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收藏·玉器篇 正文 第八講 良工巧匠 如意吉祥明代玉器
    中國進入明代以後,版圖相對比較小。元朝對中國的生產力破壞比較大,所以明初開始,朱元璋非常希望發展生產,過一種他理想中的農村生活。

    粗大明

    明朝對西域疆土的控制力很弱,最好的西域玉料的來源不是很通暢,跟前面的唐代、後面的清代完全不能比。由於它的玉料來源不暢,所以邊邊角角,過去可能不拿它做成品的玉料都被利用了,所以我們看到的明玉材料往往都不好,有綹裂、瑕疵,所以過去古玩行裡有一句話叫"粗大明",這也是明代工藝的一個典型特點。

    由於玉料的相對缺乏,人們主要追求的是數量,反而不追求質量,只要有就行了。我們過去窮也是這樣,東西吃飯都吃得多。今天吃飯不是按量取勝了,是按質取勝了。我今天吃的什麼,吃的質量高,不需要吃很多東西。那個道理都是一樣的。官方渠道諸多不便,促發了民間販玉,而且非常活躍,私人之間有很多貿易。因此,明朝出現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私人手中的玉往往比官府的還好。很多皇家的玉器反而不如民間的玉器精美。有很多私人不惜千山萬水跨過邊境去西域去販玉,能賺錢,所以私人的玉那麼老遠販過來一定要挑得很好,一定挑質量上乘的,所以私玉的質量往往高於當時的貢玉。

    萬曆皇帝的珍寶

    明朝最為精美的玉器,今天根據出土情況看,大多集中在晚期。此時社會相對富裕安定,經濟發達,皇帝、貴族和老百姓都在共享這個資源。我們都知道,十三陵的定陵是在一九五幾年,被政府批准挖掘的。它出土了大量的玉器。

    這些玉器有什麼呢?有玉帶鉤、玉碗、玉壺、玉爵、玉珮、玉帶等等,出土了很多玉器。但是,如果我們用清代的眼光上去看它的時候就覺得粗糙;我們用宋代的眼光去看,也認為它呆板。這種不夠精緻,刻板拘謹,正是明代的風尚。

    陸子岡

    明代的治玉中心,全國有四個,北京、南京、蘇州、揚州。《天工開物》記載明確:"良匠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中國歷朝歷代的工匠經常被中央政府調用。那麼,明清兩代,我們都知道,皇宮肯定是用人的第一單位。你要有了本事肯定就給你調到北京來了,清代就更甚,全國各地的良工都調到故宮紫禁城造辦處。

    《天工開物》記載得非常客觀,有很多高手雖然進了北京,但是在蘇州這個地方,很多玉器做得非常精美。

    蘇州最有名的人是誰呢?陸子岡。陸子岡的治玉在中國的治玉史上是第一大家。你玩玉器不可以不知道陸子岡。但是,不幸的是,到今天沒有一件玉器能夠公認為是陸子岡所制。我們有很多帶有子岡款的,大量的都是清代的,這是明朝人,那肯定不是陸子岡治玉。那麼,明朝風格的玉器,我們說了都比較粗糙。故宮也有,很多博物館裡也有,也有帶陸子岡名款的,但這些都沒有其它的證據來佐證它是陸子岡本人製造。陸子岡這個"岡"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山岡的"岡",一種是剛強的"剛"。

    陸子岡款有一個很有名的玉器,樣子很怪,這種杯有一個明確的名字叫"合巹杯"。過去是結婚用的,兩個杯子做成一個整體,兩人一人一杯酒,喝了就表示結為夫妻。今天結婚是一人拿一個杯,拐著胳膊肘喝,叫交杯酒。這件合巹杯上雕刻了兩個動物形象,上面是只鷹,下面是只熊。鷹與英諧音,英代表花,我們說"落英遍地",就是說這花謝了,花象徵女子。熊呢,不用說,"英雄"代表了男子。我們習以為常的"英雄"一詞,鬧了半天是指一男一女,很有意思。陸子岡用一個圖解的方式,上面是鷹,底下是熊,鷹還踩著熊的腦袋上,表示了一男一女,兩個杯貼在一起表示合巹。"巹"這個字也很有意思,特別不好認,但是你可以記住它,就是兩個人緊密地在一起。

    擦肩而過的玉簪

    傳世的陸子岡的玉器,跟歷史上記載的有所不同。《蘇州府志》記載:"陸子剛,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瓏廳巧,花莖細如毫髮"。《太倉州志》的記載也差不多:"五十年前,州人有陸子剛者,用刀雕刻遂擅絕。今所遺玉簪,價一枝值五十六金。"價錢都寫得非常清楚,一枝換56金。那麼,這兩條史料記載都明確說,他是生產玉簪。我們看到了陸子岡,今天博物館陳設的,明代的帶有"陸子岡"款的玉器往往都是擺件,而且都比較粗糙,讓你看的時候都悵然若失的感覺。

    我曾經碰見過帶有"子岡"款的玉簪,非常漂亮,問題是我當時不知道真假,覺得陸子岡不可能做這個小玩意兒。如果對中國的首飾文化有一個瞭解,很容易區分這個東西是大約什麼時代的。當時我也看見子岡這兩個款了,但是我誤認為這種東西是不真實的,是清代人的摹刻。我們看到帶有"子岡"款的玉器非常的多,所以當時就非常粗心的就放棄了。等我再看到這個史料的時候,那玉簪也就找不著了。人家早就賣掉了。所以說,書讀得不仔細不行,不下苦功不行。這時候就知道知識就是財富了。

    金玉良緣

    《金瓶梅》第三十回中,西門慶送禮。這回送的是"金壺玉盞",金的酒壺,玉的酒盞,禮很重。一般說來,小一點淺一點的杯,就叫盞。玉盞常見,今天在市場上很容易碰到。

    有一次,我碰見了一對特別好的玉盞,就勸我一個朋友買。我說:"過去講究就是金壺玉盞,金壺不容易碰,玉盞容易。你先買倆玉盞,擱家擺著,將來碰一金壺我給你配一把不就齊了嗎?"他說:"行。"就買倆玉盞擱家裡,天天看,小白盞漂亮極了。但問題是金壺不出現。2008年倒是出現了一個金壺,香港蘇富比拍賣的。這金壺多少錢呢?成交價是3600多萬元港幣,跟那玉盞沒法配,天上地下,配不到一塊兒去。這事也就算了。收藏真是要隨緣,要真想配這把壺,等於你花20萬買了一房子,花2000萬買輛車配這房子,路子不正。

    寓意吉祥

    在明代近三百年中,玉器的禮儀功能越來越衰退,與世俗走得越來越近。我前面講過,玉器最早有很多禮儀功能,我要擺那兒看,我要拜,我要祭祀。到了明代,工匠把生活中的理解,點點滴滴的都融進了這個玉器。那個時候的玉器在把玩當中,它一定要融進生活的概念,追求寓意,追求吉祥,使玉器成為百姓生活中的樂趣。儘管這個時期在中國的玉器史上,上不如商周之宏大,下不如乾隆之精美,但它依然反映了中國人的一種生活理念。下一講講清代玉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