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傳 正文 第二章 革命時機已經成熟
    「革命時機已經成熟」,這句話是傑出的共和國總理周恩來在60年代用來描繪非洲革命形勢時的名言。

    在本世紀初的中國,正是革命者鼓動革命的好時機。孫逸仙博士是這場革命的先驅,他因此而名垂千古。後來,有兩個年輕人對他的政治遺產發生了分歧,他們是蔣介石和毛澤東。

    「革命時機已經成熟」,這句話是傑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在60年代用來描繪非洲革命形勢時的名言。

    在本世紀初的中國,情況更是如此,清王朝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帝國的秩序動盪不安,這正是革命者鼓動革命的好時機。

    孫逸仙博士是這場革命的先驅,他因此而名垂千古。後來,有兩個年輕人對他的政治遺產發生了分歧,他們就是蔣介石和毛澤東。

    幾個世紀來,中華帝國體制穩定,國泰民安,但到清朝統治時期國勢開始衰落。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口爆炸。1778年統計時,全國人口已達到242,956,613人。人口增加了,但並沒有新的土地開發出來。清廷更擔憂禍從國外起,於是限制向海外移民。中國人滯留國內,人口不斷增加。

    本來工業革命能夠解決人口問題,但中國沒有產生工業革命。更為嚴重的是,洋人帶來的貿易和工業品已深入內地,破壞了農民們賴以生存的傳統手工業。中國人毫無出路,因為工業化國家通過關稅壁壘來限制中國手工業品的出口。

    接著,洋人進來了,在我們這個交通發達,通訊便利的時代,要理解洋人來到中國後對中國人及其統治者形成的變化與心理衝擊,並非易事。與其他文明不同,中國在封閉中發展了自己的文明。沙漠、高山與大海把中國與外部世界隔離起來。

    中國人認為自己的國家是「世界的中心」,比境外的「夷人」以及漢族周邊的「南蠻」、「北胡」都要先進。在這種情形下,國家主權平等的國際關係概念,在中國是無法被理解的。

    中國皇帝認為接受「夷人」來朝是屈尊大駕,和「夷人」沒有進一步交往的必要。

    中國還有獨特的表意文字——漢字。漢字複雜難懂,必然導致大量文盲。能夠掌握漢字的人就有陞官發財的機會,而那些家境貧寒、智商低下的人則被排除在外。然而,有發展前途的孩子即使家貧,如果得到地方慈善機構或富人的資助,也有受教育的機會,中科舉,取功名,從而走上仕途。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社會並沒有森嚴的等級界限。

    但是,西方近代意義上的民主概念對中國人來講是非常陌生的。中國社會有過森嚴的等級制度,最高等級享有至上的尊嚴。中國俗語「天無二日」意思是說,皇帝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中國是天下唯一的大國。在皇帝獨裁之下,違抗皇帝命令是十分危險的,簡直與背叛無異。

    中國社會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法制不如其他國家發達,雖然有刑典制裁犯罪分子,但沒有西方意義上的民主法典。

    中國人對宗教的態度也不同一般,上帝的啟示在他們的人生中沒有作用,他們顯得寬容大度。

    中國人崇尚迷信,信仰佛教或道教。

    西方人認為儒教是一種宗教,其實這是誤解,事實上,儒教是一種倫理道德的模式,是中國的國教。不斷的動盪,改朝換代,都需要儒教來確保社會的穩定。

    然而,長期的穩定也有副作用,它帶來社會的僵化與停滯不前。

    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建立了舉世無雙的偉大文明,他們的聰明才智與發明創造都在世界的前列。中國的農業技術領先於歐洲。皇帝大興土木,把洪水氾濫的黃河流域及其他江河流域開發出來精耕細作。在農業、藝術、文學以及國家制度等方面,中國人認為在過去的黃金時代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因此,點滴的變化均被視為異端,任何革命都得不到鼓勵,似乎一切已達到完美的頂峰,不可再臻一步。

    在這種秩序下,君主享有精神統治權,他的權力是絕對的,但不是永久的。人們認為君主是正義的化身。如果他不代表正義,就有可能被取而代之。

    中國歷史上的「犯上作亂」都因此而起。如果失敗了,起義者就成為歷史上的「叛逆」;如果勝利了,起義領袖就會黃袍加身,改朝換代,而被廢黜的君主則失去其「天子」地位。

    與絕大多數的外國人不同,中國人既不受討厭的法律的桎梏,也不受基督教原罪概念的約束。他們有自己獨特的信仰,他們忠於自己的家鄉、家庭和家族。在這種「家」的環境下,長者仲裁糾紛,一人得道,全家沾光,一人遭災,全族救援。

    當外國侵略中國時,中國社會受到強烈的震撼。中國統治者妄自尊大的思想被粉碎了。他們發現外國技術比中國先進,同時他們又自我安慰,說外國的哲學沒有中國的發達。但是,這種觀點經不住事實的考驗。

    英國人來到中國的大門口,因其要求被中國拒絕而向中國宣戰,中國方面認為英國發動戰爭是強迫中國進口印度鴉片的帝國主義行徑,因此這場戰爭被稱為「鴉片戰爭」。英國毫不費力地打了勝仗,於1842年8月29日簽訂了《南京條約》。廣東失去了對海上貿易的壟斷,中國被迫割讓香港給英國,開放口岸,並賠償2100萬英磅。《南京條約》標誌著「夷人」對中國皇帝的朝貢制度的結束。

    外國的欺侮遠沒有了結,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接踵而來。

    1844年、1858年、1879年、1881年、1883年、1885年和1895年,幾十年間簽訂了許多的不平等條約。國家喪權失地,民族屈辱日深,美國首先在中國獲得了治外法權,在中國領土上設立法庭,其他國家群起傚尤,也取得了這種特權。如果一個英國人或法國人殺了一個中國人,中國法庭無權審判被告。

    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俄國人趁火打劫,掠奪阿穆爾河(黑龍江)與黑龍江省,建立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人比白種的西洋人更為險惡。東洋日本——後起的亞洲強國強迫中國割讓了台灣。

    1897年底,法國佔領了膠州。於是,瓜分租借地的狂潮隨之而來。外國侵略者隨心所欲,中國已無主權可言。此外,國內接連發生民眾造反,皇帝的權威受到挑戰。

    1851—1864年,太平天國起義風起雲湧,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令人吃驚,在西方國家的內戰史上,只有西班牙內戰和美國內戰可以與之相提並論。西班牙內戰歷時三年,損失50萬人,美國內戰歷時四年,也損失50萬人。

    太平天國起義時間更長,損失更大。在長達十四年的戰爭中,有2000萬人喪失生命。在更為重要的意義上,太平天國起義是近一個世紀後毛澤東農民革命的預演。

    太平天國起義的偉大領袖洪秀全不同於一般的中國人,他還是一個基督徒,他主張人人平等,財產公有。他是一位天才的領袖,建立了一支紀律嚴明、規模宏大的軍隊,攻佔了南京,統治了中國中部與南部。1853年,洪秀全及其信徒宣告「太平天國」誕生,此刻北京清朝統治者惶惶不安,洪秀全雖是一個勇敢的征服者,卻不是一個英明的行政建設者。1855年他開始走下坡路,革命運動面臨著分裂。

    起義四起,全國混亂。1900年,一場獨特的起義爆發(義和團起義——譯注)。這場運動受到統治者的鼓勵,目的不是滅「清」而是滅「洋」。起義者利用傳統的中國拳術,進行自衛,故稱「義和拳」。義和拳運動迅速蔓延,席捲中國北部鄉村。他們燒燬洋教堂,處死成千上萬的教民。7月13日,義和團衝進北京,包圍了外國使館。第二天,一支國際部隊(即八國聯軍)攻陷天津、進軍北京,並於1個月後擊敗了義和團,救出了避難於使館的外國人。此刻,這些人已驚恐萬分,飢餓不堪。西太后則攜員出逃。

    八國聯軍洗劫了北京,強迫清朝政府於1901年9月7日簽訂了《辛丑條約》。其條件極其苛刻,列強要求中國賠償7.38億美元,包括利息,分40年還清。清廷官員受到懲處,列強使館得到加固與擴大。通往天津的鐵路沿線允許列強駐兵。中國遭受了奇恥大辱。

    在後來的20年裡,有兩個人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一個是將軍出身的政治家袁世凱,另一個是醫生出身的革命家孫中山。

    袁世凱打贏了朝鮮戰役並升為朝廷駐韓大臣。袁本該滿足,但他野心勃勃,試圖奪取最高權力。公開的起義代價太大,充滿危險,因而他選擇了陰謀背叛。慈禧太后變化無常,凶暴無情。她唯一的宗旨就是反對變革與改良。光緒皇帝思想進步,他企圖囚禁西大後,推行他那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籌設京師大學堂,修建京漢鐵路,使軍隊近代化。

    袁世凱得知了光緒皇帝的計劃,並向西太后告了密。起初,西大後感到震驚。1898年9月22日,她將光緒皇帝囚禁起來。

    袁世凱估計他時運亨通,於是向西大後進言說:著欲保住帝國的天下,須建立新軍,而他則是建立新軍的最合適人選。創建新軍需要資金和放手大幹的自由,袁世凱都得到了。1905年,他已建立了六支訓練有素的新軍。然而,三年之後他的一切計劃都落空了。

    西大後病臥床榻,於1908年11月15日,即光緒皇帝去世後的第二天,命歸西天。光緒皇帝臨死之前,同意由他的兄弟醇親王任攝政王,並讓其設法處死袁,因為袁在10年前背叛了他的改革計劃。

    醇親王並不像光緒那樣主張殺袁以謝罪;1909年1月,他宣稱袁患足疾告假回鄉療養,從而解除了袁的一切職務。新皇帝傅儀還是個小孩,攝政王則懦弱無能,宮內的大監與女人明爭暗鬥,皇位搖搖欲墜,1910年10月、資政院召開會議,主張實行議會制度,這雖然違反醇親王的意願,但他還是同意於1913年設立議會。然而,革命已經來臨。1911年10月10日,革命終於爆發。袁世凱再次背叛清廷的機會到來了。

    孫中山登上了歷史舞台。孫中山(1866一1925)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與意志堅強的理想主義者。但是,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後來的幾年裡,孫中山的敵人袁世凱自私自利,破壞了革命。

    從某種角度講,孫中山與袁世凱都是民族主義者。但孫是一個愛國者、在緊要關頭把國家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而袁世凱卻不同,」他把國家利益與私利混為一體。

    孫中山個子不高,臉龐寬大,留著鬍子,他的一生富有傳奇與冒險色彩。據說早在1894年,他就於廣東建立了第一個秘密的革命團體(指興中會——譯注)。此後他先後發動了十次旨在推翻清王朝的起義,但只有1911年的革命成功了。當時,他是在革命爆發後才得到消息的,他正在美國,直到聖誕節才抵達上海。1895年他首次遭到失敗。第二年他在倫敦被綁架,關在中國駐英公使館達十天之久。他將困境告訴了一位英國朋友。

    由於這位朋友的斡旋,孫中山才被救出來。

    後來孫中山到澳門、檀香山、美國、東京秘密活動,組織海外華人團體。10月10日爆發的革命本來計劃晚一周起義。但是,10月9日一個炸彈在漢口俄租界突然爆炸,於是不得不提前起義。24歲的蔣介石是革命者之一。他率領一支由100名男人與兩個女人組成的隊伍向駐在杭州的浙江省都督官邪發動進攻。

    攝政王嚇得膽戰心驚。他幸好沒有聽他兄弟光緒皇帝的話殺掉袁世凱。

    現在只有袁世凱能夠保佐帝位。然而,當醇親王召袁回朝的信到達袁世凱手中時,他仍然稱足疾未癒,遲遲不肯返京保衛朝廷。八天過後,當袁世凱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時,他才同意返回朝廷。袁世凱回到朝廷以後,受到重用,任朝廷軍機大臣,只有攝政王才能罷黜他。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要職。袁率領他訓練與裝備起來的新軍開始鎮壓革命者。

    但袁世凱並非真心實意地想拯救清王朝。他與共和革命者持有同樣的觀點,認為清王朝應該壽終正寢。但那時他的真實野心不是別的,而是要恢復帝制自任皇帝。

    位居袁世凱之上的一位將軍遭到刺殺,於是他便處於僅次於攝政王的要職上,1911年11月7日袁世凱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負責組織一個新的臨時議會,一周之後,袁世凱進入京城。

    道路是曲折的,12月30日,臨時革命議會在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中國聯省大總統。此前十天,袁世凱的代表與孫中山的代表達成建立共和國的秘密協定。共和國第一任總統應由使清帝退位的人來擔任。袁世凱正好是處在這種地位上的人。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含淚接受了袁世凱監督制定的清廷讓位令,並決定給予他組建臨時共和政府的「全權」。可笑的是,清廷自己宣佈共和。這個讓位令對孫在南京的共和國隻字不提,背叛清廷的袁世凱又準備背叛孫中山。他致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提醒他信守協議,支持迫使清廷退位的人。

    如果是列寧接到這樣的電報,他肯定會拒絕,但孫中山不是列寧。孫中山抗議由清廷宣佈共和。同時,他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而僅有的前提是定都南京。此外,他的政府必須工作至參議院選出新的臨時大總統並宣誓就職為止。孫中山不是袁世凱的對手。孫中山派遣一個使團北上,迎接袁南下。老好巨滑的袁世凱在北京及其他三個城市發動兵變,詭稱:北方未定,何以南下?

    袁世凱又得手了。1912年3月10日,他在宮廷舉行宣誓儀式,正式就任為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雖然被奪了清王朝的皇位,但他卻給退位的清官以優厚的待遇。並非袁偏愛清官,而是位居統治者寶座的袁希望保留清官的尊榮,小皇帝溥儀與宮廷侍從住在宮裡,養尊處優,繼續享受皇宮的生活。溥儀後來當了日本扶植的「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中共奪取政權後,他成了一個園丁。

    袁世凱開饋了另一項工作。起初,他容忍了共和國的存在。

    後來、他認為解散共和國的時機已成熟、尤其是必須解散對他有妨礙的革命組織——國民黨(1912年8月、孫中山將同盟會改名為國民黨,其意似乎是「公民的黨」,但通常稱為「民族主義的黨」)。新政府正因貪污腐化,辦事荒唐處於自我毀滅之中。

    臨時參議員與其說是工作,不如說是爭吵不休,甚至拳腳相加。1912年底至1913年初,全國大選仍無結果。選票成了金錢交易,許多新議員歸屬不同的黨派。每次議會開會,大多數時間都用來討論議員津貼問題。

    袁世凱像一個殺手,1912年他宴請國民黨一位參加過武昌起義的將領,後來就把他謀殺了。

    孫中山立即趕到北京,要求袁對此進行解釋,為了使孫息怒,袁大總統任命孫中山為中國鐵路總監。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職務,因為鐵道根本沒有建設資金,袁世凱資金匾乏。清廷的國庫所剩羌幾,地方軍閥橫徵暴斂,政府的稅收難以實現。袁世凱向外國銀行貸款,他以鹽稅擔保,談判「善後大借款」,總額為2500萬英磅。1913年4月27日,貸款協定終於簽訂,但是,不久又出了一個小問題。憲法規定條約審批權在議會,雖然議員們已明確表示準備通過貸款協定,但袁世凱把議員們完全忘記了,於是,他指示他的總理與兩名部長在貸款協定上簽了字。外國銀行實際上只支付了2100萬英磅,袁世凱立即支付25萬供清廷用,6萬供總統與內閣支出。

    國民黨仍是袁世凱的眼中釘。在1912——1913年的大選中,國民黨議員贏得了參眾兩院大多數席位。

    1912年10月,孫中山離開北京,袁世凱立即頒令禁止國民黨秘密結社活動。孫中山本可以繼續留在國內指導革命的航程,但是,這年冬天,他去了日本,考察鐵路系統。

    孫中山任命年輕有為的宋教仁任國民黨執行委員會主席。

    1913年3月21日,宋在乘上海至北京的火車時被人槍擊腹部而死,年僅31歲。袁世凱的刺客又開殺戒了。

    面對如此暴行,孫中山再也不能容忍了。不久,他通電聲討袁世凱:「你背叛了國家,我必須像反對清王朝那樣反對你」。

    1913年5月5日,國民黨在議會中以多數票通過決議,認為「善後大借款」屬非法。7月10日,諸省國民黨將領響應孫中山的號召,發動武裝起義,史稱「第二次革命」。但它沒有第一次革命組織嚴密。不到兩個月,袁世凱的軍隊就打敗了國民黨的進攻。

    10月6日袁世凱正式就任大總統。11月4日,他下令把所有國民黨議員驅逐出議會。1914年1月10日,他解散了國民黨。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計劃已快告成。1913年10月,袁世凱政府已獲得世界列強的多數承認。次年5月1日,經過修改的臨時憲法給袁世凱以巨大的統治權。

    1915年8月,他公開進行復辟帝制的活動,皇帝的龍座似乎垂手可得,由他一手操縱的全國大會推選他為皇帝。

    12月9日,袁正式接受帝位,定於次年登基,並定為洪憲元年,同時發行有袁世凱頭像的貨幣。

    但是,上帝並不想把統治權交給這個背信棄義的獨裁者。袁世凱很快出人意料地倒台了,而倒袁運動始於東京。

    袁世凱解散國民黨後,孫中山重新組織力量,又建立了秘密組織,他創立了中華革命黨臨時總部,設在日本。

    1914年8月23日,日本向德國宣戰。不久,日本人破壞了中國的中立。1915年1月19日,日本向中國秘密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直到5月8日,袁世凱才遲遲接受日本的最後通碟。日本人接收了德國人在山東的特權;日本人在滿州的租借期延長到99年;日本公司享有在華商業與工業利益。這是又一個不平等條約。

    「善後大借款」已花光了。袁世凱政府已日薄西山。在一片聲討與屈辱中,他不得不延遲復辟帝制的計劃。

    然而,1915年12月25日雲南都督蔡愕在日本人資助下,宣佈雲南獨立,討代復辟帝制的人。其它諸省先後響應,陝西、四川、湖南也相繼宣佈獨立。孫中山回到上海,發表討袁演說。

    1916年6月6日,辱恨交加,重病纏身的袁世凱離開了人間。

    在他死前三周,他企圖再以暗殺阻擋革命的潮流——他派人刺殺了孫中山最優秀的追隨者、蔣介石的革命導師陳其美,但這次暗殺也沒能挽救他的命運,卻給他的歷史記上了可恥的一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