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界 第七卷 十年難赴倚長闌 第三八四章 後記
    第三八四章後記

    第七卷寫得很慢很吃力,尤其是結尾部分,反覆修改了好幾遍,始終覺得有些倉促。單就情節安排而言,終歸還是收的太快了些,這是我的問題,向大家說聲抱歉!

    在寫完第六卷以後,我就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直到第七卷寫了一半時才總算下定決心。這個問題很重要——篇幅倒底應該放到何種尺度,我所要展示的背景倒底應該是多大的規模?如果解決不好這個問題,會影響到整部小說的質量,所以不得不慎重。

    說實話,連我自己都感覺到,按照目前這種寫法一一展開,沒有個三四百萬字是交代不完的。但是篇幅過長就會帶來新的問題,出場人物越來越多,情節越來越複雜。一旦某個環節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到整個故事的嚴密性和可閱讀性,到最後別說讀者雲山霧罩,恐怕連我這個作者也會暈頭轉向。

    所以,我決定將某些情節壓縮,甚至是忍痛割捨!

    之所以會有這層考慮,說來很巧。在創作第七卷時,當寫到天靈子使出血劫紅月那一段,我突然想到第一卷埋下的那個伏筆。在焚天坑內,高庸涵和紫袖曾進入一個山洞,並且穿越時空經歷了不少事情。按照最初的構思,帶領天術宗、靈訣府和地勢門對抗天機門的,便是高庸涵,留下血劫紅月法術的人自然也是他。這麼想著,忽然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該如何描寫穿越時空這一段?

    一旦穿越時空回到幾千年前的上古時代,可以想見,包括場景、人物、勢力以及各種關係在內所有的一切,完全都是全新的內容。除了高庸涵沒變以外,等於是要重新構架一套體系,而為了交代清楚,必然要花費不少筆墨,還得考慮與現有內容是否合拍。這樣的話,且不說工作量和難度會增加多少,單說情節,必定會變得拖沓冗長,所謂疊床架屋便是如此。

    由這個問題引申開來,我跳出九界現有的圈子,認認真真地總結了一番,發現了許多結構上的不足。首先,寫小說不是興之所至,寫到哪裡算哪裡,它需要嚴密的架構和合理的情節。其次,一部小說委實不宜太長,該精煉的地方絕不可描寫太細,免得有主客顛倒的嫌疑。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必須得考慮到讀者的感受,至少我作為一個讀者而言,是不大喜歡看那種冗長沉悶的小說。

    綜合考慮下來,決定對之前所做的大綱進行一次大的調整,這個調整之大,就連我自己都有些吃驚!

    根據最初的計劃,《九界》預計在十卷到十二卷之間,總計約在200∼∼240萬字左右,現在則刪減到八卷,字數控制在160萬字。調整的幅度很大,而先前的那些設定以及構思,丟掉實在可惜,故而在《九界》完成之後,我會繼續寫一部新書,仍舊在九界的框架之內。至於新書所要描述的,便是九界坍塌前的內容,當然少不了九界坍塌的真實原因,所以新書可以看作是《九界》的前傳。我以為,這樣安排更加合理,對於九界整體設定的介紹,必將更加全面和完善。

    不可否認,這次大規模的調整,同樣會影響到《九界》小說的結局。不過請大家放心,我會盡力給大家一個合情合理的結尾,絕不會出現那種三流狗血橋段。另外,我還有一個想法,如果《九界》和《九界前傳》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我會很樂意再寫一部續集,正如《射鵰》之後有《神雕》。

    說了那麼多調整方面的考慮,回過頭來再說說小說本身。

    第七卷一開篇就已過了十年,似乎有些突兀,但是對於修真者而言,這點時間實在算不得什麼。黃裳寫《九陰真經》,不是也花了四五十年的功夫麼?高庸涵在巨靈島被丹鼎門的人群毆致死,耗費十年光陰不但活轉過來,反而因禍得福得以仙魔雙修,這就是主角的優勢,咱們普通人是遠遠比不了的。

    高庸涵再度出山,第一件緊要事就是找丹鼎門算賬,為審香妍報仇,自我感覺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一直以來,高庸涵顯得太穩重、太冷靜、太顧全大局,是以才會受到那麼多無形中的束縛。此次快意恩仇,帶著十二疊鼓樓和靈訣府的高手,一路殺上道祖崖,大大地出了口惡氣,實在是過癮之至。這一段,當飲一杯烈酒!

    可是恰好在此時,我下定決心調整大綱,於是酒界老祖出現了。此人自始至終都是神出鬼沒,總在關鍵時刻露面,事情一完即走,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實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世外高人。[]

    興許會有讀者發出疑問,憑酒界老祖的實力和對事態的瞭解,何以放任局勢一步一步惡化?我若是拿虛無縹緲的「天意」來答覆,估計會被大家嗤之以鼻,那麼就認真地說一說我的考慮。

    如果我們把仙人比作外星人,你說他們會拿什麼眼光看我們?我們的戰爭,我們的災難,他們會放在心上麼?再對比一下《西遊記》,那麼多妖魔鬼怪橫行人間,玉皇大帝、如來佛祖又做了些什麼?難道說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闖關,到達西天之後,世上就再無吃人的妖怪?所以,我認為不是神仙沒有慈悲心,而是他們看問題的高度和角度,遠非我們凡人所能理解和想像。

    接下來,既然酒界老祖出自仙界,當然要給主角一點好處,加上要煉製高庸涵的靈胎,於是引出了炎焱族和寥廓熔城。當中關於火連城一段,只是為了呼應前文的某些段落,同時大致介紹一下炎焱族的歷史和風俗,沒有多少要緊之處。真正要緊的,是寥廓熔城沸浪池下的萬仙大陣,由此將高庸涵吸進了陣眼當中。

    至於默提上人那一段,我承認有些牽強,僅僅只是為了解開前文埋下的伏筆。在這一段中,對第一卷焚天坑下的那個山洞,做了一個簡單的呼應。限於篇幅只能如此處理,還望大家多多原諒,幸好接下來還會有一部前傳,可以將此事細細道來,不至於虎頭蛇尾。

    關於此段情節的設定,我曾和幾個朋友探討過,總算在情理上說得過去,不至於太過生硬。目前所能做到的,也只有這樣了。

    最後,終於回到了起點,歷山第二次出場,而且還是和蘇妙淼在一起,不能不說是出乎意料。關於歷山的結局,我最初有過好幾種設定,但是連我自己都沒想到,事情會演變到這個地步——歷山沒死,死的竟然是蘇妙淼!

    歷山的忍辱負重,在蘇妙淼以審香妍般的方式死去以後,得以呈現出來,如此悲情不免令人唏噓。我曾為高庸涵在面對歷山時表現出來的固執,感到有些反常,事後設身處地想了想,終於有所體會。高庸涵重情重義,對故舊心腸很軟,他極力不讓歷山和蘇妙淼開口,就是怕聽了對方的辯解之後喪失殺意。

    葉帆和高庸涵之間的感情,我並沒有花什麼筆墨,但是在字裡行間,在我心中,都已到了極致。他們二人之間的感情,已然不止是手足、知己那麼簡單,更有一種超越友情的親情在裡面。若要相比,我以為超過了鍾子期和鮑伯牙,超過了荊軻和高漸離,超過了羊角哀和左伯桃。以此之故,高庸涵才堅決不讓歷山開口!

    悲劇似乎無可避免,幸虧有蘇妙淼,幸虧有她對歷山的一往情深,幸虧高庸涵憶起了審香妍的最後一刻,悲劇才在此噶然而止。結尾處,高庸涵和歷山盡釋前嫌,重歸於好,可惜卻留下了無盡的遺憾,既為葉帆,也為蘇妙淼!

    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只要是真心實意,便足以使人為之付出一切!若說凡間有比天庭更吸引人的地方,便在於此!

    是為記!

    千朝一醉書友群:39129903,歡迎大家加入與作者討論九界小說。

    ps:九界實體書現已全面上市,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