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收藏·玉器篇 正文 第二講 維天之命 玉為祥瑞夏、商、西周玉器
    文字的證據

    我們先從"玉"字本身講起。

    甲骨文裡就有"玉"字了,但跟今天的字有一個小小的區別,就是沒有那個點,讓我們看起來就是個"王"字。小篆的字看得比較清楚,三橫等距的時候(玉),念"玉";上面兩橫挨得近,下面這橫離得遠(王),念"王"。漢代以後,"玉"字才加了一點,與"王"字有了區別,這就是"玉"字的來歷。最早的"玉"和"王",都不點點。所以,我們將"玉"作為偏旁部首的時候,也不點這個點,叫"斜玉旁"。但是,"玉"字作為偏旁部首,也有特例,就是用在字的下面,要點上點,比如"璧"、"璽"等等。

    凡是用斜玉旁的字,90%都跟玉有關。比如數字9的大寫"玖",一個斜玉旁,一個長久的久。"玖"的本意是僅次於玉的黑色美石。《詩經》裡有"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就是說:你給我一個李子,我給你一塊美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就是說:你給我一個桃子,我給你一塊美玉。"瓊瑤"兩個字都是斜玉旁,也指美玉。古人比我們仗義,是吧?給個桃就換塊玉。我們今天都是"投桃報李",你給我一個桃子,我就給你一個李子,兩者肯定是等價的。如果說你給我一個桃子,我給你一塊美玉,你再給我一個李子,我又給你一塊玉。那今天的人都上街買桃,跟人換玉去了。

    比如"珅"字,大貪官和珅的"珅",就是一種美玉的名字。再比如我們常用的一個字"理",本意是治玉,就是說製作這個玉器,所以後來衍生出來的意思就是治理。還有一個字就更有意思了:"球",足球、籃球、乒乓球。"球",也是一種美玉的名字,後來被借用了。我們古代的"球"字,實際上寫成""。最早的球不是充氣的,裡面塞的是毛團,用皮子繃起來就可以踢。如果真是用玉做的球,咱的足球隊就更瞎了,上去一踢,腳丫子全得骨折。瞭解這個偏旁部首,對我們理解玉的古意非常有好處。

    古人的誠信

    我重點講一個字:"瑞",祥瑞的"瑞"。"瑞"的本意是玉製的信物,這一點非常重要。《說文》這樣解釋"瑞"字:"以玉為信也。"就是用玉來表示誠信。從秦朝起,一直到清朝,國家的信譽是用玉來表示的,叫玉璽,就源於這個"瑞"字。國家的最高權力一定用玉璽來體現,而不用黃金或其他材質的璽,表明中華民族信守承諾。"瑞"這個字,就作為信用體制的一個確切的實物、證據,我們用它來說話。

    國家最高權力用玉璽表現,我們個人的信譽則用蓋章體現。西方人是認簽名不認章,中國人過去是認章不認簽名,這就是玉文化帶給我們的。我記得小時候領什麼東西都得帶個章,人家根本不認簽名。現在允許你簽名領東西;過去簽名領東西,根本領不走,必須要蓋一個章。

    上點兒歲數的人都經歷過那個時期,隨身帶個人名章。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種文化呢?主要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最虛的東西是什麼呢?是誠信,誰也看不到。有句老話"人心隔肚皮",你看不出來別人怎麼想。那怎麼表現自己的誠信呢?一定要有禮儀感,要蓋個章。所以歷史上有大量名章存世,尤其漢代以後,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物,能幫我們找到歷史人物的證據。

    由於人對自然界的未知,過去祈求風調雨順的時候,常會做一些禮儀來呼風喚雨。一旦真的下雨了,我們就認為上天守信用了,所以叫"祥瑞"。比如我們常說"天降祥瑞"、"瑞雪兆豐年",就是覺得自然跟人之間溝通了,能夠遵守這種信譽。後來把人與自然的這種關係,引申為人與人之間、君與臣之間的一種信任關係。

    漢字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符號,文字的複雜,表明文化的複雜。越簡單的文化,文字就越趨於簡單。我們的文字都是逐漸積累的,甲骨文上的字現存的不多,到了《康熙字典》,字數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中華民族創造了如此複雜的文字系統,表明了文化的昌盛。"玉",作為文字,實際上就是一個符號,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七孔玉刀

    玉器的童年時代有一個特徵:早熟。我國的玉器時代比西方的石器時代顯得早熟,表明我們是一個非常聰慧的民族。從夏代起,中華民族就進入了奴隸社會,階級由此產生,也就是進入了玉器的少年時代。我們說"三代玉",一般有兩個說法,一是這個時期,也就是夏商周;一是商周漢。

    奴隸社會在中華文明史中存在了兩千年。兩千年當中,玉器開始發生改變。首先是兵器增加,比如斧、戚、鉞、刀、戈,等等。

    為什麼兵器增加呢?說明社會矛盾的加劇,有階級就有衝突,有國家就有衝突。怎麼解決衝突呢?當時都是靠武力,打仗,所以兵器就變得非常重要。但是用玉做兵器,並不是用它來打仗。玉非常脆,再鋒利也不可以直接用於戰場,一砍就折了。玉兵器是作為一種禮儀性的物品,表明一種強大。就好像今天的國家儀仗隊,軍人手中持的槍都是儀仗用槍,並不用來打仗。這類象徵性的玉兵器能有多大呢?現在存世的、能夠看到的,大概有兩尺長。玉兵器不會有使用的痕跡,主要是在腥風血雨的戰爭中取得一種象徵力量,一種王權的力量。

    我曾經碰到過一個人,他說:"馬先生,我這兒有一件非常出眾的玉器,你能不能給鑒定一下?"我說:"可以啊,你帶來吧。"他就不遠萬里把這件玉器帶到中國來,到我那兒一打開,我一看,是著名的夏代七孔刀。我很清楚這件七孔刀是一個工藝品,可以收藏,可以作為一個樂趣,但它不是一個文物。刀的玉面平整,每個孔都鑽得非常等距,非常圓滑。我跟他說:"這是一個複製品,作為你心目中的禮儀式的擺放是可以的,但它不具備你心目中的那個收藏價值。"他一開始還有點兒不甘心,說:"我看這個東西挺老的,我在國外的一個古董店裡買的。"我說:"你看看歷史上的夏代七孔刀,就知道差距在哪兒了。"夏代的七孔刀是國家的國寶,在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是夏代最重要的玉器。這把玉刀上鑽有七個孔,因此稱為"七孔刀"。我們注意看,這七個孔的距離是不等的,古人不會那麼嚴格,拿尺子一個一個量著打孔,也沒那個技術。不要說在玉器上打眼,你要是沒經過訓練,想在木頭上打個眼都不容易,不能想在哪兒打就在哪兒打。有時候鑽會滑動,就會使孔與孔之間的距離不等。我說:"你這個刀,拿尺子精確地量,距離肯定都是相等的。肯定仿製的工人就是在鑽床上直接推,多少距離一個,很容易做到等距。"

    夏代是奴隸社會的第一個朝代,遺留文物相對很少。七孔玉刀,實際上對夏代玉器做了一個總結,為商代玉器奠定了一個基礎。

    商代婦好墓

    商代一共有五百多年,商代的文化,今天能夠看到的主要就是玉器文化和青銅文化。此時進入人類文明史的第二個階段,就是銅器時代,也叫青銅時代。到了商代,玉器的功能可分為祭祀、禮儀、佩飾、陳設、生產、殉葬,非常清晰,是什麼玉就有什麼功能。

    商代的絲織品非常發達,這是一般人不知道的。當時的織物不是絲就是麻,棉花進入中國是非常晚的事,而只有絲麻這樣耐腐蝕的織物才能保存下來。比如大量漢墓裡出土的絲織品,跟新的一樣,還有強度。由於絲織品的發達,才使佩玉之風興起,為什麼呢?那時候有的玉是直接綴在衣服上的,跟一般的想像不一樣。今天的人也佩玉,脖子上掛一個,手上掛一個;但當時很多玉就是直接縫在衣服上頭。

    稍微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出土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商代最重要的大墓就是婦好墓。這個墓1976年在河南安陽小屯發現,國家考古隊在那兒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挖掘,最後證明墓主人是商代第二十三代王的配偶之一,叫婦好。現在是一夫一妻制,一說配偶就是一個,那時候是之一。商王的名字按照"甲乙丙丁"算,叫武丁。怎麼確定墓主人就是婦好呢?因為大量文物上都有"婦好"兩個字,最後被專家確定。婦好不但是商王的配偶,也是個大將軍,說起來跟花木蘭差不多,女中豪傑,經常帶兵出征。今天到安陽看婦好的塑像,也是一個將軍的形象。

    婦好是個愛玉的人,在她的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其中有500多件都是佩玉,有孔,可以佩帶,而且玉的品種五花八門,所有的專家學者都沒法挨個兒去解釋,解釋不清,畢竟離我們太遙遠了。於是我們就開始推測,說婦好這個人酷愛玉,什麼都往自己這兒弄,最後一塊兒下葬。700多塊玉,完全可以撐起一個博物館,做一個非常好的展示。

    商代婦好墓裡出土了一件很奇特的玉器,它的出現,推翻了過去的一些觀點。玉器利用天然色澤來雕刻的時候,叫"俏色",或者叫"巧色"。比如有一塊白玉,上面有一塊黃,工匠把白色的地方雕成一隻仙鶴,利用黃的部分雕成仙鶴頭上的鶴頂紅,就是俏色的做法。這種做工,原來被認為是明清兩代才開始有的,由於工藝進步才出現。但婦好墓以事實打破了這種說法,它出土了一個俏色的甲魚。玉工利用玉的深色部分做了甲魚的殼,白玉部分做成甲魚的頭尾四肢。中國古人非常聰明,在大約四千年前的商代,就知道利用俏色了。

    玉人

    商代婦好墓中最重要的一件玉器,就是一個跪坐的玉人,專業術語叫"跽坐"。這是一個圓雕的玉件。我們簡單瞭解一下雕刻的基本知識:所謂圓雕,就是立體雕,雕好後前後、左右、上下,轉著圈兒都能看。還有一種叫浮雕,一般就是紋飾高出平面,看凸起的紋飾。再有一個是透雕,字面上就可以理解,一定是鏤空的。雕刻工藝大致分成這三類:圓雕、浮雕、透雕。

    關於"玉人"這個名稱,也很有意思。今天說"玉人",就是形容人漂亮,比如說:"看這個小女孩多漂亮,長得像個玉人似的。"《西廂記》裡的"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更是充滿了浪漫色彩。但《周禮·考工記》裡有記載,說王室設玉作來管理玉人。所謂"玉作",就是王室設辦了玉的作坊,專門管理製造玉的奴隸,這些奴隸就叫"玉人"。奴隸社會到了商代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社會分工,就是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因為有了這個分工,才有了這些專業作坊的出現,才有了以做工為生的人。他們以做工為生,不以種地為生,這是社會進步的標誌。

    婦好墓出土的這個玉人,有個不解的謎團。一個不明物體從玉人的左側插入後背,從側面看得很清楚,專家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只好定一個名叫"柄形器"。我們猜測有兩個可能:第一,這個玉人就是婦好的形象,身後的柄型器是一個禮儀用具,什麼用途不清楚,可能是她出席重要場合,配合禮儀形象帶的東西,有點兒像今天參加社交活動的時候別一個大胸花,但婦好那個更莊重一些。第二,這個玉人不是婦好,而是一個巫師的形象,那麼柄形器就變成了一個法器。

    後來在西周的晉侯大墓裡,也出土了一個類似的玉人,呈站姿,也有一個柄形器,但是改成龍頭了。有專家認為,這個玉人不是西周的,是商代的,就是商代的遺物在西周的墓葬裡出現。專家不是憑空而說,史書上有相關記載。《逸周書·世俘解》:"凡武王俘商,舊玉億有百萬。"什麼意思呢?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帶回很多戰利品,其中有很多玉,數目巨大。以此來看,在西周墓中出土商代玉器,不是沒有可能。

    因為商代婦好墓的玉人名氣大,所以就有大量仿製品。有個跟我關係很好的朋友,也收藏了很多玉,有一天拿了一個商代玉人給我看,我說:"你這個東西一定不真。"他問:"為什麼?"我說:"因為你這件跟婦好墓的那件太接近了,尺寸、紋飾,甚至連面目神態都一致,這在歷史上重複的概率幾乎沒有。"他不聽,說:"如果那個玉工當時做了兩個,偷偷藏起來一個呢?"他就想歪理。收藏首先不要去想一些歪道理,一定要想正道理。歷史延續的文化都是非常正的文化,你不要老做他想,尤其不要拿我們自己的想法去套古人。在古代的生產條件下,玉工做一個玉人,估計得做好幾年。他順手做一個藏起來,哪兒那麼容易啊!那幾年的時間哪兒去找?甭管這個玉人是巫師,還是婦好,當時的玉工連續做了一模一樣的兩個,又不在一個地方出土,有可能嗎?

    從商代玉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對自身的關注。在玉的童年時期,人類對其他現象關注,比如對動物、對神的關注。到了商代玉人出現,表明人類對自身的關注,使藝術上升了一個高度。由於人類對自身的這種關注,使商代玉變成了身份的象徵,這一點尤為重要。

    禮玉文化

    商代過後,就是周。周代分為西周、東周。過去說東周,一般都說成春秋戰國。我們講個簡單的知識:中國歷史年表中凡是西、東兩朝並存的,一定是西在前,東在後。比如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好記吧?

    周代統治者吸取了殷商滅亡的教訓,重新制定了一套禮儀,這就是《周禮》的出現。《周禮》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由於它的出現,後來的行為準則受到了很大的約束。我們常說講禮貌,重禮節,都講的是"禮"。有的宗教中有一種儀式叫"禮拜",哪天做呢?肯定是星期日做,對吧?星期日又叫禮拜天,就是這麼來的。請注意,禮拜天應該是每星期的第一天,不是最後一天。我們常誤認為星期日是一星期的最後一天。看一下西方日曆就知道了,西方日曆都把禮拜天排在第一列。

    古人認為玉有祥瑞辟邪之用,於是在《周禮》中規定了不同的玉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使玉器成為等級的標誌,賦予它強烈的政治色彩。對於祭祀,禮儀用玉也做了規定。《周禮》中這樣說:"以玉做六器,以禮天地四方。"天地對我們的生存都非常重要,我們生存要依賴於地,地能長出糧食;糧食怎麼長?要依賴天上下雨。"四方"是指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周禮》中這樣規定:"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古人的方位順序是天、地、東、南、西、北,中國古代的文獻記載方位都按這個順序。璧和琮已講過了,這裡稍稍解釋一下其他幾類玉。圭,長條形,上尖下方,亦有平頭的;璋,形狀如圭,兩頭帶尖,或有上端斜邊;琥,弧形,雕成虎形;璜,弧形,一般雕成龍形、魚形。這其中的璋,《詩經》裡也有描述: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過去有個傳統說法,生了男孩叫"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叫"弄瓦之喜",就是這麼來的。當然這是男尊女卑的舊觀念,很不對。

    由於古人發現玉的顏色有所不同,就有意識地利用這些顏色。用四種不同顏色的玉器祭祀四方,對後世一直產生影響。比如四方神: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南方朱雀,紅色,與赤璋相對;北方玄武,黑色,與玄璜相對;東方青龍,青色,與青圭相對;西方白虎,白色,與白琥相對。《禮記》記載:"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中華民族是一個尊南的民族,也是一個尊左的民族,凡是說南北的時候,南一定在前。比如中國最早的方位設備,就叫司南;後來西方人傳給我們指南針,箭頭方向指的是北,其實應該叫"指北針",但中國人起個名字叫"指南針"。那麼,一說左右、東西的時候,一定是左在前,也就是東在前。中國最早的地圖是南為上,今天的地圖是西方人傳給我們的,是北為上。當南為上的時候,左側就變成了東方。

    晉侯之馬

    1992年開始,國家有計劃地發掘山西曲沃縣的一批西周古墓,這就是著名的晉侯墓。西周是玉器發展史上實物比較少的一個時期,過去有學者認為,史書上的記載跟實物不符,記載可能有誤。但1992年以後,因為晉侯大墓的發現,改變了這個看法。晉侯墓地一共有多少座墓呢?19座,都是歷代晉侯及夫人的墓。出土玉器最多的一個墓,有800件。

    西周的玉器,歷史上出土比較少,能夠確認無疑屬西周的玉器更少,所以在晉侯墓沒發掘之前,很多東西都無法想像。比如晉侯墓出土了一匹圓雕的玉馬,立體的。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馬是片狀的,就是一個薄片兒,跟立體玉馬的工藝根本不能比,明顯可以看出西周時期治玉工藝的進步。西周玉馬還有一個特徵,呈靜態。

    漢代以後的馬都呈動態,像甘肅武威出土的銅奔馬,也叫馬踏飛燕,是國家旅遊的標誌,那匹馬就非常動態。馬在早期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運輸、耕地、戰爭。尤其是戰爭,國家之間發生衝突要打仗,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兵器。馬在戰爭中可以視為兵器,相當於後來戰爭中的坦克、軍艦、飛機,它是移動最快、最有力量的一種兵器,這也是馬在漫長的中華文明中,得以擁有崇高地位的一個原因。今天遺留的詞彙中有"汗馬功勞",就是這麼來的。

    以玉斂葬

    中華民族是一個酷愛厚葬的民族,尤其漢代以前,中國人也不知道怎麼想的,有點兒好東西非得給埋下去,讓今天的人想不通。但是,正因為這種厚葬的制度,使我們得以看到幾千年前的燦爛文明。

    用玉斂藏,是古代厚葬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鄭玄注《周禮》中說:"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蓋取象方明神之也。"這個說起來都比較複雜,要把各種不同的玉器放在相應的位置。因為人埋葬的時候是躺著的,不可能說把這人豎著埋下去。躺著就有前後左右上下的方位了,這種玉器的擺法也是按天地四方的祭祀方位所設定的。

    中國人用玉殮葬形成了一種文化,為什麼呢?第一,古人認為玉是緻密溫潤的,有特殊的防腐功能,能保證肉體不腐;還可以防止靈魂出殼,所以有玉塞,把人體上的窟窿都塞上。過去有記載,古人把玉磨成粉吃,覺得可以長生不老。第二,玉可以炫耀財富,尤其玉璧,有的墓葬同樣的璧出土很多,一看就是在炫耀財富。

    晉侯大墓還有一類特別重要的玉器,大批出土,每個墓裡差不多都有,就是玉覆面。所謂玉覆面,是指用玉片對應人面部的眼睛、鼻子、耳朵、嘴的位置,縫在絲綢或麻布等織物上,再蓋在死者的臉上。晉侯墓出土的玉覆面上玉片的數量不等,最多的一組有79塊,在這之前沒有發現過。用玉覆面,帶來了一種喪葬文化,延續到後來。比如遼代的人很喜歡用金屬做一個覆面蓋在臉上,也有用整玉挖出來蓋在臉上,就是從精神上要保證屍身不朽。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組佩

    西周時期,玉器的佩帶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形式,是什麼呢?就是組佩。所謂組佩,很容易理解,兩塊以上的玉組合佩帶,就叫組佩,西周組佩都是大量的玉用絲線連在一起,佩帶在身上,非常漂亮。組佩中間要用一種玉器-玉璜。有學者認為"璜"字與"衡"字音近,衡有平衡之意,而玉璜在組佩中也起平衡的功能,這個道理是講得通的。《禮記·經解》說"行步則有環珮之聲",就是說你走路的時候,玉珮之間互相碰撞,發出丁丁噹噹的聲音,很好聽。那麼,佩者就要注意自己的儀表和風範,動作稍微一大,聲音就會變得特別響,不雅。古人在重大場合上的禮儀要求比今天嚴格。今天都比較隨意,有時候很重要的場合,穿件T恤衫就去了,古人是絕對不允許的。為什麼有這種組佩出現呢?就是要你注意禮儀規範。組佩文化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組佩除了看著美,聽著也美。古人一直都在追求視覺和聽覺的美,不僅僅體現在組佩上,詩歌中也可以體現,比如杜甫的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句詩的美,就來自於聲音和顏色。"兩個黃鸝鳴翠柳"是聲音的美,"一行白鷺上青天"是顏色的美。我們對美的追求,都是潛移默化、一點一滴積累的。由於組佩的地位和價值很高,很多人就試圖找到這樣的組佩。我就碰到一個朋友,拿來給我看,說:"馬先生,我剛買了一套組佩,您給瞧瞧,看看缺什麼?"組佩嚴格說來沒有定式,沒有必須固定多少件,因人而異。我說:"你這套組佩應該不真。"他問:"為什麼呢?"我說:"因為在你送來之前,我看見別人也拿了一套,跟你這個差不多,所以你這套也不真。"稀有的東西突然批量出現,一定是有人在做,是作偽者知道組佩對於收藏者的極大誘惑。你買一塊玉,人家說這是一組裡唯一剩下的一塊了,別的都沒了,你心裡會很惋惜。但當你擁有一套組佩的時候,心裡會很滿足,當你這種滿足被別人利用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誤判。

    一般人對歷史的瞭解都不是那麼清晰,所以往早了說,就覺得容易說。一說東西是周的,就喜歡說是西周的,不說東周,為什麼?東周是戰國還是春秋,鬧不清楚。一到我這兒,我就說:"你這是"上周"的!"就是上個禮拜的,開玩笑。為什麼他說西周,我就打岔說上周呢?開玩笑可以化解一種尷尬。替人家做出這種生殺大權的鑒定,對我來說也依然痛苦,有時候只能用玩笑話來化解。

    商代的社會意識是鬼神文化,反映到玉器上,就形成了神玉文化。周代進入了政治化與制度化,禮儀上了軌道,有規矩了,於是形成了禮玉文化。由神到禮,是一個進步。當神的意志和世俗混雜的時候,我們有時分不清究竟是世俗的,還是上天賜給你的,玉就成為政治神秘化的一個物質體現。簡單地說,所有人都會拿玉器來說事兒。那麼,到了禮崩樂壞的戰國時期,玉又有怎樣的發展呢?下一講再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