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只道是尋常 正文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天上月】

    古人與自然親,今人寧與物質親。天上月即是重要一例。月對古人來說,可以親,可以敬,可以怨,可以恨。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太白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子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容若說"辛苦最憐天上月"。而現代天文學和航空的發展使人認識到月亮不過星際的一顆小行星,還是地球的衛星,看見月食只當是天文景觀,不會敲鑼打鼓的驚慌,相反倒很激動——等了這麼多天終於看見月食了!

    登上月球以後我們對月亮的認識更加平實而僵化。知道月亮上遍地沙礫,生物滅絕,根本沒有廣寒宮,沒有兔子和桂花樹,也沒有寂寞的嫦娥和伐樹的吳剛。情意和思維變成剛正而有規律。失卻了古人仰視未知的敬畏之心和幻想的快樂。

    你約會一個人,會用手機或者MSN,不再需要偷偷逾牆而入,生怕驚動了人家的父母和狗;不再需要字斟句酌的寫好約信,低聲下氣地轉托紅娘,是很爽利,然而同時,你也永遠不會知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有怎樣的忐忑曼妙。

    你思念一個人,對他說,今天晚上幾點,我們網上見,你開了視頻,從邀請到連接不過一分鐘,多麼快捷,古人渴望的天涯若比鄰。只在你的彈指之間。你清晰的看見想念的人,可惜也失去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心有靈犀。

    你想念家鄉和父母,如果時間來的及,你可以乘飛機回去看他們,再遠的地方,也不過數天時間。如果來不及,你可以打電話,中國電信會竭誠為你提供各種周全的服務,他們不怕你消費,而惟恐你不消費。記住。這是個消費至上的時代。如此,還需要和李白一樣發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感喟嗎?

    從什麼時候開始,神話被我們親手捏碎,如水的月光,被我們遺失了。

    西方哲學強悍的地位,使人接受物質統治的觀念,靈魂的不死不滅宛如虛無笑談,是與科學的概念不符的。於是,人相信人一旦死去將不具有任何意義,思念也是枉然。容若在《沁園春》詞前《自序》中道寫:"了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這樣的想法和哀思,化月之說,在今天的人看來,是憂美但不實的。你幾曾再見過一個男人,為了自己的老婆對月吟詩,不要說死了的,活著你都看不到。

    "若似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若你果如皎月照我餘生,我亦可不畏嚴寒,不辭辛苦地飛到那冰冷月宮,去溫暖你的身體。此一句,披肝瀝膽,情之所終至死不逾。千古情話也!

    這樣的話,現代男子連發夢時都不會說。你在他枕邊吹氣,撥弄他的耳垂,追問他愛不愛你,通常得到的答覆是——別鬧了,明天還要上班。

    是的,別鬧了!肯每個月按時交上家用的已屬珍稀物種,他為你,可能在朋友中間承擔了"氣管炎"的綽號。如是,該感激涕臨了。想他同你化蝶雙飛,共許來生麼?塵緣易絕剛剛好。感謝老天幫忙讓我不用費心找借口分手。

    容若這闋《蝶戀花》淒美,卻不減清靈。"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環"和"玦"皆為美玉製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似滿月,"玦"似缺月。物理相通,容若以尋常佩物解自然之物,可見其格物,常懷世事難圓的隱恨,此句比之蘇子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深情勝之,豁達減之,各得其所。

    化蝶之說,魏晉開始不絕於書,然而用得最切,也最感人的,無疑是容若。因有些文人不過是借典煽情,而他,是真正感同身受,心嚮往之。

    這樣的男人,雖然有時多愁善感的讓人發膩,卻不失為一個好男人。怪不得現時很多女子打出了"嫁人當嫁納蘭君"的口號。容若是許仙式的男人。一個依依挽手,細細畫眉的美少年,給你講最好聽的話語來熨帖心靈。而你在他的護衛下,永遠都是枝頭上最鮮嫩的新芽,床前低眉才見的明月光。惹到無數艷羨的目光——

    多麼妄想。

    蝶戀花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塚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昭君怨】

    自古就有昭君怨之說,但大多文人習慣拘泥於陳情。連詩聖杜甫也只是感慨——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詩聖定了基調,後世更少見發人深省的意義翻新。歷代女子中,王昭君獲得的吟頌最多,而且幾乎全是正面的。難得沒有什麼"紅顏禍水"的責難加諸在她身上,反而對她由憐生敬,由敬生愛。

    這固然是因為王嬙女士做了件極漂亮的事。她不僅是絕色傾城,而且簡直是絕頂地聰明,沒有尋常女子的軟弱拖沓,她勇敢而有主見,想到與其在漢宮中荒耗一生,還不如遠走她鄉。人皆言塞外苦寒,匈奴人彪悍。可是和荒茫無盡的等待比,那又算的了什麼呢?只是尋常宮女,因為拒絕了畫師毛延壽的勒索,可能再也得不到君王的看顧。一個清寒孤傲的少女想在宮中拔節而出,如同黑夜在海面上泅渡,希望渺茫。十幾歲的王嬙,有著超越一般人的堅定果敢,老天亦賦予她機會和能力,縱身撲入,因此成功。

    如果美貌是能量,昭君將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極至。當埃及艷後忙著擺佈男人,顛覆了幾個男人的霸業時,王嬙也利用自己的絕色姿容擺佈了兩個男人。她讓一個為失去她而飲恨終生,從此視後宮粉黛如飛塵;她讓另一個為得到她而心滿意足甘心放棄爭霸天下的念頭,對大漢朝俯首稱臣。最重要的,與克麗奧帕特拉的禍國殃民比,她確保了數十年的和平,使老百姓安享太平,即使這和平也很短暫。

    一向對女人挑剔到潔癖的讀書人能在思想上將王嬙視為同類,是值得驚奇的,然而也未嘗不空洞。這些為責任理想所牽絆的男人們,又怎能真正瞭解昭君墳頭的青草到底為什麼而盛,又因什麼而衰?王昭君,她不過是不由自主地在後人的詩文中做了一面映照很多命途多仵的有識之士的鏡子——她美貌而智慧,一如那些有才識的文人;她拒絕給毛延壽賄賂,一如清高之士所標榜的氣節"富貴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她以女兒身做出一番千秋讚歎的事業,以身許國,亦是讀書人所稱許的。百般蕭瑟,終於積聚力量綻放。昭君寄托了文人的太多理想。

    後世戎昱說:"漢家青史上,拙計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淨沙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才算是句摸著良心說的公道話。如果不是眼前身後逼仄到無路可退,誰願意帶著未完成的愛情將自己放逐到萬里之外。

    漢帝,應該比昭君更怨。昭君出塞,大殿上的臨別相視。這女人已注定是他餘生無法癒合的巨大傷口和恥辱。他的江山是她舞著楊柳細腰為他擎住。她卻對他跪拜謝恩。自古男人的江山就不能缺少女人支持,卻羞於承認靠女人支撐。

    這闋《蝶戀花》將容若的男兒眼界與氣度盡顯無疑。首句"今古河山無定據"氣像極佳,一句話便道明世事無主,朝代更迭,江山頻頻易主是必然的,歷史不可抗拒的規律。接下來用白描的手法呈現秋景,一副待戰的場面。因想起千百年來朝代如花開花謝,或許他日大清的覆滅也不可免,心中萌生的感觸使得眼前秋景更添荒情。作為與滿清王朝休戚相關的貴族近臣,容若未必僅僅是一個吟風弄月的富貴閒人,他亦有拳拳報國之心和遠大抱負。但他顯然不贊成功名抱負要通過戰爭和流血來實現,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冷血蕭烈是被多情公子所厭棄的。所以結句仍復了容若重情的本色——"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成功將豪壯,柔情,還有些許淒涼和失落糅在一起,使人回味無窮。這亦是容若悲天憫人的情懷體現。

    傳說,昭君出塞,死後葬胡地,墳頭終年青草離離,稱為"青塚"。由青塚想到王昭君,容若問卿,一往情深深幾許?千秋萬歲以來,王昭君的一往情深,縷縷怨心,能看得清,讀得懂的,恐怕也只能是容若這樣的絕代才人了!

    不同於歷代詞家,容若此詞意境思想遠遠超越了他們,而更熨貼昭君本心。容若將閨怨,鄉怨一次昇華——青塚獨眠的王昭君,為的不是自己畢生不能回歸故土,不是和漢帝的有情無緣。而是,她耗盡一生心力所不能喚醒的,是後人對權力的執迷、對戰爭的狂熱。

    君不見,殘陽秋雨深山寂,納蘭公子長太息!

    絕色女子和絕代才人,隔世為知音。

    蝶戀花

    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做憐花句。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

    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休說生生花裡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看老去】

    古代如果有形象指導,或者是經紀人行業的話,南朝的庾信應該可以做到行業的翹楚。庾信小字蘭成,長大後才名卓著。可惜平生際遇坎坷,著有《傷心賦》等詩文,自我塑造的落魄傷心的形象頗為成功,且對後世影響甚大。杜甫《詠懷古跡》詩:"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容若習慣以他自比,取其同是傷心人之意。

    容若雖然愛以蘭成自比,可是既沒有庾信的坎坷際遇,也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一身蕭瑟只是因為他作繭自縛,太看不開。讚美他癡情也可,說他癡蠻卻也不委屈他。人生百事可為,何況又是個男兒身?連探春都曉得講,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和態度,符合時代進步的需要。重情是好的,但一個大男人在"情"這棵樹上吊死,真是不值當。

    此闋《蝶戀花》寫自己舊地重遊,想起昔日和愛人把臂同游花間的情景。容若抒寫的詞意倒是很合詞牌的字面的意思。

    明月路照惜花人。記憶中的風景如畫。如今只有愛如花香殘留指間,為我證明。我曾擁有過你。我將懷抱著卻你的記憶死去,可是老去,老去是如斯緩慢,我們要到哪一天才可以兩兩相忘?是否惟有死亡的黑暗降臨覆滅時,我才會不再為你感到寂寞。

    《飲水詞》每多出現"花"和"惜花人"的指代,這應該是他和他的愛情隱語。這裡的"惜花人"應指已經故去的"她"而非容若自己。這和將男子比做"惜花人",將女子比做"花"的習慣有差異。想來。是容若自認如蘭草般清高出塵,而伊人明瞭他的心志,容若視她為知音,因此稱"她"為"惜花人"。

    我所喜和不喜的一切,在這首詞中都顯露無疑了。這首詞婉約中帶出欲說還休的淒涼。用詞的精巧和意境的雕琢是很值得玩賞的。"為怕多情,不做憐花句"一言道破心底的矛盾,而深情難遣,欲罷不能,更是頗能引起人共鳴。

    納蘭詞,雖是王國維極許的"未染漢人習氣",但許是這位公子飽讀詩書的緣故。容若翻用前人詩句的次數和頻率都太高了,這首詞裡就有四句是有清楚出處——"閣淚"句:語本宋佚名《鷓鴣天》詞:"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袖口"句:語本宋晏幾道《西江月》詞:"醉帽簷頭風細,征衫袖口香寒。";"心比"句:語本宋晏幾道《生查子》詞:"遺恨幾時休,心抵秋蓮苦。";"惜花"句:語本宋辛棄疾《定風波》詞:"畢竟花開誰為主,記取,大多花屬惜花人。"雖然用的恰好,甚至比之原著毫不失色,可我認為容若的才氣應該不止如此而已。

    清時人用典像蹩腳的小賊,怎麼看行藏太露。不似盛唐北宋,用典用得出神入化宛如探囊取物,是我家的東西我愛怎麼顯擺怎麼顯擺。讀了許多《蝶戀花》,認為最好的還是柳永那首——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三變的詞由景入情,生動飽滿,既有《短歌行》的蕭壯,也有月落河塘的溫柔繾綣,也用典,卻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整體感覺是如此地一氣呵成,叫人不忍終篇。結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不是普通的經典啊!再經王國維《人間詞話》裡這麼一點撥,流傳的不是一般廣泛啊!基本上語文成績及格的中國人應該都知道。兩闋《蝶戀花》相比不說高下立判吧,至少也強弱懸殊。

    不但人會老,連詩詞歌賦也會有老去的一天。無力惋惜這種衰微。這世間必有超越萬物時間存在永恆的道,然而那又注定不被人限小的生命輕易觸及。

    蝶戀花散花樓送客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盡離人,此際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聲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雲,遮住君行處。行宿黃茅山店路,夕陽村社迎神鼓。

    【君行處】

    臨別宴後贈詩,贈詞,是古代人的一項文化發明。不似現在的公款吃喝嚴重,古人大多是私費請客。而且除非是節日或者真正的達官貴人,一般的小老百姓能在家裡整隻雞鴨,買點時鮮蔬果回來弄一桌子家常菜已經是很鄭重的了,跟現在的生猛海鮮胡吃海塞簡直沒得比。再寒微一點的人,拿著花生米炒豆乾,提溜著兩斤酒在渡口橋頭的長亭邊折柳送客的也有。像容若在散花樓為張見陽置酒送行,應該屬於規格和檔次比較高的了。寒微的文人們自然不甘在金錢面前失色,於是寄托感情,比拚才氣的贈別詩,贈別詞就應運而生了。

    這無疑為詩詞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對文化的豐富起了作用。後來卻也為成為詩歌衰退淪陷的一個重要契因。一旦詩詞淪為觥籌交際的唱酬之作,像十里洋場裡的交際花一樣,你還指望她保持清純質樸的本色嗎?不過這是後話,今次不談。

    在贈別的詩歌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如同初出茅廬的有志青年,的確還是很值得讚賞的,比如唐詩裡,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寫下了"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維送沈子福寫下了"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李白送友亦是疏豪,磊落道:"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老蘇更牛,一句"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被今人化成"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傷",成功將無數人艷倒。如果不是送別,哪能如此徹底地激發詩人的才情和靈感呢?

    縱使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已經不復當時的情景,這些千古名句,依然能夠給我們最真切的感動。在酒足飯飽從KTV裡走出來的時候,深夜大風凜冽行人稀少的街頭,遠遠看見燈火飄搖,城市像航行在黑暗海上的船,突然興起的寂寞,讓你心底憶起這些久違而親切的情感。

    這是一首送別詞。其事是:康熙十八年,容若摯友張見陽被任命為湖南江華縣令,容若為其送行,賦詞。

    秋天的離別從來最傷情,多愁善感的容若並不能倖免,於是上闋,他用的那些詞:"清笳""刀尺"、"蒹葭浦"勾勒出的畫面都是寒意沉沉,使人心意飄搖,心緒黯然的。一聲聲淒冷的胡笳聲和搗衣聲使得長滿蘆葦的水濱更添清冷。這一切,正應了江淹那句著名的離別廣告語:"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

    如果僅僅是這樣,這也不過是一首尋常的贈別詞,而且它有很多用典和化用,實在不能算好,幸好還有讓容若施展才氣推陳出新的下闋。"莫被寒雲,遮住君行處"本是極為蕭瑟之句,似是警醒,又是擔心。而下句"行宿黃茅山店路,夕陽村社迎神鼓。"又極為溫暖,是寬慰語。是含淚微笑之挑法。

    "行宿黃茅山店路"是苦中有樂,已顯豁達。"夕陽村社迎神鼓"一句,更別有野趣如風吹濃雲、猝然破開一片新天之意。農家風光如新陽嶄新艷美,想來讓人忍不住破顏一笑,悠然神往,不覺卸了離愁。

    容若這詞,有涼涼古意。字裡行間驀然帶我回歸了好幾百年,不是清代,而是更遙遠的唐宋,那時的送別詩詞裡獨有洒然壯美的境界裡。能在結尾翻轉全篇詞意而有突破,破而不毀。納蘭才力由此可見一斑。

    "村社"是農村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在每年立春或立秋後的第五個戍日舉行。如紅樓裡寶玉途經鄉村時對村居生活的好奇留戀一樣,"夕陽村社迎神鼓"這種尋常農家的恬淡熱鬧,又何嘗不是生在鐘鳴鼎食的容若追求和嚮往的呢?

    門前若無南北路,此生可免別離情。天色將暮,宴席已闌。當真,留不住你了。然而也毋須強留。人生聚散各有因。人,若有必須要行的事,不如洒然上路。

    你知,明日天涯,也必有我思憶追隨。

    註:張見陽戍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