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數 正文 百姓、洋人、官
    小時候,每當得到了一樣只能由一人享受的好東西而我們是兩個人時,就要做個小遊戲來決定誰是幸運者。如你所知,這種把戲叫作「石頭、剪子、布」,這三種東西循環相剋,你出其中某一樣,正好被別人克住,就失敗了。這種遊戲有個古老的名稱,叫作「百姓、洋人、官」,我相信這名稱是清末民初流傳下來的,當時洋人怕中國的老百姓,中國的官又怕洋人。《官場現形記》寫到了不少實例:中國的老百姓人多,和洋人起了爭執,就蜂擁而上,先把他臭揍一頓——洋人怕老百姓,是怕吃眼前虧。洋人到了衙門裡,開口閉口就是要請本國大使和你們皇上說話,中國的官怕得要死——不但怕洋人,連與洋人有來往的中國人都怕,這種中國人多數是信教的,你到了衙門裡,只要說一句「小的是在教的」,官老爺就不敢把你當中國百姓看待,而是要當洋人來巴結。書裡有個故事,說一位官老爺聽說某人「在教」,就去巴結,拿了豬頭三牲到人家的廟裡上供,結果被打得稀爛攆了出來——原來是搞錯了,人家在的不是洋人的天主教,而是清真古教。

    小說難免有些誇張,但當時有這種現象,倒是無可懷疑。現在完全不同了。洋人在中國,只要不做壞事,就不用怕老百姓。我住的小區裡立有一塊牌子,寫有文明公約,其中有一條,提醒我見了外國人,要「不卑不亢,以禮相待」,人家沒有理由怕我。至於我國政府,根本就不怕洋人。在對外交涉中,就是做了些讓步,也是合乎道理的。就說保護知識產權罷,盜版軟件、盜版VCD,那是偷人家外國的東西;再說市場准入罷,人家外國的市場准你入,你的市場不准人家入,這生意是沒法做的。如果說打擊國內的盜版商、開放市場就是怕了洋人,肯定是惡意的中傷。還有中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中的「不出頭」政策,這也合乎道理,要出頭就要把大票的銀子白白交給別人去花,我們捨不得,跟怕洋人沒有關係。在這個方面,我完全贊成政府,尤其這最後一條。

    既然情況發生了變化,我再說這些似乎是無的放矢——但我的故事還沒講完呢。無論石頭、剪子、布,還是百姓、洋人、官,都是循環相剋的遊戲。這種古老的遊戲還有一個環節是老百姓怕官。這種情況現在應該沒有了——現在不是封建社會了,老百姓不該怕官。政府機關也要講道理、依法辦事,你對政府部門有什麼意見,既可以反映上去,又可以到檢察機關去告——理論上是這樣的。但中國是個官本位國家,老百姓見了官,腿肚子就會篩起糠來,底氣不足,有民主權利,也不敢享受。對於絕大多數平頭百姓來說,情況還是這樣。

    最近有本暢銷書《中國可以說不》,對我國的對外關係發了些議論。我草草翻了一下,沒怎麼看進去。現在對這本書有些評論,大多認為書的內容有些偏激。還有人肯定這本書,說是它的意義在於老百姓終於可以說外國人,地位因此提高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