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這一生 正文 第26節 一場空前激烈的爭奪戰
    從熊式輝、杜聿明到陳誠、衛立煌,林羅聯手打敗了蔣介石麾下的所有名將。白山黑水,成為國民黨軍事家的滑鐵盧。

    毛澤東巨目如燭,判斷東北戰局的關鍵在錦州,數十份電報重複一個意思:南下,南下。

    彰武車站,林彪猶豫難決:「我們準備了一桌菜,卻來了兩桌客,怎麼吃?」羅榮桓、劉亞樓犯顏直諫。

    蔣介石親赴葫蘆島,指揮陸海空與林彪一決雌雄。塔山守軍以八個師正面阻擊十一個師,打得屍骨成山,血流成河。

    東北聯軍「以亂制亂」四字訣,打得廖耀湘十二萬機械化精銳兵團豕奔狼突。敗軍之將大罵「林羅劉」不懂戰術。林彪付之一哂:「他廖耀湘既懂戰役,又懂戰術,怎麼打敗仗!」

    林彪自受傷後,一直遠離戰場。作為軍人他更渴望聽到槍炮聲,渴望重新指揮千軍萬馬……

    1945年8月中旬,山東省黃縣兩個毫不起眼的小碼頭——龍口和欒家口突然沸騰起來。須臾之間,汽艇、帆船、漁舟和木劃子雲集碼頭。一批批行裝簡便的八路軍指戰員和地方幹部,從魯中、濱海、膠東各區湧來這裡,等候上船。

    與此同時,晉、察、冀、綏、遼、熱各省所有通往關外的陸路上,都有八路軍兼程行軍,日夜不捨。幾路大軍像幾條人龍匯聚在山海關,然後乘火車、汽車、馬車或徒步進入東北三省。

    8月,蘇聯紅軍在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統率下進入東北與日軍作戰,全殲關東軍主力六十七萬人。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八年之久的抗日戰爭獲得了輝煌的勝利,反抗異族入侵的鬥爭史上增添了新的勝利記錄。

    為了搶佔勝利果實,蔣介石一方面電令八路軍禁入關東,一方面調兵遣將,將大量精銳部隊由美軍飛機和軍艦從海上和空中趕運東北。國共雙方為爭占東北以作戰略基地展開了一場空前激烈的爭奪戰。

    中共中央軍委從8月份起,接連發佈七道命令,命令晉察冀、冀熱遼解放區的八路軍部隊向內蒙和關外進軍;命令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李運昌率部迅速向遼寧進軍;命令東北地區的呂正操、張學思、萬毅等人各率所部進軍東北城市。此外,中共中央還決定派萬毅率足夠組建一百個團的幹部先行奔赴東北開闢地方工作。在短短的十個月內,中共中央派往東北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多達二十人。他們是:

    彭真、羅榮桓、陳雲、高崗、李富春、李立三、張聞天、蔡暢、林楓、黃克誠、王首道、譚政、程子華、陳郁、雲澤(烏蘭夫)、肖勁光、萬毅、呂正操、古大存。

    中央的所有方針策略都圍繞著一個目標:實現佔領東北的勃勃雄心。

    中央經營東北的宏圖大略激盪起各地將領的勃勃雄心和一腔熱血,他們紛紛上書要求前往關外,威名遠播的許世友甚至準備開小差到東北去。當時,他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海運總指揮,經他的手,將六萬多大軍從海上運往遼西葫蘆島,而自己卻遲遲未接到出發的命令,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焦心之至,他找到即將北上的肖華,說:「現在往東北運兵,看樣子東北要打大仗,我求你讓我跟你們一起到東北去。」肖華感到好笑:「你一個大司令,怎麼能說走就走?」許世友一瞪眼睛,滿不在乎地說:「那有什麼!你隨便給個官當當,官大官小無所謂,只要有仗打就行。」肖華勸道:「你別亂彈琴了,幾萬部隊渡海,沒有你許司令,船從哪裡來?棉衣從哪裡來?」許世友粗中有細,早就作了準備:「船和棉衣都安排妥當了,沒有我,別人一樣指揮。實話告訴你,我已經給自己準備了一套黑棉衣。」肖華見他犯了倔勁,安慰道:「我也是剛接到開赴東北的命令,沒準你那套棉衣還能派上用途。」話說到這份上,許世友只好心有不甘地囑咐道:「那好,我就耐心地等吧。」誰知等到東北解放,他也沒有接到去東北的命令。

    像許世友這樣渴望到東北建功立業的將領還大有人在。林彪也是一位。

    最初中央打算讓林彪前往山東解放區。1945年8月25日,林彪一行登上了美軍一架飛機,直飛晉東南黎縣的長凝臨時機場。關於這次難忘的飛行,楊得志回憶道:

    飛機是綠色的,有兩個螺旋槳,艙門很矮。給我的印象很深的是飛機的大門關不嚴,起飛時螺旋槳還得靠人推動。機艙的小窗口底下是鐵座位。機艙板是弧形的,坐下去直不起腰,頭也抬不起來。

    在飛機上坐定後,我才看清了全部同機人員。他們是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薄一波、陳賡、肖勁光、傅秋濤、李天祐、鄧華、陳錫聯、陳再道、宋時輪、鄧克明、江華、聶鶴亭、張際春、黃華,還有林彪。

    看到在這樣一架飛機中,集結了我們黨這樣多的高級黨政領導和軍事指揮,我的心情既興奮又有些緊張。這除了說明任務的急迫,也表現了黨中央非凡的膽略。

    這次飛行是毛澤東下的一步大膽至極的險棋。這架飛機裡,日後共和國的元帥就有三位,中將以上的將領多達十四名。只要出點意外,共和國將帥就會銳減三分之一。當國民黨諜報人員呈報美機運送人員名單時,蔣介石看了大叫一聲:「哎呀!」他放走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行軍途中,毛澤東考慮再三,決定改變原定部署,派林彪遠赴東北去接替彭真的工作。

    和往常一樣,每到關鍵時刻,毛澤東就運用林彪這顆棋子,對他寄予很大的希望。毛澤東對羅瑞卿說過他的心思:「受任亂軍之際,奉命於艱難之間,只有林彪去了才可以把東北的黨、政、軍、民各方面統一起來。」

    遼沈大戰(二)

    10月中旬,林彪夫婦從陸路風塵僕僕來到瀋陽,受到彭真、陳雲等人的熱烈歡迎。他們下榻在瀋陽三經街博物館內。

    彭真向林彪介紹了東北的形勢。東北境內,我軍已集結十三萬人,分別來自山東、冀東、晉察冀、冀魯豫、太行、晉綏、太原、華中等解放區,部隊番號,武器裝備,組織形式,千差萬別。指揮機關對各部隊的戰鬥力也不摸底,長途跋涉,未經整訓,部隊思想也亂。

    更為嚴重的是,部隊缺少武器裝備,平均三個人才一支槍。駐守瀋陽的蘇軍原先答應將繳獲的日軍槍支彈藥移交我軍,但是沒有兌現。國民黨方面則在東北地區集結了七萬全部美式裝備的精銳之師,在東北「剿總」司令杜聿明的指揮下,即將向山海關發起進攻。

    黃克誠向林彪匯報了東北地區嚴峻的形勢,他指出:「部隊目前遇到『七無』,即無地方黨組織,無群眾組織,無政權,無後方,無糧食,無經費,無鞋襪衣服,因而士氣受到很大影響。」

    「滄海橫流,狂瀾既倒。」彭真用這八個字概括了當時的形勢。

    林彪經過兩年休養而豐腴的臉上,一對眼睛熠熠發光。他引用《孫子兵法》上的話,對大家說道:「『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山海關一戰勢在必打,我主要管軍事,這是最緊迫的。地方工作由你們和馬上就要趕到的羅榮桓同志負責。」

    1945年10月31日,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正式成立,林彪任總司令,彭真、羅榮桓任第一、第二政委,統轄主力部隊十萬多人。

    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它是扼制關內關外通道的咽喉,國民黨要想染指關東,就必須搶佔山海關。11月11日,杜聿明親赴前沿督陣,宣佈「連坐法」,命令五十二軍趙公武部正面突擊,命令十三軍石覺部沿石門寨至九門口方向側後包抄。而我軍扼守山海關一線的兵力卻只有萬餘人。

    11月15日,毛澤東致電東北局,建議李運昌、楊國夫兩部堅守山海關、綏中一線,節節抗擊,消耗敵人兵力,令黃克誠、梁興初兩部從冷口、界嶺口分路隱蔽至錦州、錦西、興城三角地帶,進行反攻。毛澤東設想打一場大的運動戰,他指定素有「運動戰之神」稱號的林彪或羅榮桓親赴前線指揮。東北局根據「初戰必勝」的指導思想,決定由林彪親赴山海關前線指揮作戰。

    林彪還在趕路時,杜聿明已集中五個師的兵力突破我軍防線,迫使我軍向綏口一帶撤退。19日,當林彪趕至遼西前線時,國民黨部隊已攻佔綏中,接著又攻陷興城、錦西、葫蘆島,兵鋒犀利,銳不可擋。林彪冷靜下來,22日,他致電中央和東北局,斷然提議廢止中央關於在錦州及其周圍地區與敵決戰的計劃,提出:「目前我軍應避免被敵各個擊破,應避免倉皇應戰,應準備放棄錦州及以北二三百里,讓敵拉長分散後,再選弱點突擊。」

    就在接到林彪電報的同時,東北局再次收到中央指示,要求集中瀋陽、營口主力到錦州方面協同黃克誠、梁興初兩部全力殲敵。「看來,中央關於決戰錦州的計劃沒有改變。」彭真主持召開東北局會議,討論林彪與中央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

    羅榮桓堅定地支持林彪的意見。他在發言中說:「開始我們想控制東北、獨佔東北,是從一定條件出發的。現在我一師梁興初部還在趕路,三師黃克誠部落到了敵軍後面,山海關一突破,全部控制東北的條件就不存在了。在這種情況下,避免在錦州決戰是必需的。」

    彭真也認為林彪的意見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東北局復電中央,同意林彪在前線的決斷,這樣就避免了在不利的形勢下與國民黨優勢兵力硬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