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魯迅先生「硬譯」的文藝政策「印成書籍模樣」了。我讀過之後,有兩點感想:第一,魯迅先生的譯文還是「晦澀,甚而至於難解之處也真多」,第二,舉我所能瞭解的來說,文藝政策根本上是一種無益而又不必要的東西。
魯迅先生的譯文難解,是一件事實。這事實的原由,魯迅先生已經很明白的告訴過我們。一半是「因為譯者的能力不夠」,一半是因為「中國文字本來的缺點」。其譯文之所以難解,還有更大的原因,那便是讀者之不肯「硬著頭皮」讀耳!在我自己,我應該承認我是連「讀者」的資格都沒有的,因為我的頭皮實在硬得不夠能讀懂魯迅先生的譯文。茲試錄數段譯文於後,以質天下之硬頭皮者:
「在給我的信裡,--但這也是頗為殘酷的信--同志托羅茲基擲過這樣的句子來,『你竟誤解我到這樣麼,宛如我們較之自己們,是更尊重他人似的?』諸位同志們今日為止的態度,是還是如此的。而同志瓦浪斯基在這座上,作為我們的反對者,又作為無產階級文學的反對者而出面的時候(這在許多處所,都能夠隨便證明的),諸位同志們,在這裡,是明明白白--有著較之自己,倒在他人的尊敬的」(一四九頁)
這一段是有點「晦澀」罷?我所認為難解的是那一句「較之自己們,倒更尊重他人」,簡直莫名其妙。像這樣的譯文,不勝枚舉。但再舉幾個短些的例:
「我決不是要由這一點,在同志裡培斯基上頭樹起十字架來。」(一○四--五頁)
如何可以在一個人的「上頭」而「樹起」一個「十字架」來呢?我覺得這句話應該有註腳。
「在這裡,就重演著那全世界的溫暾主義者的態度--」(二○八頁)
「溫暾」是什麼東西呢?應該加注。
「說是弄著專門家討伐,以非難我們。說而這是全不明白事情的。」
「中國文本來的缺點」固多,然而這一句卻不能算是中國文罷?
硬譯的成績我們瞻仰過了,請進而論文藝政策本身。
「文藝政策」,誰的文藝政策?是「俄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議決的,這一點首先要交代明白。魯迅先生認定「這一部書」「於現在的中國,恐怕是不為無益的」,所以才把這一部書硬譯出來。俄國共產黨的文藝政策,我們看看,當然是不為無益,不過這樣的一本書也要掛上「科學的藝術論」的招牌,這就不免帶有誇大的宣傳的意味。譯者並未述明他自己對於這個「文藝政策」的態度,我們也無須加以推測,但是我們若對這書的內容稍加思索,便可發現目前中國所謂的「普羅文學」「左翼作家」等等的口吻頗多與俄國共產黨的文藝政策相合的地方。假如中國目前的「普羅作家」「左翼作家」是與俄國共產黨不謀而合的,那自然也是一件盛事,但事實並非如此,恐怕還是一般人把俄國共產黨的文藝政策當作文藝的聖旨,從而發揮讚揚罷?如果魯迅先生硬譯的這一部書,事實上的效果不是供給一般注意文學的人作參考,而是供給了一般青年的偏激的文人以不純正文藝理論,那麼,這一部硬譯的書於現在的中國,未必是有益罷?並且以魯迅先生文名之大,在加上譯筆之玄,其眩惑人的力量,恐怕未必是很小罷?
「文藝」而可以有「政策」,這本身就是一個名辭上的矛盾。俄國共產黨頒布的文藝政策,裡面並沒有什麼理論的根據,只是幾種卑下的心理之顯明的表現而已:一種是暴虐,以政治的手段剝削作者的思想自由,一種是愚蠢,以政治的手段來求文藝的清一色。俄國共產黨的文藝政策雖然也有十幾段,洋洋數千言,其實它的主旨也不過是--
「無產階級必須擁護自己的指導底地位,使之堅固,還要加以擴張,……在文藝的領域上的這位置的獲得,也應該和這一樣,早晚成為事實而出現。」(二一六頁)
這措詞的根據還是馬克斯主義,還是「階級」云云。俄國共產黨的心理,大概是病態的,許是有MONOMANIA罷?無論談到什麼,總忘不了「階級」,總忘不了馬克斯。馬克斯主義在政治經濟方面,其優劣所在,自然還值得討論,可是共產黨人把這理論的公式硬加在文藝的領域上,如何能不牽強?我想有一天他們還要創造馬克斯主義的數學,馬克斯主義的物理化學罷!我並不說文藝和政治沒有關係,政治也是生活中不能少的一段經驗,文藝也常常表現出政治生活的背景,但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布驟,不是人工勉強的。文藝作品是不能定做的,不是機械的產物。堂堂皇皇的頒布了文藝政策,果然有作家奉行不悖,創為作品嗎?政策沒有多大關係,作品才是我們所要看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