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 第三部 九龍炮火
    英國方面在其前方排列開五隻大小不一的船隻。從其中一條船上放下的小艇去遞交抗議信。

    五小時一過,義律舉起右手,五艘英國船一齊拉開了炮門。

    在第一次炮擊中,清軍兵船上的水兵歐仕乾就中彈陣亡。由於遭到突然襲擊,賴恩爵趕忙命令岸上的炮台應戰。清英兩國的炮戰就這樣開始了。

    1

    《中國叢報》報道當時英國人從澳門撤退的情況說:「男人、女人、兒童們,全都從他們的住房匆匆忙忙地往本國的船隻上安全撤退。由小艇、帆船、洋式的中國船所組成的小船隊,滿載著人群,離開港口,緩緩地開走。」

    英國商館(舊東印度公司)位於澳門的東海岸——現在的南灣街。這一帶叫作大碼頭。現在來往於香港之間的船隻在西海岸帶有號碼的防波堤前離岸、登岸。這一帶稱作小碼頭。當時海關監督在澳門的派出機構就設在這裡。清國當局的強硬命令就是從西海岸的海關派出機構發出,對東海岸的英國商館施加壓力。

    義律的心情十分暗淡。本國的輿論如何還不太清楚。英國政府尚未決心對清國採取強硬政策;來自本國的訓令仍然要求避免刺激清國,禁止接近虎門水道。雖然已把英國人全部收容到船上,可是並不知道今後該怎麼辦。他還沒有想出什麼高明的辦法。

    「一切由我來解決!」「艦隊司令」道格拉斯在甘米力治號的甲板上,拍著他的厚胸脯,耀武揚威地這麼說。但義律本來是海軍軍人,他對道格拉斯的這副無賴相很不滿意,一看到他那海盜鬍子就討厭。

    「窩拉疑號一到,就把道格拉斯解雇」——義律從這時起就打好了主意。

    船上的英國人被謠言弄得心驚膽戰。

    還不僅僅是謠言。在撤退尚未完畢的八月二十四日,發生了布拉克?焦克號在澳門與香港之間遭到海盜襲擊的事情。

    這艘船遭到三隻中國帆船的包圍,被投進火罐,搶走十幾箱銀元和金銀器皿,一名船員耳部受傷。義律向正在巡邏的大鵬營的清軍兵船發出抗議,說一名英國人被削去了耳朵。英國方面懷疑是清國官員為了擾亂人心,在幕後製造了這次襲擊事件。

    另一方面,清國當局則推測事件是義律捏造的,目的是為了抵消林維喜事件。因為清國官吏詢問被割掉耳朵的船員的姓名,並要求驗傷,被義律拒絕了。

    義律把船員的耳部受傷加以誇張,說成是割掉了耳朵。而且如果同意「驗傷」,那就等於是把審判中的一個階段交給清國政府來處理。這與義律在林維喜事件中所規定的「不讓清國審判英國臣民」的原則是相牴觸的。

    從清國的官員來看,則認為:「什麼夷人被割掉耳朵,壓根兒就沒有這回事。」

    在這樣的狀況下,珠江河口充滿了緊張氣氛。

    「求你們也把我帶走吧。我是混血兒,除了當買辦,什麼工作也不會做。我希望跟大家一起到船上去,不願在這兒受清國人的欺侮。」誼譚在義律和墨慈的面前懇切地哀求著。

    英國人即將開始令人膽怯的船上生活,很希望有人能為他們同島上或沿海的居民打交道。

    義律非常高興。他說:「不過,你現在不能在這兒上船。你一個人先到香港島去。在那兒我會把你搞上船。我有事情要你辦。」

    「什麼事情?」

    「購買食物,弄到保險的飲水。關於飲水,現在有不少謠言。」義律說。

    「我明白了。那我馬上就到香港島去。」

    這樣登上英國船的買辦,除了誼譚外,還有好幾個人。久四郎——林九思也是其中一個。

    「那傢伙可靠嗎?」充當軍師的馬地臣追問義律說。

    「不會有問題吧。他是個混血兒……」

    對於清國當局可能打進來的間諜,英國方面也是神經過敏的。對一般的人並不輕率地留下來使用。誼譚是憑他那鷹鉤鼻子和發藍的眼睛而受到信任的。住在澳門的混血兒,一般都缺乏對國家的忠誠。

    林九思不是中國人,是日本的漂流民,而且跟教會有關係,當然同樣受到信任。

    「清國的軍隊已開進前山。人數是二百。」為了進一步鞏固義律對他的信任,誼譚經常報告清軍方面的動態。

    前山是與澳門毗連的一個鄉間小鎮,葡萄牙人稱它為「卡薩布蘭卡」。那裡有一個小城寨。軍隊開進那裡,起著把匕首放在澳門咽喉上的作用。

    義律日夜盼望的窩拉疑號軍艦,終於在英國人全部撤退後的第四天出現在澳門的海面上。

    真正的軍艦終於到來了。它和甘米力治號可不一樣。艦長是斯密士大校。他是老練的軍人,當然比海盜道格拉斯值得信賴。義律感到好像得到了千百萬援軍。

    九月一日,義律依仗這艘窩拉疑號的威力,向葡萄牙的澳門總督建議說:「如果同意英國人返回澳門,我們可以負起保衛澳門的責任。」

    澳門總督說了「許多遺憾之辭」,婉言拒絕了義律的建議。

    原因很簡單。——前面已經說過,由於葡萄牙人在澳門有特殊居住權,他們不願引起爭端;另外,如果接受英國人的建議,澳門本身也有被英國奪走的危險。

    九月三日,林則徐來到澳門。葡萄牙的澳門總督用儀仗隊出迎。

    林則徐贈給總督色綾、折扇、茶葉、冰砂糖等;並用牛肉、羊肉、麵包和四百枚洋銀犒賞了葡萄牙士兵。這是對他們謹遵天朝命令、驅逐英夷的褒獎。

    2

    「夷人好治宅。」——林則徐在進入澳門那天的日記上這麼寫道。可見他對葡萄牙人的「重樓疊屋」的住宅很感興趣,但對他們的服裝則作了嚴厲的批評。

    葡萄牙的男人穿的是緊身的衣服。當時中國紳士的服裝是「寬衣」。這種不適合勞動的服裝正是紳士的象徵。穿上這種寬大的衣服,不便於做出粗野的行動,更不能打架鬥毆。

    而葡萄牙人卻穿著裹在腿上的細筒褲和束在身上的西服背心。這是既能跑又能跳的匹夫野人的服裝。

    林則徐譏諷地在日記上寫道:「如演劇扮作狐兔等獸之形。」意思是說,夷人的衣服就好像是扮演滑稽的狐狸所著的服裝。

    從「朝廷」、「朝政」等這些詞中可以瞭解,當時的政治活動是在早晨進行的,中國的官吏起床特別早。

    這天林則徐上午五點剛過就從前山出發去澳門,上午九點多就踏上了歸途。

    午飯是回到前山吃的,下午三點到達距前山北面二十多公里的雍陌,在這裡遇上暴雨,和兩廣總督鄧廷楨一起宿於鄭氏祠。

    碰巧遇上從廣州去澳門的海關監督,晚飯是三人在一起吃的。予厚庵去澳門的目的,據說是視察海關的澳門派出機構。

    「貿易不能正常化,關稅收入日益減少。這可是一個棘手問題啊!」在吃飯間,予厚庵談出了這樣的話。

    「不過,為了永久禁除鴉片,這不過是大問題中的一個小問題。我們暫且忍耐一下吧。」林則徐這麼說。但他突然感到奇怪,心裡想:「這是很簡單明瞭的事,厚庵應當完全理解。可是他為什麼現在又說出這樣的話呢?」

    林則徐雖努力瞭解外國的情況,但他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中華思想和蔑視外夷的觀點。他在澳門看到葡萄牙人的情況,就得出「真夷俗也」這樣一個輕蔑的結論。由此也可看出他的思想。英國人把貿易視如性命,但天朝並不把每年區區幾十萬兩的關稅收入當作回事。——他還沒有改變這樣的想法。

    「時局是這樣,北京不會因為關稅收入減少而責備你。」鄧廷楨從旁安慰予厚庵說。

    「問題不僅是關稅啊。」予厚庵結結巴巴地說,「公行和茶商的買賣不振,茶場的工人和搬運的伕子一旦失業,民力的損傷就會擴大。」

    林則徐更加感到奇怪了。厚庵最近的態度與以前不一樣了,叫人難以理解。在籌措軍費上使人感到他在採取不合作的態度。

    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是什麼人——反戰或希望維持現狀的什麼人——影響了眼前的厚庵。就近處來說,這些人可能是公行的商人。

    是伍紹榮影響了他嗎?最近予厚庵經常與伍紹榮會面,林則徐對此已有所耳聞。不過,厚庵所處的地位是監督公行;而且目前是問題成堆的時期,從職責上來說,同公行的總商經常碰頭也是無可厚非的。

    是不是受比伍紹榮更大的人物影響呢?林則徐的腦子裡浮現出北京的大官兒們的面影。穆章阿和琦善等人對他的行動是不會袖手旁觀的。他不由想到這些人正在搞什麼詭計:「是他們在包圍著予厚庵吧?」如果他們想要在當地拉攏什麼人,恐怕再沒有比掌握財政大權的予厚庵更有用的人了。

    這天晚上,厚庵與林、鄧兩人分散住在另外的地方。

    第二天——九月四日,林則徐凌晨四點從雍陌出發,黎明過平逕嶺,上午九點到達香山縣。從香山坐船赴虎門。他一整天坐在船上,巡視了海面。

    船溯珠江而上。而在相反方向的九龍,響起了可以稱之為鴉片戰爭前哨戰的炮聲。

    3

    在英國人退出澳門的同時,欽差大臣與兩廣總督向沿海村民發出了命令,禁止給英國人提供食物,阻止他們登陸。

    任何命令在剛發佈時都有很大的約束力。

    「最近剛發出命令。這個命令有點太過分了。不過,過些日子也許還可以想點什麼辦法。」誼譚在九龍購買食物,村民們都感到害怕,不敢同意;提出只要用小船把食物送到夷船就按時價加倍付款的條件也不起作用。

    「這可不好辦了!」誼譚抱著胳膊沉思起來。他的口袋裡裝有從墨慈那兒領來的洋銀。

    「這可是發財的好機會啊!」誼譚的腦袋瓜子飛快地轉動起來。

    這不是跟開店的商人做買賣,而是和從不相識、毫無關係的村民打交道。就說對方要求預付貨款,因此把錢付給了對方;然後說對方可能是害怕欽差大臣,收了預付款而不送食物來,於是把貨款昧下來。——嗯,這個主意不錯!這樣一來,口袋裡的洋銀就變為自己所有了。誼譚臉上露出了微笑。

    他乘著黑夜,駕著小船,來到英國船上,向墨慈報告說:「他們說明天拂曉把東西給我們送來。我可費了好大的勁啊!死乞白賴地懇求,好容易才以預付貨款的條件把買賣談妥了。」

    「是麼。肯定會送來嗎?」

    「我想不會有錯。」

    「是麼。這次你辛苦了。」

    誼譚內心裡暗暗好笑,心裡想:「大洋八百塊!這買賣不錯啊!」

    英國船撤離澳門的時候,盡量往船上裝食物。但是,生鮮食品很快就感到不足了。誼譚出去採購的也是蔬菜和水果。肉食眼看也快完了。

    誼譚回到英國船上是九月三日。第二天——四日的早晨,應當送來的食品卻沒有送來。本來就沒有做這筆買賣,當然不會有人送東西來。誼譚表面上裝作極其憤慨的樣子說:「是叫人家給騙了嗎?他媽的!這怎麼辦!」

    英國難民團的頭頭們聚集在窩拉疑號軍艦的船艙裡。誼譚在他們面前故意做出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墨慈看到他這麼生氣,反而安慰他說:「得啦,附近有這麼多的兵船,那些傢伙雖然答應了,也會有所顧忌。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按照約定好的辦法,在拂曉前送來,是不會被發現的。這些鄉巴佬,一定是一開始就打定了主意,要詐騙預付款。」道格拉斯在一旁大發雷霆說。甘米力治號的船長道格拉斯故意大唱高調。由於正規軍艦窩拉疑號的到來,他的地位已經被架空,所以氣勢洶洶地大唱高調,以顯示自己的存在。

    「放他幾炮,這樣就會老實了。」道格拉斯敲著桌子說。

    「只要有義律先生的命令,任何事情我都可以做。」窩拉疑號艦長斯密士剛來不久,對情況還不太瞭解。他這麼有節制地說。他具有典型的軍人素質,很少說話,表面上雖不像道格拉斯那樣活躍,但反而叫人感到可以信賴。

    義律的心在唾沫飛濺的道格拉斯與沉著寡言的斯密士之間搖來晃去,拿不定主意。

    「怎麼辦?」義律情緒焦躁。他認真地考慮了買不到生鮮食品的問題,覺得,「一開始就是這樣的狀況,將來更叫人擔憂。」

    其實正因為是剛剛開頭,所以才這麼困難;隨著時間的推移,命令的威力就會逐漸削弱,弄到食品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可是義律卻擔心現在如不立即採取什麼措施,將來會更加麻煩。

    「好吧,試一試看吧。」他小聲地這麼說。

    「不這麼干就是失策!」道格拉斯說。他把手指關節扳得咯咯地響。一旦開炮,就可以發揮他海盜的才能。由於正規軍艦的到來,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已經開始削弱,通過開炮,將會重新恢復他的地位。

    「等一等。開炮威嚇威嚇也未嘗不可。不過,我們要考慮一下後果。」軍師馬地臣插話說。

    「以後的事以後再考慮吧。」道格拉斯不服氣地說。

    「不,還是應當事先考慮。」

    「馬地臣先生,這是為什麼?」義律問道。

    「你也知道,清國的官吏最看重形式和體面。開炮之後,我方不留個台階下是不行的,對方同樣也是如此。所以念點咒文,使雙方都能巧妙地下台階,這樣不是更高明嗎?」

    「咒文?」

    「就是說,事先要遞交一封抗議信。如果五小時之後不予答覆,我們就開炮威嚇。以後我們就有了理由,說是因為遞交了抗議信而沒有得到答覆。對方也可以找到一個借口,說是由於下級官吏的怠慢,沒有把抗議信呈報上級,這樣就保住了面子,彼此都有台階可下。」

    「有道理。……」

    義律聽了馬地臣的建議,寫了這樣的抗議信:數千英國臣民的食品正常供給在這裡遭到了阻撓。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今後必然會不斷發生糾紛。那時,貴方應對其後果負責。我們完全是「為了和平與正義」而發此信。

    歐茲拉夫把抗議信譯成了漢文。英國人乘小艇靠近正在海上巡邏的清軍兵船,遞交了抗議信。

    4

    發出這封抗議信本來就不期望得到回音。

    清國官吏原則上不准同夷人直接交涉,當然也不能隨意地答覆。事情十分明顯,如果是重大問題,將會向廣州請示;至於像兵船影響購買食物之類的抗議信,當然不會予以重視。

    義律是紳士,只是漫不經心地不時地看一看表,而道格拉斯則公開地眼瞪著表,等待著戰鬥開始。

    五小時過去了。一小時以前,各船已經做好了開炮的準備。地點是在九龍洋面,距英國船停泊地尖沙咀約十公里。清軍的三艘兵船正在那裡游弋。指揮官是大鵬營的參將賴恩爵。

    英國方面在其前方排列開五隻大小不一的船隻。從其中一條船上放下的小艇去遞交抗議信。

    五小時一過,義律舉起右手,五艘英國船一齊拉開了炮門。

    在第一次炮擊中,清軍兵船上的水兵歐仕乾就中彈陣亡。由於遭到突然襲擊,賴恩爵趕忙命令岸上的炮台應戰。清英兩國的炮戰就這樣開始了。

    英國人有一種蔑視對方的心理,認為清國的海軍連大炮也不會開。其實當時沿海的水師因受過提督關天培的嚴格訓練,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孱弱,早就能夠相當準確地操縱炮台的大炮了。

    「嗨——!嗨——!」在甘米力治號的甲板上,道格拉斯像猛獸般咆哮著,指揮著炮戰。現在是他顯示自己的絕好機會,所以他盡量擺出一副引人注目的架勢。他傲慢地認為清軍炮台的炮彈不會打准。可是卻大出他的意料,炮彈在英國船周圍很近的地方落下來,激起沖天的水柱。

    「敵人的炮彈不會打中我們!落在附近的炮彈是偶然的!」道格拉斯揮舞著雙手,聲嘶力竭地斥責著部下。這時,一顆炮彈在他的身邊開了花,把一部分船欄杆炸飛了。

    「嗨——!」道格拉斯狂吼了一聲,倒在甲板上。

    「沒什麼!」接著他又這麼大喊了一聲,咬緊牙關站了起來。從手腕上流下的血,吧嗒吧嗒地滴落在甲板上。

    「司令官!」水手們喊叫著跑到他的身邊。道格拉斯喜歡人家叫他司令官,而不願叫他船長。

    「司令官,到船艙裡去吧!」水手們把他抱進了船艙。他在進船艙之前,一直瞪著眼睛盯著九龍的炮台。

    這次炮戰是從午時開始的。英國支援的船隻很快就從尖沙咀開來,增強了進攻的力量。

    清軍兵船一邊開炮,一邊向海岸撤退。兵船上拉著鐵絲網,以防被炮彈命中。但是,看來沒有多大作用。

    據說英國船隊停止炮擊、開始撤退是在戌刻。就是說相互炮擊是從中午一直持續到日落。聽起來好像是展開了一場壯烈的海戰。其實它跟現代戰爭不一樣,戰鬥的速度相當緩慢。而且英國方面雖開出一艘軍艦和十多隻武裝商船,但其主要目的還在於威嚇,所以並沒有出現拚死決鬥的狀況。

    清軍方面除了前面說的歐仕乾在戰鬥開始時陣亡外,水兵陳瑞龍在用步槍狙擊敵船時,反而被敵彈打中,當場死亡。陣亡的只有這兩個人。另外向上的報告中說:重傷二人,輕傷二人,但並無生命危險;兵船也有損壞,因中彈而進水,或部分破損,但能很快修復。

    據記載,英國船隊方面雖有折斷桅桿之類的部分損壞,但無人死亡,僅有四人負傷。手腕受傷的道格拉斯當然是其中之一。看來他的運氣是夠糟的。

    也許是幸而事先發出了一封抗議信,這次炮戰並沒有成為構成重大衝突的直接原因。由於馬地臣的出謀獻策,在九龍炮戰之後,義律立即通過澳門的葡萄牙當局,向清國官吏解釋說:這是為了生存而不得已採取的行動。我方現在仍然唯求和平。

    應該說這次九龍洋面威嚇性的開炮,還是收到了一些效果。這次事件確實刺激了廣州的上層,也給基層的戰鬥部隊帶來了動搖。在炮戰中可能丟掉性命的,畢竟是第一線的士兵。

    「由於得不到食物而產生的仇恨是可怕的。食物的交易就睜一眼閉一眼吧!」終於有人說出了這樣的話。以後向英國船去兜售食品的小船,等於是免驗放行了。

    英國方面的記錄也記載說,食品的價格比時價略高。這意味著向英國船提供食品的危險已經大大地減少了。可以想像這是沿海鄉村的居民同水兵之間已經達成了默契。由於這種默契,雙方都可獲得利益,一方可以不必打仗,另一方可以通過兜售食品而獲利。

    九龍洋面發生衝突的九月四日,正是前面所說的林則徐訪問澳門的第二天。他在這一天乘船巡視了海面。但他是朝著與九龍相反方向巡航的。

    這次發生的衝突,林則徐在九月十八日——即事件發生的兩周之後才向北京報告。在這篇奏文中,寫著因我方炮彈命中敵船,「夷人紛紛落水」,「漁舟迭見夷屍隨潮漂淌」,並引述新安縣知縣梁星源的報告,據說夷人從海中撈起屍首,悄悄地掩埋了十七具。

    向上級報告戰況,一般都要把自己一方的傷亡縮小,對敵人的損失加以誇大。九龍的指揮官賴恩爵給林則徐的報告也是經過了一番粉飾的。

    不過,林則徐早就知道了事實真相。他已把石田時之助再次派往九龍,同時又和打進英國船隊的簡誼譚保持聯繫,雙方的實際損失情況早已原原本本地傳到欽差大臣的耳朵裡。

    應當向朝廷奏報到什麼程度呢?來自現場的正式報告,根本沒有證據加以證實。看到敵兵紛紛落水,——畢竟只是看到;據說漁船上的人親自看到敵屍漂淌,——只不過是聽說看到了;聽說掩埋了十七具屍體,也只是風聞,無法確定其地點,把屍體挖掘出來看看。

    賴恩爵送來三頂英國水兵的帽子作為證物,說是淹死的敵兵的遺物。——在戰鬥中,在甲板上被風刮走帽子,這乃是常有的事;很可能是在戰鬥之後,有兩三頂帽子漂流到岸邊。

    林則徐在心裡暗暗地笑起來。但他還是煞費苦心地考慮了給北京的報告。關於英國船開炮的動機,簡誼譚作為一個當事人,早已送來了一份充滿自信的報告。——不過是英國人為了便於獲得食物而進行的威嚇,並不是有預謀,而是臨時決定的。

    「時機尚不成熟!」林則徐這麼認為。海陸兩方面的志願兵剛剛開始訓練;為了把仗打得出色,當前他最需要的是時間;如果對方並無真正要打仗的意思,現在就不應該深究這次事件。

    「要更加嚴厲地禁止鴉片走私!」林則徐首先向海口的各部隊重申了這道命令。這道命令帶有微妙的含義。從表面上看,不過是過去的命令的重申。但是,再一次發出了這樣的命令,是強調首先要嚴禁鴉片,因而也可以解釋為把監視英國人購買食物放在次要地位。

    九月十五日,接到澳門的諜報,說義律偷偷進入了澳門。第二天——十六日,收到澳門同知蔣立昂同樣內容的正式報告,說義律通過葡萄牙當局(西洋夷目)「乞誠」。所謂乞誠,就是要進行辯解,乞求重新和好。

    「看來誼譚的情報還是正確的。」

    林則徐摸清了英國方面的想法,與十七日來到虎門的鄧廷楨商量之後,草擬了奏折,十八日呈送北京。奏折中關於九龍炮擊事件的部分,原封不動地抄錄了賴恩爵的粉飾報告。他認為報告打了勝仗,皇帝就不會發脾氣了。

    「限定的時間一天一天地少了!」林則徐仰望夜空,低聲地這麼說。他在這一天的日記上寫道:「……時見月華。」

    5

    由於林則徐下了帶暗示性的命令,再加上與第一線官兵及沿海居民的利益一致,英國船隊購買食品比以前容易多了。

    「好容易鬆快一點啦。還是因為放了大炮啊!」哈利?維多首先為他臥病在床的好友約翰?克羅斯高興。

    「不過,我討厭大炮的聲音。」約翰用微弱的聲音說。

    這裡雖是尖沙咀的海面,但九龍洋面的炮聲還是聽得很清楚的。約翰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從廣州撤到澳門,又由澳門被趕到海上,這樣急劇的變化當然對病人沒有什麼好處。

    「我願意以自己的身子來為大夥兒贖罪。這也許是我的使命。我感到還是在人世好。……」約翰經常這麼說。哈利每聽到這樣的話,總感到一陣淒涼。

    《孫子兵法》上寫道:「圍師必闕」。完全斷絕了退路的軍隊,就會拚死決鬥。所以包圍了敵軍,一定要給敵軍留出一條退路。這是一種戰略。《六韜》上也有同樣的說法,認為窮寇一定會死戰,因此要「置遺欠之道」。

    英國船隊已從澳門被趕出來,如果在海上又得不到食物,那就保不定會成為「窮寇」。九龍炮擊也許就是這種窮寇的表現。

    林則徐決定在這裡「置遺欠之道」。他遵照「窮寇勿追」這一傳統的兵法原理,開了一條獲得食物的道。但另一方面,他決定更加嚴厲地禁止鴉片走私。

    對於惡劣的鴉片走私船,清國方面早已記錄在冊,密切注視。記載在冊的鴉片船中,行為最惡劣的要數英國船巴基尼亞舊譯丹時那。號。有情報說,巴基尼亞號於九月十一日晚開進了譚仔洋。這是附近的漁民向官吏報告的。

    守備黃琮率領兵船趕赴譚仔洋海面,於九月十二日上午四時左右發現了一艘好似巴基尼亞號的大船,船旁靠著一隻小艇。悄悄地近前一看,大概是鴉片交易已經完畢,從大船上垂下一個繩梯,三四個黑影溜進了小艇。接著小艇就飛速地劃走了。

    黃琮立即下了決心:「好,小傢伙不管它,乾巴基尼亞號!」

    四週一片漆黑,要追小艇的話很容易迷失方向,對付巴基尼亞號這樣的大船,不需要這樣的擔心。

    兵船中有一個人略懂一點洋文。

    「怎麼樣?肯定是那隻船嗎?」兵船悄悄地靠近商船,黃琮問這個人說。

    這個懂洋文的人辨認了一下船尾上浮現在黑暗中的白色文字,回答說:「嗯,看來不會有錯。」

    於是兵船上點起幾個燈籠,突然鼓噪起來。大船上的人以為有什麼事情,兩三個水手來到甲板,瞅著下面問道:「這樣深更半夜,有什麼事嗎?」

    因為說的是外國話,兵船上的人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那個勉強認識一點洋文的人,卻根本不會外國話。

    「搜查船艙!」黃琮大聲地喊道。可是對方也不懂他的中國話。

    商船上另一個水手來到甲板上,想探身往下瞅一瞅。這時,他把手放在旁邊大炮的炮身上。當時是海盜橫行的時代,貿易商船也是武裝的。但黃琮一看甲板上的水手把手放在炮身上,就認為要開炮。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下令:「投擲火斗火罐!」

    所謂「火斗火罐」是一種投擲武器,大概像原始的火焰瓶。兵船上準備了很多火斗火罐,水兵們抓起來使勁地投向商船。

    清代有一種噴射毒焰的武器,叫做「噴筒」。筒內安一個齒輪狀的部件,上面帶有小瑪瑙石,向軸頭衝擊,立即像打火機那樣發火,點燃充塞在筒內的硫磺等各種藥粉,噴射出劇烈的毒氣。據說藥粉的調配始終是保密的。不過,火斗火罐並不是用毒焰來消滅敵人,目的只是引起火災。

    接連不斷地投進商船的火斗火罐,打在桅桿上,像焰火似的火花四射,在甲板上爆炸的也燃燒起來。

    「起火啦!」船上一片混亂。

    「到處都起火啦!」「這是怎麼搞的?」「不行啦!」「快跳海吧!」

    從睡夢中被叫起來的船員們,一點也摸不著頭腦。總之,船被大火包圍了,船員們慌忙朝海裡跳去。好在離岸近,還可以游水逃命。

    這是一場意想不到的大火,誰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怎麼就弄成這個樣子呀?是遭到了大規模的海盜襲擊嗎?」

    連船長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不知道也是有原因的。這隻船並不是巴基尼亞號,而且不是英國船。它是在馬尼拉航線上航行的西班牙的貿易船,名字叫畢爾巴羅號。它遭到了從未經歷過的襲擊。

    最先是沿海漁民聽到這隻船的名字,認為它就是巴基尼亞號,報告了官吏;接著是兵船上唯一的一個能辨認一點洋文的傢伙也認為如此。畢爾巴羅和巴基尼亞兩字相差雖然很大,但發音有點相似。這給它帶來了厄運。

    黃琮活捉了兩名未來得及逃跑的水手,洋洋得意地凱旋而歸,向上級報告他進攻並燒燬了鴉片走私船巴基尼亞號。

    林則徐在九月十八日的奏折中當然也寫進了這一「輝煌的戰果」。

    關於這次「巴基尼亞號事件」,第二年二月,馬尼拉政廳派遣了使節哈爾貢去澳門,與清國當局進行了談判,好容易才得到解決。大概由於沒有鬧出人命,僅是賠償問題,所以比較順利地達成了協議。

    另外,九月十二日拂曉急忙離開畢爾巴羅號劃走的小艇,並不是鴉片走私船,而是來出售生鮮食品的小船。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