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過去,只見公路邊,兩旁的田埂上,遠遠近近的村寨里外,男子都穿著長袍和尖頭釘鞋,女子更是清一色的古裝。
日常的穿著打扮,顯然和我們不一樣。
貴州是個多民族的省份,我認定他們是少數民族無疑。只是,他們肯定不是我已見過的苗族、侗族、布依族。
他們屬於哪個民族呢?
迎面就時有擔著空水桶去井邊挑水的姑娘和婦女,我不由頗有興味地暗自對她們細細地觀察著。她們身穿天藍色的左衽布大袖長袍,領子和袍袖的邊沿鑲著紅艷艷的花邊。同行的知青不由笑著調侃道,你們看,「文化大革命」盛行的紅色,都傳到少數民族的服飾上來了。
但是行不多久,我就發現,紅色的花邊只不過是她們選擇的眾多花色中的一種花色而已,在一路我們遇見的婦女身上,除了紅色花邊,各種彩色的花邊都能見到。她們的腰間還繫著真絲的黑色寬帶,綴有烏黑發亮的絲羅帶。
一路走著的貴州人告訴我們,識別迎面而來的女子已婚和未婚,只要瞅髮式就行了。未婚姑娘往往是長辮過膝,不挽髻。已婚的就要挽髻,插著銀製或是玉製的十字。還包有頭帕,老年婦女包黑色帕子,中年婦女往往包的是白帕。
邊行邊看,我還有兩個發現,一是我們眼前看到在幹活的,無論是去水井邊挑水的,還是在遠近田土裡幹活的,基本上清一色都是女子,幾乎沒見男人在像模像樣地幹活。二是這些人的說話口音,和我們逐漸熟悉起來的貴州話不一樣,聽她們遠遠地和人揮手打招呼、尤其是拖長了聲氣吆喊的嗓音,很像是北方某地的方言。
正是這兩點和我插隊的砂鍋寨農民迥然不同的地方,使我產生了疑惑,我不由得問一路同行的貴州老鄉,這是哪個少數民族。
貴州老鄉說:「他們呀,是京族。」
於是我就記住了他們是京族的說法。走過離公路邊較近的村寨,我還細細地打量著「京」族人的生活環境。和卡車開過的平壩相似,「京」族的寨子往往都建在挨著山坡腳的平順地勢。青山綠水,綠蔭掩映著青磚的瓦房,縷縷炊煙飄散中,那水色、那情調,恰似我熟悉的江南水鄉風光。比起我插隊的寨子來,明顯地要強一些。
回到砂鍋寨,我翻開從上海帶到鄉下的新華字典,進一步的疑惑產生了。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中,是有京族,但是字典上寫得明明白白,這京族在廣西防城縣的三座小島上,一共只有五千多人口。以後又查書籍,我發現廣西京族不是我見到的「京」族,不但服飾不一樣,就連生活習俗也大不相同,那麼,貴州安順附近的所謂「京」族,究竟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