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向來文弱,寫這篇東西,無非只是想證明,其實文人也能打——當然稿費也是一個動力,但這似乎不該在後記裡寫出來……
文人沒有武器,文人的武器就只有筆,於是順理成章就想到了「煉筆成精」。不過這個點子並不新鮮,遠有《後西遊記》,近有《陰陽學堂》,都提及類似的創意。我所能做的,就是站在大大們的肩上,努力挖掘出一點新鮮東西,並盡量不讓自己摔下去。
有了創意,其實還遠遠不夠,創意和成篇之間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要知道,早在十八世紀瓦特就洞悉了蒸汽動力的原理,但一直要到一八一四年史蒂文森才發明出了蒸汽火車。
最重要的其實是文化底蘊。毛筆承載了太過豐富的中華文化,對於我這樣一個大學快畢業才第一次摸《論語》的傢伙來說,挑戰中華傳統文化實在是一件不自量力的事情。我曾經恭敬地把初稿拿給兩位頗有學問的朋友審閱,然後……
「有沒有關於文化方面的硬傷?」
「如果說每一個硬傷就是個漏洞的話……」他輕鬆地掂量了一下U盤,「那你這篇文章就是個網兜兒。」
我默默地轉向另外一位朋友:「您覺得行文中有沒有露出我不學無術的馬腳?」
「露出來的不是馬腳,是烏賊的觸手。」他神情自然地回答,還唯恐我不理解,特意找了一張烏賊的照片,裡面烏賊揮舞著無數觸手,快樂地追逐著魚兒。
哎,哎,不說了,不說了,另外聊些風雅的。
按照筆靈的世界觀,每一個寫文的人理論上都是可以煉出筆來的:大角先生煉出來的筆,筆靈一定黑白參半,充滿魔性魅力;夏笳的話,煉出來的一定是一枝妖精筆,古靈精怪;今何在公毫無疑問煉出來的是猴子筆,而且是孫猴子在如來中指大書「齊天大聖到此一遊」的那枝毫毛變的筆;我那如她哥哥一般聰明可愛的妹妹蕭如瑟應該可以煉出許多筆,比如胡豬服人筆、妖言惑眾筆,這要取決於她當天的心情。
至於江公諱南,我猜想無論是什麼筆,他煉出來都一定是半截兒的。
我自己嘛……煉出一個101標準鍵盤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