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十日的報上有兒童書局的告白,聲明有人以"新兒童書局"的名義"影戤侵害法益"云云。這件事的法律解釋,非本文所要置喙,我們要注意的就是書業中人對兒童讀物的推銷也是競爭得非常厲害。
營業競爭的結果,理應是出品改良,然而我們往往只看見影戤,只看見粗製濫造。三十年前中國的兒童讀物僅只有《無貓國》等數冊,現在除了專門出版兒童讀物有書局外,大大小小的書店都印行大批的兒童讀物,在"量"的一方面說,不為不進步,但是"質"的一方面能夠叫人滿意麼?從前僅有《大拇指》《無貓國》等等童話的時候,倒還沒有"連環圖畫小說",因此那少數的童話倒是"獨佔"的;現在兒童讀物的數量多上幾千倍,卻反不能防止"連環圖畫小說"的無孔不入,在這點上,新書業以及兒童讀物的作者應該痛自反省!
現在程度不等的兒童讀物光景也有一萬種罷,而"連環圖畫小說"至多不過百數十種,可是後者流通之廣,吸引力之大,遠非前者所能及;這種現象是可怕的。現在的兒童讀物,十之九是文藝性的;約可分為三類:一是貓哥哥狗弟弟的簡單故事,或譯或著或取中國民間故事稍加改換;讀者對象是七八歲的兒童。二是較為複雜的了,但題材大部分還是屬於第一類,偶有歷史傳說和神話。三是西洋文學名著的譯本,例如《寶島》之類。依這分類,我們就知道第一第二類雖有繁簡之別而並無本質上的差異,第三類則突然跳高,特別在文字上;如果第一二類適合於八歲乃至十歲的兒童,則第三類是適合於十四五歲的初中一二年生,因而十二三歲的兒童便簡直無書可讀。我以為這是"連環圖畫小說"風魔了高小五六年生的原因之一。
其次,上述第一二類的讀物數量雖多,而質料卻很單薄;不論是西洋故事或本國故事,同是那麼一點來源,大家採用,結果就成為內容雷同。所以即使是七八歲的孩子也感到讀物的缺乏。"抄來抄去的幾隻故事啊!」七八歲的孩子對於新書不滿意了。於是他也學他哥哥的樣,看起"連環圖畫小說"來了。
所以就初級兒童讀物而言,現在的毛病不在書少而在書的內容輾轉抄襲,缺乏新鮮的題材。這是和高級兒童讀物的毛病恰恰相反的!
話再回到那兒童書局罷。兒童書局出書不多,可是以我看來,它有一個特色:一百零一冊的《兒童科學叢書》。在文藝性兒童讀物充斥市場的現今,區區一百零一冊的《兒童科學叢書》可算是九牛一毛,如果有人學樣,也從這方面來競爭,未始不是好事;只要他肯認真請人編撰,而不是粗製濫造,影射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