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風雲 正文 第二十五講 岳飛之死
    宋金兩國戰事稍稍停息,始終不信任武將的宋高宗,就開始密謀處置武將。宋高宗不僅奪了張俊、韓世忠和岳飛的兵權,而且還要殺害他們,但是,張俊、韓世忠深知上意、所以他們倆就巧妙脫身了,而岳飛卻沒能倖免。起初岳飛以為自己辭去官職、退出朝廷就會相安無事,但是沒想到宋高宗怕岳飛謀反;秦檜嫌岳飛阻撓與金議和;而張俊嫉妒岳飛,二人早就結下私仇。此番張俊更是推波助瀾、伺機報復,要置岳飛於死地。那麼張俊依仗高宗皇帝和秦檜,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去實施殺害岳飛的陰謀呢?

    皇帝在三大將交權之後,屠刀所指,千軍膽寒。張俊、韓世忠逃過了一劫,岳飛沒有逃過。皇上要動岳飛,秦檜也要動岳飛,如果不動岳飛就沒法跟金國談和。岳飛的本事是在戰場上體現出來的,秦檜的本事是在談判桌上體現出來。有你使本事的空間,就沒我使本事的空間。打仗自然是你揚名立萬,自然是你立功露臉,談和就是我立功露臉了。這個關係很容易想明白的吧。

    我(秦檜)作為宰相,我有什麼功勞我能做宰相?大家怎麼才能夠服我?在社稷垂危的情況下,是我作為宰相挺身而出,跟金國人言和,保住半壁江山。這功勞在我,是我談出來的,保住了半壁江山。如果是岳飛打出來的,那我就看不出來啦,我的本事就看不出來了。所以,咱們說啊,秦檜在小說演義中這個人是個賣國賊。我們不談論他是不是賣國賊,秦檜賣國求榮。「賣國求榮」這個話啊,值得商榷。他賣國,他求什麼榮啊?他在宋朝已經是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他能到金國去做宰相嗎?反正兩邊都給宰相,難道他能在宋朝做皇帝嗎?或者他到金國去做皇帝嗎?都不可能。他求的這個「榮」不是說他再高到哪兒去,而是什麼呢?我的權位我一定要牢牢保住。在秦檜看來,我跟金國人談和的方法是最好的保全宋室江山的方法。

    就是前面上一講講過,你打仗打到哪兒算一站,你的底線在哪兒?沒有。我談和這個是最好的,我認為一定能夠使江山社稷得以保全,你必須聽我的,你不聽我的你誤國啊。在秦檜看來,岳飛也誤國。你非要打,不顧國力你非要打,最後咱們都拖死算。你誤國啊。所以,你既然這麼幹,我就要把你扳掉。將相之間沒法溝通,他倆和不了,沒法溝通。岳飛什麼脾氣啊?皇上還沒給兩句太難聽的,就撂臉子,就撂挑子,我不幹了。你秦檜這樣,岳飛能看在眼裡嗎?當然,秦檜他也是,這兩個人等於針尖對麥芒,秦檜認為我必須這麼幹,誰要不這麼幹,誰就是我的絆腳石。誰要是不談和,就就是絆腳石,我必須得搬開誰。岳飛是我必須得收復失地,必須主戰,誰不這麼干誰是漢奸。倆人沒法弄了。所以,現在君、相都要治岳飛。很快找到了盟友張俊,君、相、將仨人要弄岳飛,要置岳飛於死地。岳飛不死還有其他的選擇嗎?

    宋高宗怕岳飛謀反,秦檜嫌岳飛阻撓與金議和,而張俊嫉妒岳飛,兩人早就結下了私仇。此番張俊更是推波助瀾伺機報復,要置岳飛於死地。那麼,張俊倚仗高宗皇帝和秦檜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去實施殺害岳飛的陰謀呢?

    張俊就主動跟秦檜聯繫:「聽說相國您要整岳飛是吧。我有招,我有招去整岳飛,您讓我去整他成嗎?」秦檜非常高興:「那太成了。你怎麼整他呢?」「我去說動岳飛的部將王貴。我讓王貴出頭去告岳飛,告岳飛謀反。」這個罪過太大了,「謀反」這頂帽子是誰都承受不了的。怎麼去告岳飛呢?怎麼能讓王貴去告岳飛呢?王貴是相當於岳飛的副將,他相當於岳家軍的第二把手啊——御前司都統制——按現在的話講,如果岳飛要是董事長的話,王貴相當於總經理啊。岳飛的兵權交出來,岳家軍就由王貴來帶。所以,張俊就找到了王貴。

    史家記載,說,張俊找王貴是因為,第一王貴挨過岳飛的打,還差一點被岳飛給殺了,所以懷恨在心。這一點其實並不成立。王貴多年追隨岳飛,出生入死,情同兄弟,情同父子,岳飛是他的老長官、老上級、大哥,甚至父兄一樣。這一點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呢?王貴是因為部下犯了搶劫罪,所以受牽連,挨了一百軍棍。然後呢,還有一次是因為大戰在即的時候,王貴兵少,所以王貴面露怯意。岳飛當時就急了,當時就跟他翻臉,大戰在即,你身為統帥說出這種話來,喪我軍志。就要殺王貴。

    可是,這都是,你想岳飛他可能真殺王貴嗎?左膀右臂。王貴、張憲,左膀右臂,他能真殺嗎?不可能真殺啊。所以,王貴並不會因為這個事去記恨岳飛。岳飛因為一點兒小事就把岳雲擱地上打了一百棍子,三天沒起床。人家兒子都這樣,你說你部將挨打不很正常嗎?哪個部將沒挨過統帥的打?打,那是疼你你才打你呢,對不對?所以他不會拿這個當事。然後,有的史家說,因為什麼呢?因為張俊找到了一條足以置王貴於死地的,握住了王貴的這麼一個把柄。後世史家就在研究,到底這個把柄是什麼?到現在為止,沒有研究出個結果來。反正王貴出頭了,背叛了自己的老上級、老長官、老恩師,父兄一般的岳大帥。王貴一出頭,岳飛可就真的是在劫難逃了。然後,另外還找了一個對岳飛懷恨在心的部將,叫王俊,找了這麼一個人。王貴、王俊,二王聯名告岳飛,他們倆告岳飛謀反。他們倆告岳飛謀反,問題是得有人彈劾岳飛啊。誰出頭來彈劾岳飛呢?岳王墳前面那四尊鐵像的又一尊,就是萬俟契。這個人是個文官,萬俟契他出頭彈劾岳飛。

    萬俟契為什麼要彈劾岳飛?這個「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萬俟契是個典型的小人。岳飛什麼事得罪了他啊?太簡單的一件事了。岳飛當年宣撫京湖的時候,在鄂州祝捷的時候,萬俟契是當地的提刑官。他是文官,管司法的提刑官。據說,他每次去見岳飛的時候,是趕上岳飛正忙啊,也不是岳飛心情不好啊,還是怎麼著,反正每次他去見岳飛,說岳飛很看不起他,對他很輕蔑,他就懷恨在心。也許他自己這麼感覺的,我們知道尤其岳飛對文人是很禮賢下士的。這一次他可逮著機會報復你了,於是他就上表彈劾岳飛。不但他彈劾,他還找了一個爪牙,倆人一塊兒上彈章。他一上彈章,就有人告訴岳飛了,說現在有人彈劾你。岳飛一看,壞了,有人彈劾我,大勢已去。岳飛怎麼辦呢?只好是以退為進,就是安生保命,學韓世忠。所以,岳飛馬上就跟朝廷上表,辭去一切職務。甭管是樞密史,是少保,所有的虛銜實銜我都辭了。

    朝廷下旨,讓岳飛充萬壽觀使,「提舉萬壽觀」。一般宋朝的大臣退休致仕,皇上靠什麼來養你呢?就讓你去提舉一座道觀,做道觀的名譽住持。因為宋朝咱們前面講過,徽宋皇帝極其崇道,其實再往前倒,第三代真宗皇帝就崇道,所以經常有宋朝的官員是道觀的名譽住持。岳飛就幹這個,提舉萬壽觀。岳飛已經知道形勢不好。當年在削職閒住的時候,他就曾經寫過一首小詞叫做《小重山》,這首詞是這麼說的:「咋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我們看跟「怒髮衝冠,憑欄處」,完全兩種不同的心境啊。「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大英雄末路的那種感覺,很無辜啊,那種感覺。

    岳飛一腔熱血,精忠報國,忠肝義膽,天地可鑒。然而,昔日的百戰名將如今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他再也不能上陣殺敵了,只能是填詞一首聊以自慰。岳飛本以為自己辭去官職,退出朝廷就會相安無事,但是秦檜等人豈能善罷甘休?接下來他們又想出了更壞的主意來對付岳飛。

    這個時候,大網已經罩下,屠刀已經拔出,閃亮的屠刀已經出鞘了。秦檜這幫人給岳飛羅織罪名。羅織罪名,他怎麼羅織呢?三條罪名,這三條罪名,條條可以置岳飛於死地。

    第一條罪名。說岳飛在某年某月某日,可能就是朱仙鎮班師之後,懷恨在心,在軍營當中公開放話。岳飛說過這種話:國家沒救了,皇上不修德。本來能夠收復失地,直搗黃龍,結果你十二道金牌班師,國家沒救了。這話要傳到皇上耳朵裡,了得嗎?「指斥乘輿」啊,「乘輿」就皇帝的尊稱嘛。你敢直接指拆當今天子,他岳飛敢公開說:國家沒救了,皇上不修德。你不是找死,這是什麼呀?至於這話是不是岳飛說的,岳飛在什麼時候說的,無從考證。

    另外說第二件事,說岳飛還有一個足以置他於死地的第二件事。在朱仙鎮班師之後,岳飛很苦悶,置酒,跟幾個心腹喝酒,散發自己胸中的苦悶,借酒澆愁。岳飛就問張憲:「這天下的事應該怎麼辦啊?」張憲回答:「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你說岳飛跟張憲喝酒,邊上誰聽見了?誰聽見了?那他們倆的對話傳到誰的耳朵裡了?岳飛下一句又說了什麼,甭管,意味深長,是吧!「天下事怎麼辦啊?」「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你們倆什麼關係啊?上下級關係,手握重兵的武將,你想怎麼辦呢?這是第二件事。這件事擺在這兒,「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一環套一環。

    第三環,岳飛就被環死了。第三環怎麼環啊?岳飛跟張憲說:「我跟太祖爺一樣,都是32歲當節度使。」咱先不說岳飛說過這話沒說過,就算說過,很得意嘛,高了興了嘛。你看,「太祖皇帝32歲當了節度使,我也32歲當節度使」,我敬仰前賢,我崇拜太祖皇帝。我取得他今天這樣的成就,我感到很高興。可是這仨事要連起來看呢?這三句話連起來聽,毛骨悚然啊,毛骨悚然。「國家沒救了,皇上不修德。」,第一個,「國家沒救了」指著那皇上不行,他不修德。所以怎麼辦呢?「您想怎麼辦就怎麼辦」。您想怎麼辦呢?「我跟太祖爺一樣,32歲當了節度使。」所以咱們這一聽這三句話,我的天啊,那岳飛可不就在劫難逃了嗎?「我跟太祖爺一樣,32歲當節度使。」

    所以我們說很有可能岳飛這三句話都說過,我們說很有可能,依照他那種脾氣個性,他說這話不新鮮,很有可能都說過。問題是他在什麼語境下說的,他是不是這麼個順序說的?這沒關係,給你一拚一粘,這三件事就出來了——你想取而代之。這是皇上念茲在茲,他最害怕發生的事,馬上就要發生了。所以,這個岳飛的罪狀往上一呈,沒跑了。怎麼辦呢?先是拘捕岳飛的部將張憲,還有就是岳飛的養子岳雲。王貴因為已經站到那個陣營去了,沒事了,是吧。張憲跟王貴是左膀右臂,王貴站過去了,張憲沒站過去,把張憲拘捕。然後,把岳飛的養子岳雲,當時22歲,百戰名將,把他倆拘捕。拘捕他倆,岳飛並不知道啊。因為他倆在軍中,岳飛這個時候已經辭去軍職了,他倆在軍中。所以拘捕他們時候,岳飛並不知道。然後,以相府,中書省,三省的名義下發省牒,派殿前司統制楊沂中去抓捕岳飛。

    秦檜等人合夥陷害忠良。他們編造了三條罪狀,誣陷岳飛謀反,並下令抓捕岳飛。面對秦檜等人的惡意陷害,岳飛豈能坐以待斃,任人宰割。那麼岳飛會怎麼辦?而秦檜派去抓捕岳飛的楊沂中,他和岳飛又是什麼關係?他見到岳飛之後會怎麼說?岳飛會老老實實地跟他走嗎?

    宋朝的武將啊,有結拜的傳統,楊沂中跟岳飛也有八拜之交,楊沂中行十。岳飛一看楊沂中來了,楊沂中是御營司都統制,相當於禁衛軍總司令,在皇帝身邊的人,相當於我們今天的衛戍區司令,中南海警衛團,相當於這樣的人。他來幹什麼?所以,岳飛非常驚愕,他也感覺到大事不好。所以,岳飛就問:「十哥,你來幹嗎?你有什麼事你來?」楊沂中就把這個省牒拿出來給岳飛看。這個省牒的中心思想就一句話:把活的岳飛給我帶回來。秦檜就這麼一個意思,把活著的岳飛給我帶回來。說:「你別擔心。自到那兒之後,你把話說清楚,可能有點誤會,你說清楚這事就完了,都能解釋完,包括張憲、岳雲全能放出來。你跟走一趟就完了。」岳飛看了這個之後,心情十分沉重,命令家人置酒款待楊沂中,說:「十哥你等等,我回去收拾收拾。這麼遠的路,這一去誰知道多長時間啊,我在臨安又沒有家。我帶著換洗衣服。」楊沂中害怕,「這岳飛不會去上吊吧?」因為省牒上,丞相的意思是把活的岳飛給我帶回來。再一看岳飛的家人端出酒來了請楊沂中喝。楊沂中不敢喝,這酒裡給我下了藥吧,我喝了之後,他會不會就跑了啊!楊沂中端著這杯酒,猶疑不決。然後,他就問岳飛家的僕人,說:「岳少保他現在幹嗎呢?」說:「正在後面收拾。」「神色如何?面色如何?」「很正常,面色如常。」

    哦,(楊沂中)放心了。啪,這杯酒一仰脖進去了。然後,岳飛收拾完了出來,說:「十哥,我信你。你敢喝我這杯酒」,就是你不擔心裡面有毒,證明你心地磊落。

    楊沂中一腦門子汗往地上甩,我差一點話,我要不喝這杯酒,岳飛跟我翻臉了,總算我的任務可以完成了。帶著岳飛上路。岳飛上路,他要經過岳家軍的駐地。岳家軍都明白,大帥為什麼去啊。那肯定是,因為岳雲、張憲是從軍中抓走了嘛,所以都明白大帥這一去絕無好下場。所以,投宿的時候,借宿在古寺裡,借宿在人家,這楊沂中都讓人看管岳飛,但是他不敢公開跟岳飛翻臉。因為岳飛甭管是論功勞,論地位,論聲譽都遠在他之上,他沒法公開翻臉,就暗中監視。他就看到一撥一撥地岳家軍的將領到駐地來見岳飛,然後這些將領聲淚俱下跟岳飛談,談得聲淚俱下。然後,岳飛最後拍桌子把他們全給轟出去了,神色冷峻,拍桌子把他們都轟出去了。說什麼呢?岳飛他要表明自己的心跡,「皇天后土,可表此心。我不負朝廷」,你們不要跟我說這些。很有可能這些將領勸岳飛,咱不能說謀反吧,最起碼要自救。岳飛都拒絕了,「我不負朝廷」,所以我到了朝廷上,這個事全能講清楚,沒有什麼可怕的。於是,岳飛就到了杭州城。

    岳飛行事光明磊落,但求問心無愧,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岳飛決定跟楊沂中回杭州。但是,一回到杭州,不容岳飛分辯就被打入大牢,嚴加看管起來。那麼,秦檜會派什麼人來審理岳飛這個案子?而岳飛謀反的罪名又是否能夠定案呢?

    一進杭州城就給下了獄了,下到了大理寺監獄,由御史中丞何鑄主審岳飛。進入廳堂,岳飛一看四座官員。哎!我堂堂的岳侯,我堂堂少保,怎麼樞密副使跑這兒來了?你們幹嗎給我帶到監獄裡來?何鑄說:「有人告你謀反。」岳飛二話不答,衣服一脫,背上四個大字「盡忠報國」。評書演義說是「精忠報國」,可能是從「精忠岳飛」那兒演繹出來的,「盡忠報國」。而且這四個字也不是他媽刺的,在身上刺字這是技術活,他媽肯定幹不了這個。我不用說話,隨時看背上這四個字「盡忠報國」。御史中丞何鑄一看,你說這樣的人謀反,打死我,我也不能相信。讓我審他,沒法審。審了幾天也審不出什麼來。「你說王貴告我謀反,好,你讓王貴來,我跟他對質。」王貴敢來嗎?他不敢來,王貴根本就不敢來,他愧對自己的老上司。王貴不敢來。「好,那你說王俊告我,你讓王俊來。」「王俊他死了。」「王俊死了,那你有什麼證據證明我們倆謀反?」「因為王俊給張憲寫過信,這個張憲或者是給王俊寫過信,甭管誰給誰寫過信,信上有謀反之意。」岳飛說:「好啊,你把信拿出來我看看。」「信讓張憲燒了。」岳飛說:「這叫什麼?你說你有人證,你那人證死了。你說你有物證,你那物證燒了。然後你說我謀反,您讓我承認。您不覺得滑稽可笑嗎?你跟這審我,你不覺得滑稽可笑嗎?」

    何鑄自個兒都不好意思,是,這案子沒法審。本來就是冤枉人家,這案子沒法審。你看,人家頂天立地一個大丈夫,我不能幹這缺德事。

    何鑄說:「我不幹了」,找秦檜去了,「丞相您換人吧,這案子我可審不了。我不幹了。」

    然後,秦檜把實情說出來了,「上意也」。不是我要你審的,皇上要你審。你不審你這官還幹不幹了?你不審,你這御史中丞還幹不幹了?何鑄說:「我豈為區區一岳飛請命。」從這句話就看出來,何鑄並不是很看得起岳飛,「區區一岳飛」,何鑄御史中丞,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監察部門的首長,文官看不起武將,「我豈為區區一岳飛請命」,不過什麼呢,「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之心,非社稷之長計。」將來社稷有難,誰去定國安邦?秦檜一看,你榆木疙瘩腦袋怎麼勸都沒用。你不審,下去吧,官甭干了。把大奸賊萬俟契推到前台,你去審他。你跟他不是有仇嗎?他當年那麼輕慢你,現在總算有一個出口氣的機會了。所以萬俟契來審岳飛。審岳飛用遍了毒刑,拷打岳飛。岳飛一代名將,在廳堂之上他受毒刑。然後說,他挨了打吧,身體很痛苦,很疼啊。岳飛站立的姿勢就很散漫。結果岳飛剛一鬆懈一點,想喘口氣,鬆懈一點想站,馬上獄卒就喊:「岳飛插手立正!」這樣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將悚然聽命,每讀史讀到這個地方,就是人們講「讀史讀到傷心處」,歷史有讓人傷心的地方,每讀到這個地方——那樣的大將,名將,為國家立下赫赫功勳的名將,「委命下吏」。一個小小的獄卒居然敢呵斥「岳飛插手立正!」岳飛就得悚然聽命。

    所以,這麼審,審不出結果來。審不出結果來怎麼辦呢?最後宋高宗就下旨,甭管有沒有結果,甭管有沒有口供,賜死。這道旨意,史學家們認為肯定有。如果沒有宋高宗的首肯,秦檜是不敢弄死岳飛的。肯定有,但是永遠找不到了,那肯定後來就被銷毀了。所以,「風波亭上斷送忠良」。

    岳飛當時被關在了臨安的大理寺獄中,這裡是南宋最高法治機關之一,而風波亭正是獄中一座亭子的名稱,相傳一代名將岳飛就慘死在這裡。那麼,岳飛最後是怎麼死的?他在獄中的最後時光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據說,在監獄裡的時候,有的岳飛的老部下置酒去探望岳飛。岳飛是在監獄裡過的大年三十啊,所以這個老部下就去看他,不知道怎麼混進去看他,讓岳飛喝酒,喝屠蘇酒。

    岳飛看到屠蘇酒,那是淚下潸然,他想起當年什麼?「見屠蘇想起了黃龍痛飲。」岳飛平時酒量很大,因為有一次喝酒打了人了,高宗皇帝說,你別喝酒了,你以後就別喝酒了。所以岳飛立誓,什麼時候我再破這個酒戒?「收復中原,迎回二聖」,我破酒戒,否則我不開戒。現在可能就是人生的最後一杯酒了,「見屠蘇想起了黃龍痛飲。滿江紅,班師昭,歷歷前塵」。本來這杯酒應該什麼時候喝?現在在這種場合下喝,「除夕夜冷獄森森」,在這種場合下喝,所以想想這內心這種感受。岳飛在大理寺蒙冤的時候,在監獄裡假裝讓岳飛沐浴,說,岳飛沐浴之後,古人的衣服不是長、大嘛,說給岳飛脫衣服的時候,力士湧入,猛擊岳飛兩肋,打他的兩肋,然後把岳飛給害死了。

    還有的說法是賜毒酒,岳飛飲了毒酒就含恨去世,含冤去世。本來秦檜心存愧疚,大英雄被害死了,所以本來一開始說的是「岳雲、張憲流放」,高宗皇帝下旨「判斬刑」。兩員名將啊,尤其那個岳雲死的時候才22歲,那樣的地戰場上出生入死的百戰名將,判了斬刑。所以英雄殉難之後,守官、抄家。一抄岳飛的家,發現了什麼呢?「岳少保既死獄,藉其家。僅金玉犀帶數條,及鎖鎧兜鍪,面蠻銅弩,鑌刀弓劍鞍轡」,全是武器,「布絹三千餘匹,粟麥五千餘斛,錢十餘萬,書數千卷而已。」你看,那為國盡忠一輩子的人,死了之後家裡抄出點什麼東西?都是兵器,平時自己穿的鎧甲。然後,三千多匹布帛,五千多斛糧食,十餘萬錢。然後,一些薄田,也沒幾座宅子,而且全都沒收入官。你再看那幾位,包括韓世忠,岳飛也比不了啊。韓世忠一年他的地租的收成就是五萬石,岳飛可能幾千石也就是。所以,你看這樣的人長壽,這樣的人短命。大英雄去世的時候,含恨而死的時候才39歲,兒子22歲。所以,可想而知千古以來就令志士扼腕歎息啊!

    岳飛一代名將,千古英雄就這樣含恨而終。那麼,在當時有沒有人為岳飛鳴不平呢?這個人會是誰?而「莫須有」的典故又是怎麼來的?「莫須有」正確的解讀應該是什麼呢?

    史籍上記載,說岳飛在大理寺蒙冤的時候韓世忠曾經就豁出去了,韓世忠本來是事關已高高掛起,我只要能保命不惹禍就完了。韓世忠這個時候急了,豁出去了,去闖進相府見秦檜:「岳飛到底有什麼罪,你要害他。」秦檜回答:「其事莫須有。」所以,這個「莫須有」後來變成一個成語了,「其事莫須有」。對於這個「莫須有」的解讀,有人說是「可能有」。不對。

    「莫須有」是什麼意思啊?「難道沒有嗎?」應該是這個意思。也就是說,秦檜跟韓世忠用的是什麼話?反問的語氣,詰問的語氣。「你岳飛到底犯了什麼罪?」「他的罪難道沒有嗎?」

    一句話就把韓世忠給打發了。證明秦檜怎麼樣?有恃無恐。我懶得跟你廢話。不是說,韓世忠過府一闖,問秦檜,拍著桌子問秦檜:「你這麼做自毀長城,過得去嗎?」秦檜哆哆嗦嗦,囁嚅地說了一句話:「可能有吧。」不是這意思。秦檜的氣勢比韓世忠大多了,「難道沒有嗎?」這就從這句話上就可以看出來,岳飛的悲劇的癥結所在。秦檜有恃無恐啊,鐵案如山,你翻不了了。整個宋高宗一代,沒翻案,宋孝宗的時候才給岳飛翻案。岳飛死後幾十年才追封鄂王,宋朝又要北伐的時候才追封鄂王。《宋史》是元朝的人寫的,元朝人寫《宋史》的時候,寫到這一段這個元朝人大發感慨,說什麼呢?

    「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這話什麼意思呢?

    說西漢以來啊,像韓信啊、彭越啊、周博啊、灌嬰啊這樣的名將「代不乏人」,每朝每代都有。然而像岳飛這樣文武全才,仁智並施的名將「一代豈不多見」,沒有過。說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傳》之學,我們前面就說這個問題,哪個地方一塑廟,關雲長讀書都讀《春秋》,好像關王爺一輩子就會念這一本書,「四書五經」,它只是五經之一,關王爺一輩子就讀這一本書。而且你也沒見過關王爺的文章,也沒見過他的文章留下來。諸葛亮前後《出師表》不都留下來了嘛。但是,我們看岳飛,在朱仙鎮,皇上讓他班師,他有答詔,有奏折,這些奏折,今天岳飛的這些東西全都留了下來。岳飛的孫子岳珂專門編了一本集子,全都留了下來。你的東西你可以看出來,他有諸葛孔明之風。他最喜歡的就是前後《出師表》,他的手書《出師表》都留了下來。所以,他是這樣的一個忠義之人,結果不幸遇害,就像當年南北朝的時候劉宋殺檀道濟,殺大將檀道濟,也是懷疑大將謀反要殺他。檀道濟就說:你們自壞自己的萬里長城。說岳飛也是,你宋高宗自壞長城。所以,嗚呼冤哉!嗚呼冤哉!後人對他的評價是這麼高,當時出使金國的南宋的使臣叫洪皓,聽說岳飛冤獄之後,痛哭流涕,給南宋寫密信啊。把這個密信藏在蠟丸裡,馳疏奏報,惋惜地表示:「金人所畏,服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

    金軍跟岳飛叫岳大爺,「以父呼之」,伯父,你是我大爺,我怕死你了。結果一聽說他死了,大家擺酒相賀,我們這個大對手啊,我們這個對手啊,沒死在我們手裡,他也不可能死在我們手裡,結果宋朝自毀長城。岳飛這個人無論人品,無論他的戰功,無論他的學識素養,在中國古代的名將當中堪稱是數一數二。曾經有這樣的一首詩,這首詩叫《題驟馬風》,我們聽尤其最後兩句:「誓將七尺酬明聖,怒指天涯淚不收」。我七尺之軀捐報明君聖主。「怒指天涯淚不收」,結果明君聖主就這樣對待他,釀成千古冤獄。岳飛一死,宋朝跟金國的和議就要達成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