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日星期四農曆丙戌年二月初三晴
伊拉克足球進四強了,司機師傅感歎道:「你說人家伊拉克,人家什麼時候練的呀?人家在哪兒練的呀?人家進四強了!」我說:「今天二月二,龍抬頭,咱中國這回也甭抬了。」師傅說:「抬頭?抬他媽個球!」
這兩天有點累。華東交大講座,儘管天氣陰冷,但效果是相當的轟動。找我講座的電話又爆增起來。有的學生幹部以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反覆撥打,我說沒時間,他們就說講二十分鐘即可,連我住在哪裡都偵察得清清楚楚,說隨時派車到我樓下云云,總之非要我滿足他們的工作政績不可。跟他們說這樣的邀請每天四五個,實在答應不過來,明年再聯繫好不好,他們就說我看不起他們學校,為什麼連華東交大都去了,而不來我們學校!我說第一人家的講座叫「孔目湖」,跟我同名;第二人家華東交大水平很高,學生的提問,那可以說是未名湖級別的,孔目湖壇主裡比我高明的人很多,我不過是人家的第113講而已。再說,總得給我留點散步賣呆腦白癡的時間吧,不能看見我在未名湖畔跟人閒聊了幾句,就說我嫌貧愛富,師德敗壞吧。
《中國老年》2006年第3期有篇談羅章龍的文章,羅章龍晚年希望中央能夠認可他當時主觀上是反對王明,不是故意要另立中央。他在遺囑中寫道:「共產主義是個偉大的事業,我的主義不變!」一個被開除黨籍60多年的人,信念如此堅定,也不愧是當年「二十八劃生」的三個半朋友之一了。
《紅豆》2006年第3期馬季的《網絡文學的早期歷程》有些史料價值。《天涯》主編李少君兄寄來他編的一本《21世紀詩歌精選》之「草根詩歌特輯」,編得很有眼光。
今天還收到陳泳超主編的《北大段子》,內容多是網絡上的。裡面有一篇講汪景壽老師的,正遇2月27號汪景壽老師病逝,我就在今天的課前給學生讀了那一段,算是表達對汪景壽老師的悼念。汪老師除了研究當代文學、台灣文學外,是中國曲藝研究的第一學者,是真正深入曲藝界的學問家,跟很多曲藝名家是朋友。他的《曲藝概論》、《中國相聲史》都是具有開創性的著作,我受他啟發不少。汪老師待人非常隨和,有一種天然的「糙幽默」。早期上電視的時候,上面西裝領帶,下面赤腳穿著解放鞋,我以此調侃他,他卻說這就叫「北大精神」。他還調侃我在電視上一邊假正經一邊隨時隨地犯壞。一次系裡開會他打盹,我提醒他,他卻說是領導的講話「太催眠、太催眠」。上個禮拜我們辦公室主任楊強兄說他住院了,我還以為沒什麼事兒,還想跟他請教郭德綱現象呢,竟不料就這麼走了,才72歲。今後北大再沒有對曲藝研究如此深厚的專家了。
這學期的課,給我安排在電教報告廳,大概是北大最大的教室了,在講台前抬頭看上去,滿山遍野的,大概有一個團的樣子。第一次上課的時候,保安很緊張,問我是什麼領導要來嗎?空間太大,並不利於講課效果,後面的恐怕視聽不清。我只好放高聲、寫大字,課後回答學生提問,回來才覺得累了餓了,喝了點啤酒,吃了四個花卷。充實的一天過去了,寫了這篇日記,一會看看這兩天的留言,上帝啊,莊嚴工作之後的疲勞,真他姥姥的幸福啊!烏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