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先生性格強烈堅毅。日寇南侵,清華、北大、南開合成臨時大學,在長沙少駐,後改為西南聯合大學,將往雲南。一部分師生組成步行團,聞先生參加步行,萬里長征,他把鬍子留了起來,聲言:抗戰不勝,誓不剃鬚。他的鬍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謂「山羊鬍子」,而上髭濃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張聞先生的木刻像,回頭側身,口銜煙斗,用熾熱而又嚴冷的目光審視著現實,很能表達聞先生的內心世界。
聯大到雲南後,先在蒙自呆了一年。聞先生還在專心治學,把自己整天關在圖書館裡。圖書館在樓上。那時不少教授愛起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齋名叫「賢於博弈齋」,魏建功先生的書齋叫「學無不暇」,有一位教授戲贈聞先生一個齋主的名稱:「何妨一下樓主人」。因為聞先生總不下樓。
西南聯大校舍安排停當,學校即遷至昆明。
我在讀西南聯大時,聞先生先後開過三門課:楚辭、唐詩、古代神話。
楚辭班人不多。聞先生點燃煙斗,我們能抽煙的也點著了煙(聞先生的課可以抽煙的),聞先生打開筆記,開講:「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聞先生的筆記本很大,長一尺有半,寬近一尺,是寫在特製的毛邊紙稿紙上的。字是正楷,字體略長,一筆不苟。他寫字有一特點,是愛用禿筆。別人用過的廢筆,他都收集起來,禿筆寫篆楷蠅頭小字,真是一個功夫。我跟聞先生讀一年楚辭,真讀懂的只有兩句「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也許還可加上幾句:「成禮兮會鼓,傳葩兮代舞,春蘭兮秋菊,長毋絕兮終古。」
聞先生教古代神話,非常「叫座」。不單是中文系的、文學院的學生來聽講,連理學院、工學院的同學也來聽。工學院在拓東路,文學院在大西門,聽一堂課得穿過整整一座昆明城。聞先生講課「圖文並茂」。他用整張的毛邊紙墨畫出伏羲、女媧的各種畫像,用按釘釘在黑板上,口講指畫,有聲有色,條理嚴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揚,引人入勝。聞先生是一個好演員。伏羲女媧,本來是相當枯燥的課題,但聽聞先生講課讓人感到一種美,思想的美,邏輯的美,才華的美。聽這樣的課,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夠像聞先生那樣講唐詩的,並世無第二人。他也講初唐四傑、大歷十才子、《河岳英靈集》,但是講得最多,也講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詩和後期印象派的畫聯繫起來。講李賀,同時講到印象派裡的pointlism(點畫派),說點畫看起來只是不同顏色的點,這些點似乎不相連屬,但凝視之,則可感覺到點與點之間的內在聯繫。這樣講唐詩,必須本人既是詩人,也是畫家,有誰能辦到?聞先生講唐詩的妙悟,應該記錄下來。我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上課從不記筆記。聽說比我高一班的同學鄭臨川記錄了,而且整理成一本《聞一多論唐詩》,出版了,這是大好事。
我頗具歪才,善能胡謅,聞先生很欣賞我。我曾替一個比我低一班的同學代筆寫了一篇關於李賀的讀書報告,——西南聯大一般課程都不考試,只於學期終了時交一篇讀書報告即可給學分。聞先生看了這篇讀書報告後,對那位同學說:「你的報告寫得很好,比汪曾祺寫的還好!」其實我寫李賀,只寫了一點:別人的詩都是畫在白底子上的畫,李賀的詩是畫在黑底子上的畫,故顏色特別濃烈。這也是西南聯大許多教授對學生鑒別的標準: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歡人云亦云,只抄書,無創見。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二日
載一九九七年五月三十日《南方週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