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的愛情 正文 寫在前面
    我的目光凝視著故都南京的一九三七年,已經有許多年頭。故都南京像一艘裝飾華麗的破船,早就淹沒在歷史的故紙堆裡。事過境遷,斗轉星移,作為故都的南京,彷彿一個年老色衰的女人,已不可能再引起人們的青睞。這座古老城市在民國年間的瞬息繁華,轟轟烈烈的大起大落,注定只能放在落滿塵埃的歷史中,讓人感歎讓人回味。南京是逝去的中華民國的一塊活化石,人們留念的,只能是那些已經成為往事的標本。南京的魅力只是那些孕蓄著巨大歷史能量的古舊地理名稱,譬如"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中的台城,譬如"王謝堂前雙飛燕,飛落尋常百姓家"的"烏衣巷"。南京似乎只有在懷舊中才有意義,在感傷中才覺得可愛。六十一年前,有位叫做葉楚傖的國民黨元老主編了《首都志》,浩浩蕩蕩的兩大本,五十多萬字,那是一套狠狠渲染南京的書。葉楚倫在談到編輯思想時,曾直截了當地說過:

    黨國建都金陵,眴將七稔,未有專志,誦述沿革及建設之懿,中外人士諏訪所及,僅以舊肆故書應之,非所以掞張首善之義也。

    葉楚傖的想法很簡單,作為國民政府文官處的文官長和立法院的副院長,他和別的開國功臣一樣,極想把南京建設成為一座繁榮昌盛的現代化都市,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溫故然後知新,讓大家知道歷史上的南京,有助於如何重新設計新形象的南京。出版《首都志》前後是民國的盛世,南京本世紀中城市建設的黃金時代,而一九三七年恰巧是這個時代的巔峰和尾聲。國民政府於一九二七年四月在南京正式定都,四年以後出版的《中學教育指導》這本教科書上,"革命紀念"一欄明確地寫著,學校中凡遇革命紀念日,應舉行紀念儀式及演講,使知紀念事實和宣傳要點。有關"國民政府建都南京紀念日"的文字如下:

    A史略:南京為總理指定之首都。辛亥革命,總理被舉為大總統,中央政府即設於此。十五年本黨誓師北伐,克復武漢,革命政府即由粵移漢。至十六年四月,遵總理遺願,建都南京。

    B儀式:全國各黨政軍警機關各團體各學校一律懸黨國旗誌慶,各地高級黨部召集各機關各團體學校代表舉行紀念典禮,不放假。

    C宣傳要點:

    (子)國民政府成立之經過。

    (丑)南京在中國地理上歷史上及文化上之地位。

    (寅)國都之建設與中國之將來.

    國民政府正式定都南京,給了南京這座古城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是當初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好機會源於已故總理孫中山的在天之靈。早在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後第二年的四月一日,也就是在袁世凱的壓迫下辭去臨時大總統的第二天,孫中山在紫金山一帶打獵,觸景生情,第一次流露出希望自己死後能葬身此地的念頭。到了一九二五年,孫中山在北京一病不起,他更堅定地表示自己死後要葬在南京。孫中山為何如此鍾情南京這塊風水寶地,曾有過種種猜測和演義,然而孫中山的遺願,畢竟得到了已經完成統一大計的國民黨的忠實執行。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的奉安大典,成了當時南京最熱鬧的大事。為了將孫中山的棺木從下關火車站,穿過擁擠嘈雜的城區,隆重莊嚴地運往中山陵墓,市政當局果斷地抓住了這次徹底改造城市交通的機遇。成片的舊房子被拆去了,長長的為迎櫬專門設計的中山大道,工程浩大氣派非凡,完全改變了古城的面貌。南京頓時有了大都市的威勢。幾十年過去了,中山大道仍然是南京最重要的街道。

    到了一九三七年,南京作為中華民國的首都已整整十年。這十年,國民政府勵精圖治,力圖擺脫歷史遺留給中國人種種壞毛病。對於六朝古都的南京來說,這十年的變化之大,可謂進展神速成果輝煌。南京成了地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七七事變"以後,白崇禧將軍從廣西趕赴首都南京,協助蔣委員長指揮對日作戰。他下了飛機,在南京市內兜了一圈,對新聞界說,他感受最深的就是首都這些年的巨大變化。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中國青年黨老資格的領導人左舜生,他是一個好抬槓的人,一直保持著對國民黨的批評姿態,但是當他離開南京幾年以後重新回到這座城市,不得不承認首都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下發生的迅速變化和改進,給了他良好的印象。國民政府顯然做過一些努力,這些努力確實也有不容易的一面。

    十年間,內戰不斷,北伐雖然成功了,參加北伐的各集團勢力像玩遊戲一樣地捉對廝殺,所有握有重兵的新軍閥們都試圖向蔣介石的權力挑戰,共產黨從北伐初期的盟友變成死敵,剿共和反圍剿成為互為因果的矛盾。更讓人不得安寧的是外患日急,九一八事變失去了東北四省,一二八淞滬抗戰以失敗告終,日軍向華北蠶食,在中國的領土上沒完沒了堂而皇之地舉行軍事演習,各地租界的日本浪人包括亡了自己祖國的韓國浪人動輒尋釁惹事。一九三七年的南京,彷彿一艘在風雨中飄蕩的已經漏水的戰艦,它嘗試著駛向繁榮富強的現代化,然而充其量只能是在歷史的大海中顛簸起伏,最後可悲地葬身海底。

    我注視著一九三七年的南京的時候,一種極其複雜的心情油然而起。我沒有再現當年繁華的奢望,而且所謂民國盛世的一九三七年,本身就有許多虛幻的地方。一九三七年只是過眼煙雲。我的目光在這個過去的特定年代裡徘徊,作為小說家,我看不太清楚那種被歷史學家稱為歷史的歷史。我看到的只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片斷,一些大時代中的傷感的沒出息的小故事。一九三七的南京人還不可能預料到即將發生的歷史悲劇,他們活在那個時代裡,並不知道後來會怎麼樣。對於南京這座城市來說,一九三七年最大的事情是日本人來了,真的殺進來了,人們喋喋不休的話題,是發生在年底的南京大屠殺。相對於這樣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其他的事情都是微不足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