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朋友說,今年坊間流傳以「泡桃花湯」招桃花。
聽後覺得好笑。
一般而言,「泡湯」指事情不如意,凶終隙末,一場空——本意招引桃花,誰知泡了湯,你說是否勞而無功?
「湯」原日文。台式用語,在溫泉或家中一缸熱水中浸泡的spa,戲稱「泡湯」。
「泡桃花湯」,像「泡玫瑰湯」一樣,把花瓣灑了一缸,人浸泡其中,製造浪漫,吸收桃花嬌艷靈氣,也是祈福許願,希望桃花運旺盛,人緣好,異性趨之若鶩,纏繞不去。桃花雖分正邪,無人嫌少,只恐沒有,或是負數。
不過以桃花泡浴不止於求緣,事實上真有養顏美容功效。追溯中國宮廷秘方,這是唐代太平公主的mask。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寵信的女兒,她沉敏多權略,《新唐書》謂,生得「方額廣頤」(今日的「包包面」嗎?唐代婦人以豐腴形象為貴氣)。身為公主,洗面敷面的藥當然是珍奇秘方。中國自古有以桃花、李花、杏花、梨花……等美容益膚的傳說,尤其是盛放在春天的桃花,粉紅艷麗,悅目芳香。她以三月三日這一天收采新鮮桃花陰乾(一定要三月三日嗎?看來只是「形式化」),研為細末,於七月七日(又是煞有介事的日子)取烏雞鮮血適量,二者調和均勻,以此塗擦臉面及身,待干後溫水洗淨,不但滋潤皮膚,還可去斑、光澤、治療膚疾,促進新陳代謝……駐顏有術,如少女般嬌媚。桃花研成細末,還可於飯前服幾勺,一天三次,功效是「細腰」,即減肥纖體。難怪清慈禧太后也愛用——不過她老人家好像什麼秘方也不放過,這固執的老太婆平日有何重要大事好做?若再多花一點時間去養顏,少管朝政,清朝不會亡得那麼快吧。
由於桃花總同女人一張俏臉相提並論,所以「人面桃花」相映紅是必然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格外情景相融,屬「專利權」。有一種梅花,宮粉型品種,花正麵粉紫色,反面色略深的粉紅,花繁密,宛若桃花——即使它是梅,卻給改了個「人面桃花」的名兒。也許梅亦不悅,何以無端攀附?心有不甘。
北方的桃花同南方不同。南方氣候溫暖潮濕,桃花在歲暮新春開花,賀歲應節好綵頭。今年的「桃花王」十多廿呎高,訂價六萬八千元,真貴,但再貴,也有富人預訂。而且香港農場種植技術優勝,能把開花時間調控在年初一,所以年花中以桃花一枝獨秀。
但這一陣,放在垃圾站的是一株株桃花的殘骸待人收拾。
年過了,正月十五元宵過了,情人節過了,桃花應開已開,應謝漸謝,應行桃花運的若仍未有徵兆,未有落,不要緊,有心不怕遲,北上再覓桃花。
三月底至四月中,全國桃花盛開,上海、蘇州、杭州、桂林、成都、廣州、北京、廬山、天台山、龍泉、重慶……甚至西藏,都有「桃花節」,桃花滿林,轟轟烈烈,鮮妍燦爛,一發不可收拾,另有一番風景。南方的桃園絕對比不上。
每人一生之中,起碼一次,到古鎮或園林或桃山,恣意賞花,才驚萬紫千紅爭妍鬥麗之恐怖,十數日間,又悟花開花謝枝殘葉落之惆悵,悲欣交集,又過了一年花季。
「桃花節」舉行之處,食肆亦應景以桃花入饌或作配菜伴碟,務求賞心悅目,人客吃得歡快。
我忽然想起,以前看《金瓶梅》,見過一款「桃花燒賣」,不知是否以花入饌?忙翻一下,在四十二回,寫應伯爵等人每人吃了包子,喝了湯,還零四個「桃花燒賣」——原來以其形、色得名。「燒賣」(「燒麥」)是古代的一種麵點,形態如荷包,屑豬肉、蝦、蟹、筍、蕈以為餡,蒸之熟食。而《金瓶梅》之飲食亦精緻,這面皮以桃花汁或紅汁水相調,裝三鮮餡(另加蟹黃)後,再捻出花邊,蒸熟後,上端如桃花盛開,十分漂亮,極為誘人。
至於另一款宮廷名菜,在北京「聽鸝館」吃過,曰「雪夜桃花」,亦與「花」有關了。
現實中,與雪夜關係密切的,應是嚴冬初春的梅,而不是桃。傲雪寒梅有它的風骨,冷香襲人因那是本色。桃花何以早放,等及那場晚雪?
這道菜首創於唐代高宗李治時期,永徽六年立武則天為皇后,這一年陰曆二月上旬,他得了一場病,臥床不起,武則天那時比較「安份」,霸氣未現,日夜在榻畔侍候,無半句怨言。到了三月,桃花盛開,而白雪未消,龍顏大悅,拍手稱道:
「好一個雪夜桃花!」
武則天體貼。為討男人歡心,忙吩咐御廚準備好酒好菜,為他設宴賞花。
其中一道菜,是取大蝦切成薄片,用茄汁等調料燒好,置盤中間。再把蛋清打勻後,入油鍋滑熟,繞在大蝦四周圍成雪景。高宗因紅白鮮明,滋味可口,真是一道少有的好菜,便問:
「此菜何名?」
武則天道:
「萬歲,此菜名你剛才親自賜封好了。」
她色笑迎人:
「觀賞窗外園景時,不是說了一句『好一個雪夜桃花』嗎?臣妾便命御廚製作此菜。」
他大樂。自此,每逢宮中大宴,必備此菜。
自此,男人對女人寵愛有加。
自此,不但桃花運旺盛,她的慾望、權勢、氣焰、政治生涯……亦步步高陞。武則天成為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波譎雲詭的一生過去了,她墳前只豎了個無字碑,一切待後人評說。
——誰知道,某年某月某日某一刻,只因為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