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4 第五章 硝煙散去並不如煙(冷戰結束) 第2節 倆巨人對峙
    老大站穩腳

    「二戰」後的國際關係格局,一個特點就是兩極格局。兩極格局又叫雅爾塔體系。在這個雅爾塔體系之下,形成了美蘇冷戰的局面。在冷戰之下,開始了美蘇爭霸。

    這個兩極格局,實際上是從1945年就開始了,然後冷戰是1947年。美蘇爭霸的局面是從50年代中期開始,截止到1991年,華約解體,或者說蘇聯解體,這一切就全都結束了。雅爾塔體系的第一點,是戰後各國實力的變化。戰後西歐各國普遍衰落,唯美國馬首是瞻。

    政治上西歐聽命於美國,或者叫美主歐從,軍事上美國壟斷核武器,經濟上佈雷頓森林體系。佈雷頓森林體系就是美元跟黃金掛鉤,雖然今天佈雷頓森林體繫在1973年就已經解體了,但是,作為佈雷頓森林體系的三大支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稅貿易總協定,今天都在,就是今天的這個WTO。

    所以,你要從這個意義上講,戰後的世界經濟體系其實仍然有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影子。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成了世界的頭號強國,唯一能跟他抗衡的是蘇聯,但蘇聯只是在政治和軍事上能跟美國抗衡,經濟上不行。所以就注定了以後的抗衡也不會成功。

    再來說雅爾塔體系本身,有三個特點。

    第一,美蘇實力均衡。你看美國軍隊,1945年的時候,美軍1200萬,1947年140萬,人數一下子少下來,因為當兵的都復員了,不打仗了,國家沒有必要維持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蘇聯軍隊就不能復員了,復員後沒事兒干啊,國家沒有工廠,都炸沒了,你復員幹嗎去?所以,蘇聯常年維持著一支500多萬人的恐怖大軍。因此,蘇聯的軍事實力強,美國的經濟實力強,如果戰爭一爆發,蘇聯肯定打歐洲。

    這個歐洲,今天實際上是越發達的國家,越怕打仗,也越好打贏。歐洲人說,如果莫斯科決定禮拜天晚上動手的話,禮拜一早上就能佔領慕尼黑,禮拜三就能佔領巴黎,禮拜六就佔領雅典和馬德里,這樣的話,不等美國盟軍從大洋彼岸趕來,整個歐洲就淪陷了。因為蘇聯都是裝甲部隊,快速推進。歐洲的公路非常好,適用於裝甲部隊。換到你到阿富汗,比騎驢,你騎不過塔利班;你說我裝甲車要來,對不起,沒路;我直升機想空降,沒有能停的地方,全是大石頭;我摧毀你的戰爭資源,你那壓根兒就沒有戰爭資源;我炸毀你經濟中心,你也沒經濟中心,請隨便炸。你說你一顆炸彈把首鋼給炸了,你就賺大了,首鋼多少錢?一顆炸彈多少錢?你炸塔利班一帳篷,十塊錢,你值嗎?你炸越南竹樓子,十美分都沒有,都是自個兒砍樹枝蓋起來的東西。所以,落後不可戰勝,先進必然挨打。

    第二,兩分天下。美國和蘇聯按照自己的戰略意圖,從易北河到三八線,劃分了勢力範圍。

    第三,大國強權。誰老大誰說了算,你比我小,你就是我的小二,我說你聽,我指東,你不能指西。

    向受難者行禮

    二戰後的國際關係還有一個是對德日的處理。我看過兩張照片,一張是1970年西德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給大屠殺紀念碑下跪,濛濛細雨之中,也沒人給他打傘就跪在那兒了。這個碑上的人不是勃蘭特殺的,他是一個堅定的反納粹的戰士。但是,他說我為德國民族犯下的罪行,而感到懺悔,這些人雖不是我殺的,但他是被我的同胞們殺害的,所以我要懺悔。再一張是當時日本首相拜鬼的照片,什麼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橋本龍太郎、小泉,歷任首相都去拜。為什麼西德的總理給受難者下跪?日本的首相給殺人者行禮?除了兩國的基因不同,民族的觀念這不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國受到的處理不一樣。

    首先看德國,一個是美、蘇、英、法四國對德國分區佔領,一個是德國的戰犯得到了嚴懲。歐洲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戰犯進行審判,為什麼要跟這個地方審判納粹戰犯?因為納粹黨的歷屆代表大會都在紐倫堡召開的,所以在這個地方判納粹黨的死刑,納粹黨黨衛軍、衝鋒隊,這些都被宣佈為犯罪組織。如果你加入了納粹黨,或者加入黨衛軍,你屬於犯罪組織成員,你說你現在退出了,你曾經是犯罪組織成員,你這跟那個什麼青幫、紅幫什麼的流氓團體,性質是一樣的。12名納粹甲級戰犯上了絞刑架,這些個納粹甲級戰犯上絞刑架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喊希特勒萬歲,就算最狂熱的納粹戰犯也頂多說句:我不該死,我不認罪。有一個納粹戰犯漢斯弗朗克在上絞刑架的時候,他說千年易過,德國的罪孽難消。這些納粹戰犯大多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你看日本戰犯上絞刑架的時候,喊「大日本帝國萬歲一、「天皇陛下萬歲一,全都是這德行,而且是一個人領頭,大家齊聲三呼萬歲,然後上絞刑架了。就是說連德國納粹戰犯,臨終的時候「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力」,也做了懺悔。

    大家知道,蘇占區後來就是民主德國,英法美的佔領區就是後來的聯邦德國。聯邦德國的首任總理阿登納先生,老爺子是盟軍從集中營裡放出來的,在二三十年代,魏瑪共和國時代就是德國的政治家。他反納粹,所以納粹黨一上台,他就進了集中營了。這老爺子也真耐活,那麼多年居然沒被折磨死。所以等他被放出來之後,他比蘇聯人都恨納粹。德國的非納粹化到什麼程度呢?在德國買賣第三帝國時代的紀念品是違法行為。你從德國老兵手裡買了一枚德國的勳章,戴鐵十字勳章,你不是崇拜納粹,就是覺得這勳章特好看,你帶出海關了,算你小子幸運,要被人查出來,你承擔責任,弄不好判刑的。如果國家公職人員要散佈跟納粹有關的言論也是要判刑的,或者比如說國家公務員、警察,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行納粹舉手禮,都要判刑,你說我打車呢,甭廢話,都要判刑。

    可見德國人的悔改程度就非常明顯,你看勃蘭特,他能給大屠殺紀念碑下跪。而且當時世界報刊評論說,勃蘭特跪下去,德國人就站起來了。每年的5月8日是納粹德國宣佈投降的日子,在德國是解放日,德國人要隆重地紀念。所以說,德國的反思非常徹底,很了不起。

    誰在依舊猖狂

    日本為什麼就不行呢?為什麼日本的反法西斯措施就很不到位呢?

    首先,對戰勝日本,誰的貢獻最大?中國和美國。中國拖住了日本陸軍的主力,但日本的技術兵器,先進的軍種——海空軍是被美國消滅的。所以,中國跟美國的貢獻最大,因此一開始美國設想中蘇美英四國佔領日本,分別是蘇聯占北海道,美國占本州,英國佔九州,中國佔四國島,是說好了的。這四國把日本給分區佔領,結果先是英國表示我不去,我很困難,因為我佔德國都力不從心,你再讓分兵占日本我佔不起。然後什麼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菲律賓你指著這些國家去佔領日本,那肯定不可能。新西蘭據說派了十幾個人去,派了一個排,就是我到那兒指揮指揮交通就完了。所以美國就把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因為美國最不希望蘇聯佔領日本,所以給了蘇聯最落後的北海道。

    當時中華民國的商震上將帶領先遣團成員已經出發了,司令部設在仙台,牌子都掛那兒了,中華民國駐日佔領軍司令部。美國讓蔣介石去一個軍,三萬多人一個軍,蔣介石說去一個旅,幾干人,後來討價還價之後,準備去一個師,就是國民黨青年軍206師。因為那個國民黨青年軍,是國民黨部隊當中的知識分子組成的,一般士兵都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到日本去佔領。給他們做了新軍裝,配發了新武器,上了船之後,船沒往東開,往北開,占瀋陽去了,搶東北去了。所以,等於中國駐日佔領最後就吹了,變成美國獨佔了。中國不來,英國不來,蘇聯想來,美國不讓,美國大大咧咧地獨佔了日本。

    美國的駐日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上將,成了日本的太上皇,他按照自己的意圖,來改造這個日本。所以,很多日本戰犯就獲得了赦免,赦免的重要原因,就是英美國家的法律跟中國最大不同的地方——無罪推定。中國法律以前是有罪推定,我逮你,我已認定你是犯人。過去新聞裡經常有這樣的報道,與罪犯搏鬥的過程中,某某英勇犧牲。現在咱們突然明白過來了,他是不是罪犯,法官說了算,不能警察說了算,更不能讓城管說了算。所以你要證明他有罪,得拿出證據來。而我們中國八年抗戰,政府顛沛流離,搜集的證據不夠,日本人吸取了德國的教訓,德國人做事嚴謹,今天我在集中營裡燒死多少人他都記下來了,一投降這些全成了審判的罪狀。所以,德國一投降,小日本在自己投降前的一個多月裡,所有的辦公機關裡面,每一個辦公室都火光沖天,幹嗎?忙著燒燬檔案文件。等你審他的時候,你拿不出證據來,那就沒辦法了。美國人審日本戰犯,一切以自己的利益出發,跟東條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沾邊的,絕對是戰犯,跟他不沾邊的就好得多。東條英機是偷襲珍珠港時候的日本首相,美國人恨透了東條,所以東條是第一個要去抓捕的戰犯。結果東條開槍自殺未遂,打心臟打偏了,武士道精神沒出來,你怎麼不敢剖腹了呢?最後東條被美國人吊死了。

    最有意思的就是日本有一個東條的參謀,叫佐籐什麼玩意兒,少將,在日本的軍銜體制下,少將很不值錢,有幾千個。就這麼個人,因為跟東條的關係過近,給定了個甲級戰犯,結果這哥們兒上法庭的時候特驕傲,說我一個小小的少將,居然跟內閣總理大臣一樣,弄了個甲級戰犯,我感覺跟晉陞似的,跟大將們站在一塊兒太好了。

    發動「九·一八事變」的三個元兇: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賢二是甲級戰犯,後來被絞死,另外一個石原莞爾卻什麼事兒沒有。他是發動「九·一八事變」的頭號人物,企圖吞併中國的頭號人物,他出智謀,另兩個人去實施。可是人家石原莞爾和東條那小子不合,他說東條的腦子只配當個上等兵,根本就不配當大將,而且他反對跟英美開戰,他主張以中國為基地,去進攻蘇聯,把蘇聯的遠東部分全佔了。因為日本人太多,得往那兒移民,他主要幹這個,反對跟英美打仗。所以,l941年他就退出了現役,等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庭的時候,石原去自首,去了兩次都被拒絕,他說你不是抓戰犯嗎?我來了,怎麼也得給我弄個甲級戰犯吧?結果法庭不要,你不是戰犯回家去吧。第二次他又來了,又被趕回家了。石原都急了,我這樣的人怎麼能不是戰犯呢?太不給我面子了,好歹我在日本軍界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最後連個戰犯都沒混上,太丟人了,混不下去了,你還讓不讓我活了?我以後還在這一帶混呢,不讓我當個戰犯。所以,後來那兩人上絞刑架,石原莞爾卻在證人席上。為什麼那倆上絞刑架呢?那倆在日本投降的時候,一個是駐新加坡的司令官,一個是駐印度的司令官,有虐殺西方戰俘的行為。這個石原因為反對跟英美開戰,他什麼事兒都沒有。還有一人,就是戰後日本的第一任首相吉田茂,1928年駐奉天總領事,參與皇姑屯事變,炸死張作霖,很多事都有他的份兒。東條英機內閣的時候,他是工商大臣和殖民大臣,因為他反對跟英美開戰辭職,按說這個人對中國是罪惡滔天,但是因為他反對和英美開戰,所以也什麼事兒沒有,居然還長期擔任首相。

    多沒天理,德國這邊是反納粹的鬥士當總理,日本那邊你可想而知。另外就是天皇被保留了,美國人看到了天皇的威力大大的,天皇一聲令下,小日本全放下武器乖乖投降,所以千萬不能把天皇弄死,否則太傷害日本人民感情了。

    但是保留天皇就出了一個什麼問題?日本軍人認為,我打仗是為了天皇,我們沒罪,我們不反思。所以,日本的軍國主義的餘毒就沒有被肅清。

    爭奪持久戰

    二戰後的國際關係格局還有一個冷戰政策。

    杜魯門主義,標誌著政治上發動冷戰,所謂冷戰是指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就是經濟、文化,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經濟上是馬歇爾計劃,扶植、復興歐洲。人人吃飽了,不就不造反了嗎?發生革命的可能性就低了。美國為馬歇爾計劃,拿出了130億美元給歐洲,這130億美元,折合成今天的美元,大概2000個億,90%是無償贈與,獲得份額最多的是英國,其次是西德,包括土耳其。所以,歐洲國家經濟迅速恢復,避免了革命的危險。

    軍事上組織了北約,那麼蘇聯相對地就組織了華約。兩個PK一下,華約在1991年4月解體,北約今天還存在,而且還在不斷發展壯大。然後就是德國分裂和朝鮮戰爭了。德國分裂,美蘇都有責任的,分裂成了兩個國家,1990年兩德統一。接下來在亞洲就爆發了朝鮮戰爭,朝鮮戰爭是熱戰。

    甭管對於蘇聯而言,還是對於美國而言,歐洲都是核心利益所在。所以歐洲不能打爛了。相反像亞洲、非洲,用美國的話講,就是共產主義的邊緣地帶,這些地方是可以爆發熱戰、可以打的,反正只要不打爛歐洲就沒關係。你看,美國在二戰結束後的三次大規模的熱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還有2003年美伊戰爭,全都是在亞洲,大規模出兵都是在亞洲。

    再往下就是美蘇爭霸了,美蘇爭霸分為幾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特別這50年代中期,不是從斯大林時代開始的,因為斯大林時代不具備經濟實力,所以斯大林時代他不敢惹美國,你看朝鮮戰爭,就最明顯,中國幫北朝鮮去了。當時最應該幫北朝鮮的是蘇聯。美國出兵了,你蘇聯也應該出兵。但是他不敢惹,他讓咱中國去,一開始答應給咱們派空軍,後來改口了,讓咱進去挨炸去。所以他不敢惹美國,誰敢惹美國呢?赫魯曉夫的時代,因為赫魯曉夫時代蘇聯的工業在逐漸地恢復,跟美國的差距在縮小。所以這個時候的美蘇領導人,美國是肯尼迪總統,傳奇般的人物,到今天為止,他的紀錄都無人打破。他到今天都是美國總統裡最年輕的,他當上美國總統的時候4l歲,克林頓是46歲,今天奧巴馬是48歲。他這個紀錄都沒人打破,結果一任都沒幹完就被暗殺了。50年代先是杜魯門,然後艾森豪威爾,然後才是肯尼迪。蘇聯領導人一般是干到死算完,這個時候就是著名的「IBM」—赫魯曉夫。

    這個時候有這麼幾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結束對奧地利的佔領,奧地利咱們前邊講過,他在戰爭結束後,不是作為納粹的受害者,而是作為納粹的幫兇。

    因此他也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區佔領了。像德國被分區佔領,後來就形成了東西德國,等於蘇聯在德國搶了一塊地,但蘇聯主動放棄了對奧地利的佔領,當然他也有條件,奧地利不能加入北約。奧地利作為一個中立國,要不然他完全可以從奧地利切一塊兒走,成一個東奧、西奧,弄個社會主義奧地利。奧地利獨立了之後,就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了。

    第二件大事,蘇聯承認了西德政府。西德是美英法扶植的。蘇聯承認西德,這也表示想跟西方搞好關係。

    第三件大事,赫魯曉夫訪美。赫魯曉夫作為蘇聯國家領導人,第一次出訪美國,跟美國當時的副總統尼克松進行了一場著名的「廚房辯論」。兩個人參觀美國的廚房用品,引發話題,辯論誰的生活方式好。

    挖出的自由

    這三件事比較緩和,還有兩件緊張的事兒。一個是柏林牆,一個是古巴導彈危機。這個柏林牆是這麼回事,德國被美蘇英法給分區佔了,德國的首都柏林也被分區佔了,形成了東柏林和西柏林,但是這個兩個柏林完全都位於蘇占區,或者說位於民主德國境內。東柏林是民主德國的首都,西柏林是英法美佔領下的一個自由市,也就是東柏林是社會主義,西柏林是資本主義,一城兩制。蘇聯在1948年就製造了一場柏林危機,切斷了西柏林的水陸交通,想把西柏林活活地給困死、餓死,讓盟國屈服。結果美國的強大在柏林危機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美國在一年的時間內,靠空運維持了西柏林200萬市民的生存,一天3000架次飛機,降落在西柏林,那我們知道,一天是1440分鐘,3000架次飛機降落,那就合半分鐘l架,而且據說這一年的時間內,幾十萬架飛機的起降,只有22架失事,那這失事率低到了驚人的程度。天上的美國飛機有三層,9000米的在盤旋,6000米的準備進場,3000米的準備降落。降落之後趕緊起來,騰空跑道,6000米的要下來。

    這一年的時間,200萬西柏林人,不但得到了食物、煤,甚至得到了生日蛋糕,所以你想西柏林人多驕傲,瞧我們強大的盟國。

    東柏林人也看到了這些,瞧人家那強大的盟國。所以160萬東德人從東柏林逃到了西柏林,占當時東德人口的1/l0,而且主要是知識分子。所以東德當局,在蘇聯的授意下,就修築了這條柏林牆,把東西柏林的交通完全給阻隔了,這130公里長的鋼筋水泥牆,還有30多公里長的電網。有的地方是界河,你看河裡沒人管,想游過去,你就飄起來了。然後越是沒有人巡邏的地段越危險,不是埋著地雷,就是有自動射擊裝置。那探頭,一看見你,地底下就升起機關鎗來,你就成篩子了。你只翻過柏林牆未必能投奔自由,因為柏林牆是修築在東柏林一側150米,就是你翻過這牆,還得跑150米才能進入西柏林。所以,這個牆硬生生地阻斷了無數個家庭的聯繫。在柏林牆建起來的28年間,有5000多人,因為翻越柏林牆而喪命。

    後來主持修建柏林牆的這些人,兩德統一之後,都受到了法律的嚴懲。但是,也有5000多人成功地翻越了柏林牆。

    有一個東德共產黨政府的公務員,他挖地道,挖了19年,演繹了鼴鼠的故事,挖到那邊去了。他家住的地方,離柏林牆很近,天天晚上他掏地道,拿那個吃飯的勺挖,每天挖出來的土,只要能堆滿他的汽車後備廂,他就不敢挖了。他不能搞個鑽頭去弄,說第二天家門口堆一大堆土,你想那警察一來就知道在幹嗎了。每天一大早開車出去,把土倒河裡,然後回來接著挖,愚公移山,可見自由對他的吸引力有多大。挖了19年,這牆一共存在28年,他再多挖9年,牆自個兒倒了。

    還有一哥們兒也特神,東西柏林有的交界處是一條馬路,馬路中間壘起這個柏林牆,東德當局把靠街的窗戶,全拿磚砌死,這個樓不許住人,有警察巡邏,就變成廢樓。就這哥們兒夜裡不知道怎麼爬到樓頂上,綁了兩大風箏,往西柏林跳,一下,兩腿都摔斷了,但是馬上給你治好了,投奔自由去了。有一張獲普利策新聞獎的照片,就是柏林牆修築,牆體即將合攏的一剎那,站崗的東德警察,扔了槍就往西柏林跑。西柏林已經張開雙臂準備迎接他了,因為還要跑150米,那速度比劉翔都快。眼瞅著就跟西柏林人擁抱上了,這個時候他被東柏林罪惡的子彈擊中,這個人身體往後仰,雖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西柏林人的那種惋惜,那種驚訝,那種憤怒的表情,看得特別明顯。所以,這張照片獲獎了。

    香腸當導彈

    再一個,就是古巴導彈危機。咱講尼克松跟赫魯曉夫的廚房辯論,誰的政治制度更優越,然後赫魯曉夫呢,在尼克松回訪的時候,帶他參觀蘇聯的香腸生產車間。你不是說我們蘇聯的經濟落後嗎?你看我們這兒吃得也不錯。結果在參觀香腸生產車間的時候,他的「IBM」本性發作了,他就指著這個香腸生產車間,跟尼克松就說,我們正在以這種速度生產洲際導彈,一下把尼克松嚇壞了,尼克松沒跟這路人打過交道,不知道這路人是張嘴就來,回到美國國會他就說,赫魯曉夫跟我講,他們在以生產香腸的速度生產洲際導彈。然後,美國一聽也嚇壞了,咱也得以這種速度生產啊。問題是美國當真了,他們不知道蘇聯是開玩笑啊,這一下美蘇戰略核武器的差距越來越大了。到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能夠扔到蘇聯本土的核導彈,就是這個洲際導彈是200枚,蘇聯只有3枚。閱兵的時候,車拉著這3枚導彈,一圈一圈轉。後來美國外交官看出破綻來了,這輛車的號碼,怎麼剛才見過,怎麼又來一遍?你換個車牌子,再一遍一遍轉也不遲呀。

    後來,蘇聯就把他的導彈運進了古巴,古巴離著美國90海里,你這一千多公里射程的導彈進去,當時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美國的25萬名陸軍士兵,9萬名海軍陸戰隊,做好了在古巴登陸的準備,以6艘航母為核心,200艘軍艦組成一個龐大艦隊,把古巴島圍得鐵桶一般。然後美國的轟炸機帶著氫彈,24小時不著陸,就在上空飛,他不著陸,一旦接到命令,馬上就可以飛到蘇聯。用美國的話講,兩個小時之內,讓蘇聯變成一堆冒著煙的廢墟,把蘇聯從地圖上徹底抹掉。它那個飛機帶四顆氫彈,一顆氫彈的當量是500萬噸,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250倍。莫斯科來一下,列寧格勒來一下,蘇聯就沒了,你剩下森林有什麼用?就沒了。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蘇聯退讓了,證明戰略優勢在美國那邊。這個時候美蘇兩國的對華關係是中美敵對,中蘇破裂。

    朋友輪流轉

    到了七十年代初,美國的總統是尼克松,蘇聯是勃列日涅夫,這個時期美蘇爭霸的態勢是蘇攻美守時期,就是蘇聯佔優勢。蘇聯佔優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咱們前面講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他主要擱在重工業,而且他不顧國力不如美國的現實,加大軍事投入。老百姓沒吃的都不要緊,我得造原子彈,我得放衛星,軍事擺在第一位,坦克比麵包多,火箭比香腸多,是這樣一種策略。

    美國在這個時候經濟先危機,後滯脹,然後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陷於侵略戰爭的泥潭,所以美國這個時候處於守勢。這個時候最能體現蘇攻的就是1979年蘇聯侵佔阿富汗。

    美守的表現,就是美國從越南撤軍。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打贏了每一場戰鬥,越南人民軍從來沒有在戰場上取得過一次勝利。戰爭打了14年,陣亡了5.8萬人,越南軍隊的損失是160萬,老百姓的損失是1000萬以上。但是最後美國不得不撤出越南,你贏得了每一場戰鬥,輸掉了整個戰爭,再打下去沒勁了。落後的國家是不可戰勝的,再打下去就沒勁了,他沒有什麼值得你消滅的目標,你想給他造成1美元的損失,你可能扔幾十美元的炸彈。美國要想撤出越南,誰是越南的老大?誰給越南罩著呢?中國嘛,我們是越南大金主,越南打仗的錢是我們給的。

    所以,這就聯繫到咱們中國史的內容了,就是中美關係正常化。這裡邊有三個時間,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尼克松訪華,1979年中美建交。

    騙局終必收場

    20世紀80年代的美蘇爭霸,這個時候的美國領導人就是電影演員出身的裡根總統,而且是美國當選總統裡邊,年齡最大的,他當上總統的時候都69歲了。蘇聯這邊就是年輕的戈爾巴喬夫,他成了當時蘇聯的領導人。這個時候,美國重新佔有了優勢,原因是美國的經濟復甦了,而蘇聯呢,在勃列日涅夫的極盛之後窮兵黷武,極盛轉衰。

    這個時候主要有這麼幾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和小規模局部戰爭。美國人要在地球外邊放衛星,衛星上帶著激光粒子束武器,蘇聯導彈一飛入外層空間,就被激光粒子束摧毀,這樣蘇聯導彈就打不到美國,美國導彈仍可以打到蘇聯,你覺得這可能嗎?這是一個神話傳說,今天都不可能,更甭說當時了。布什總統搞的國家導彈防禦計劃,那攔截彈也是從地面發射,從軍艦上發射,也不是從外層空間發射的,那個時候更不可能了。美國這麼做的目的是拖垮經濟落後的蘇聯,美國說我拿一萬億美元幹這個事兒,蘇聯就上當了,我也拿一萬億美元幹這事兒。美國拿了一萬億還有一萬億,你拿的那個一萬億里有四千億是跟別人借的,所以你跟美國搞軍備競賽,最後肯定就被他拖垮。另外,就是打小規模戰爭。蘇聯軍隊多,坦克多,可美國打擊拉丁美洲、非洲的親蘇政權,蘇聯坦克沒法游過大西洋來增援。所以,這樣在國際上的面子直往下掉。你看親蘇的下場,讓美國給揍,蘇聯管不著你,你軍隊再多,沒用,你的戰略投送能力太差。再看美國打仗,就那10個師,美國打伊拉克是10個師,打阿富汗還是10個師,哪兒都是這10個師就夠了。美國戰略投送能力強,飛機和軍艦,能把部隊運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於是蘇聯就被迫放棄了東歐。

    另外就是對華關係,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中蘇關係正常化,所以這個時候的對華關係是,中蘇正常化,中美曲折。中美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蘇聯,走到了一起。結果在裡根總統上台這幾年,基本上就把蘇聯給搞垮了,蘇聯一垮,中美共同的敵人就沒了,所以中美關係注定不會好到七八十年代那樣,但也不會惡化到朝鮮戰爭那樣。而且本身來講,裡根總統實際上是美國共和黨右翼的代表,他當州長的時候,四次訪問台灣,跟蔣介石的私人關係很好的。所以他上來之後,從意識形態上,應該說是反共的,所以他跟當時的中國有共同的敵人,這個後來他一上台,蘇聯被整垮,中美關係就發展得比較曲折。

    從中國史講到世界史,一轉眼,就要到說告別的時候了。真是非常多謝一直支持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的讀者朋友們,在與諸君話別之際。我特別想說兩點:第一點,我在這套書的序言裡面就提到的「論從史出」,這一點,是我認為做歷史研究的一個基本立足點,黃仁宇先生就提到過,搞歷史就要重視「數目字」。這也是西方史學界的一個基本觀點,所謂「數目字」,就是歷史研究不能簡單說「八十萬曹軍怎麼怎麼地」,歷史研究不是評書,而是這八十萬到底是什麼情況,得研究軍隊中伙夫有多少,牽馬的人有多少,弓箭手有多少,只有搞清這些個數字,我們才能據此得出正確的結論,其實也是講「論從史出」。只有依托於「數目字」的歷史研究,才能離歷史的原貌更近一點。《萬曆十五年》為什麼好看,我想這個「數目字」起到了一些作用,有「數目字」的歷史,自然就是生動的和鮮活的。當然,我知道此前讀者和專家們幫我挑了很多我講錯的地方,我都一一接受,也在此表示感謝,我也從中獲益良多。但是,我也再重申一下之前說過很多遍的話,那就是我只是一個中學歷史老師,我想我對大家最大功用就是讓大家覺得歷史是可以讀的,是可以看的,激起大家對歷史的興趣,起碼以後出去玩,看到什麼歷史遺跡能說出點什麼,這樣自己有面子,周圍朋友也受益,請導遊的錢都省了,多好呢。真正做到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刀」。

    而且,讓現在青少年少幾個得網癮的,讓學生少幾個沉迷網游的,那我也很開心了。我確實不是搞歷史研究的,更不是搞考據的,就是個唯一業餘愛好是讀點歷史書的人,當然我非常尊重做考據的人,而且我也期望,在中國,研究歷史的人中特別需要多一些考據,多一些研究「數目字」,只有這樣,我們的歷史研究才能真正的進步。好了,說得有點多了,這些也算是一個自我辯護吧。當然,即便是給普羅大眾講歷史,我也期望自己以後能做到更加準確,更少錯誤,這是應該的,學無止境。

    第二點,再解釋一下《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這個書名,這個書名是策劃編輯取的,他的本意是想用一種更加親切的方式來表達,他覺得「玩意兒」這個詞是來自北京話,很有地氣,和老百姓有親切感,而且所謂「玩意兒」,在北京話裡頭,一開始也不是貶義詞,反而是對真正好東西的愛稱,比如收藏古董的人都稱自己收藏的好東西為「玩意兒」,所以我才用這個詞語表達對歷史的一片赤子心,絕沒有不尊重歷史的意思。

    浩蕩千年,終成灰土!

    但就是這些灰土中,我想我們的未來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我們從中到底能刨出來點什麼東西,刨出點什麼玩意兒來。正如我在序言中所引錢穆先生《國史大綱》的一段話:「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這裡面的知有兩種,一種是充斥著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知,看別人想讓你看到的東西。一種是還原本真,以史為鑒的知。這一點,我想讀者朋友都會有自己的選擇。

    好了,不多說了,再說我就成《大話西遊》裡的唐僧了。

    共君一席,終有一別,各位保重,再次感謝大家對我的偏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