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語言密碼 正文 第九章 個人空間和領域
    “真抱歉打擾您……可是,您坐在我的座位上了”

    無數的書本和文章都探討過動物對領地的重視。不管是大牲畜、鳥、魚、還是猴子、猩猩,他們都會以各種方式標識自己的地盤,並且防備同類入侵。但是直到近些年,我們才發現人類也有著類似的行為習慣。如果你能了解人類對個人空間的那種微妙感覺,你就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且在跟別人進行面對面的交往時,你也能更准確地預判他們的反應。在研究人類的“領地占有欲”方面,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Hall)無疑是一位先驅者。他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創造性地將這一學科命名為“空間關系學”(proxemics)。這一學科名稱是在“接近”(proximity)一詞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霍爾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讓我們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了耳目一新的認識。

    每個國家的領土都有著明確的國土分界線,有些邊境區域還會安排武裝鎮守。而在各個國家內部又會劃分成若干更小的領地,形成各個州、郡。在州、郡裡面還有范圍更小的城鎮,城鎮裡面又分成若干個區。每個區由很多條街道組成,而對於居住在這些街道的人們來說,那塊小小的居住區就是他們的領地禁區。在電影院裡,我們常常為了爭奪座椅扶手,而對身旁的陌生人展開無聲的對抗。同樣,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園懷有一種無形的忠誠,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他甚至不惜浴血奮戰。

    人們常常把專屬於自己的區域或者空間視為自己的領地,仿佛這塊領地就是他身體的延伸。在每個人的周圍都會存在著這樣的領地,比如用籬笆圍起來的住宅、私家轎車的內部、自己的專屬臥房和椅子,甚至就如霍爾博士所發現的那樣,身體周圍看不見摸不著的那一圈空氣。

    在這一章中我們主要探討的就是這種無形的個人空間,你將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了解到當個人空間被入侵時人們會有怎樣的反應,以及在某些場合跟他人保持一臂之距的重要性。

    個人空間

    大部分動物都會將自己身體周圍一定的區域視為自己的私有領地,至於這塊領地范圍的大小則主要取決於動物生長環境的擁擠程度,以及當地動物分布的密集程度。所以,私有領地的大小是由當地的整體環境決定的。在廣袤的非洲大地生長的獅子,它的私有領地大約包括半徑50公裡以內的范圍,甚至還要更大,依據區域內獅子分部的密度而定。獅子會通過在領地邊界大小便的方式標注自己的地盤。但是,如果是在類似於動物園這種地方,和其他獅子一起封閉喂養的獅子,他們所需要的私有空間可能只有幾平米大小,這是出於居住的擁擠程度而做出的無奈的選擇。

    個人空間,就像我們隨身攜帶的大氣泡

    像大多數動物一樣,人類也有自己專屬的個人空間,它仿佛是一個便攜式的大氣泡,無形地環繞著人們的身體。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這個“氣泡”以內的空間就是我們的個人空間。像大多數動物一樣,人類也有自己專屬的個人空間,它仿佛是一個便攜式的大氣泡,無形地環繞著人們的身體。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這個“氣泡”以內的空間就是我們的個人空間。像動物的領地一樣,人類個人空間的大小也要取決於生長環境當中的人口密度。這也就意味著,個人空間的大小還與文化背景有關。在有些國家的文化背景下,例如日本,人們已經對擁擠的環境習以為常;但是很多其他國家的人就更偏愛開闊的個人空間,希望其他人能夠跟自己保持適當的距離。

    研究顯示,跟大部分社交區域相比,監獄裡的人們似乎對個人空間的需求更為強烈,所以在面對朝自己走過來的人時,犯人們總是會變得具有攻擊性。如果把犯人單獨關押,犯人的情緒就能夠得到平復。在19世紀90年代,航空公司因為折扣機票而收入銳減,為了改善盈利狀況,公司增加了飛機上的座位,旅客們之間的距離隨之變得比以前擁擠,結果導致旅客之間的沖突時有發生。

    個人空間的間距

    現在我們就要開始探討這個“大氣泡”的半徑了。在這本書中,我們將主要以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產階級作為研究對象,比如在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以及北美、北歐,或者是生活在比較“西化”的新加坡、關島和冰島等地區的人們。各位讀者所在的國家可能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人們對個人空間的需求會和本書中所探討的人群有所差別。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所提供的研究成果還是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參照物。當我們還是12歲的孩子時,對個人空間的需求就已經成型,而且這種需求能夠鮮明地分為四種模式。在不同的個人空間裡,我們會需要不同間距的“氣泡”。

    1.私密空間

    私密空間的半徑大小為15厘米至45厘米。在所有不同模式的個人空間中,私密空間的間距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人們對於這個空間有著格外強烈的防護心理,就像對待自己的私有財產一樣。在所有不同模式的個人空間中,私密空間的間距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人們對於這個空間有著格外強烈的防護心理,就像對待自己的私有財產一樣。只有在感情上與我們特別親近的人或者動物才會被允許進入這個空間,比如戀人、父母、配偶、孩子、密友、親戚和寵物等。在這個空間裡,還有更為私密的一個區域,那就是與我們的身體間距小於15厘米的區域。一般來說,只有在進行私密的身體接觸時,我們才會允許他人進入這個區域。我們也可以將這個區域稱為特別私密空間。

    2.私人空間

    私人空間的半徑大小為046米至12米。我們在雞尾酒會、公司聚餐以及其他友好的社交場合,通常會與他人保持這樣的距離。

    3.社交空間

    社交空間的半徑大小為122米至36米。在跟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時,我們會跟他們保持這樣的距離,例如初次見面的人、上門維修的水管工或木匠、郵遞員、街邊便利店的店主、新來的同事等。

    4.公共空間

    公共空間的半徑大小為36米以上。當我們在一大群人面前發言時,我們往往會選擇這個區域,因為大於36米的間距會讓我們感覺比較舒服。

    個人空間在四種地帶模式下的不同間距

    上述所有間距如果在女人和女人打交道時,可能會縮小;反之,如果是男人和男人打交道,間距則可能會擴大。

    個人空間間距的應用

    別人一般會在兩種情況下進入我們的私密空間(距離身體15厘米~45厘米的范圍):其一,入侵者是一個關系密切的親戚或者朋友,也可能是愛撫我們的情侶;其二,入侵者懷有敵意,甚至准備對我們進行攻擊。就像我們前面所說過的那樣,人們只能容忍陌生人進入自己的私人空間和社交空間。所以,一個闖入私密空間的陌生人會讓我們的身體立刻產生生理反應。我們會心跳加快,大量的腎上腺素會注入血管,血流把腎上腺素傳送到大腦和肌肉,於是,我們的身體就做好了隨時出擊或者逃跑的准備。

    這就是說,如果你跟一個初次見面的人勾肩搭背,即使你表現得非常友好和善,對方也會覺得十分反感。盡管他們可能滿面笑容,似乎相當喜歡你,但你得知道,這僅僅只是因為他們不想得罪你。

    跟男人相比,女人和女人之間保持的身體間距更近一些,而且更喜歡面對面相視交談,彼此的身體接觸也更多。

    如果你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就一定要遵守“保持身體間距”這一黃金法則。如果你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就一定要遵守“保持身體間距”這一黃金法則。只有在和別人的關系更加親密的時候,別人才會願意讓我們進一步靠近他。比如,一個新上崗的員工在剛開始跟同事打交道時,可能會覺得其他人都對他很冷淡,但這只是因為大家都還跟他不熟,所以只會讓他進入社交空間。隨著大家彼此之間的了解逐步加深,身體之間的間距就會逐漸縮短。最後,其他同事會願意讓這位新員工進入他們的私人空間,如果相交甚篤,甚至可以進入私密空間。

    誰在靠近誰

    當兩個人互相擁抱時,他們的胯部所保持的距離會暴露出他們之間真正的親密程度。情侶們在靠近對方的私密空間時,會緊貼彼此的身體。但是在平安夜和陌生人擁吻時,你會發現,不管是你密友的配偶,還是和藹年邁的薩麗姨媽,他們在親吻你的時候,骨盆部位都會和你保持15厘米以上的距離。

    個人空間的間距也存在特例,那就是建立在社會地位基礎之上的個人空間。比如,一個公司的總裁在周末時可能會和下屬一起外出垂釣,當他們在郊外盡享休閒時光時,可能會進入彼此的私人空間甚至是私密空間。但是工作日回到公司以後,這位總裁就會和垂釣的伙伴保持公共空間的距離,就像對待其他員工一樣,因為他需要用這種方式維持不成文的社會地位規范。

    我們為什麼討厭乘電梯

    在擁擠的音樂會、電影院,或者火車、汽車裡,個人的私密空間不可避免地要被他人入侵,人們在這個時候的反應可謂五花八門。下面我們就將列出人們在擁擠環境中的反應,這可能發生在滿載乘客的電梯裡,也可能發生在三明治店前排著長龍的隊伍裡,或者發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我們所列出的這些反應,可以被視為不成文的法則,因為它在大部分國家的文化背景裡都是通用的。

    以下是乘坐電梯時的通行法則:

    1.不跟任何人說話,包括自己認識的人。

    2.總是避免和別人的目光相接觸。

    3.保持一本正經的表情,臉上不洩露任何情緒。

    4.如果手上拿著一本書或者一份報紙,就假裝看得全神貫注。

    5.在人數眾多的擁擠人群裡,身體保持一動不動。

    6.一直盯著電梯層數的變化。

    只要人們企圖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他們就會帶上一副毫無表情的面具,不讓別人窺探自己的內心。這些行為是一種“偽裝”,而且經常在各種場合發生。只要人們企圖掩飾自己的真實情緒,他們就會帶上一副毫無表情的面具,不讓別人窺探自己的內心。

    常常有人說,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公共交通工具裡,上班族的臉上寫滿了“痛苦”、“不快”和“沮喪”。這些標簽都是用來形容上班族面無表情的臉。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對這些表情產生了誤讀。我們真正看到的是人們的集體偽裝。正如上述法則所言,在擁擠的公共場合,當私密空間不可避免地被他人入侵時,人們的反應通常是帶上毫無表情的面具。

    地鐵裡的乘客們並非情緒低落,他們只是在掩飾自己的真情實感。

    下次自己一個人去擁擠的電影院看電影時,你不妨仔細體會自己的反應。當你的座位周圍充斥著陌生人的臉龐,好好感受一下自己是怎樣遵從了上述不成文的法則,就像一個被預設好程序的機器人一般,在擁擠的公共環境裡帶上了自己偽裝的面具。而當你和身邊的陌生人無聲地爭奪座椅扶手時,想必你一定會理解那些獨自看電影的人為什麼總是要等到燈光熄滅電影開場時才落座。其實,不管是在擁擠的電梯、電影院還是公交車裡,當別人無意中入侵我們的個人空間時,我們都可以把他們當做是透明的——也就是說,只要我們不在意、不關心這些人的存在,我們的身體就不會進入緊張的防御狀態。不管是在擁擠的電梯、電影院還是公交車裡,當別人無意中入侵我們的個人空間時,我們都可以把他們當做是透明的——也就是說,只要我們不在意、不關心這些人的存在,我們的身體就不會進入緊張的防御狀態。

    為什麼示威人群會暴怒

    當一群暴民或者某個團體為了某種目的舉行示威游行時,聚眾游行和分散行動的表現會相當不同,而這種明顯的差異正是和個人空間有關。隨著示威人群的密度越來越大,每個游行者的個人空間就會被擠壓得越來越小,於是他們彼此之間都會感受到敵意。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當游行的規模擴大時,游行者的情緒就會變得暴怒急躁,沖突也陷入一觸即發的境地。這個時候,如果警察設法將人群驅散開,游行者就會重新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情緒也就會隨之冷靜下來。

    直到近些年,政府和城鎮規劃人員才意識到犧牲居民個人空間的高密度居住項目可能造成的後果。人們曾經在詹姆斯島上以鹿群作為研究素材,分析高密度的居住環境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這個島位於美國馬裡蘭州,離切薩皮克海灣大約兩公裡。隨著鹿群密度的增加,島上的鹿成批死亡,盡管島上食物充足,有威脅的肉食動物很少出沒,瘟疫、感染之類的情況也沒有發生。早些年以老鼠和兔子作為研究素材時,人們也曾經得到過類似的研究結果。而進一步的深入調查顯示,鹿的死因在於腎上腺過於活躍。正是由於居住密度的提高,鹿的私有空間不斷減少,從而讓鹿產生越來越大的壓力,才會導致腎上腺的非正常活躍。腎上腺在動物的生長、繁殖和免疫力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不是因為饑餓、感染或者肉食動物的攻擊,而是因為腎上腺過於活躍而導致鹿群大批死亡也就不難理解了。這個研究結果同樣可以解釋為什麼居住密度最高的地區,犯罪和暴力事件的發生率也最高。

    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是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渴望之一。正是這種渴望讓我們獲得了我們所需要的個人空間。

    審訊員在審問罪犯時,常常采用入侵個人空間的技巧來摧垮犯人的抵抗心理。他們讓犯人坐在硬邦邦且沒有扶手的椅子上,讓他身處空蕩蕩的房間中央,並不斷地接近他的私密空間甚至是特別私密空間,直到他肯老老實實回答問題為止。通常情況下,犯人們都會難以忍受私密空間被人侵犯的折磨,很快就會放棄抵抗。

    保持距離的禮節

    當一個人在陌生人群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空間時,比如尋找電影院或者會議桌旁的座位、健身俱樂部裡的毛巾掛鉤之類,他的行動是有規律可循的。他一般都會先往比較寬敞的區域看,然後選擇正中間的那個位置作為自己的空間。具體而言,如果是在電影院,他會在坐得離自己最近的一位觀眾與排尾之間的區域尋找位置,最後在兩點之間的正中落座。如果是在健身俱樂部,他會在空毛巾掛鉤最多的區域尋找位置,然後選擇掛在空毛巾架的正中間,與兩旁被他人使用的掛鉤保持相同的距離;也可能他會像在電影院找座位那樣,選擇位於毛巾架頂頭和最近一個他人的毛巾掛鉤正中間的位置。這種保持距離的禮節是為了避免因為靠別人過近或者過遠而冒犯別人。

    在陌生人中,我們只會允許醫生和理發師進入我們的私密空間。但是,在任何時候,我們的私密空間都會對自己的寵物敞開大門,因為他們不會對我們產生威脅。

    如果在電影院中,你沒有選擇位於排尾與鄰近觀眾的正中間的位置,那位相鄰的觀眾心裡可能就會有想法。如果你離他太遠,他會懷疑你是不是討厭他這個人;如果你離他太近,他又會有受到脅迫的感覺。因此,堅持“正中間法則”這一禮儀,就是為了維持人與人之間融洽的氣氛。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對這一行為准則似乎還需要多加練習。堅持“正中間法則”這一禮儀,就是為了維持人與人之間融洽的氣氛。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對這一行為准則似乎還需要多加練習。

    只有在公共衛生間裡,這個保持距離的“正中間法則”才會出現特例。我們發現人們在進入公共衛生間時,90%的時候都是直奔最盡頭的廁位;如果那個廁位被占用了,人們才會使用“正中間法則”。男人在公共小便池小便時,會盡量避免站在陌生人旁邊,而且絕對不會與他人產生目光接觸。

    做一做午宴測試

    下次和別人一起赴宴時你可以做一個簡單而有趣的實驗。尊重個人空間是不成文的規矩,所以你可以看到餐廳會把鹽、胡椒粉、糖、花以及其他一切桌上的物品都仔細地擺放在桌子正中間的那條線上,這樣,每位顧客的座位都能得到平等的待遇。個人空間的大小都一樣,取放佐料的距離也基本相等。在宴會進行過程中,試著悄悄地把鹽瓶挪到一個同伴的身邊,然後再把胡椒粉、花之類的東西也挪過去。不久,你的這位午宴同伴就會產生個人空間遭到入侵的微妙反應。他要麼就會坐得離桌子遠一點以便重新獲得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要麼就會把面前的東西都放回桌子中央。

    文化因素

    有一對年輕的意大利夫婦從意大利移民到澳大利亞的悉尼,他們被邀請加入當地的一個俱樂部。可是過了幾個禮拜,這個俱樂部的三位女會員抱怨那個意大利男子老是勾引她們,讓她們感覺很不舒服。而另一位俱樂部的男會員也表示,那個意大利女人也有類似舉動,似乎想給予他某種性暗示。

    這個例子說明當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時,個人空間的間距也會呈現復雜性。很多南歐國家的人對私密空間的要求只有半徑20厘米至30厘米的范圍,在某些地區這個間距甚至更小。這對意大利夫婦在和澳大利亞朋友保持25厘米的身體間距時,感覺很自在,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已經侵入了對方的私密空間(澳大利亞人的私密空間半徑達到了46厘米)。而且,與澳大利亞人相比,意大利人更喜歡進行目光交流和身體接觸,於是,俱樂部的其他成員難免會進一步誤解他們接近自己的動機。當這對意大利夫婦得知俱樂部成員的指責時,他們非常驚訝。好在問題最終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意大利夫婦試著在談話時離對方遠一點,尊重澳大利亞文化背景下的個人空間間距。

    靠近異性的私密空間是向異性表達好感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將這種接近視為“求愛”。

    如果在你靠近的時候,對方往後退並試圖保持和你之間的距離,那就說明你向私密空間發起的試探遭到了拒絕。如果在你靠近的時候,對方往後退並試圖保持和你之間的距離,那就說明你向私密空間發起的試探遭到了拒絕。如果“求愛”被對方接受了,那麼對方就會站在原地,允許你進一步靠近。女人在衡量一個男人對自己的興趣有多大時,會試著進入這個男人的私密空間,然後再退出來。如果這個男人也對這個女人有好感的話,他就會讀懂女人的暗示,並且步入這個女人的私密空間。

    感情上越是親近,身體距離就會越近。

    在意大利夫婦看來非常愉快的普通交際活動,在澳大利亞人眼裡就會演變成“求愛”或者“勾引”。而當澳大利亞人為了獲得舒適的個人空間不斷往後退時,意大利夫婦還以為他們都是冷酷而不好交往的人呢。

    大部分西歐、北歐和斯堪的納維亞的城鎮居民在交談時所能接受的身體距離

    這個男人對個人空間沒有強烈的需求,迫使跟他交談的女人不得不往後傾斜,以防護自己的個人空間

    如上圖所示,當男人入侵到女人的個人空間時,女人做出了消極的反應。她的身體往後傾斜,試圖保持令她感覺舒適的距離。可是,這個男人的文化背景決定了他所需要的個人空間比較小,所以他繼續靠近對方,以保持讓他感覺舒適的距離。男人的這種舉動在女人眼裡,很可能就會解讀為帶有性暗示的舉動。

    在跳華爾茲時日本人為何總是領舞

    開國際會議的時候,在城市出生的美國人通常會與他人保持46厘米至122厘米的距離,而且在跟別人交談的時候,會始終站在原地。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一個日本人和一個美國人交談的場面,你將發現這兩個人會一邊談話一邊在房間裡慢慢移動,美國人一直在後退,而日本人則一直在前進。這是因為交談雙方(日本人和美國人)都在調整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好讓自己感覺舒服自在。所以,只需要半徑25厘米個人空間的日本人,會不斷地靠近交談對象,以適應自己對空間的需要;可是美國人卻感覺自己的私密空間遭到入侵,於是不得不一直往後退,來滿足自己對空間的需求。記錄這一場面的錄像在快放的時候會呈現非常滑稽的現象:這兩個男人仿佛在房間裡跳華爾茲一般,領舞的就是那個日本人。

    這也能部分地解釋為什麼在國際商務談判時,亞洲人、歐洲人和美國人看待彼此的眼神總是充滿了疑惑。這也能部分地解釋為什麼在國際商務談判時,亞洲人、歐洲人和美國人看待彼此的眼神總是充滿了疑惑。

    在歐洲人和美國人看來,亞洲人是“糾纏不休”、“隨隨便便”的人;而在亞洲人眼裡,歐洲人和美國人則是“待人冷淡”、“不友好”的人。正是文化背景的差異讓人們難以意識到不同地區的人對個人空間需求的變化,所以很容易對他國的人形成誤解或者做出不准確的推斷。

    鄉村的人與城市的人對個人空間的不同需求

    兩個來自城市的人彼此握手問好,他們把手伸到距離身體46厘米的位置

    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那樣,一個人對個人空間的需求與他所生活地區的人口密度相關。例如,在人煙稀少的田園長大的人,會比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長大的人,需要更大的個人空間。所以,當一個人和別人握手時,我們只要觀察他伸出手的幅度,就能判斷他是來自大城市還是小鄉村。在城市裡長大的人們通常需要半徑46厘米的個人空間。這個半徑也是當他們跟別人握手時手腕和身體之間所保持的距離。

    把手伸到個人空間的邊緣處,可以讓彼此問好的兩個人互不侵犯對方的個人空間。在人口密度較低的鄉間長大的人,通常需要半徑1米以上的個人空間。同樣,這也是他們在跟人握手時手腕與身體之間所保持的距離。

    兩個來自鄉村的人在握手時,把手伸到距離身體1米的位置

    鄉村的人們在跟你問好時,通常會穩穩地站在原地,為了能夠握住你的手而身體前傾;而城裡的人們則會走上前去跟你握手。在偏遠地區長大的人還會需要更大的個人空間,最大的能夠達到半徑6米。這些地區的人們在彼此見面時不會采取握手的方式,而是遠遠地站著,向對方揮手問好。

    偏遠地區的人們在見面時會保持較大的身體距離

    生長在城市的農用設備推銷員,在偏遠農村進行上門推銷時,一定會覺得上述信息非常實用。比如,一個農民或許需要半徑1米至2米的個人空間,那麼,如果你跟他握手的話,他就會覺得自己的個人空間遭到入侵,從而產生不快或者抵觸的情緒。那些來自鄉村的優秀銷售員一致認為,在跟鄉下的顧客問好時,雖然可以握手但身體不要靠得太近;而在跟偏遠地區的農民打招呼時,只要遠遠地揮揮手就可以了。那些來自鄉村的優秀銷售員一致認為,在跟鄉下的顧客問好時,雖然可以握手但身體不要靠得太近;而在跟偏遠地區的農民打招呼時,只要遠遠地揮揮手就可以了。以這種方式開場的推銷,最有可能獲得滿意的銷售成果。

    領地與所屬權

    一個人所擁有的房屋和他經常使用的空間,共同構成了他的私有領地。在這些領地遭受入侵的時候,他會為了捍衛他們而戰。家、辦公室、汽車,都代表著一個人的私有領地,人們會用牆、鐵門、柵欄、戶門之類的東西明確劃分領地的邊緣。每一個領地的內部也會被分為若干個小領地。比如,家庭中的某個成員可能會將廚房視為自己的專屬領地,在他使用廚房時不允許任何其他成員進入廚房;公司裡的某個商務人士可能會對會議室的某個座位特別偏愛,而將它視為自己的專屬空間;同樣,也許咖啡館的某個顧客會特別青睞牆角的那個席位,家裡的媽媽或者爸爸也會有自己最喜歡的某把椅子,等等。所有這些區域要麼就是人們所擁有的財產,要麼就是人們常常使用的空間。咖啡館的那位顧客為了充分占有自己喜愛的座位,甚至會在桌面上刻上自己名字的大寫字母;公司的那位商務人士為了標記屬於自己的座位,會用文件夾、鋼筆、書、衣服等東西堆滿那個半徑46厘米的私密空間。

    德斯蒙德·莫裡斯曾經研究過圖書館的占座現象。他發現在圖書館的椅子上留下自己的一本書或其他小物品,平均能夠將這個座位保留77分鍾;如果留下自己的一件夾克,那就能把這個座位保住兩個小時。在家裡,每個家庭成員也會在自己最喜歡的椅子上放置個人物品,例如手提包、雜志之類,以此顯示自己對這一空間的專屬權。

    當你在辦公室和老板會面時,如果老板邀請你坐下,而你無意中卻沒有坐在他指定的那個座位,反而坐在了老板自己喜歡的位置,那麼老板一定會因為個人領地被入侵而滋生焦躁情緒,並且隨之產生防御心理。其實,一個簡單的問題就能化解這樣的尷尬。

    “哪個座位是您的?”落座之前多問這麼一句,你就不會誤闖入老板的私有領地了。“哪個座位是您的?”落座之前多問這麼一句,你就不會誤闖入老板的私有領地了。

    與汽車有關的私有領地

    駕駛汽車的人在對待與汽車有關的私有領地時,往往和對待普通私有領地的態度大不一樣。

    汽車或許會放大人們對於個人空間的需求,在某些時候,這種需求可能會放大到正常情況下的十倍。也就是說在駕駛汽車的時候,人們會感覺自己的車前和車後都需要8米至10米的個人空間。如果在行駛過程中,其他的駕駛者超越到我們的汽車前方,那麼即使這個駕駛者不會給我們帶來危險,我們的身體仍會產生生理上的反應,例如情緒變得憤怒,甚至想要攻擊這個駕駛者。這種生理反應被人們稱為“公路暴怒”。相比而言,當我們走向電梯時,如果有人插到我們的前面,入侵了我們的個人空間,我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呢?一般來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表現得態度謙遜,允許他人先走進電梯。這種態度與在公路上駕車被人超越時的反應,差異真是太顯著了!

    一旦身處車內,人們便以為可以消失於他人的視線。這就是為什麼汽車裡的人們敢於在眾目睽睽之下調情愛撫的原因。

    對有些人來說,汽車就是能夠保護他們的一個繭,成為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藏身之地。當他們為了和其他車輛拉開距離而慢慢地沿著路邊行駛時,汽車的輪胎幾乎快要開進路邊的排水溝;對更大的個人空間的需求,讓他們不惜在馬路上冒險。而向來就對個人空間要求比較低的意大利人,常常被人指責跟車過近,或者因為在高速路上追逐其他車輛而遭到抗議。其實,這只是因為意大利人的文化裡更喜歡跟他人保持較近的距離而已。

    做一個測試

    他們是什麼人?又來自何方呢看看下面這幅圖片,然後根據我們所探討過的有關個人空間的知識,推測圖中的兩個人所處的情境。一些簡單的問題以及進一步的仔細觀察就會讓你避免錯誤的推斷,同時幫助你得出正確的答案。

    我們可以對圖片中的兩個人做出以下任意一個推斷:

    1.這兩個人都來自城市,而且這個男人正在曖昧地接近這個女人。

    2.與這個女人的個人空間相比,這個男人所需要的個人空間要小一些,而且男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入侵了女人的個人空間。

    3.這個女人所處的文化背景對個人空間的需求不算大。

    4.這兩個人彼此之間頗有好感。

    總結

    我們對待他人個人空間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會成為受歡迎的人還是遭嫌惡的人。所以,不管跟誰打招呼都要拍對方的肩膀,或者在聊天的時候總是接觸對方的身體,這種大大咧咧的人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是遭到嫌惡的。有太多的因素會影響到人們與他人之間所保持的身體距離,所以,在你思考為什麼人們會保持某一特定間距的原因時,一定要考慮到每一個細微的因素,然後再做出判斷,這樣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在你思考為什麼人們會保持某一特定間距的原因時,一定要考慮到每一個細微的因素,然後再做出判斷,這樣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