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你成為大家閨秀,以後恐怕我們得多帶你參加一些應酬。」
昨天晚餐時,我對你說,就見你很不高興地一撅嘴,說你不喜歡應酬,而且你的功課忙死了,沒時間應酬。又說「應酬跟作大家閨秀有什麼關係?」
好,現在就讓我分析一下其中的關係——
二十七年前,我是應維吉尼亞州丹維爾美術館的邀請來美國的,那時候我住在館長詹寧博士的家裡,總是跟主人夫婦出去應酬。
我恨透了應酬,尤其是拿著高腳杯,站得人擠人的餐前酒會,一邊跟對面的人聊天,一邊得用眼角餘光注意有沒有別人在打招呼,還得裝出一幅笑臉,笑得嘴角都酸了。我當時的英文奇爛,偏偏他們用的詞彙一個比一個深,好像不用艱深的字,就顯不出學問和高貴的樣子。
他們確實有不少是英國貴族後裔,移民來美之後就世世代代留在那個保守的維吉尼亞小城。正因此,他們保留了一堆「老規矩」。
譬如有一次我去個豪宅用餐,東西上來,我看女主人已經拿起湯匙,就也跟著開動。
才回到家,詹寧博士就說我下次要知道,必須等女主人先嘗,然後對站在旁邊的女侍點頭之後,才可以開動。如同喝酒,侍者會先倒一點點在主人杯裡,由主人先嘗,表示味道可以,侍者才繼續為大家注滿。所以如果我當主人,一定要先開始試酒,否則倒酒的侍者會站在旁邊無所適從。
當然,未必是有錢人家才出「公主與王子」。我就曾去個豪門參加酒會。會中有人提到主人的小姐鋼琴彈得好,要那小公主演奏一曲。
豈知小公主耍起公主脾氣,扭扭捏捏,說她沒有熟的曲子,不願表演,連女主人、男主人聯合勸都不成,最後一氣,居然還跺著腳跑掉了。幸虧有賓客把尷尬的場面化解,改變目標,說「!在座的某某小姐不是也喜歡彈琴嗎?」接著大家的視線全轉到一個十四五歲女孩的身上。
那女孩一笑,說她事先沒準備,恐怕彈不好,請大家別期望太高,然後大大方方地走到鋼琴前,先報出曲名,再坐下演奏。
她果然不太熟,演奏中間忘了好幾次,想了想,再繼續彈。但是彈完起身,對大家嫣然一笑致歉,換得的是滿場熱烈的掌聲。
後來接連好幾天,我都聽見大家議論,說當天那「大家閨秀」小器得成了「小家碧玉」;反而是「小家碧玉」大方得有如「大家閨秀」。
由此可知,不見得豪門就出「大家閨秀」、皇宮就出「公主」;即使家裡經濟情況很不好,
如果能表現得大方、脫俗,也能給人大家閨秀的感覺。
孩子!你大了,別人漸漸不把你當小孩子看;當媽媽不在時,你更得出來扮演女主人的角色。你開始要學習大方地應對、並在眾人前隱藏自己的情緒了!也正因此,我覺得我們家裡應該偶爾開個派對,或盡量帶你出去應酬,使你多些閱歷。
當然,如果你實在忙,沒時間出去,也可以想像家裡經常開派對。
你想想,如果明天有派對,你浴室裡的毛巾、皂盒是不是要放整齊?牙刷牙膏是不是用完要放進櫃子裡?
你的馬桶蓋是不是要用完就蓋上?
你掉在地上的頭髮是不是要隨時撿起來?
你的床有沒有鋪好?枕頭有沒有放正?裝飾枕頭有沒有斜靠在床板上?
你的書桌書架是不是隨時在整理、歸類?
你衣櫃上相框的灰塵有沒有擦乾淨?
孩子!每個女生都可以想像自己是公主;每個男生都可以想像自己是王子。
問題是,當公主與王子,是很辛苦的事啊!每個作公主王子夢的,都得自我檢討——
「我有沒有訓練自己成為我夢想的人物?」
相信現在你一定瞭解,為什麼我會說「要使你成為大家閨秀,以後我們得多帶你參加一些應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