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裡松風聲 正文 三抹印象交迭而成的吳若權
    若權在我心中,其實是三個印象交迭而成的綜合體。

    媒體印象是我跟他的第一次接觸。鏡頭前的他態度斯文有禮、說話條理分明,在文藝作家中,這樣的清晰思路與明確邏輯顯得格外突出,也因此讓身居學術界,特別重視理性思考的我,留下了鮮明的記憶。

    之後有機會認識他,建立了我對他的個人印象。常在作品中剖析愛情EQ、描寫都會愛慾的若權,或許常讓人錯以為他是一個遊走於被單間的多情男子;其實他的個性單純而溫暖,在待人接物中表現的誠意、關懷與體貼,十分動人。他對母親無怨無悔的悉心照顧,尤其令人感念。我喜歡這樣有誠意、有真心的朋友,更衷心希望這個溫厚男子的執著與熱忱,能早日落實在某個可愛的女人身上。

    作家印象,則是我接觸若權的第三種經驗。在他刻畫愛情百態的雜文或小說裡,讀者見到的他是個筆鋒犀利、思緒敏銳、知無不言,令人不由自主深受吸引,而且似乎一旦深交便會欲罷不能,愈交愈精彩的「新壞男人」。更令我驚歎的是他左手、右手各寫各的獨到功力,無論小說、生活、企管或歌詞,他都能駕馭自如,自成一格,可說是左腦與右腦、理性與感性的最佳平衡。

    閱讀若權的作品,最初令我感受深刻的是他字裡行間透著的冷冽感與精準度;但仔細推敲回味後,就會發現他的文字一如其人,是外表冷酷、內心溫熱。理智客觀的思路內,蘊藏著活躍的生命靈魂;冷靜犀利的筆鋒下,灌注著持久的愛情溫度。在他建構的愛情世界裡,不會叫人浪漫得忘了理智,也不會使人理智得無法感受浪漫。若權就是這樣一個精彩、豐富的男子,他用文字表達對愛情的理想,也讓許多人隨著他的愛情語言成長、頓悟或堅強,一步步走近自己對真愛的期許與渴望。

    在他的這本小說《下雨天裡的松風聲》中,愛情在異國的風情以及科技的時尚中,呈現出更為廣闊的新世紀風貌,強大的震懾力讓人久久不能自已。新世紀該培養新的愛情功力,若權的這本小說,會是一個極佳的導引,陪讀者邁入新世紀的愛情。

    認識吳若權的方式

    其實一直不認識吳若權。但是,總會斷斷續續聽到他的消息。

    或許他是個精彩的男人吧!我猜想。

    現在有機會看到他的小說,於是我開始做看圖識字的遊戲——由看小說來認識作家的個性。

    說實在,寫小說是件很好玩的事,因為作者可以隨心所欲變幻身份,將自己最私密的心事寄托在一些虛幻的人物身上,而且不用擔心這些男男女女會出來跟你對質或反駁。

    好吧!首先我猜想吳若權應該是很愛幻想的,不,或許不該說是幻想,而是很有企劃力吧!他可以在百貨公司地下室美食賣場中看到可愛的蛋糕核桃燒,香甜的味道,用模子印出來的小巧模樣,讓他忍不住想到了這個愛情故事《蛋糕核桃燒》,男主角李宇中失去了自己的摯愛游妙,也失去生活的依賴。他沒有辦法放下過去,也使他無法打開心靈接納新的機會。在一個雨夜,一個跟游妙極為相似的女子陳子魚來到他的生命中,他用愛游妙的心情來愛子魚,但是內心終究有一點不安的感覺,尤其是陳子魚與游妙極為相似的行徑,總讓他不知道是自己被騙,還是在騙人。

    終於有一天,子魚約會遲到了,卻帶了游妙最愛的蛋糕核桃燒來道歉,李宇中大怒,一把甩掉蛋糕核桃燒,也甩開了那個模仿游妙的陳子魚。他的生命又回復了平淡,日子又沒有了陽光。一天無意間,他又到百貨公司的地下室美食街閒逛,卻看到正在販賣蛋糕核桃燒的陳子魚。陳子魚已經改頭換面,不再是游妙的影子了。李宇中這時明白了:「原來,真愛不是取代,而是存在於心中恆久的存在。」

    無論如何,看完這篇小說,對於吳若權這個男人我有一點模糊的印象了。我想就像他所說的:「愛情是開發自我潛能的絕佳方式之一。愛情,讓我們學會偽裝,也懂得還原。若想要長久擁有愛情而不任其褪色,必須在偽裝與還原之間,誠實地面對自我,並且把握每一次改變的機會。」

    我知道很多女人是利用愛情來開發潛能的,男人也能如此,難怪吳若權會深受歡迎了。有人說,兩性之中,如果你只懂得其中一性的特質,那麼你就喪失了一半的優勢。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女作家,最好先研究一下男性心理。如果你是男作家,當然不能把女人全當作小女人來看。女人是很多樣化的,至少跟男人一樣擅於變化!在吳若權的另一篇小說《下雨天裡的松風聲》,我也看到他的體貼與用心。

    這個故事是描述一段不倫之戀。年輕的女學生黃心儀愛上了有婦之夫程萬里,儘管他們用心呵護,深愛彼此,但這段不被祝福的戀愛還是很容易毀在彼此的不安情緒中。在一個異鄉的雪夜,他們分離了。黃心儀嫁到國外,卻一直戀戀不忘舊情,拜託昔日的男同學藉著在海關工作之便,幫忙她尋找舊日的戀人——原因只是要證明這個男人到底愛她,還是愛他的老婆。

    男同學好不容易巧遇程萬里,對方卻已奄奄一息,不久於人世了。這時男同學與同事之間有一段精彩的對話:

    「你找到程萬里了。」不知情的Ben十分興奮。

    「是的,但他在醫院,快要死了!」

    「這不是重點。」已婚的Ben口出驚人之語。

    「這不是重點?」我揚高疑問的聲調。

    「女人,只想知道男人還愛不愛她。死活不重要!」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哈哈大笑。顯然吳若權已經深入女人心,窺見其中的些微真面貌呢!

    寫到這裡,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樣對吳若權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了?在另一篇小說《三個夏天》,他抓住的則是現代人戀愛的真正面貌:一個人同時與好多個對象交往。其實這一點也沒有新意,古人早已用三妻四妾來應用這個理論了,不過既然是種流行,顯然吳若權也不會忽視這個主題的。

    在這個故事中,同時和兩個心愛的女人一起生活的男人,不由自主地讓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陳婕陷入他的情網。最後,三個女人先後離他而去,他卻最想念沒有跟他發生肉體關係的陳婕。在結尾時他寫著:

    「愛神,應該會眷顧悔悟的人吧!我小心翼翼地扭開瓶蓋,屏息以待地取出那張印有『天長地久』字樣的紙張,試圖認出上面的字跡,寫著……」

    老天!他沒有把故事寫完,得等著看他的續集才行。真是個聰明的男人,不是嗎?

    當愛情來來去去

    或許因為這是一個愛情太容易發生、也太容易失去的年代,我們才需要反覆閱讀愛情的故事,在虛擬中找到真實的安慰;在別人的喜怒哀樂裡,洗滌命運遺留的軌跡。

    是的,我們都在愛情裡吃過不少苦頭,在愛情裡暈眩、暈眩又活了過來。總覺得這過程很像電影裡被逼供的人犯,嚴刑拷打之後,一盆冷水潑辣辣地澆淋過來。清醒之後,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我們究竟招了沒有?

    直到看了吳若權的小說,才知道,在愛情裡,我們洩露的秘密終究不能算太多。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似乎只停留在採花取蜜的喜悅或者利害得失的計較之中,實在是一種太過表面的追逐。大部分的我們並沒有能力真正在一樁又一樁愛情裡,參透生命、破繭而生。情緒困陷在情愛的繁華與荒蕪、身體的熱鬧與剝落,無論如何的心心相印,這愛情總還不到相偎取暖的火候,只是新醅初酤的程度,就別去做醍醐醇釅的想像。這世上的愛情品級很多,就看你能放進多少等待醞釀的時光。

    我喜歡餘光中的詩《迴旋曲》:「在水中央,在水中央/我是負傷的泳者,只為采一朵蓮/一朵蓮影,泅一整個夏天/仍在池上。」

    愛情,也許永遠值得一個驚歎的目光,即使只是驚鴻一瞥,到頭來,仍舊是一生的縈縈不忘。但是,千萬別讓愛情等到了蓋棺論定,你才能辨識得出它的模樣,因為,愛到那時已惘然,來不及的愛怕是更令人惆悵。

    還好,我們可以選擇閱讀愛情小說。順著吳若權(或者他想像的海洋?)泅泳而過的水跡,尋一處自己的桃花源。在那裡,愛情可以是生命裡的最純粹與最迷惘,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最簡單與最深邃。說實在的,在如今這衣食無缺的承平時代,我們若少了愛情的試煉與提攜,還真不知道要從何處商借東風撩撥人生?

    這本小說集裡的愛情故事提示著纏綿的極致,纏綿的當不只是肌膚相親,更是一種心搖神馳、一種心意摩挲、一種念茲在茲、一種此去更無千山萬里路的執著肯定。對浪漫100%的信仰支撐起一種愛情的全人格,形成吳若權小說迷人的基調:在這頻換舞伴的年代,一曲相思未了情式的戀戀不捨還是教人心嚮往之吧。說到底,愛情畢竟是一種時間的遊戲,徐徐行進、不慌不忙;如果你非常忙碌,對不起,戀愛並不適合你;愛情真的需要一種閒情逸致,以及無為而治。

    非常有意思的是,吳若權總把他的小說場景設定在日常生活的角落:捷運車站、街頭咖啡座、網絡、海邊……這樣的安排,相信不會是一種偶然,熟稔行銷的吳若權必然有過一番巧思。場景的信手可得製造了一種讀者熟悉的氛圍,讓讀者輕易就可以找到投射的可能,以便順手安置自己的感情需求。他也刻意放進必要的愛情元素,如癡心、等待、背叛、錯過、誤會、重逢等等,愛情生活平凡甚至平淡的讀者們即使找不到對號入座的機會,總也能從旁觀中得到一種替代式的滿足,並且因為小說情節與現實保持一定距離所形成的不落俗套,讓讀者繼續相信浪漫愛情確有其事,實踐的慾望總會在讀者日後的人生裡伺機而動。

    吳若權以各式新穎的媒介或者敘事手法,凸顯的卻是最最古典的情愛哲學,即使是全科幻式的《愛在下一個世紀》,所談的還是一種人類最基本的渴望:真愛——或許,正是因為人類尚未遺忘這個亙古需要,才使得所有的愛情小說有存在下去的必要與可能吧。閱讀吳若權的這本小說,讓我有一種「放心」的感覺。無論現實世界是如何以沙漠般的殘酷風乾我們對浪漫之愛的渴望與想像,我們的內在世界將有機會可以永遠晶瑩剔透,因為小說家們給了我們現實世界不一定給得起的純真、潔淨與泉湧的希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