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回到家鄉宣講,人們驚訝地說:「他不是那個木匠的兒子嗎?他的母親不是瑪利亞嗎?雅各、約瑟、西門和猶大不都是他的弟弟嗎?他的妹妹們不是住在我們這裡嗎?他這一切究竟從哪裡來的呢?」於是他們厭棄他。
耶穌就此議論說:「在本鄉本家以外,先知沒有不受人尊敬的。」(馬太福音)或者:「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是從不受人歡迎的。」(路加福音)
其實,何止不受歡迎,在本鄉人眼中根本就不存在先知。在本鄉人、本單位人以及一切因為外在原因而有了日常接觸的人眼中,不存在先知、天才和偉人。在這種情形下,人們對於一個精神上的非凡之人會發生兩種感想。第一,他們經常看見這個人,熟悉他的模樣、舉止、脾氣、出身、家庭狀況等等,就自以為已經瞭解他了。在他們看來,這個人無非就是他們所熟悉的這些外部特徵的總和。在拿撒勒人眼裡,耶穌只是那個木匠的兒子,雅各等人的哥哥,僅此而已。第二,由於生活環境相同,他們便以己度人,認為這個人既然也是這個環境的產物,就必定是和自己一樣的人,不可能有什麼超常之處。即使這個人的成就在本鄉以外發生了廣泛的影響,他們也仍然不肯承認,而要發出拿撒勒人針對耶穌發出的疑問:「他這一切究竟從哪裡來的呢?」
當然,先知在本鄉受到排斥,嫉妒也起了很大作用。一個在和自己相同環境裡生長的人,卻比自己無比優秀,對於這個事實,人們先是不能相信,接著便不能容忍了,他們覺得自己因此遭到了貶低。直到很久以後,出於這同樣的虛榮心,他們的後人才會把先知的誕生當做本鄉的光榮大加宣揚。
可是,一切精神上的偉人之誕生與本鄉何干?他們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們從來就不屬於本鄉,他們是以全民族或者全人類為自己的舞台的。所以,如果要論光榮,這光榮只屬於民族或者人類。這一點對於文明人來說應該是不言而喻的,譬如說,倘若一個法蘭克福人以歌德的同鄉自炫,他就一定會遭到全體德國人的嘲笑。也所以,地方與地方之間為偉人出生地發生的那些爭執都是可笑的,常常還是可恥的,因為它們常常帶有借死去的偉人牟利的卑鄙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