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人格 正文 童年
    當我們懷著要認請自己人格的目的直視遙遠的童年時,絕大多數人都會感到躊躇。童年,特別是一兩歲時的童年,朦朧地隱蔽在記憶力難以照亮的地平線下。無論是心理學意義上的有意遺忘,還是歲月的無意遺忘,絕大多數童年的經歷都是難以回憶的。

    即使在記憶可及的地方,我們也還會感到自己有不願意全盤回憶的躲閃。浮現在眼前的大多是些自己願意回憶的故事;而那些隱蔽起來躲閃自己目光的故事,可能更重要。因為那

    裡含著道德倫理的禁忌,含著羞恥和屈辱,含著創傷和疼痛,含著歉疚和罪惡感,就像不願觸及的傷疤一樣。

    至於童年的夜夢和晝夢,更是飄飄渺渺地躲在我們搜尋的視野之外。

    搜尋童年是困難的;然而,認識自我人格又必須進入童年。現在,我們找到了一個觸及童年回憶的方法,就是從人所共知的童話故事(與神話故事)入手。

    那些流傳廣泛的童話故事(與神話故事)是整個人類的故事,是一切兒童的夢。

    童話故事之所以深受兒童喜愛,引起他們心靈的共鳴,是因為它道出了兒童心靈的夢;童話故事之所以也被成年人喜愛,是因為即使已經成年,但其人格心理中還深刻著兒童時代的一切。

    本書對童話故事的解析試圖觸動讀者的心靈,激活童年的記憶,在似乎已被遺忘的遙遠地平線亮起一片天光,照亮童年時代曾紛紛擾擾經歷過的一切。

    當一個人將自己今天的所思所為與童年的經歷和夢想貫通在一起,就會看清楚自己從生命之初的地平線騎著怎樣的一匹馬逶迤走來的軌跡。你也便看到了自己人格形成的歷史。

    人格的形成是一個人能力、氣質、性格、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的成長過程。探究這個體系的形成過程,對於一個普通人,無疑過於浩瀚。除了真正有志於探究心理學的人,一般來說,並不需要窮盡自己人格形成過程的方方面面。對於繁忙的當今人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人格中那些自己必須有所知的最重要的方面。

    這樣,在探究人格的過程中,我們就要特別引入心理學的「情結」概念:「情結(complex)由一些被意識壓抑的意念(即無意識的思想、感情、知覺、記憶等)所組成的具有類似核心作用的複雜的心理現象。它能吸附許多經驗,使當事者的思想行為及情緒易受這種情結的影響而遵循一定的方式進行,形成固定的行為模式。情結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一個基本概念。精神分析學者以古希臘神話中伊諦普斯國王由於『命運注定,在無意中犯殺父娶母罪』的典故,把男孩們『愛母憎父』的本能叫做『伊諦普斯情結』(Oedipuscomplex)。他們還把小女孩對父親的深情專注,想把母親作為多餘的而置諸一邊,並取代她的位置的願望(即『愛父嫌母』的潛在願望)稱做『伊賴克輟情結』(Electracomplex)。他們又把人在潛意識裡時常無緣無故地有被切除性器官的恐懼稱為『閹割情結』(castrationcomplex)。弗洛伊德認為戀親情結是精神神經症的根源。情結往往是由個人情緒經驗中的一個重大傷害而產生的。這種傷害被埋進潛意識裡,會在人的意識裡固著於一個特殊的觀念形式上。這種觀念變得充滿情緒色彩,並總是影響他的思想、感覺和生活。」(《心理學大詞典》,朱智賢主編)

    關於弗洛伊德講的「伊諦普斯情結」(又譯為俄狄普斯情結)和「伊賴克輟情結」(又譯為埃勒克特拉情結),我們在本書正文中還將講到。這裡使用「情結」,既有精神分析學派的本來意思,講的是一些「被意識壓抑的意念所組成的具有類似核心作用的複雜心理現象」,同時可能比它們應用得更寬泛一些,辟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海外華人有「落葉歸根情結」,中國作家有「諾貝爾獎情結」等等。

    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發現那些對自己有著強烈支配和影響的情結,這是認識自我人格的先決條件。

    情結是一種能量,是一種動力模式,是心理運動的一個潮流,是人對外界事物應對的一個程序,是一個根深蒂固的心理存在,是一生都在左右人的神秘力量,是連綿不絕的夢境,是驅動一個人行為的動力源泉。

    明瞭自己心靈深處隱藏的主要情結,知道這些情結的由來,才能對自己人格的最重要特徵有清醒的認識。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