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的文藝
資本主義要想發展,除了要錢之外,更關鍵的是在思想上掃清障礙,於是有了第二件大事—文藝復興!這個文藝復興跟新航路的開闢也有聯繫。人去探險才有了新航路的開闢,文藝復興比新航路的開闢早,相當於我國元明的時候。但丁生活的時代,就是中國的元朝。
文藝復興發生在14—17世紀的歐洲,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了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運動。發源於意大利,幾個關鍵詞: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然後以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名義下發起的。
按咱們中國話講,這屬於托古改制。《孔子改制考》[14《孔子改制考》,康有為戊戌變法時期的主要理論著作之一,共21卷,約34萬字。其內容以「托古改制」為中心、今文經學為根據,同時參考西方資產階級進化論思想,為其變法維新製造輿論。],康有為寫的。康有為要變法,壓力大,怎麼辦?咱們都是孔子的門徒,孔聖人就這麼主張。當時這個復興期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壓力也很大。因為資產階級正在形成中,那我就打著復興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但是這不是真正的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而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因此我們知道了文藝復興的性質。
首先它發源於意大利。一是意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這兒資本主義發展得最早,也就是說,有可能它的資產階級形成的就最早;二是意大利較多保留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中國的人類文化遺產的數量在世界上排第三或者第四,第一就是意大利。
中國的人類文化遺產,城市只有兩座,雲南的麗江、山西的平遙,美國還有四座呢,美國有四座城市,因為完好的保留著17、18世紀的風貌,因此它是聯合國的人類文化遺產,咱們只有兩座城市,你可以說長城是、故宮是、頤和園是,你能說北京是嗎?那大玻璃彈兒是人類文化遺產?鐵褲衩是人類文化遺產?北京已經沒有一點古都的樣子了。但是在意大利那些古城,像佛羅倫薩古城,一切跟達·芬奇的時代一模一樣。羅馬更不得了,人家隨便說一個東西,就差不多相當於中國漢朝甚至戰國時期的東西。比如,這是火神廟,大概2000多年;這是一個萬神殿,屋大維時候的,相當於中國的漢朝;埃及艷後就是從這個門過來的,愷撒就是在這兒遇刺的,跟當年完全一樣。當然他們的建築可能是大石頭的,不容易毀掉,不像咱們的磚木泥瓦,來陣風就吹倒了。還有一個原因是人為破壞也少。一說都是相當於中國秦漢時期的人物,活動的場所都真實地展現在你的面前。
我去參觀一個證券交易所,裡面都是電腦,閃得你都頭暈,外面那個建築是愷撒時代的。那個證券交易所就在愷撒時代的一個古建築裡面,又包了一層大玻璃、鋼筋水泥,整個外牆都是愷撒時代的,還有雕像什麼的,大街上走幾步就是一個,隨便一個東西,都可能一兩千年,所以古代文明在意大利保存、傳承得相當好。即使在中國,像故宮大修,首先請的就是意大利專家,意大利專門有一群文化遺產部的專家。
在咱們這兒修故宮,估計要修到2020年,說修完了之後,故宮將重現康乾盛世的景象,到處金碧輝煌,那時候門票就不定多少錢了,所以大家沒去過的現在趕緊去啊,以後說不准就去不起了。
再說這文藝復興它發源於意大利的第三個原因,是拜占廷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的學者逃到了意大利,帶去了大量拉丁文、希臘文的文化典籍。這樣一來意大利就有了非常深厚的文化積澱。比如歐洲,要是看自然風光最好的是瑞士,北歐國家也還行,人文好的就要數意大利了。每一座古城,拋開政治的觀點不談,確實讓人流連忘返。我去過兩次意大利,說實在的,都不想回來,那兒完好地保留了中世紀的風貌,特別漂亮。
中國人去歐洲,最適合生活的國家,第一站就是意大利,因為哪兒都跟中國一樣一樣的。滿地煙頭,滿街小廣告,隨處亂停車。意大利人被歐洲人稱之為歐洲的中國人,滿街小廣告、辦證,警察扣你的車都不罰你的款,等一天,看你有關係沒有。如果有關係把車撈出來,就不罰你了。那地兒敢情比中國都*,中國好歹是先開完罰單,再找人剷去。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的思想武器。
也就是說,文藝復興的核心是用*反神權。歐洲跟中國最大的不同,中國古代是皇權至上。觀世音菩薩都要避李世民的諱,改叫觀音菩薩了。你說我是菩薩,菩薩算什麼啊?砸了你,你還是嗎?皇上叫李世民,你就不能叫觀世音,你得避諱!這就是皇權至上!
歐洲是教權至上!羅馬教宗,這是最關鍵的。因為歐洲人人都是基督徒,這個宗教的教宗就變成了最高領袖。舉個例子,比如我是一個博士,我學生是一個局長,你說我們倆相見,哪個身份對我來講是最關鍵的?你是局長,我得給你跪下磕頭,那我還是你老師呢,你說我倆誰更牛掰?歐洲不看這個,人家是教主,咱是教徒,你就得下跪,所以歐洲是教權至上、神學至上的國家。為什麼歐洲各國都歧視猶太人,到二戰的時候登峰造極,就是因為猶太人不信仰基督教。他不承認耶穌,他只承認上帝耶和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傳統信仰,猶太教比你早7個世紀。但不信仰的話,你在歐洲就混不下去,最起碼不能夠當官,你也不能當兵,也不能從事行政工作,所以猶太人只能經商。說起經商,這幫人又賊聰明,全發了財,看你發財歐洲人更生氣了,異教徒發財,有天理嗎?歐洲人很不爽啊。所以你越發財,越*你,越殺你,越歧視你。
猶太人受*就是因為他跟歐洲人的宗教信仰不一樣。這個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根本無法理解,但是在歐洲的國家,基本上都是教權至上,每個國家都是這樣。教皇要靠神化自己來維護自己的權威,歐洲當時95%以上的人是文盲,只有教士掌握文化,所以他們曲解《聖經》,在思想上對你進行控制。每個歐洲農民都要給教會交什一稅[15什一稅(tithe):歐洲基督教會向居民徵收的一種宗教捐稅,源起於《舊約》時代。],所以教會是歐洲最有錢的,直接控制了歐洲三分之一的最富庶的土地。
另外,歐洲的國家四分五裂,教權高度統一,教權、神學對資本主義發展構成了嚴重的阻礙,所以它要反神學。
前面說到文藝復興為什麼要用*反神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歐洲國家神權至上,羅馬教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宣傳神權至上,另外在政治和經濟上,控制歐洲的人民。如果不反對神權的話,資本主義就沒法發展。就跟新航路開闢一樣的問題,歐洲並不是沒有黃金,它的黃金都用來建教堂了。你把希望都寄托在來世,寄托在天國,那麼人世間就沒有享樂,人世間就沒法活了。你說西方是極樂世界,可是你去了就回不來了,一般都是單程車票,誰去過呢?是西方極樂,還是此間極樂,就說不准了。
所以他為什麼宣傳*問題,他宣傳*,能不能直截了當地宣傳?就宣傳*反神權,行不行?答案是不行的。因為歐洲教權至上,厲害到什麼程度?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亨利四世,就因為不滿教皇太貪婪,得罪了當時的教皇。
贖罪的皇帝
歷史上的教皇有二十三個叫約翰的,今天的教皇是本土十六世,前一任是保羅二世,再前任是約翰二十三世,二十三個約翰,除了第一個和第二十三個,其他的約翰沒有一個好人,其中最壞的就是約翰六世,光私生子就二十多個。教皇應該是神職人員,應該是獨身,應該是禁慾的,結果他光私生子就二十多個,而且把私生子封為什麼樞機主教,最後立他私生子當教皇,對外掩人耳目,說這是我外甥,那是我侄子,實際上都是他的私生子。這些教皇披著宗教的外衣,驕奢淫逸,盡不幹好事。《聖經》上教導人說,人生下來就是有罪的,因為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犯了罪,被上帝逐出伊甸園。人如果常懷有一顆負罪的心,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好人。你老覺得我有罪,我對不起社會,那你肯定是好人,要是你老覺得社會欠我的,我該偷井蓋兒偷井蓋兒,我該拔垃圾筒拔垃圾筒,那就麻煩了。
教皇說可以通過懺悔、修持來贖罪,這個不解決問題。教皇賣票,賣贖罪券,你買了這個票,你的罪就得到了救贖,當金幣在錢箱裡一響,一個有罪的靈魂就得到了主的寬恕。那這個主成什麼了?那不也成下海做生意了?實際上如果你能看懂《聖經》的話,會知道聖經是用拉丁文寫的,拉丁文是羅馬帝國的文字,羅馬帝國已經滅亡了,拉丁文沒有人懂,只有教士懂。《聖經》上說富人進天堂,比駱駝過針眼都難。教皇在德意志賣得最凶,就是神聖羅馬帝國。教皇親切地稱神聖羅馬帝國為我的奶牛。他在那兒賣票,所以亨利四世很不高興,德意志的財產都源源不斷到了羅馬教廷,他不樂意了啊,沒有這麼幹的呀。但人家教皇是什麼角色,看出點苗頭就對外宣佈執行對亨利四世的破門律例,不承認你是基督徒了,開除你的教籍。這樣一來,就壞了菜了,所有的德意志諸侯都起來反對他們的皇帝:絕對不允許一個異教徒做我們的皇帝,所以亨利四世沒有辦法,只好到羅馬去向教皇懺悔,求得教皇的原諒。結果教皇還不在羅馬,教皇在阿爾卑斯山滑雪,亨利四世就趕緊趕到教皇住的地方,誰想到教皇根本就不見他。
亨利四世在漫天大風雪當中,脫去斗篷,摘掉帽子,脫去靴子,光著腳在大風雪當中站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教皇可能吃完了起來遛早兒,站在城堡門上往下一看,有一雪人,眼珠還會動,原來是亨利。教皇被感動了,教皇就是一個平民出身,當上了教皇,可亨利世世代代都是貴族,貴族來向我懺悔,一感動,打開城堡大門,走向亨利。亨利激動地就跪了下去,渾身的雪塊亂蹦,蓋了一層冰在身上,然後去親吻教皇靴尖上的十字架。教皇摸他腦袋,孩子我原諒你了,你還接著當你皇帝去吧。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得罪了教皇都是這樣的下場,可想而知如果平民百姓觸犯了天主教的律例會怎麼樣。最通常的就是在火刑柱上活活燒死。羅馬教廷有專門的宗教法庭—異端裁判所,如果被判定是異端的話,將會被活活燒死,聖女貞德[16聖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稱為「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會的聖女,法國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時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勝利作出貢獻。最終被俘,被宗教裁判異端和女巫罪判處火刑。]就是被作為異端燒死的。天主教的勢力太大了,直接反對不行。
在復興希臘羅馬文明的旗號下來反對天主教,我們宣揚人文主義,但是人文主義不是我們說的,是我們的祖先,希臘羅馬那個時代就是人文主義的時代了。
神也失態
西方的文明同樣體現在它的文化上,有三大藝術成就:建築、繪畫、雕塑。
繪畫在希臘羅馬時代還沒有,只有牆上的鑲嵌畫,紙本的油畫還沒有,就是建築和雕塑。希臘羅馬流傳至今的雕塑藝術,主要雕的首先是人,特別是*的人。因為他們認為人體是最優美的東西,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來的,藝術家的本能就是把這種美忠實地記錄下來。所以你看西方雕出來的人體比例都比咱們中國雕塑強,簡直是天差地別。你看中國的兵馬俑,那就是上萬個擱一塊兒,密密麻麻、黑壓壓一片,真壯觀;你下來一瞅,怎麼全長一個模樣,沒有一個個性臉。中國的雕塑大都比例失調,甚至醜陋不堪。真正使中國雕塑藝術發展起來的是佛像傳入中國。而佛像還是印度的雕塑,借鑒了印度的技巧,印度是借鑒希臘的技巧發展起來的。你再看西方的雕塑,在中國相當於春秋戰國時代,那時候的雕塑水平,能夠把人的皮膚衣褶,用大理石什麼的雕得惟妙惟肖,非常了不起。
看看西方人雕塑的人體,男性一定要強調肌肉的力量,女性要強調曲線的美。中國的侍女畫則不同,人全都是「S」型,真長成這樣,三級風不敢出門。
事實上,像林黛玉那樣的美,有點病態了,而西方強調的則是那些健康的東西。
而且,西方的雕像,它的題材不一定是人,也有神的,但是這個神,一定都是按照人的模樣創造出來的。你看咱們中國沒有一個人長得跟釋迦牟尼一樣,但是西方的雅典娜,就是根據人的形象雕刻出來的。而且大家看到希臘也好,羅馬也好,它們的神跟人毛病全一樣。中國像聖人、完人才能擱到廟裡面,孔子、孟子、岳飛、關羽、戚繼光、文天祥……這類型的人。功業先擺在一邊,人品肯定是沒挑的,像岳飛,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不續姬妾,不攢財寶,精忠報國,得是這樣的人才能被供到廟裡面去。你看希臘羅馬的神,宙斯是希臘的,羅馬叫朱皮特,實際上都是一個人,相當於咱們的玉皇,這哥們兒只要一看到人間有美女,就下凡了,把美女帶到天上,私生子就是什麼酒神啊,什麼農神啊,天上的神全是他生的。還有赫拉,就相當於咱們的王母娘娘,老是紅杏出牆。要在中國的話,這人能供廟裡去?!這太可怕了。
歐洲人為什麼把人塑造成這樣,很明顯地體現人文主義的思想,其實也是一種心理安慰,意思是神都可以這樣,我為什麼不可以呢?
都來曬曬代表作
歐洲在文藝復興的時候,用希臘、羅馬的文化作旗號,來宣傳人文主義,目的是為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希望大家追求現世的享樂,因為追求現世的享樂就要花錢,你花錢我就有市場,有了市場資本主義就能夠發展。你不買玫瑰花,不買巧克力,全蓋了教堂,那樣我還怎麼發展?這就是歐洲在文藝復興時代要用人文主義、用希臘羅馬的旗號來宣傳人文主義的原因。
具體的代表人物有但丁和喬托。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非|凡論|壇|涉及天堂、地獄的情節。誰上天堂,誰下地獄,應該是誰說了算?不是上帝,上帝你也見不著,見了上帝你就回不來了。羅馬教皇是上帝在人間的總督,因為第一個羅馬教皇聖彼得就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首,傳到今天是第二百二十六個教皇。所以天堂地獄應該是教會說了算。結果但丁呢,讓誰上天堂,讓誰下地獄,完全看他自己的好惡,雖然《神曲》是宗教題材,但是已經突破了教會的限制。按照基督教的教義,迎接你上天堂的是大天使聖米歇爾,一個非常非常俊美的男青年,穿著盔甲,長著一對翅膀,有的書上翻譯成加百列。你看歐洲很多教堂,叫做聖米歇爾堂、聖瑪麗亞堂,都是用這個教母的名字來命名。但是在《神曲》裡面呢,但丁讓他年輕時候的初戀情人引導你上天堂,可能是單相思,一般沒有戀上的情人。
還有一個引導的,就是他最崇拜的古羅馬詩人維吉爾。一個是他的情人,一個是他的偶像,他安排這兩個人引導你上天堂。
喬托是歐洲繪畫之父。彼得拉克,歐洲的人文主義之父,最先提出來人學對抗神學;薄伽丘的《十日談》原著有點像《*》,少兒不宜,但是你看到的肯定宜,因為是翻譯過來的。還有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這哥仨是永垂史冊,了不起。達·芬奇代表作是《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仍然是宗教題材,耶穌和十二門徒告別,但是耶穌和十二門徒都有人物原型,照著門徒畫的,不是憑想像。不過達·芬奇畫別人的時候都很容易,就是畫猶大的時候很為難,他就琢磨,猶大應該什麼樣呢?為了30塊銀幣,出賣了自己的導師,而耶穌是知道的,說你們當中有人出賣了我,猶大緊捂著錢袋,很驚恐。畫遲遲不能完成,達·芬奇很鬱悶,他就在佛羅倫薩城溜躂,結果在橋上思考的時候—那座橋本來就不寬,兩邊還都是金殿,金首飾,一輛馬車衝過來,那匹馬驚了,拉著馬車直衝過來。當時一個小商人剛結完賬,差點沒被踩死,馬車過去之後,他抱著錢袋,滿臉驚恐的樣子深深地印在了達·芬奇的腦海裡—哥們兒,你就是猶大了!沒準永垂青史了。這個商人叫什麼至今沒人知道,反正後來就成了猶大的原型了。
至於蒙娜麗莎,她是達·芬奇父親的朋友的小媳婦,續絃娶的小媳婦,只有20多歲,露出一種很古怪的微笑。現在歐洲醫學研究說,因為她牙全掉了,所以她才那麼樂,抿著嘴,就是一個沒牙的老太太。還有人開玩笑地說,現在的盧浮宮鎮館的有三寶—三個殘疾人:斷臂的維納斯、無頭的勝利女神、沒牙的蒙娜麗莎。現在你去盧浮宮,會發現其中倆都是直接擺在那兒給大家觀賞的,沒有欄杆兒,特別是斷臂的維納斯。中國人喜歡玩複製的擱在那兒讓人看,但是外國人覺得你這個太造假了。盧浮宮裡所有的展品都是真的,除了法國王后的首飾,因為是真的找不著了,就做了個假的。館內工作人員會直接告訴你,這是個贗品,可以跟它零距離接觸,連一根線擋都沒有。我情不自禁地摸了一下,埃及的,太好玩了。只有蒙娜麗莎,我第一次去法國的時候,放在一個小屋裡面,每個人在她的面前停留不能超過30秒,如果大家都在那兒看,都呼出二氧化碳,蒙娜麗莎就化了。第二次去的時候,她被擱在大廳裡,但也是專門圍出一個區域來,有入口,兩邊有帶槍的警察,盧浮宮裡面只有蒙娜麗莎這個展品,帶槍的保安在那兒看著,別的根本沒有人管,就說這個不行,絕對不允許,等於是奇珍異寶,據說被盜了三次,又被找回來了。
然後就是米開朗琪羅,他著名的代表作是《大衛》。一個*的男青年,將一個拋石器舉著。簡單介紹一下大衛:大衛是以色列的太祖高皇帝,以色列的開國之君。
被雕成那樣了,要是咱大清,你把努爾哈赤弄成這樣,得滿門抄斬。你看人家大衛,還是以色列太祖高皇帝呢。中國人要是想看原件的話,得提前半年預約,所以一般到歐洲都看不到原件,簽證辦不下來。一般日本人看得比較多,但是整個意大利到處都是大衛的複製品,從幾米高的到幾層樓高的,到處都是這個雕像,非常精美。另外就是教皇的西斯汀小禮拜堂的天頂畫,整個穹頂就是米開朗琪羅畫的《末日審判》。
教皇在梵蒂岡的時候,這個小禮拜堂是不開放的,教皇不在的時候才開放,我去了兩次,教皇都在,都沒有看成。據看過的人說非常有意思,米開朗琪羅畫畫的時候,他是躺在腳手架上畫,畫這個畫了11年。他在畫完成之前,不允許任何人進來,包括教皇本人。除了給我送飯,別人誰也不許進來。他就這樣畫了11年,完成了之後,畫筆一扔,說大家進來吧,教皇就興沖沖地進來參觀。一進來就傻了,一看這天頂畫,每個人都是*的。上帝、什麼聖這兒、聖那兒,全都是*的,教皇一看這玩意兒咋禮拜,然後跟米開朗琪羅說,你把衣服給我畫上行嗎?米開朗琪羅說,不會,就走了。教皇一琢磨這玩意兒怎麼整啊,找畫工把衣服補上吧。如果你親眼看到那幅畫的話,會很明顯地看出,凡是衣服的地方,著色不怎麼樣,僵硬,一看就是畫匠的筆法,暴露出來的皮膚,下筆什麼的,一看就是大師畫的。現在有人主張用高科技把這個衣服洗下去,把大師的原作露出來,有人說沒有必要,這個東西正好保護大師的著作,省得粘上粉塵亂七八糟的,反正現在還是有衣服的,也許一百年、兩百年過去以後就沒有了。這幅畫已經四五百年了。
接著是拉斐爾,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西斯汀聖母像》。你看這個聖母是婦女吧,跟中世紀畫的聖母都不一樣。中世紀的聖母,5000年的滄桑都刻在臉上了,你再看這個聖母多美。聖母抱的是耶穌,在中世紀的繪畫當中,聖母懷中的耶穌是長鬍子的,雖然是一個嬰兒,但是他長著鬍子,長著一張32歲的成人臉,因為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當時已經32歲了。所以聖母懷中的耶穌,長著鬍子,長著一張成人臉,給畫成這樣,回歸人性吧,你能想像把孔子畫成這樣嗎?孔廟裡弄一個光屁股孔子在那兒掛著,孔子一歲*集,你能想像嗎?你說孔子有沒有這個時候,肯定得有。但是你看只要掛出來的孔子,一定是峨冠博帶,佩劍,先師孔子,你弄一個一歲的掛上,誰敢說孔子不是從這個時候過來的,你敢嗎?不可能。就跟太祖皇帝不能*的道理是一樣的。你再看人家那個,閃耀著人文主義的光輝,所以這美術三傑在建築上很有成就,直到今天佛羅倫薩城裡面的很多建築,都是他們當時的原作。佛羅倫薩是世界上最優美的城市,一切都跟500年前一模一樣,至今最高的建築物還是百花聖母大教堂,地標式的建築物,遠遠就能看到這個大教堂,整個城市西面都不允許汽車通行,要想進去參觀,只能背包,估計它只有北京市海澱區的十分之一那麼大。歐洲的城市都很小,你就背著包轉,每一座建築物都非常好,你也不用怕迷路,進去之後肯定暈,小巷很幽深,都是這些大師們當年的作品,非常非常了不起。
文藝復興興起於意大利,緊跟著就是西歐諸國。最有名的是英國的莎士比亞;還有法國的拉伯雷,代表作是《巨人傳》;第三個是德意志的伊拉斯莫,代表作是《愚人頌》;還有西班牙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堂·吉訶德》就像咱中國的《儒林外史》。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統治階級的制度是文官制度,文官怎麼當呢?
考科舉,所以它損科舉制度,動搖中國社會的統治基礎。西歐是騎士制度,它損騎士也一樣。
近代自然科學是以天文學領域的革命為開端的。古羅馬的托勒密提出了地球中心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是古羅馬的托勒密。然後波蘭的哥白尼創立了太陽中心說,哥白尼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也是扯,但是總讓人類認識地球的進程更進了一步。但是哥白尼比較膽小,他臨死才把研究成果傳出來,反正我要死了,我遺囑裡寫的,因為他怕遭到教會的*,所以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
德意志的開普勒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規律。開普勒說沒錯,哥白尼說得對,太陽是宇宙中心,太陽是恆星,地球是行星,行星繞著太陽轉,而且還算出它的軌道。學過物理的都知道有個開普勒三定律,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然後就是意大利的伽利略,自製望遠鏡。你看中國古代的天文學研究製造什麼東西?問天儀、游儀,研究天象,我不知道這些東西跟天像有什麼關係,人家是直接觀察天體。然後再往下就是意大利的布魯諾和英國的培根。布魯諾是被教皇燒死了,活活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剛剛去世的教宗,約翰保羅二世才給布魯諾*,不是異端,聖人,死了350多年了。
文藝復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神學動搖了教會統治,直接引起了歐洲的宗教改革。
「十字架」宗教
基督教,公元1世紀中葉誕生在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創始人是耶穌。釋迦牟尼和穆罕默德在歷史上也都確有其人,耶穌是基督教創始人。基督是希臘語,救世主的意思。基督教在剛剛誕生的時候,是遭到羅馬帝國*的,因為羅馬帝國崇拜多神信仰,所以基督徒老是作為殉道者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就連耶穌不也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嗎。直到公元313年,羅馬皇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開始在歐洲廣為傳播。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羅馬和西羅馬,西羅馬首都仍然在羅馬,東羅馬在君士坦丁堡,也就是拜占廷,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所以教會就分裂成西部教會和東部教會。公元1054年東西部教會正式分家,西部叫羅馬公教,我們中國把它翻譯成天主教,這是徐光啟[中國明末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之一。天主教徒,被稱為「聖教三柱石」之首。]翻譯的,東部叫希臘政教,中國叫東正教,教會就正式分裂了。所以羅馬教皇其實是天主教的頭,《聖經》是用拉丁文寫的,祈禱用希臘語,今天的東正教的中心,原來東正教的頭是君士坦丁堡,是總主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佔,聖索菲婭大教堂被改成清真寺了。所以東正教的中心就到了俄羅斯,就傳到俄羅斯去了。今天的世界,東正教的領袖是莫斯科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
不同的教徒做禮拜的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做禮拜的時候,用兩個手指頭,或者是五個手指頭,上、下、左、右這樣畫十字,那你基本可以斷定他就是天主教徒;如果是三個手指頭,上、下、右、左這樣來畫十字,那就是東正教徒,因為東正教徒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宗教改革改的主要是這一派,改革之後就形成了舊教和新教,舊教仍然叫天主教,新教簡稱基督教。基督教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全包括,狹義的基督教就指的是新教。現在在北京,你如果看到教堂上掛著基督教什麼堂,那就是新教的教堂,比如說缸瓦市、珠市口、崇文門的那些教堂,如果是舊教堂會寫著天主教什麼堂,北京天主教堂最大的就是東堂、南堂和北堂。
新教分成三派。第一派叫路德宗,是由德意志的神甫馬丁·路德創立的。另外一個很有名的馬丁·路德·金就是用他的名字給自己命名的,因為馬丁·路德·金也是牧師。第二派叫加爾文宗。加爾文是瑞士的一個牧師,宗教改革家。
加爾文宗作為新教的改革家來講,比路德宗還要激進。他廢除了主教制度。我們知道歐洲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但是教權是高度統一的,教皇底下是樞機主教,就是紅衣主教,再往下就是主教,每個教堂有司鐸[天主教神甫的正式品位職稱,也稱司祭。譯自拉丁文Sacerdotes(單數作Sacerdos)。中國天主教最初音譯「撒責爾鐸德」,簡稱「鐸德」,後來用儒家關於「施政教時振木鐸」的說法,改為「司鐸」。],有牧師,到最底層的修士,它是中央集權。路德宗還有主教,加爾文宗就徹底廢除了主教制度,不同的加爾文宗之間的教堂也沒有主教,每一個教堂推舉10個長老,共同管理,跟丐幫似的。這個意義非常重大,推舉人共同管理這種形式從政體上講應該屬於共和制了。既然上帝的王國都已經實現共和制了,那麼人間還用聽命於國王、皇帝和主教嗎?孫悟空,一個猴子能造玉皇大帝的反,人就不能造皇帝的反嗎?大家都在一個層次裡,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一個就是英國國教,英國國教又叫聖公會。這個是新教各派當中保留天主教傳統最多,也就是最保守的,保留天主教傳統最多的,因為當時的英國國王—都鐸王朝的國王亨利八世想離婚,他不想要自己的王后了。他的王后原來是他的嫂子,是他哥哥傳給他的,江山傳給你了,嫂子你也繼承了吧。他嫂子是西班牙凱瑟琳公主,因為當時西班牙太強大了,所以英國急於跟西班牙聯姻,是他爸爸給他哥娶的,結果公主剛一到英國,他哥死了,所以他爸爸說你哥死了,媳婦就傳給你了。亨利七世一死,把王位傳給了亨利八世,嫂子也傳給他了,他很不高興,這憑什麼,我招誰惹誰了,憑空多一媳婦兒?他看中了凱瑟琳公主的侍從—安妮柏林女伯爵,於是天天琢磨著和凱瑟琳公主離婚。但是他要跟安妮柏林女伯爵結婚,就必須得到教皇的批准,天主教徒都是一夫一妻,要離婚必須通過羅馬教廷的批准。羅馬教廷不敢得罪西班牙,西班牙多強大啊,所以就不批准。國王一生氣,不批准是吧?那連你我也不承認了,我自己擔任英國的教宗。
相當於天主教這套東西不變,但是教宗變了,原來效忠於羅馬教廷,現在效忠於英國國王,英國成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英國國王兼任英國教會的教宗,這樣國王就把天主教會在英國所有的財產全都給沒收了,然後還可以娶小媳婦,一舉兩得。這麼一來,他以後離婚就方便多了,想怎麼離就怎麼離,所以亨利八世一生總共離了六次婚,反正他自己宣佈,我批准了,就離了。
聖公會是保留天主教傳統最多的地方。你要到香港去,都叫聖公會什麼堂,說明它都是受英國國教的影響。這樣一來,我們可以看到,羅馬教宗的勢力就更弱小了,它也不叫教皇了,叫教宗。因為教皇太有專制色彩了,而且據說他世俗的權力一點都沒有了,政教分離了。基督教國家沒有太慫的,是因為政教分離的原則。宗教對於社會的事務不干涉,你幹點什麼事先得想這符合誰誰的教導嗎?那這個事兒就甭干了,誰誰都死了幾千年了,他能教導你嗎?所以基督教沒有這些個想法,羅馬教廷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勢力的影響組織,是歐洲唯一承認*的國家,雖然只有平方公里,相當於故宮的三分之二那麼大,但是它是世界上最有勢力的國家,100多個國家跟它建交,而且它最有錢,當然它的錢主要來自世界各國信徒的捐贈。我在意大利聽過一則笑話,也可能是故事:上一任教皇保羅二世要修繕聖彼得大教堂,沒錢,就在網上發帖子,問誰願意捐錢,然後咱們可以談條件,不久來了一個美國闊佬,這個教宗就跟美國闊佬在花園裡談,樞機主教遠遠在後面跟著,不敢跟太近,怕影響教皇。聽美國人說2000萬美元,教皇不幹,5000萬不行,1個億不行,2個億不行,5個億不行,10個億不行,美國闊佬失望地走了。樞機主教衝上去問教皇,到底提了什麼條件,給你10億美元你都不答應,教皇說他提的條件沒法答應。大家知道基督徒禮拜最後一句是阿門,那美國闊佬跟教皇說,以後你們就別喊阿門了,喊可口可樂,願他的靈魂在天國得到永生吧,可口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