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的時候,學中文的張萌萌羨慕壞了那幫寫字樓的小白領們。在她看來,白領都跟青春偶像劇裡演的那樣,沒事兒喝杯咖啡、滿世界風花雪月、一有不順心的事兒就出國旅行去了。尤其是一些韓劇,以及港台片裡的女記者、女編輯,總是出現在各種豪華場所,衣著精緻舉止文雅,周旋於各位豪門貴胄身邊。
畢業後,萌萌倒真成了白領——京城一家知名都市報的時政部記者,工作的地點在黃金地段的一幢寫字樓裡。報紙號稱「專為都市中二十歲至四十歲、高學歷、年薪十萬以上、講究精緻生活的精英而辦!」大凡媒體一想表現自己有檔次,就喜歡拉上這幫人,好像這樣自己就真成精英了。
初入職場的激情過了以後,萌萌這才發現,什麼白領兒呀?自己整個兒就是個奔奔族。這是近年迅速躥紅的一個網絡詞彙,即1975年—1985年之間出生的人,被稱作是當前中國「壓力最大」,同時也是「當前社會最具活力的青春力量」。
萌萌覺得自己是奔奔族,除了她就出生在這段時期以外,還因為她是真的「奔奔」。作為記者,每天奔波於大街小巷之中,只在晚上才趕回到寫字樓裡趕稿子。別說衣著精緻了,連高跟鞋都不敢穿,工作起來沒日沒夜加班加點。更別說一有不順心的事兒就出國旅行,進了報社七年,萌萌沒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站在報社裡放眼望去,編輯記者們大多二十來歲,最大的也就三十出頭兒,可一個個掛著倆大黑眼圈子、焦黃著小臉,都是熬夜熬的,幹這行,作息永遠沒法正常。萌萌有時會暗笑,報紙號稱給「講究精緻生活的精英」而辦,其實辦報的這幫人早忘了精緻生活是什麼了。
當然,在高壓生活中,萌萌這樣的小白領們還是要努力「模擬」一下想像中的精緻生活,比如略施粉黛,遮住黑眼圈和小黃臉兒,翻出一直壓箱底的細高跟鞋,把自己打扮得像韓劇裡的小家碧玉或者大家閨秀,坐在西餐廳,或者星巴克等咖啡館,聽著輕柔的音樂悠閒地聊天或者只是發呆,說「模擬」,那是因為真的只是表面悠閒,心裡並非真悠閒,還在擔心隨時會被單位的電話找回去,或者突然被老闆叫囂一頓。
當然,僅僅這種「模擬」,也只是在婚前才幹的事兒,婚後,萌萌發現生活更像是上緊了弦的鬧鐘,或者是踩足了油門的車,自己則是一隻沒頭的蒼蠅,嗡嗡嗡的滿處瞎飛,工作、掙錢供房子供車、處理和公婆的關係、以及自己父母與公婆的關係——各種壓力輪番上陣,疲於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