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如血
1934年11月,湘江左翼無名高地上,紅一軍團十三連已經連續激戰五個晝夜了。此時,黎明尚未來到,昨夜的秋雨來勢很猛,足足下了兩個時辰。攻擊陣地的湘軍似乎也疲乏了,在秋十雨下得最猛烈的時候,暫停了進攻,龜縮在無名高地山腳下的一片林地裡。
五天五夜了,無名高地上的紅一軍團十三連,只有在這會兒才得到片刻的喘息。戰士們拖著槍,趴在戰壕裡,一歪頭,就睡過去了。雨水和血水混在一起,在陣地上汩汩地流淌,一絲一縷的血腥氣和泥土的氣息在空氣中瀰漫著。
連長趙大刀倚著一棵被炮火燒焦的樹,剛開始他並不想睡著,他要好好想想,想一想陣地,想一想這七天七夜的阻擊任務。在這短暫的戰鬥間隙裡,他還沒想出什麼眉目,就睡著了。他太累了,兩個多月來,整個紅軍隊伍裡沒有人能睡上一個囫圇覺。
兩個月前,紅軍從瑞金和於都同時出發,那時還不叫長征,叫戰略轉移,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去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領受了軍委的任務,左右兩翼掩護紅軍大部隊的轉移。但當整個隊伍一走起來,他們才明白,這哪裡是轉移,分明是整個蘇維埃在搬家。一張紙片,一塊布頭都帶上了,人喊馬嘶,肩挑背扛的,隊伍的行動真的是太慢了。有時整個隊伍就擁擠在一個山口裡,一匹負重的馬累倒了,橫在路中央。路窄人多,後面的人誰也甭想過去。急著往前走的人,建議把馬和成包成捆的家當都扔到山澗裡去,負責押貨的人怎麼也不肯,雙方吵吵嚷嚷的,互不相讓,隊伍只能是沒有邊際地堵著。紅軍初始的速度,可以用蠕動來形容
趙大刀所在的團負責斷後,比大部隊晚出發了幾天,可出發兩天後,就追上了前面的部隊。因為他們有斷後任務在身,沒有過多的負重,只是一些正常攜帶的槍枝、彈藥和乾糧,完全是戰鬥部隊的速度,一個晚上的急行軍,就能走上幾十里、上百里。如今這支精幹的隊伍行走蠕動的搬家大軍中,就是渾身有勁兒,也使不出來。
那是一天的傍晚,整個湘江彤紅一片,死騾馬和人的屍體,以及一些輜重堆滿了湘江。敵人的炮火依舊猛烈,炸彈落在水裡,炸出的沖天的水柱,遮天掩日。戰士們迎著炮火,趟著浮在江面的人和牲畜的屍體,快速地衝過了湘江。
當夜,他們團又領受了新的任務--阻擊敵人,掩護紅軍的大部隊轉移。十三連的具體任務是接管無名高地,堅守七天七夜,為大部隊轉移爭取時間。在這之前,一軍團的一個營的紅軍,已經在無名高地上堅守半月有餘。
在夜色的掩護下,趙大刀率領十三連的百來號人馬衝上無名高地時,所有的人都震驚了。原來這個營有著近三百名士兵,此時活著的還不到三十人。這幾十個人也都掛了彩,被炮火摧殘得面目全非,互相攙扶著站在掩體裡,流著淚迎接十三師的到來。
代理營長姓王,營長和教導員早已犧牲,就是代理營長也換了好幾任。眼前的代理營長,只是個班長,營的骨幹早已經拼光了。王姓代理營長給他們敬了個禮,嘶啞著聲音說:陣地還在,一寸也沒有丟,以後就看你們的了。說完,帶著幾十個人踉蹌著,在夜色的掩護下撤出了陣地。趙大刀還不知道,紅軍轉移前兵強馬壯的十萬人,經湘江一戰,只剩下不足三萬人馬了。但此時,他清醒地意識到以後的七天七夜將是殘酷、血腥的。眼前的陣地上,歪七豎八地躺滿了屍體,有紅軍的,也有敵人的。敵多雙方在無名高地上糾纏了幾十次,所有的紅軍戰士都明白,時間對紅軍主力來說意味著什麼。
五天五夜了,已經記不清敵人向無名高地發動多少次進攻了。敵人想衝破紅軍的阻擊線,然後去圍剿紅軍主力;而高地上的紅軍,誓死不讓敵人逾越陣地,要為紅軍主力的轉移爭取更多的時間。
趙大刀靠在那棵焦糊的樹上,不知睡了多久,突然,他醒了。一股沉重的血腥味包圍著他,整個無名高地都被這股血腥氣籠罩了。他的神經又靈桓過來,跌跌撞撞地在陣地上走了一圈。陣地上還剩下二十三人,其中還有幾個重傷員,躺在戰壕裡,被雨水血水浸泡著,高高低低地呻喚著。還有兩天兩夜呢,看來十三連要與無名高地共存亡了。
秋雨在黎明時分小了些,趙大刀站在雨中,朦朧地望著陣地,和那二十幾個活著的士兵,他的眼睛潮濕了。趙大刀自從參加了紅軍,生生死死無數回,還從來沒有這麼傷感過,但這場阻擊戰,讓他真正地感受到了悲壯--幾十個活蹦亂跳的戰士,一個又一個地在他眼前倒下了。
井崗山的革命正在星火燎原之時,趙大刀就帶著二十幾號人,盤踞在井崗山幾十公里外的另一座山頭上。那會兒,他是名副其實的靠大刀起家的,一把鬼頭刀背在身上,刀把上繫著紅綢,風起的時候,一飄一抖的。他的名字趙大刀就是那會兒叫響的,他以前叫什麼,沒有人能記得了,後來他也默認了趙大刀這個名字。再以後,他的名字又隨他到了革命隊伍中。
趙大刀沒革命前,也算得上是個熱血激進的青年。小時候上過幾天私塾,大小字也認識幾個,《三字經》、《百家姓》也能背上幾段。十幾歲的時候,在周邊也算是有頭有臉的後生。他經常在外面跑單幫,南昌、長沙都去過,秋收起義和八一南昌起義也都親眼見過。
南昌起義的那個晚上,他看到很多窮人,舉著火把,吶喊著向國民黨的正規軍衝去。起義勝利後,旗子插滿了大街小巷,窮人們開倉放糧,當家作主。那情形著著讓他激動和興奮。那時他才意識到,窮人要是走到一起,發出一聲喊,力量也是無窮的。
趙大刀一回到家鄉,就要「革命」了。在南昌和長沙,他是看見過別人是怎麼革命的,舉著火把,拿著大刀,一聲招呼,發一陣吶喊,革了大戶人家的頭,開倉放糧,讓窮苦人吃飽穿暖,這就是革命了。以前,他走在陳大戶和王大戶家門前時,腿肚子也轉筋,想一想那院子裡十幾桿火槍,還有數條惡犬,背上的脊樑骨都一炸一炸的。
現在他不怕了,什麼槍呀狗的,他見得多了。國民黨那麼多隊伍,那麼多桿槍,在窮人的一聲招呼下,還不是被沖得七零八落的。他要招呼窮人起來鬧革命,讓窮人過上有錢人的日子。
革命的熱情在深山溝裡一點就著,他們並不瞭解革命的真實含義,但有一點他們清楚,那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吃大戶,讓窮人也像富人那樣過上好日子。這目標看得見、摸得著。說幹就幹,沒多久就在方圓十里八村聚起了一百多號熱血青年。然後,他們開始偷偷地製造武器,有的把家裡的獵槍拿來,還有許多鋒利的農具等。趙大刀請鐵匠花了三天的時間,打造了一口鬼頭大刀。
萬事俱備。在一個有風的暗夜,這百十號人在一個山溝裡,點亮了火把,手裡拿著各式傢伙,嚎叫著向陳家大院衝去。
陳家大院的兵丁哪裡見過這陣勢,胡亂放了幾槍,就和陳家大院的人從後門跑了。這些革命者吶喊著衝進陳家大院,砸得砸,奪得奪,稻穀撒得滿院都是。
一夜之間,他們瓜分了陳家大院。
首戰告捷,大大地鼓舞革命者的士氣,以後又有許多青壯年加入到革命隊伍中。一不作,二不休,他們一鼓作氣地奔向了王家大院。王家的人在聽到陳家大院遭劫的風聲後,帶著細軟望風而逃。
趙大刀帶著革命青年一骨腦摧毀了兩個大戶人家後,被眼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正當他們還想向周邊發展的時候,部隊來了。陳家大院的老大在隊伍裡當著團長,很快就親自帶著隊伍來了,縣裡養著的幾百號人的保安隊也一起殺將過來。
這還了得,這是窮棒子造反呢。隊伍和保安隊有義務把這支造反的隊伍扼殺在萌芽,。也是一夜之間,這支新興的革命隊伍就被復仇的隊伍包圍了。這些窮人家的青壯後生,哪見過這陣勢,還沒等開戰,就逃了,躲了,只剩下幾十個堅定者跟在趙大刀的周圍。
那一年,趙大二十歲。十九歲的趙大刀知道一場血戰是不可避免了。他第一次意識到,革命和反革命是兩股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已經想好了,如果打不退敵人的隊伍,就撤到山裡,跟南昌的革命者一樣,上井崗山打游擊。
結果可想而知,幾十人發一聲吶喊,衝過去,卻被對面一陣排子槍射倒了一片。最後,藉著夜色,憑著地勢的熟悉,三轉兩轉地衝出了追捕,逃進了霧雲山。
到了山裡,只剩下二十幾人。趙大刀沒想到革命會這麼殘酷,不僅流血,還要死人的。他們來到霧雲山後,才發現從此是有家不能回了。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來哭訴,家已經被火燒了,爹娘也給人砍了頭,人頭就掛在縣城的門樓上。這就是他們革命的代價,他們絕望的同時,也有了一種死而後生的悲壯。他們齊齊地跪下了,衝著家鄉的方向磕了三個響頭。然後擦乾眼淚,一起望著趙大刀。
此時的趙大刀已經沒有淚水了。爹、娘和自己的一個姐姐,就這樣被人給殺了。從此,他的心裡就埋下了一粒復仇的種子。他暗自說:這輩子只要有一口氣,命就要革下去,為爹、娘和姐姐報仇。
他眼裡噴著火,牙齒咬得嘎嘎響,一字一頓地說:不怕死的跟我去井崗山,投奔隊伍,報仇雪恨。
這二十幾個熱血青年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他們跟著趙大刀,向他們心中的聖地井崗山進發了。
他們來到井崗山前,這裡的革命之火已經燎原了。根據地一再擴大,從井崗山到興國,從瑞金到於都,革命的地盤一天大似一天,紅軍已經取得了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趙大刀帶著二十幾個同鄉在紅軍第四次反圍剿之前,參加了紅軍的隊伍。在趙大刀的要求下,他們這二十幾個人被分在了同一個連隊。
趙大刀在湘江岸邊的無名高地上,背靠著一棵樹,想起了往事。歷歷在目的一切,彷彿就在昨天。他清醒地計算著時間,從部隊接管陣地那個晚上起,整整五天了。離堅守陣地的最後期限還剩下兩天兩夜。他伸出手和余三握了握,眼前情同手足的余三,讓趙大刀多了些酸楚。當年自己帶頭在家鄉革命,余三義無返顧地跟著他,一直到現在。再一場戰鬥下來,他們是否還能活著看見對方,誰也不知道。他從懷裡掏出兩支煙,遞一支給余三,然後說:我要是不在了,這個陣地歸你指揮,就是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堅持住。
這句話,他已經說無數次了,剛上陣地時就是這麼說的。那時全連人還很整齊,兵強馬壯的。看著三營最後幾個士兵退出陣地後,他站在土坡上,悲壯地說:這無名高地是咱們的了。為了掩護大部隊,我們一定要完成阻擊任務,就是剩下最後一槍一彈,也不能丟了陣地。
此時,余三望著他沒說話,只是用力地握了握他伸過來的手。所有的語言都是多餘的,仗打到這個份兒上了,沒有退路,只有和陣地共存亡了。
趙大刀吸了口氣,啞著聲音問:兄弟,後悔跟我出來麼?
余三瞟了他一眼,咧開嘴,哧笑一聲道:連長,我現在才知道,什麼是革命了。
他拍了拍余三的肩膀。他知道,余三不需要自己再說什麼了。他向前走去,在戰壕裡拐了個彎,就看見了王根兒。王根兒抱著槍,背靠著戰壕,正衝著黎明前灰沉沉的天空想著什麼。他立在王根兒兒兒面前道:想啥呢?
王根兒並沒有收回自己的視線,癡癡地說著:俺爹俺娘要是不死,這會兒該起床了。俺娘做飯,俺爹去收地裡的稻穀呢。
趙大刀聽了王根兒的話,眼睛一下子就熱了,他也靠在戰壕上,同王根兒一起望天。瞬間,他的思緒一飄一飄的,被扯得很遠。因為自己革了大戶人家的命,爹娘被梆在村頭的大樹上,給活活地燒死了。他已經沒家了,可家鄉的一切仍不時頑強地浮現在他的眼前。也就是在這時候,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遊子,不管他走得多遠,魂是永遠被故鄉牽在手裡。他用手捅了一下王根兒的腰,低聲道:根兒,等革命勝利了,咱們一起回家。
敵人又一次撤退了。沒多一會兒,炮彈又一次覆蓋了陣地,然後又是敵人的新一輪衝鋒。他們殺著、喊著,已經記不清殺退了敵人多少次進攻了。只記得天亮了,又黑了;黑了,又亮了。晝夜混沌,人們已經沒有時間概念了,盡力使出最後的一點氣力,把子彈射出去,把手榴彈投出去。
趙大刀最後的一縷意識停留在他躍出戰壕的那一刻--他手舞大刀想把衝到近前的敵人趕下去,然而就在這一刻,一股熾烈的熱浪把他推倒了。
一切都靜止在了夢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