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一∼○九
一十年代一○—一九
二十年代二○∼二九
三十年代三○∼三九
四十年代四○∼四九
五十年代五○∼五九
六十年代六○∼六九
七十年代七○∼七九
八十年代八○∼八九
九十年代九○∼九九
從本世紀起,歷史進入紀元之後,這對研究和閱讀歷史的人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我們習慣於從少到多計算數字,而紀元前的時間,卻必須倒著來數。如紀元後「三年到七年」,紀元前就必須說成「前七年到前三年」。進入紀元後,時間觀念,才恢復正常。至於年代,更容易計算,我們特地列出上表,以加強印象。不過,在本世紀(一)中,只包括九十九年,與其他世紀不同。我們認為對年代採取這種劃分方式,比較更能迅速顯示時間的關係位置。
統治中華帝國的西漢王朝於本世紀○○年代滅亡,外戚王莽建立新王朝——這個「新」字不是形容詞,而是這個王朝的專用名詞。但新王朝是一個短命政權,代之而起的是劉姓皇族的一員劉玄建立的玄漢王朝,而這個漢王朝也只有三年壽命(比項羽的西楚王國還少二年)。
最後,劉姓皇族更疏遠的一員——劉秀,實際上他是一個平民,建立東漢王朝,中國再呈現大一統的雄姿。
一新王朝與新社會政策
西漢王朝第十四任皇帝劉箕子,九歲時當皇帝,十四歲時,被他岳父兼大司馬(宰相級)的王莽毒死。接著是最後一任皇帝劉嬰,只有兩歲。當劉嬰五歲時,即本世紀(一)○○年代九年,王莽的佈置已經成熟,發動宮廷政變,由這一位尚不識字的五歲頑童劉嬰,頒下用深奧古文寫成的詔書,把皇帝寶座禪讓給王莽。歷時二百一十五年的西漢王朝,到此結束。王莽命名他的政權為新王朝。
中國歷史有一個現象,每一次政權轉移,都要發生一次改朝換代型的大混戰,野心家或英雄們各自握有武力,互相爭奪吞噬,最後剩下的那一個,即成為儒家學派所稱頌為「得國最正」的聖君,在血海中建立他的政權。王莽打破這種慣例,他跟戰國時代齊國的田和一樣,用和平的方法接收政權,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權臣奪取寶座的程式,以後很多王朝建立,都照本宣科。西漢王朝在平靜中消失,新王朝在平靜中誕生,兩大王朝交接之際,沒有流血。
王莽是儒家學派的鉅子,以一個學者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中國歷史上僅此一次。他奪取政權的目的與劉邦不同,劉邦之類只是為了當帝當王,滿足私慾。王莽則有他的政治抱負,他要獲得更大權力,使他能夠把儒家學說在政治上一一實踐,締造一個理想的快樂世界。他認為古代社會中,人人平等,可是到了後來,互相爭奪,遂發生不平等現象。富人有很多土地,窮人則一無所有。男子淪為奴隸,女子淪為婢女。幸而仍保持自由,父子夫婦,終年辛苦耕種,卻不能吃飽。為了改善這種不公平和剷除造成這種不公平的罪惡,王莽的新政府成立後,即實施一連串下列的新社會政策:
一土地國有:私人不准買賣,恢復一千二百年以前已廢除了的古代井田制度。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過九百畝,超過了的土地,一律沒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給他的鄰居或家屬。
二耕地重新分配:沒有土地的農夫(佃農),由政府分給土地。以一對夫婦一百畝為原則,不滿一百畝的,由政府補足。
三凍結奴隸制度:雖沒有馬上廢止,但禁止所有奴隸婢女繼續買賣,以限制奴隸的範圍和數目不再擴大,使它最後自然消滅。
四強迫勞動:凡無業遊民,每人每年罰布帛一匹,無力繳納的,由政府強迫他勞役,在勞役期間,由政府供給衣食。
五實行專賣制度:酒專賣,鹽專賣,鐵器專賣,由中央政府統一發行貨幣(從前任何富豪,都可製造銀錢,新政府收回這種授權)。山上水中的天然資源,都為國家所有,由政府開採。
六建立貸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但為了經營農商事業而貸款,則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七實行計劃經濟: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食糧布帛之類日用品,在供過於求時,由政府照成本收買。求過於供時,政府即行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
八徵收所得稅:一切工商業,包括漁獵、卜卦、醫生、旅館,以及婦女們家庭養蠶織布,從前都自由經營,現在新政府都課徵純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稅。政府用這項收入作為貸款或平抑物價的資金。
從這些措施,我們可發現王莽所從事的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十九世紀才興起的社會主義,早在一世紀時的中國,就有了構想和實踐。
二二十一年改朝換代混戰
王莽的社會改革是偉大的措施,但他徹底失敗,他的生命和他的王朝也跟著一齊喪失。我們可為他歸納出下列五項使他失敗的原因:
第一王莽是忠實的儒家學派之徒,而儒家學派的基本精神是崇古。所以王莽的眼光不是向前看,卻是向後看。他對他診斷出來的社會病態的治療,認為只要吃下古老儒書上所用的那些古藥,就可痊癒。像土地重新分配,固然很好,可是王莽堅持恢復井田,卻根本做不到。腳步向前走而眼睛向後看,僅這一點,就注定他必然跌倒。
第二那個時代還沒有推動這麼龐大改革的技術能力,像貸款利息和所得稅,都是「純利」的十分之一,這涉及到複雜的成本會計,當時恐怕很少有人可以勝任。同時,即令有此人才,王莽更需要一個有組織的幹部集團去執行。但他仰仗的卻只是行政命令,把所有責任都加到行政官員身上,而行政官員大多數又都腐敗無恥(注意。這是中國傳統的嚴重病態,直到二十世紀,才獲得改善)。於是善政的藍圖反而變成暴政的行為,民變因之燎原般爆發。
第三王莽沒有辦法控制喪失既得利益者的反擊。土地國有使地主怨恨,禁止奴隸買賣使奴隸主和奴隸販子怨恨,強迫勞動使貴族和一些地痞流氓寄生蟲怨恨,禁止鑄錢使富豪怨恨。這些怨恨容易掩蓋因改革而受益者的歡呼和感謝。一遇機會,就向改革反擊。
第四王莽機械的迷信制度萬能,他認為「制度確立之後,天下自然太平」。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改革制度上,更糟的是他用儒家學派所特有的繁文縟節,不憚其煩的改官名、改地名,凡是「現代」的全都取消,一律恢復「古代」原名。改的太多,以致沒有人能夠記得住。這種改革應該是不必要的,但王莽懍遵儒家「正名」學說,卻特別認真,而也就在這些小事件上,按下大失敗連鎖反應的電鈕。西漢政府對西南夷諸部落酋長,大都用王爵羈縻,這不過是不費一文的虛名,王莽卻改封他們侯爵。句町王拒不接受(句町國,雲南廣南),首先起兵叛變。王莽又把西漢政府頒發給匈奴汗國單于的金印(匈奴單于璽),改為「新匈奴單于章」。皇帝的印稱「璽」,「章」只是普通人的印,烏珠留若囗單于氣沖牛斗,遂跟中國斷絕關係。南北兩邊大規模討伐戰事,徵兵徵糧,引起騷動與饑饉,騷動與饑饉引起遍地陳勝、吳廣式的暴動。
第五王莽是一位學者,也是一位經濟思想家,但不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永不會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聰明,王莽卻恰恰認為自己如此,因之他不能容納與他意見相異的建議,而固執的堅持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見解。所以他對句町國和匈奴汗國的反抗,採取迎頭痛擊政策。對因飢餓而搶掠的變民,採取高壓政策,遂使形勢更加惡化。
本來已經被王莽避免了的改朝換代的大混戰,在他上台之後,仍然出現。這一長期的流血,自紀元一七年呂母——呂家老太太起兵開始,到紀元三七年短命的割據政權——漢帝盧芳逃入匈奴,東漢王朝再度統一中國為止,前後繼續二十一年。
我們選擇前十年起兵叛變的一些重要的野心家和英雄人物,列為下表:
上表所列,僅是前十年崛起的人物。後十年中繼續崛起的,還有被稱為「銅馬賊」、「五校賊』等數個變民集團,每個集團都集結兵力達十萬百萬人之多。全國處處是變民集團建立起來的營壘和政權,像王歆佔據下邦(陝西渭南),蔣震佔據霸陵(陝西西安東)。劉永死後,他的兒子劉纖繼位梁王。魄囂死後,他的兒子隗純繼位稱王。
中國國土上,一片混戰。
三東漢王朝建立
中國歷代民變,性質上可分為五類。第一類是官逼民反的抗暴群眾,像呂母、鄧奉。呂母的兒子被海曲縣長誣陷,死於冤獄,她就散去家產,結交壯士,攻殺海曲縣長,然後乘船入海,成為「海盜」。鄧奉本是劉秀的部將,但當他請假回鄉,發現劉秀的軍隊姦淫燒殺的罪惡暴行時,他號召人民反抗。第二類是飢餓的群眾,像綠林兵王匡,政府不能照顧他們,他們只好自己照顧自己。他們逃亡到比較容易活下去的地方,集結起來搶劫富人的糧食財物。饑饉在中國歷史上佔重要地位,它是大動亂大革命的原動力。第三類是自衛性的聯合,縣城和村落,為避免劉秀軍隊之類的姦淫燒殺,往往聯合起來,武裝自衛,當力量夠大的時候,或對抗政府的政令,如魄囂;或作為與政府合作的資本,如竇融。第四類是既得利益者的反擊,像劉望、劉永、劉玄,本來是西漢王朝劉姓皇族,因新政府的興起而降為平民,他們連做夢都在盼望摧毀現狀,恢復過去的權勢。第五類是野心家,大野心家如公孫述、劉秀,想當皇帝。小野心家如力子都、愛曾,只求在一方面稱霸過癮。
只有政治家才會正確的處理民變問題,王莽不會。他迷信警察和軍隊的力量,認為只靠監獄和屠殺,就可以根絕叛亂。結果是民變更多更烈。紀元二三年,以劉玄為首的變民集團,攻陷固若金湯的常安(新王朝把長安改稱常安)。王莽被殺,新王朝覆亡,政權只維持了十五年。一場本可以歌頌的社會改革,化成一個悲劇,在流血中收場。
王莽死後,全國各地震懾於劉玄的皇帝血統和擊殺王莽的威望,一致擁戴他當中國皇帝。這是一件千年難逢的奇跡,紊亂一團糟的龐大帝國,霎時間恢復秩序。可惜劉玄所建的漢政府,由一群無知無識的人物組成。三個月之前他們還在荒野中大喝小叫,三個月之後忽然成為國家領導人,他們還沒有被訓練出領導能力。於是,各地民變再度蜂起。這一個奇跡政權,從紀元後二三年到二五年,勉強支持三年。號稱「赤眉」的變民領袖劉盆子(他們把眉毛塗成紅色,以區別敵我),攻陷長安,劉玄被殺。
混戰結果,變民首領之一的劉秀取得最後勝利。紀元後二五年,他自稱皇帝;用武力把其他變民集團,一一消滅,再度使中國歸於一統,建都洛陽(河南洛陽)。他稱他建立的王朝仍為漢王朝,跟劉玄一樣,表示是覆亡的西漢王朝的中興。但因為他建都洛陽,史學家卻稱它為東漢王朝,並追稱劉邦建立的王朝為西漢王朝。
二十一年大混戰於紀元三七年結束,但給中國帶來的傷害,卻不易恢復。我們將幾個重要地區戰前戰後人口減少情形,列表作一比較,即可看出這場災難的嚴重程度。
這些減少的人口,大多數都是餓死、病死,或被屠殺。其餘則不外戰死或逃亡。改朝換代型混戰,一直是中國歷史上循環性的浩劫。我們對千千萬萬死難的亡魂,尤其是那些可憐的兒童和無助的婦女,懷有深切悲痛。
四匈奴汗國的再分裂
匈奴汗國跟新王朝反目,引起王莽的軍事行動。紀元後十年,王莽動員三十萬大軍,派遣十二員大將,分兵十二路,同時並出。可是還沒有集結完成,匈奴汗國就大規模向中國沿邊攻擊,作摧毀性的破壞。於是王莽繼續向後方徵兵徵糧,轉運千里,戰土老弱,或死或逃,田地荒蕪,饑饉四起,官吏乘機暴虐,民變不可遏止。
新王朝覆亡之際,應該是匈奴汗國復興的良機。可是天災人禍使他們不但不能掌握這個良機,反而更形微弱。四十年代中,匈奴汗國一連幾年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東方新興的強敵烏桓部落又不斷侵襲,匈奴勢力範圍萎縮至蒙古哈爾和林及以南地區,大批人畜死亡,國力大衰。更糟的是,到紀元四八年,南部八個大部落另行推舉一位親王當單于,也稱呼韓邪二世單于。這位呼韓邪二世單于同樣地歸降中國,請求保護。於是匈奴汗國再度分裂為二,南匈奴汗國臣服中國,北匈奴汗國繼續與中國對抗。
到了五十年代,北匈奴汗國進攻南匈奴汗國,南匈奴不能抵抗,向中國求救。中國政府採取三項措施:一、把呼韓邪二世單于所屬的八部人口牲畜,全部遷入長城,使他們在西河美稷(內蒙古准格爾旗)一帶屯墾。二、中國特設匈奴協防司令(護匈奴中郎將),與單于共同處理匈奴內政外交事務。三、另設北疆邊防司令(度遼將軍),屯兵曼柏(內蒙古達拉特旗東南),一則防止南北兩匈奴復合,一則防止北匈奴向南匈奴攻擊。北匈奴汗國當然不肯甘心,不斷南下突襲,使中國北方沿邊郡縣,白天都得緊閉城門。
本世紀(一)六十年代之後,中國國力恢復,開始對北匈奴反攻。七三年,大將竇固出酒泉(甘肅酒泉)西進,直到天山,佔領北匈奴汗國最肥沃的耕地之一伊吾盧(新疆哈密),留兵屯墾。另一位大將耿秉出張掖(甘肅張掖)北進,深入三百公里,直到三木樓山(蒙古工則克山),北匈奴堅壁清野,向後撤退,沒有受到重大創傷。八五年,北匈奴汗國的七十三個小部落投奔南匈奴汗國。八七年,位於烏桓部落北方新茁壯起來的鮮卑部落(內蒙古西遼河上游),也向北匈奴侵略,北匈奴在迎戰中大敗,優留單于被殺,內部混亂,又有五十八個部落共二十八萬人,進入長城,歸順南匈奴汗國。
中國乘北匈奴內外交困,及時的與南匈奴組織中甸聯軍,給予最沉重的一擊。八九年,中國大將竇憲出朔方(內蒙古磴口),北疆邊防司令(度遼將軍)鄧鴻出五原(內蒙古包頭),南匈奴休蘭屍逐侯囗單于出滿夷谷(內蒙古固陽北),在涿邪山(蒙古戈壁阿爾泰山)會師,向北挺進,深入瀚海沙漠群一千五百公里,到稽落山(蒙古古爾班察汗山),終於捕捉到北匈奴主力。北匈奴主力在中國強大攻擊下崩潰,北匈奴單于(歷史上未記下他的名字)向西逃走,親王以下一萬三千人被殺,八十一個部落共二十餘萬人投降。竇憲就在燕然山(蒙古杭愛山)上,豎立石碑,紀念這次空前的勝利。
兩年後(九一年),竇憲再派遣大將耿夔、任尚,出居延塞(內蒙額濟納旗),企圖一舉把北匈奴汗國消滅。耿夔統軍急進,在金微山(蒙古阿爾泰山)下,把北匈奴單于包圍,北匈奴再度崩潰。皇太后親王以下五千餘人,全部被俘。只北單于在混戰中突圍,向西逃走。
——這一次戰役,對中國固然重要,但對西方世界更為重要。北匈奴汗國殘餘部落,在漠北不能立足,只得向西流亡。三百年之後四世紀時,終於侵入黑海北岸,引起推骨牌式的民族大遷移。原住在黑海北岸的西哥德部落,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在多瑙河上游的汪達爾部落,向西侵入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對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野蠻民族,無法抵禦,而終於淪亡。
北匈奴汗國西遷後,只剩下南匈奴汗國,永遠成為中國的臣屬。
——匈奴汗國(也就是南匈奴汗國),在形式上仍繼續存在一百餘年,不過在中國歷史上不再重要。二一六年時,它最後一位元首呼廚泉單于從當時的王庭平陽(山西臨汾)去鄴城(河北臨漳)拜會當時中國的宰相曹操,曹操把他留下。下令將匈奴汗國分為五部,每部各設立一個都督,直屬中國中央政府,單于名位撤銷。這個煊赫一時,立國約四百三十年的龐大國度,終告滅亡。
五班超再通西域
中國因為陷於改朝換代大混戰,無力西顧。西域(新疆)遂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遠離中國而去。莎車王國(新疆莎車)雄心勃勃,想乘此機會,用武力統一西域,不斷向其他國家攻擊。四五年,車師後國(新疆吉木薩爾)、鄯善(新疆若羌)、焉耆(新疆焉耆)等十八個王國,聯合派遣王子到洛陽作為人質,請求中國派遣總督(都護)。可是中國在大混戰之後,人口銳減,國力不足,而北方的匈奴汗國仍然雄峙,東漢政府不得不拒絕他們的請求,送請王子回國。各國聽到消息,十分恐慌,向敦煌郡長(太守)建議;「中國不派遣總督,我們不能勉強。但是請許可王子們暫時在敦煌居住,表示中國並沒有遺棄我們,總督隨時可到,希望能阻嚇莎車的侵略。」可是,到了明年(四六),王子們耐不住敦煌的寂寞,紛紛逃回本國。莎車王國這才發現中國不會派遣總督,大為高興,侵略更加激烈,大敗鄯善兵團,並擊斬龜茲國王。鄯善王國再請求中國派遣總督,並警告說:「中國如不派遣總督,我們無法抵抗莎車,只有請求匈奴汗國保護。」東漢政府回答說:「中國實在沒有力量相助,請貴國自行決定國策。」各國只好向匈奴臣服。
如此,經過了二十八年。
本世紀(一)七三年,中國對北匈奴開始攻擊,大將竇固深入天山,在伊吾盧(新疆哈密)重設屯墾區,並派遣他的一位部將班超出使西域(新疆)。北匈奴的勢力此時已根深蒂固,班超首先抵達鄯善王國,鄯善最初表示非常歡迎,可是不久即行冷淡,這現象使班超警覺到一定有什麼事情發生。他的部屬責備他:「不必神經過敏,難道一個國家一輩子都沒有別的工作,而只陪伴中國使節?」班超說:「不然,智慧高的人能在危機未發生時,即觀察到危機,何況危機已經發生。我判斷一定是匈奴使節到達,鄯善王正在仿惶不定,不知道應該追隨中國?或是繼續追隨匈奴?」於是詐問招待人員:「匈奴使節來了幾天?住在何處?」招待人員吃驚說:「來了三天,住地距此十五公里。」班超召集他的全體部屬——總共只三十六人,研究對策。大家說:「我們在危急關頭,生死都聽你安排。」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只有一條路,我們乘夜攻擊匈奴使節,把他們全部消滅,使鄯善王國得罪匈奴,必須依靠中國。」於是當晚奇襲匈奴帳幕,匈奴使節團一百三十餘人,全都葬身火窟。鄯善王果然震駭,願送王子作為人質,臣服中國。這時于闐王國(新疆和田)已代替莎車王國稱霸,北匈奴汗國派有使節駐在那裡。班超到達後,于闐王的接待並不熱烈,而他的巫師跟匈奴使節勾結,表演天神附體說:「不可跟中國友好,中國使節有一匹黃馬,把它殺掉祭我。」于闐命他的宰相向班超討馬,班超欣然應允,但要求巫師親自把馬牽走。巫師果然來了,班超把他斬首,又把宰相捆綁起來,打了數百鞭。于闐王大為惶恐,即殺掉北匈奴汗國使節,向中國歸降。龜茲王國(新疆庫車)跟北匈奴汗國最為親密,依仗匈奴力量,攻殺疏勒王國(新疆喀什)的國王,另立龜茲籍大將兜題當國王。班超派他的部將田慮出使疏勒,兜題當然拒絕中國的友誼。於是田慮出奇制勝,把兜題劫持囚禁。班超也趕到疏勒,另立故王的侄兒榆勒當王。西域南道諸國,全部歸順。
明年(七四),中國大將竇固進攻車師,前王國(交河城·新疆吐魯番)跟後王國(務塗谷·新疆吉木薩爾),先後投降。這時中國才正式派遣陳睦擔任西域總督(都護),駐紮烏壘王國(新疆輪台東北)故總督府所在地。北匈奴汗國對中國一連串的成功,十分憤怒,明年(七五),它大舉反攻,兩次進擊位於車師的中國屯墾區,都沒有獲得決定性勝利。但它的同盟焉耆王國(新疆焉耆)、尉犁王國(新疆博湖)和龜茲王國,卻突襲總督府,把陳睦殺掉,中國駐在車師王國的屯墾兵團,不得不全部撤退。這時中國新皇帝劉囗即位,對西域的慘重挫敗,感到沮喪,就改變政策。明年(七六),下令放棄西域(新疆),撤銷總督,召還所有中國使節和所有協防軍隊。
駐在遙遠的疏勒王國的班超,也在召還之列。他臨走時,疏勒全國恐慌,大將黎囗說:「中國遺棄我們而去,我們必再淪為龜茲的奴隸。」竟行自殺。班超勉強走到于闐王國,國王以下痛哭失聲,抱住馬腿不放:「我們依靠中國,跟嬰兒依靠父母一樣,使節絕不可走。」於是班超決定抗命留下,再返疏勒王國。可是僅只數天工夫,疏勒邊境已有兩個城市投降龜茲。班超急行攻擊,殺六百餘人,才把兩城收回。中國東漢政府允許班超留下,並於不久後把他擢升為西域(新疆)總督。
在班超領導下,各國陸續歸眼。九四年,他徵調各國軍隊,向北道發動總攻,生擒焉耆王和尉犁王,帶到陳睦駐紮的烏壘王國總督府故地死難之處,斬首致祭。距陳睦之死,整整二十年。——另一位兇手龜茲王,很幸運的早已病死。
最後,紀元後九七年,班超派遣他的一位部將甘英出使羅馬帝國(大秦)。甘英是個懦夫,他向西進發,不知道到了什麼地方,即行折回。他說他曾經抵達一個大海邊上,船夫告訴他:「遇到順風,三個月可到。遇到逆風,可能要航行兩年。旅客至少需要帶三年糧食。而且茫茫大海之中,最使人思念故鄉,很多人中途死亡。」
——有人說甘英所到的地方是波斯灣,但波斯灣即令有再大的順風,三個月也到不了羅馬。所以該地方可能是巴勒斯坦,果真如此,那就證明首英的報告不可靠。他到巴勒斯坦之時,正是基督教使徒聖保羅向羅馬出發之時。巴勒斯坦和羅馬之間,交通頻繁。甘英不應該躲在旅館裡只聽船夫一面之詞,連碼頭都不去一下。否則碼頭上的繁榮忙碌,會證明往返便利。班超顯然選錯了人,如果是班超本人,或另一位部將田慮,說不定當時世界上東西兩大帝國,從此直接接觸。文化的交流,用不著再等漫長的一千七百年之後的十八世紀。
六羌戰
當中國把匈奴汗國終於征服,又在西域(新疆)恢復主權的時候,散居中國西部邊界內外的羌民族各部落,於本世紀(一)中葉之後,卻跟東漢政府之間,爆發戰爭。
羌民族與漢民族是兩個血統和兩種文化的民族。羌民族以遊牧為主,跟匈奴民族非常接近,跟務農的漢民族在生活方式上格格不入。但羌民族比匈奴民族落後,分為千百以上的大小部落,散佈在黃河上游和渭水上游。從來不知道互相團結,只知道互相仇殺,所以始終不能集結像匈奴那樣」大的力量,更談不到建立國家組織。
紀元前二世紀八十年代時,中國向西南夷開拓疆土,在白馬國(甘肅西和)設立武都郡。又在匈奴汗國河西走廊故地上設立敦煌、酒泉、張掖、武威四郡。於是產生兩種情況:一、中國勢力像一把利刃一樣插在匈奴汗國和羌民族之間,把他們隔開,使羌民族無法得到匈奴的援助。二、漢民族在政治軍事保護之下,積極向西移殖,把羌民族逐出故地。除少數部落外,大多數部落先後西遷,遷到青海湖以西或以南地區。
紀元前一世紀初葉,羌民族中最大的部落之一先零部落從青海湖向東向北發展,進入中國邊界,越過惶水。到三十年代,曾對中國作過大規模的突擊,幸好當時的大將趙充國堅決反對高壓,改用懷柔政策,在邊界地帶實行屯墾,戰爭才告平息。百餘年以來,羌漢兩民族相安無事。然而,與日俱增的官員們的貪暴,漢民族與羌民族糾紛中,官員因接受賄賂的緣故,總是對漢民族偏袒。羌民族憤怒的發現,除非把地方政府官員殺盡,他們將永不能平安。於是,抗暴行動不可避免。
本世紀(一)五十年代,第一次抗暴爆發,接連著一次又一次,一片血腥。重要戰鬥事件,有如下表:
羌民族對地方政府的攻擊,是對暴政的一種武裝反抗,這必須用實例來說明事實的內容,才能瞭解。七七年,安夷縣(青海平安)一位低級官員,強奪一位漂亮的羌族女子,她的丈夫無處申訴,就殺掉那官員,攜帶妻子,出塞逃命。安夷縣長大怒,他認為蕪人大違法亂紀了,率領軍隊前往追捕,結果激起先民族各部落組織聯合兵團抵抗。八七年,西羌總督(護羌校尉)張肝已接受迷吾部落的投降,大設筵席招待他們,卻在酒中下毒,屠殺八百餘人。這種官員的殘酷行動,促起更大的反擊。在經過不斷的互相殺戮之後,雙方終於發展成為一種不可理喻的仇恨。九二年,當時的西羌總督聶尚進行和解,允許燒當部落還居大小榆谷。酋長的老祖母親自入塞向聶尚道謝,聶尚也親自送她返回,在塞外設宴告別,十分隆重又派遣翻譯官田汜等五人;護送她回部落。想不到燒當酋長竟把田汜等五人逮捕,剝皮裂屍之後,接著即攻擊金城(甘肅永靖西北)。
不過,在本世紀(一),這些都限於小的衝突。每次戰鬥,羌民族方面不過數千人,東漢政府方面不過兩萬人。
七東西方世界
九年(新王朝建立,下令土地國有,禁止奴隸買賣),羅馬帝國大將未拉斯率軍二萬人,渡萊茵河北進。日耳曼部落酋長阿明留斯迎戰,未拉斯大敗,僅二百人生還。從此羅馬北境以萊茵河為界,不能再擴張。
三○年(東漢王朝建立第六年),耶穌釘死十字架。
五四年(南匈奴汗國遷居西河美稷後四年),羅馬皇帝革老丟被養子尼羅的母親毒死,尼羅繼位。
五七年(東漢王朝第一任皇帝劉秀逝世),日本派遣使臣到中國,中日兩國交通自此開始。
六八年(班超通西域前五年),羅馬大將賈爾柏自西班牙國軍,攻陷羅馬城,皇帝尼羅自殺,在位十五年(尼羅因焚燒羅馬城和用誣陷的手段屠殺無辜的基督徒,而遺臭千古)。