳的袁紹,對幹部也無法全然掌握。有機會就想脫逃的幹部在袁紹陣營中為數不少。
曹操的諜報人員對袁紹軍營的內情,都有詳盡報告。知己知彼的曹操,最後成功地將袁紹的參謀許攸拉攏到己方。
「只要攻陷一處,袁紹十餘萬大軍便會立刻崩潰……」
倒戈歸向曹軍的許攸,說出了事關重大的資訊來。這說不定是一項極重要情報。
「什麼?依袁紹的作風,他有可能留下這麼一個弱點嗎?……你究竟要說什麼?」
曹操往前傾身問道。
「這個弱點是我設下的。」
許攸撇撇嘴回答。
「是你設下的?」
「我把它當做投靠貴軍的禮物。」
許攸不動聲色地說。
鳥巢。
一萬輛份量的袁軍兵糧儲存在這個地方,該地戒備狀態並不森嚴。不過是儲存兵糧之地,不需特別戒備——或許這是他們的想法。實施屯田制的曹操軍知道兵糧得來不易,但對袁紹而言,兵糧只是搬運過來的東西而已。
「派出一批精銳輕騎兵,燒掉鳥巢吧!」
曹操立即著手選拔精兵。由於需要穿過敵陣,因此決定使用袁軍旗幟。途中若遭盤查,答以:「鳥巢欠缺守兵。我們奉命前往支援。」這是他們的預定計劃。
結果,一萬輛車的兵糧被燒得乾乾淨淨。袁軍已無存糧,再也不能打仗了。鳥巢被燒之事,給了袁軍幹部極大衝擊,因為他們對遠征軍內部情形知道得很清楚。
——明日將無糧食!
在這個情形之下,仗怎麼打得成呢?幹部意氣沮喪,當然直接影響部下。
有「袁紹軍第一」之稱的將軍張郃,奉袁紹命令,向曹軍進擊。實際上,他這次是前往投降的。
曹軍也開始發動總攻擊。
袁紹潰不成軍,落荒而逃。
袁紹、袁譚父子狼狽不堪,什麼東西都沒有帶,渡過黃河敗走。跟隨這對父子逃離戰場者僅八百騎。
——斬首七萬餘名。
曹軍如此記錄官渡大捷。
袁紹軍把所有的輜重和文書全都遺留下來。曹操召集全軍,把袁軍文書堆積到全軍面前。
「袁紹留下的文書,我一個字都沒看。現在我要把這批文書原封不動全數燒燬。」
曹操如此宣言,並命令兵卒點火。
這是曹操的做法。
要在亂世生存下來,每一個人都非想盡辦法不可,但沒有人知道依靠什麼最為安全。昨天飛黃騰達的人,說不定明天就會沒落。以驍勇風靡一時的呂布、權勢無與倫比的董卓以及僭稱皇帝的袁術,不是全都滅亡了嗎?
人們必須考慮「萬一」時該如何。曹操陣營中當然也有人為「萬一曹操沒落,該如何是好」而憂慮。因此部分人會與袁紹暗通款曲,以備萬一,是想像得到的事情。
也就是說,袁紹所遺留的文書箱中,一定有曹操陣營裡的官員偷偷寫給袁紹的信件。
曹操不看便把這堆文書悉數燒掉。
有些人因而鬆了一口氣。這批人對曹操的為人刮目相看,並且對之無限感佩。——他們的力量遂緊緊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